新中產消費群的分歧:變小的盒馬 VS 賣茅臺的Costco

2020-12-19 贏商網

  中秋節剛過去不久,很多人收到的月餅還沒吃完,但是黃牛們收穫的淨利堪比任何理財產品的飛天茅臺,早已出清。

  9月11日到9月12日,整整5噸也就是一萬瓶的飛天茅臺被投放到上海的Costco(需求面積:10000-15000平方米)(開市客)首店。很快又被搶光。這次出售的價格1498元,比官方指導價還低一元。有便宜不佔,那就不是中國人。有趣的是,根據彭博商業周刊報導,9月13日中秋當天,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在貴州公開喊話!「茅臺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而根據成都商報的報導,茅臺公司表示,投放的茅臺大約至少有300臺茅臺流入了黃牛手中,不過,也只是3%而已。

  茅臺公司的心態我們暫且不論。至少這一波操作,使得Costco門店外排隊退卡的隊伍立刻少了很多。這似乎是與剛剛退卡的人開起了玩笑。你們不是圖便宜嗎?對不起,六個月後才能再來辦卡。

  我們不能說,所有的人辦卡都是為了搶茅臺而來,無視Costco其他商品的性價比和吸引力。但是,茅臺酒在中國市場的複雜含義,確實只有國人才能理解。

  Costco在上海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可以不在乎上海大媽在賣場搶牛肉打架這件事,但是不能不在乎人們排長隊退卡這個現象。所以,需要茅臺這樣的引流利器重聚眼球和人氣。

  Costco的管理團隊來自我國臺灣,在臺灣市場,Costco也經歷了相當長的市場培育期。在臺灣市場,Costco可以容忍開業第一年門可羅雀,可以容忍五年不盈利。但是現在形勢似乎變化了。今天,這種隱忍不見了。我相信美國總部即使對業務短期盈利沒有要求,但是對臺灣團隊的開卡數量一定是有KPI的!排隊退卡,這是必須阻止的勢頭,因為這動搖了Costco模式的根本。

  事實上,今天看上去賺足了眼球的Costco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著三重威脅。第一重是山姆會員店20年來的積累;第二重是國內新零售趨勢所帶來的趨勢,與Costco的生活理念南轅北轍;那麼問題了,所謂的新中產們,到底該聽誰的?第三重,在綜合超市領域,外資超市不斷退出中國市場。家樂福剛剛把在中國市場的全部股權賣給蘇寧易購,而麥德龍的股權花落誰家,也是不久後就會揭曉,目前中國的外資(歐美)大賣場只剩下沃爾瑪「孤獨一枝」了,不知還能支撐多久。

  今天的Costco,其商業模式雖然未變,但是其戰術策略則會顯得更加簡單直接,因為正在巨變的中國市場留給Costco的窗口期,並不長。

  用茅臺翻過山姆的護城河

  今天來到大陸的Costco,比起其在美國市場的「坦誠」,變得「狡猾」多了。

  比如,Costco為啥不繼續用奢侈品包包引流呢?茅臺這個產品屬於「非典型爆款」。一位白酒行業人士對虎嗅表示,茅臺在中國有一定的稀缺性,供求不平衡,而且有一定收藏價值。所以有一些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

  來做個假設,我們把同樣價格的茅臺放到一家經營不力、瀕臨倒閉的本土超市,會不會被排隊瘋搶?答案顯而易見。所以茅臺這件事,我們並沒有看到「付費會員制」捍衛者的技術含量。利用人性的弱點做生意,和通過滿足客戶需求做生意,是兩回事。

  再比如,退卡這件事。基於中國行動支付的發達,Costco在辦卡之初,開啟了網上辦卡通道,手機支付一點即可辦理電子卡,但是退卡則必須要到門店辦理,而且手續繁瑣。這種「寬進嚴出」的姿態,真的無條件?

  筆者有理由相信,Costco來到上海後,其打法策略顯得有些激進,是因為過去那一套將「會員制=中產階級」的那一種心智模式,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不大適用了。而Costco團隊的大陸第一店,又是非勝不可的戰役。

  在中國,究竟誰是中產階級,恐怕都沒有定論。僅僅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論,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上海肯定「潛伏」著大量的中產階級,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很多收入水平不錯的白領家庭,未必是最敢消費的家庭。相反有些00後受益於父輩的努力,其實消費能力非常強,但是他們又沒有「資產」。

  按照一般的定義,首先是家庭用戶特別是有娃的家庭才能是付費會員超市的目標用戶。但是在上海,也是中國公認單身高質量女青年比較多的城市。很多人的家庭成員列表一欄,最想填的就是自己養的小貓小狗。有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甚至指出,單身女性正在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購房的中堅力量。

  所以,究竟誰是Costco心目中的中產階級?他們的需求真的無人感知到嗎?

  問題是,即使是符合標準的中產階級,又已經被中國的電商和山姆輪番教育過了。這其中最直接的挑戰,恐怕就是Costco如何從主要競爭對手沃爾瑪山姆嘴裡搶食。畢竟,山姆花了20年慢條斯理的打磨,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積累了超過200萬的付費活躍會員。很多人認知的會員,就是山姆那種。

  因為定位與理念差異,熬過多年虧損走到今天的山姆,並不追求絕對低價,而是更追求高質量。這是為了和自家的沃爾瑪相區隔,但是無形中也抬高了倉儲賣場付費會員制的門檻,和人們對「會員」這個階層的預期。對於後進入者,這就是護城河。

  Costco必須翻越這護城河,只能用價格手段,來打破市場的平衡。肯花錢辦卡的人就是我的會員。開業以來有10萬人辦理了Costco會員卡,這不能不說是成績。

  不過,Costco開店以來的種種「新聞」,確實打破了人們對「會員」的種種幻想。即使摩肩接踵,購物車相撞時是不是也應該彼此說聲「sorry」?而不是直接開罵。在上海這樣一座文明程度比較高、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的城市,Costco的管理團隊略施小計,就讓我們不斷看到了人性的種種弱點,貪婪、粗魯、唯利是圖,這對於做生意並無不妥。

  但是這似乎也在暗示我們,脫下西裝,你們還是那個樣子。你們和20年前,那些把大賣場引流打折的雞蛋買出來,加價2塊錢變成茶葉蛋,再擺個地攤賣出去的街邊老大爺,沒有區別。

  不過即使翻過了山姆的護城河,Costco也還是會面對比美國市場更加複雜的局面。想想看,連山姆會員店都做前置倉了,為什麼?

  小而美的新零售,不可逆

  前置倉可以說是中國本土零售業的發明,這個很多歐美人聞所未聞的模式, 正是當下資本的寵兒。比如在上海地區,前置倉模式代表企業叮咚買菜在上海已有超過200個前置倉,服務超過200萬家庭用戶,輻射上海近3000個社區。可以覆蓋除崇明島以外的全部區域。今年上半年剛剛完成新一輪融資後,叮咚買菜日前已經進入了深圳市場。

  前置倉火爆的背後,其實是到家模式被新一代中產普遍接受的過程。而前置倉只是一種解決方案而已。

  對於真正的年輕一代消費者和所謂的新中產而言,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加,使得時間變成一個特別重要需要優先考慮的變量。

  在這種情況下,超市+餐飲的組合,社區生鮮店的大量出現,便利店的火熱,以及前置倉這一獨創模式的橫空出世,其實背後都揭示了一個原理:城市越大,一個上班族所能覆蓋的活動範圍卻越小。不僅零售商需要效率,消費者的生活也需要效率。

  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的話說:「從消費端看,以價格為主導的商品同質化的零售已走上末路,品質和便利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核心訴求,以追求品質和便利等核心價值的零售商煥發出活力和光彩。」

  也就是說,便利性對於當代新中產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對品質的追求。小而美的消費時代,正在向中國的新中產招手。

  在Costco開店後,很多零售業人士都感嘆,中國零售業和世界最好的零售商,差距還是在於商品力。侯毅也表示,「中國零售業不缺消費需求,不缺渠道創新,缺的是商品力。」

  話雖這樣說,但是侯毅從創立盒馬伊始,就是到家模式以及渠道創新的重要推動者。8月30日,盒馬mini第三家店在上海浦江城市生活廣場開業,約1000平米的門店內,涵蓋水產、蔬果、肉禽、熟食等4000多種商品,能有效滿足周邊1.5公裡內消費者的一日三餐。這是盒馬mini 首次把門店開到市郊。

  侯毅在上海對外介紹mini時表示,盒馬今年推出的盒馬mini,「開業三個月坪效就超過盒馬大店,物流配送成本更低、線上訂單超過50%,投資成本只是大店的十分之一。」其實,這不光是盒馬的認知,永輝在2019年,也在大力發展永輝mini小店和永輝生活。而蘇寧更是迅速在全國迅速開出了超過數千家蘇寧小店。

  為什麼小業態受歡迎?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的靠近消費者,方便消費者。小店選址靈活,可以離消費者更近,雖然SKU變少了,但是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更加靈活了。不僅盒馬mini可以收穫「50%的線上訂單」,把門店開進社區,既做門店服務,又送貨上門,已經成為一種標配。

  仔細推敲,你會發現這種生活理念與Costco所倡導的真不一樣。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盒馬鮮生(需求面積:2500-5000平方米)的購物車體積遠遠小於一般超市,和Costco可以坐小孩的購物車更是兩個極端。這種理念主張,所想即所得,所以不要囤貨,為了極致的新鮮,新零售門店就是年輕人的廚房和冰箱。按照侯毅的想法,新零售如果成功了,估計冰箱以後都賣不出去了(當然冰箱廠家是完全不同意的)。

  個人以為,到家模式的興起,改變的不僅是「體驗」,而是間接改變了消費的「品質」本身。

  舉個例子,你在盒馬MINI小店或者叮咚買菜下單買條魚,半個小時就送上門,可以是冰凍宰殺好的。是不是真的剛剛宰殺,你吃一口口感就會告訴你。但是,Costco則有另一種可能,如果你不是住在附近而是驅車前往,Costco的牛肉確實好,但是等你在烈日炎炎的上海高架上烤了兩個小時後,估計牛肉也烤熟了。

  也就是說,30分鐘配送的興起,實際上是提高了消費頻次,理論上會減少食品類商品的在店(倉)滯留時間,同時加大了在途冷鏈的負擔。但是當消費習慣一旦養成後,庫存的周轉會越來越快,隨著短途冷鏈配送技術的成熟,食品類商品被消耗的越快,儲存時間越短,品質越好。這時候,並不需要什麼「選品技巧」。

  即使是包裝商品,臨期問題才是所有食品類商品的天敵。再美味的食品,也敵不過時間的力量。就像麵包消費,中國的麵包消費至今只是日本的一半,更不能和歐美人的食量相比。Costco的大尺寸麵包,究竟需要吃多久?

  在Costco開店後,很多鼓吹「世間沒有新零售」的專家們,沒有看到這一層變化。中國消費者的變化,中國零售商的進化,最終合力促成了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很多人只看到到家模式是「懶人經濟」的產物,卻沒有看到到家模式讓很多年輕人又回到了廚房。

  他們更宅了,但是並沒有更懶。只是外人看不到他們在家下廚而已。畢竟,牛肉不是茅臺,不是放的越久越香。

  中國市場不會速戰速決

  牛肉確實是Costco商品力的體現。著名學者劉潤在去美國訪問時,曾經問過為什麼Costco這麼重視牛肉?美方高管回答,牛肉是廚房必備的食材,可以多次購買;而且牛肉和可樂薯片不同,可以做出差異化和極致的體驗。

  這個回答道出了商品力的兩個真諦。第一,非標準化類的食品更容易做出差異化。第二,要有極致品質的精神。

  中國零售商在商品力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確實有差距,不用等到Costco,來自德國的ALDI到上海開店時,業內人士已經得出了這個結論。不過,如果我們把ALDI和Costco做一個對比也會發現一些特點。

  首先是ALDI針對中國市場對店型做了針對性的調整。門店面積比德國本土更小只有500平米,但是商品數量卻比德國本土多,達到了1300個SKU。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和一日三餐場景;第二,ALDI面對上海發達的到家服務做了迎合和「妥協」,也開啟了線上配送模式。

  ALDI為什麼要做這種調整?因為新零售不僅帶來了消費行為的改變,另一個明顯趨勢是,消費場景越來越細分。在新的場景細分中,需要零售商有全新的場景力。

  這種細分的程度隨著新品類的出現仍舊在不斷演變,這也是綜合超市不斷受到衝擊的原因。至少從大類來看,百貨類主導的超市和生鮮食品類主導的超市開始分道揚鑣,大家各自從一些核心品類重塑賣場邏輯。

  一條路徑是:百貨類主導的更多走向家居用品,基本放棄了被電商通吃的服裝板塊,而家居用戶可以用高門檻來對抗電商。另一條路徑是:生鮮超市的大量出現,典型如盒馬鮮生和永輝超級物種。用即時消費和新的體驗來鎖定消費者,對抗純線上電商。

  簡言之,ALDI來到中國,走的是後一條路。而Costco目前看來,還是立足一站式大批量採購。在中國市場,這一市場最大的對手,其實還是綜合電商平臺,他們對長尾的滲透力,才能提供真正的一站式購足。

  從Costco自身的邏輯看,值得學習的一點,恰恰是對自身商業邏輯的堅持。在商品力層面,Costco堅持自己的策略,最終也會獲得自己的市場空間。但是從整個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來看,筆者認為,Costco所能獲得的市場空間是有限的。「倉儲會員制」本身就是一個小眾的市場。

  另一方面,電商平臺也沒有放過「會員制」這一市場。京東推出了PLUS會員,售價198元/年,權益分為三大類,購物折扣權益、專屬服務權益和生活服務權益。其他主流電商平臺唯品會、蘇寧易購、網易嚴選等,也都在加入付費會員體系的戰局。

  在會員滿街走的時代,會員本身的區隔感還有那麼強嗎?會員制正在泛化。

  很多人會把中產階級消費和會員制掛鈎,筆者認為,這裡會有幾個層面的不同。首先,在中國城市,最穩固的消費習慣其實是基礎消費和高端消費,而真正最不穩定的恰恰是中間層,即使是所謂中產階級,對未來樂觀的人,則可能走向超前消費與投資;對未來悲觀感覺生活壓力較大的人群,則可能會退而求其次,在基礎消費中尋找較高的性價比。其實目前的Costco,打中的也是這一類人群。

  很多人會舉例Costco在我國臺灣成功的案例,臺灣的消費方式受日本影響比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Costco所倡導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會在同樣提倡簡約的日本獲得認同,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正在陷入低欲望社會,而這正是當下中國市場極力避免的。

  什麼叫低欲望社會,羅森中國董事總經理張晟在鮑躍忠新零售論壇分享時,指出低欲望社會的標誌之一是,消費者缺少了足夠的好奇心。

  缺少了好奇心意味著人的生活會更加規律化和重複化,每天去同樣的地方、做同樣的事,吃著有保障的差不多的東西。也不願意花時間去逛街,去體驗新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會非常穩定,但是缺少了一些新奇和樂趣。

  而隨著新一代年輕人開始經濟獨立走上工作崗位,90後逐漸步入三十而立的年紀,他們的消費越來越呈現出「隨性化、精緻化、碎片化」的特點。在此背景下,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中國零售商的想像力,目前還是處在一個上升的階段。市場上不斷有新的業態出現,不斷有新的好玩的商品出現,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的活力所在。

  Costco在開業之初的火爆,其實也是充分享受了中國市場「好奇心」的紅利。只不過,在上海這樣一個零售業競爭最充分的市場,好奇心的維繫,也是需要高成本的。而潮水褪去之後,最終還是要面對這裡的消費者,回到零售業各項要素的綜合較量之中。Costco的光環,並不能使得它在中國市場,速戰速決。

本文轉載來自:虎嗅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變小的盒馬VS賣茅臺的Costco(COST.US),新中產的分歧
    美股 變小的盒馬VS賣茅臺的Costco(COST.US),新中產的分歧 2019年9月19日 17:32:51
  • 變小的盒馬 VS 賣茅臺的Costco,新中產的分歧-虎嗅網
    話雖這樣說,但是侯毅從創立盒馬伊始,就是到家模式以及渠道創新的重要推動者。8月30日,盒馬mini第三家店在上海浦江城市生活廣場開業,約1000平米的門店內,涵蓋水產、蔬果、肉禽、熟食等4000多種商品,能有效滿足周邊1.5公裡內消費者的一日三餐。這是盒馬mini 首次把門店開到市郊。
  • 上海「超大號盒馬」開業:茅臺購買有「門檻」 生鮮銷售遠超預期
    盒馬X會員店在商場的地下一層,乘電梯而下,在超市正門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超大號的盒馬公仔。軟萌可愛,不時有孩子們拿起來揉一下、抱一下,而99元的價格也讓家長們毫不糾結的「買它」,滿足孩子們的小心願。如,2桶1.5升的鮮牛奶價格為39.9元;1100g原味烘烤混合堅果價格為119元;550g的羊角麵包為39.8元/盒等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盒馬MAX」的商品雖然大,但是部分商品相比於Costco的大包裝還是小了一些,並且進行了優化處理。如,冰鮮豬肋條、黑豬前小排都被切成了小塊,超市裡還賣起了餃子皮和餛飩皮,更符合中國家庭的飲食習慣和消費習慣。
  • 揭秘首個盒馬X會員店:敢正面剛Costco,除了1499的茅臺還有啥
    9月28日,離盒馬X會員店正式開業還有3天,盒馬APP上已經有了宣傳圖,放出的爆款也是1499元一瓶的茅臺。侯毅直接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希望,今天與Costco、山姆正面交鋒。」盒馬天貓店雖然也主打生鮮,但對品類結構做了大量調整——線上只能賣更容易運輸的時令水果、蔬菜和糧油米麵等,沒法賣綠葉菜,更不會上架活鮮。而盒馬X會員店,升級了配送車和配送箱,還同時採用了兩種配送模式:一種是冷藏汽車直接到家,一種是由會員店送到用戶附近的門店,再由配送員配送。
  • 實探|上海「超大號盒馬」開業:茅臺購買有「門檻」,生鮮銷售遠超預期
    軟萌可愛,不時有孩子們拿起來揉一下、抱一下,而99元的價格也讓家長們毫不糾結的「買它」,滿足孩子們的小心願。記者看到,盒馬X會員店佔地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共分為休閒食品、酒水飲料、糧油調味、美妝個護等、小家電、冷凍食品、活鮮水產、麵點烘焙、滷味熟食、蔬菜水果等十多個分區。如果仔細尋覓,會發現每個區域都有價格頗為優惠的商品。
  • 盒馬加入倉儲式會員制賽道,X會員店將挑戰山姆和開市客
    新京報訊(記者 秦勝南)倉儲式會員制加入新玩家,盒馬旗下首個X會員店10月1日將在上海正式營運。9月28日,新京報記者到店探訪,店內不少商品的價格也有一定優勢,不過「半日達」配送服務目前還不能全覆蓋上海主城區。盒馬商品採銷全國總經理趙家鈺介紹,盒馬X會員店模式成熟之後將在全國範圍內複製,但未透露具體計劃。
  • 對標Costco 盒馬首家X會員店落地上海
    盒馬X會員店是中國第一家內資的倉儲式會員店品牌。   9月22日,盒馬於其官方公眾號發文稱,盒馬第一家X會員店將於10月1日正式營業。首店位於上海浦東森蘭商都中心B1層,佔地面積達1.8萬平方米,面積超過大部分盒馬門店。早在6月4日,盒馬就宣布將在上海運營首家盒馬X會員店,明日將開啟線上試運營,未來將會把此業態推廣至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
  • 正面對打Costco、盒馬,山姆終於不再「佛系」
    疫情下對食品安全的注重,社區團購讓零售更為下沉,大潤發試水「小潤發」和「大潤發super」等中小超業態(詳見電商在線報導《大潤發加速變小,「下沉版盒馬」有什麼想像力》),永輝改版mini店,不論是傳統商超還是新零售巨頭,2020年,開始集體奔向中小業態。按照山姆最新的開店計劃,到2021年底,北上杭深等地都將進入一城至少三店的新階段。
  • 茅臺酒帶火上海costco,茅臺就這麼搶手嗎?
    costco又火了,起因還是茅臺。眾所周知,飛天茅臺的市場零售價在2500元以上,普通消費者很難以1499元的價格買到,由於costco打出了如此低廉價格,所以最近兩天Costco又出現了排隊的情況。10000多瓶茅臺很快被搶空。
  • 最前線|對標Costco,盒馬首家X會員店落地上海
    盒馬X會員店是中國第一家內資的倉儲式會員店品牌。 9月22日,盒馬於其官方公眾號發文稱,盒馬第一家X會員店將於10月1日正式營業。首店位於上海浦東森蘭商都中心B1層,佔地面積達1.8萬平方米,面積超過大部分盒馬門店。早在6月4日,盒馬就宣布將在上海運營首家盒馬X會員店,明日將開啟線上試運營,未來將會把此業態推廣至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
  • 拼多多、Costco、盒馬和李佳琦 如何旗幟鮮明地看好或看衰
    他們在一塊討論了拼多多、Costco、盒馬和李佳琦這四個案例,話鋒尖銳、觀點明晰,還有了一些觀點上的激烈碰撞。雖然兩位嘉賓一致看好拼多多的長期發展,但在對Costco的看法上出現了分歧;他們對盒馬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還認為李佳琦所代表的直播電商在未來1~2年都會是聚光燈對準的火熱賽道。你對這4個案例分別持什麼態度?不妨在評論區中分享給虎嗅吧。
  • 盒馬首家「倉儲式會員店」落地上海 與Costco、山姆「三國殺」
    如今看來,你好像永遠無法知道盒馬的下一家店到底是什麼樣的。繼不久前在上海一日同開六家賣早餐的盒小馬後,9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盒馬又一新業態——盒馬X會員店,10月1日又要在上海浦東正式營業。伴隨著盒馬X會員店的開出,盒馬也宣布其成為倉儲式會員制賽道裡的首個中國品牌。
  • 焦點分析丨盒馬剛上Costco,能賺錢的業態一個也不能少
    盒馬X也是典型的倉儲式陳列,圖片來自盒馬官方雖非開創者,盒馬X還是受到了不小的關注。與Costco打法類似,盒馬X同樣以低價茅臺吸引消費者:消費滿1500就能以1499元的價格購買茅臺,限前1000名。
  • 盒馬推X會員店硬剛Costco,目前尚未考慮賺錢問題
    盒馬X也是典型的倉儲式陳列,圖片來自盒馬官方   雖非開創者,盒馬X還是受到了不小的關注。   與Costco打法類似,盒馬X同樣以低價茅臺吸引消費者:消費滿1500就能以1499元的價格購買茅臺,限前1000名。   不同於其他玩家,盒馬X做出不少新的嘗試,僅是差異化的選址,就很值得討論。目前中國市場存在的幾大會員型大賣場都選址上海,首家盒馬X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盒馬X選擇開在人流量較大、交通十分便利的市區購物中心森蘭商都旁,而非其他玩家習慣的郊區。
  • 大潤發加速「變小」「下沉版盒馬」有什麼想像力?
    在大潤發Super公眾號上,以及給居民們派發的宣傳單頁上,主打的除了進口水果和波龍,就是在強調大潤發的「天天鮮」:當天賣不完的蔬菜,7點之後開始打折,10點之後白送。店內還開闢出了一個200多平方米、可供50多人堂食的區域。堂食區邊緣,賣的是糖炒慄子、糖葫蘆和揚州當地的熟食品牌。大潤發Super推崇的這一套,仿佛另一個盒馬。
  • 對標Costco的盒馬X會員店將開業,盤點盒馬六種零售形態
    10月1日,位於上海浦東的盒馬X會員店開業。這家店只賣1500個不同規格的商品(SKU),比盒馬鮮生少很多。其中40%為自有商品。大規格的包裝、需要會籍才能進門……如果你光顧過Costco或山姆會員店,這家盒馬X會員店似曾相識。 盒馬不避諱,直接向競爭對手喊話。
  • 如何旗幟鮮明看好/看衰拼多多、Costco、盒馬和李佳琦-虎嗅網
    三、盒馬 主持人:剛才蔣總一直在講去盒馬買生鮮,盒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企業,過去幾年裡大家都很喜歡它,也是大家學習的對象。這3年過去了,它現在看起來遇到了很多問題,到今天它還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去表揚嗎?
  • 盒馬又一新業態落地!硬剛Costco、山姆,國慶第一天就賣爆
    原來,盒馬的新業態——第一家X會員店,從這一天起正式營業。盒馬X會員店,是盒馬在盒馬鮮生、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盒馬小站、Pick`n go、盒馬裡之後的又一新零售業態。X會員店延續盒馬的活鮮採買優勢,也因此成為首個賣活鮮的倉儲式會員店。除食品生鮮外,店內還有洗臉巾、洗手液等日化用品。
  • 盒馬鮮生,自己造,自己賣
    如果你常去盒馬鮮生(以下簡稱盒馬),可能會發現它的貨架上標有「盒馬」品牌的產品越來越多——從只賣一天的日日鮮蔬菜、瓶裝大米、紙巾、調料、罐裝堅果,再到套著藍色盒馬塑膠外殼的免洗洗手液……這些被稱為「盒馬自有品牌產品」,已經佔到了盒馬整體 SKU(最小庫存單位) 的10%。這一年裡,盒馬陷入了巨大的旋渦之中。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茅臺原董事長被免去貴州省政協委員等職務 盒馬...
    最近一周,茅臺原董事長袁仁國被免去政協第十二屆貴州省委員會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委員職務。4月30日,盒馬鮮生宣布其江蘇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將於2019年5月31日起停止營業。據了解,這是自2016年首店開業以來,盒馬鮮生首次關閉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