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是我初中畢業那一年(初二)的班主任,他教我們的語文兼政治。時間是1978-1979年度,當時剛剛恢復高考制度不久,全國範圍內吹起了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全民開始重視教育。
從小學到初一,我都是學校裡班級中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女生。
然而初中畢業(初二)那一年,我忽然成了我們縣裡小有名氣的一個小神童。因為我在縣裡舉行的學科競賽中,數學單科取得第三名,總分是第五名。在現在,這樣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卻是很吸引眼球的,何況還是一個13歲的小姑娘。
其中的變化,歸功於我的班主任楊相蓉老師。楊老師他,撥亮了我學習上前行的一盞明燈。
第一次引起楊老師注意:是楊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語文課上,老師請幾個同學一人朗讀一小段古文。我仗著自己從小喜歡閱讀,是幾個同學中,朗讀的最好的。老師又順便讓我翻譯一下,當時可能是靈機一動吧,也翻譯的有點文採。老師大加讚賞。
老師的這一表揚就不得了。激起了一個孩子的學習激情,由此激發了我的信心,點燃了我對學習的興趣。從此以後,在學習上我一定要做最好的。任何考試我總是要拿第一,不管是全校,全鄉還是全區。其實縣裡的那一次競賽,還是我初二的第一次沒拿第一,心裡還是很沮喪的。
在楊老師教我的這一年,有幾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記憶中第一深刻的是做數學競賽題。記得初二學的是平面幾何。那時數學老師總要出1-3道競賽題在教室裡的小黑板上。第二天我一進教室就有一群同學圍過來問我怎麼做,有時還有隔壁班的。我總是牛B地一句話:連某某輔助線。
一群人立馬散了,屁顛屁顛地去鑽他們的圖形,回頭又一起來和我對結果。
記憶第二深刻的是:下午三點鐘放學後,楊老師每天給我們免費補一節課。絕大部分是語文,過兩三天也會花10分鐘講一下政治或者要我們記背一下政治。
因為我們是最後一屆初中兩年、高中兩年的中學畢業生。因為多快好省,我們的知識還是很不全的,多虧了楊老師給我補充了很多語文知識。每天的一節課都上了一些什麼呢?
記憶第三深刻的是:老師訂閱的雜誌。《人民文學》,《小說月刊》,《十月》等老師訂的雜誌,楊老師第一個看,然後交給我,然後是全班同學傳閱。等我這個學習委員將雜誌再回收給老師時,已經破爛不堪了。
只有老師送給我的《古文觀止》,當時是要我記背的。可惜,40多年過去了,收藏至今,尚未完成任務。汗顏。
冬天的時候,老師總會將他的烤火箱第一個傳給我。那時候,湖南的冬天很冷。但是傳遞在教室的那股暖流,一直留在很多同學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