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賽恩斯編譯的經驗來看,在科技論文英譯中,譯者可根據具體的文本功能和翻譯目的,在信息準確的前提下,適當採用增補、刪減、注釋、重構等方法對譯文文字和結構進行調整和梳理,以滿足譯文的規範表達,利於信息傳遞的效果和讀者理解,從而最終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和目的。
一、增補法。增補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礎上添加必要的成分,從而使譯文在語言形式上符合目的語的習慣。對比漢英兩種語言,無論是在語言結構、表達習慣還是在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漢語重「意合」,語義層次模糊、邏輯鬆散;而英語重「形和」,行文層次清晰、邏輯性強、結構嚴謹。
針對漢英兩種語言不同的特徵,在科技論文英譯時,譯者需要在譯文中增補一些原文中沒有的詞語來補足漢語中隱含的省略或連接詞,使譯文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這就要求譯者在選詞造句時既要表達原文作者的意思,又要讓譯文讀者解讀出同樣的意思,否則就會出現交際不暢,甚至誤解。
二、刪減法。刪減法是指略去一些從譯文角度來看可有可無或者有了反嫌累贅或違背譯文表達習慣的詞語。刪減法並不意味著削減原意,而是在概念性內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上與原文對等的精簡濃縮。
三、注釋法。注釋法就是通過補充原文中缺少的信息來幫助譯文讀者跨越語言障礙,準確把握原文的確切含義。譯者往往需要採用各種變通手段在譯文中通過註解或補譯來介紹該詞語在原文中的確切意義,以期譯文讀者能夠理解這種語言差異。
倘若譯文一味「忠實」於原文,不時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字眼和外行、生硬的表達,其效果是不忍卒讀。這種考慮譯文讀者的理解能力,對原文內容進行補充注釋的翻譯手段,實質上就是功能翻譯目的論在翻譯實踐中的運用。
四、重構法。重構法是指譯者通過增補、刪減、重組等方法重建原文的信息內容和結構,抓住原文的精髓,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重構本身隱含了「改變」,即為了適合特定讀者或為了譯文的目的,譯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文的內容與形式。
重構法的主旨,是根據譯文的語言規範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照搬原文的結構和表達。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認清主幹,理順旁枝,打破原文的框架結構,將原文的內容以譯文語言的規範表達形式進行重構,才能形成內容準確、結構嚴謹、概念清晰、語句達意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