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本來就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每個孩子都應當屬於快樂

2020-09-05 啟達小學小芒果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教育本來就應該是一種讓人快樂幸福的事情。


寓教於樂,側重的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寓樂於教,側重的是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通過教育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自己快樂,同時能夠使別人獲得快樂的人,也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


學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孩子覺得痛苦,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那麼,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的原因有哪些呢?


1、來自於學業本身的壓力。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但是學校的教育卻是以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與模式在運行,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同樣的作業,一群能力不同的孩子。

有的孩子學習吸收能力強,善於總結學習方法,可以做到輕鬆地掌握課本知識,而有的孩子可能慢一點,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無法很好地掌握課本知識。隨著課程進度的不斷更新,孩子就會越落越多,越來越有壓力與挫敗感,越來越對學習沒信心,最終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變得不愛學習。

2、來自於學習興趣的偏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就一定會投入足夠的熱情去做這件事。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太多過於功利的父母,他們把自認為有用的、該學的,或者看到別人都在學的,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絲毫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也從不用心去分析孩子的興趣所在,盲目地給孩子報了一籮筐的興趣班。

試想,一個對繪畫感興趣或者有繪畫天賦的孩子,卻被父母整天逼著學鋼琴是怎樣一種感受,就如同讓鳥兒去學習遊泳,讓魚兒去學習飛翔一樣,完全是對孩子天性的褻瀆,怎麼可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呢?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便不足為奇了。

樂樂的媽媽只看到我的兒子快快樂樂去學習的樣子,卻不知道,我給兒子報的培訓班都是他自己的選的、喜歡的、感興趣的,每次都是兒子主動要去,而不是被大人逼著。當然,也不知道我們為了培養兒子的興趣和長久的堅持,在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3、來自於人際關係的不和諧。

有的孩子本來學習很好,也很有積極性,但是突然有一天,就不願意去學校或者培訓班了,有的父母就想當然地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愛學習,不明就理地批評孩子、逼迫孩子,卻不懂得和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這種情況下,孩子有可能是在人際關係方面遇到了問題,比如和老師、同學發生摩擦,而他自己又缺乏妥善處理問題的能力,本能地便選擇用逃避來面對,表面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不願意去學校的行為。

父母的批評與不理解,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了信任,不願意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溝通障礙,讓事情越變越糟。

如何讓孩子把學習當做一件快樂的事情呢?

第一叫做自主學習。就是鼓勵孩子們能夠自發自主的完成學習的過程。就是他可以自己去規劃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進程。

第二叫做合作學習。要求孩子們能夠主動地在一個組織和集體當中,完成學習和創新的過程。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對於他自身的進步,會產生很強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第三叫做探索性學習。探索性學習自然是蘊含著創新,這樣一層含義的。孩子們通過學習不僅學到了眼前的知識,還具備了學習未來知識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快樂的學習一談到學習,很多孩子都覺得不快樂,甚至覺得挺苦的。學習不快樂那麼我們如何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我們可以利用黃金圈思維來問孩子三個問題:(見下圖)只有對學習徹底認識,真正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的孩子才能深刻領悟。領悟以後才能很好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當這一切都改變了,在學習上就會取得很好地成就,從而真正認識到學習的快樂。
  • 學習本來就不是快樂的事
    他的原話是:學習本來就不是快樂的事,到現在為止,至少我還沒看到過快樂教育有什麼好的結果!古今中外我知識裡所學習到的非常成功的人也沒聽說過有什麼快樂教育學習出來,也沒看到我周圍的現實中的朋友們用什麼快樂方法成功的,我看到的成功都是對自己想要的目標執著努力的奮鬥的一群人,而很多人仍然認為如果當初重來一遍肯定會更認真的對待當初的學習生涯。
  • 她說,是為了孩子的快樂而學習
    我對小寶說:「小寶,你一路上都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真的很棒哦!謝謝你這麼乖,讓媽媽也可以輕鬆一點地坐車。」而後,我又轉向大寶,對他說:「哥哥今天也很棒哦!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能夠讓媽媽多關注自己和弟弟。謝謝你。」 有個小夥伴在神奇養育學習群裡面分享,說她會想像到一個畫面,當她的女兒長大,她女兒會自豪地對她自己的孩子說:我的媽媽,曾經為了我的快樂而專門去學習一門課程。
  • 光愛孩子的作文《最難忘的一件事》——學會在快樂中成長
    對孩子來說,經歷什麼樣的事,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關懷教育,孩子就懂得了感恩;有了溫和的感受,孩子就學會了尊重;有了攢錢的經歷,孩子就具備了理財的意識:有了失敗的體驗,孩子就擁有了面對挫折的勇氣……今天分享一篇光愛孩子的作文《最難忘的一件事》,從他的作文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快樂的回憶和成長的智慧,一起來讀下。
  • 把學習變作一件快樂的事情
    把學習變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勤奮學習很重要,但適當地休息、保持頭腦清醒能讓學習更有效率。如果你熱愛學習,你就會潛心於此,那些外界的高興與不高興、喜歡與不喜歡、痛苦與不痛苦都與你無關, 此時你只會醉心於自己學習的世界裡,心向著光明。
  • 快樂學習首創「4S快樂學習法」,讓孩子越學越愛學
    「4S快樂學習法」,讓學習成為一件有趣的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自主學習的不竭動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者,老師講課、講完課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完全圍繞老師轉,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慢慢就會把學習看成沉重的負擔。託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 快樂學習的原則~
    「做中學」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幫我們解決如何閱讀和如何成為高手的問題,而且還能將學習變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無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學習對他們而言太苦了,試問,如果做一件事是痛苦的,人又如何持續地做下去呢?
  • 從行為科學角度分析快樂學習:快樂是養成學習習慣的必要因素
    還有什麼「快樂學習毀孩子一生」之類的觀點。那些故事中的家長對快樂學習的理解就是撒手不管,絕對的自由,不管孩子做什麼都是對的,無條件鼓勵。最近,小編剛看完一本書關於行為科學的書:《Tiny Habits》書中的一個知識點就是:積極的情緒促進習慣的養成。
  • 孩子快樂了就是「快樂教育」?哪些行為正悄悄扼殺孩子學習的快樂
    人的快樂程度是一個人體內內啡肽濃度的外在表現。當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了一件事,此時人的身體會對自己實施獎勵——分泌出較多的「內啡肽」。瞬間,心中便升起信心、成就感、快樂。真正的快樂是這樣來的,而不是隨心所欲,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就快樂了。那年,兒子高考失利,要去復讀。復讀前,我說,這個假期怎麼度過呀。他說,還沒有想好。我說,出去幹點活兒吧。他說,什麼活?我說,有個修路的活。
  •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可能嗎?
    所以,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孩子想學更好,不想學,也不會逼著他學,想玩就痛快地玩,給他充分的自由——總而言之,就是想讓孩子快快樂樂地長大。然而,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她從這些已經是中學生、大學生的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點:學習都不太好,缺少上進心,對未來沒什麼想法,貪玩,遇到困難繞著走。
  • 快樂學習浩哥首次分享:讓每個孩子喜歡數學,我的秘訣
    每個孩子都有學好數學的天賦。孩子能不能發揮天賦,老師和父母很重要。
  •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快樂學習?
    怎樣能讓孩子剛一接觸到學科或者興趣特長的時候,馬上就愛上它呢?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有很大的作用。同樣,孩子對某個東西的第一印象,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後面學習的興趣。我們說的學習,不僅僅是狹義的學習課本的知識,而是廣義的學習。學校教的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最好是在上小學之前就先讓孩子接觸。並不是讓他學,而是讓他對這個東西感興趣。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學習?
    十一長假結束了,孩子們又回到了校園,很多家長非常困惑,如何讓孩子熱愛校園,熱愛學習,很多人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學習就是要吃苦,但是我們的教育終極目標是走向幸福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享受到快樂的學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快樂學習的目標呢?
  •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前幾天,我看到網上一視頻,某中學在開運動會,有個班的孩子喊了個神口號:「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不過有一說一,媽媽的情緒確實會決定一個家庭的氛圍,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可見,一個家庭中媽媽的好情緒是多麼重要!
  •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學習更加快樂。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方法,適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卻不是那麼多,針對孩子的發育,習慣,志趣,能力等現狀而制定的一些針對性的正向教育方案,我理解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現在的學校教育中並不常見,學校的教育更多的是照顧全面,而極少部分會針對少數乃至個別孩子單獨教育,這種教育有些情況下叫補課,有些情況下叫家教。
  • 怎樣讓孩子快樂學習英語呢
    3-6歲的孩子學英語,一般是興趣啟蒙,零基礎,或者基礎薄弱,看培訓機構能不能因人而異,就是要看他們能不能根據的基礎來進行區分,能不能根據年齡段和每個班級小朋友的整體水平來分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認真的對待每個孩子的學習,視如己出。
  • 「寫作課」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我不這樣認為
    現在很多東西都提倡向西方學習,比如說教育。我們的老祖宗講究尊師重道,這說明與學習密切相關的,不管是師傅還是書本都是神聖的。西方的教育恰恰相反,他們覺得老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的,學習也應當是快樂的。很多東西我們都開始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的教育體制。
  •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快樂」過暑假
    放養,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暑假一到,孩子怎麼安排就成了不少家長最頭疼的事。有些家長會放任孩子:「孩子平時課業這麼重,好不容易放個暑假,還不得好好輕鬆一下?」有遠見的家長會覺得:「放假了也不能掉以輕心,現在不努力,長大後肯定要吃苦頭。」同事王姐的老公就屬於前者。
  •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快快樂樂的學習,快快樂樂的成長,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天我從三個部分分享: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1,孩子學習能量的聚焦2,家長的說話方式3,家庭統一戰線的構建每個孩子的成長就好像是土地裡長出的一顆樹苗一樣,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時間、需要呵護、需要澆水、需要陽光,這些就會考驗有些家長的耐心,因此說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家長一個學習的過程
  • 紅杉樹智能英語在線教育讓學習英語成為一件快樂事
    紅杉樹智能英語全國3000多個學習中心,面向全國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招收十三五課題特訓班學生。課題立項後,紅杉樹智能英語積極組織和實施課題班進校園,立足智能英語的推廣與應用,用智能、科學、輕鬆、快樂、高效的學習方法對話未來智能課堂,讓學習英語成為一件快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