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可能嗎?

2020-09-03 青豆書坊


01

被「快樂教育」毀掉的小孩


去年的一次沙龍上,一位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她的大家族中有幾個人信奉快樂教育,認為不該讓孩子小的時候承受太多的壓力。


所以,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孩子想學更好,不想學,也不會逼著他學,想玩就痛快地玩,給他充分的自由——總而言之,就是想讓孩子快快樂樂地長大。


然而,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她從這些已經是中學生、大學生的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點:


學習都不太好,缺少上進心,對未來沒什麼想法,貪玩,遇到困難繞著走。


這位媽媽很疑惑:這樣下去,不就把孩子養廢了?到底該不該快樂教育?快樂教育真的不對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想了想,回答她:


我認為,所謂快樂,是有高低之分的。有高級的快樂,也有低級的快樂。


低級的快樂很容易得到,比如感官上的享受,穿了一件新衣服,吃到好吃的,看了一個喜劇片,等等。


這種快樂,是外部給你的,來得快,去得也快。你需要不斷地尋找刺激來得到快樂。一旦停下來,就會感到空虛無聊。


高級的快樂,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換來的。


你要投入你的時間和精力,拿出勇氣和毅力,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享受到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快樂。


這種快樂,是源自內心的,可能不是那麼強烈,但更為持久,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欣賞,能帶給你力量。


很多人都誤解了快樂教育裡的「快樂「二字,認為學習太苦了,讓孩子快樂更重要。但他們把快樂等同於這種膚淺的快樂,怎麼開心怎麼來。


家長放棄了對孩子引導、幫助的責任,使孩子停留在膚淺的享受層面,喪失了對生命內在價值的探索和追求。


這樣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更像是放縱教育。


這樣的「快樂教育」,會毀了孩子。


02

又好玩又無聊,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最近,橙子就對這兩種快樂有了一些體驗。


前段時間,橙子高密度地上了幾天課,小升初的銜接課,從早上九點半上到晚上八點半,我看著都覺得累,但因為老師教得好,小孩學得興致勃勃。


課程結束後,橙子嚷嚷著說要「頹廢」一下,然後就開始天天抱著pad看柯南、刷抖音、打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以往,因為擔心他會近視,我一直限制他看電腦的時間。自從調整了自己,放下這個擔心後,我就有意識地不太管這件事了,我也想趁此機會,讓他充分體驗一下「頹廢」的感覺。


「頹廢」了幾天之後,一次散步時我倆聊起這件事。


我問他:「這幾天天天看pad ,感覺怎麼樣?」

橙子說:「不錯,挺好玩。」


我想了想,補充道:「嗯,挺好玩,但是時間久了,也有些無聊。」

橙子被說中了:「媽媽,你總結得太精闢了。」


他明白我說的那種感覺——好玩,但無聊。


我進一步夯實:「前幾天你上課,從早學到晚,雖然累,但是也挺開心,關鍵是,有一種充實的感覺。」


「沒錯。」橙子表示同意,「你再給我報點課吧,我覺得還是上課更充實。」



吃喝玩樂,無拘無束,無憂無慮,我們當然需要這樣的放鬆和快樂,否則,生活會少了很多樂趣。


但是,如果我們只滿足於這樣的快樂,人生會變得單調和單薄。


因為,它不用太多努力就能獲得,也不用太經過腦子,只是被動地被外界信息刺激,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快樂——看起來熱熱鬧鬧,內在的生命力卻是荒蕪的。


它無法滿足生命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時間久了,就會感到無聊、沒勁兒、空虛,感到生命輕飄飄的,沒著沒落的,人也會在這樣的快樂中迷失自己。


03

更高級的快樂


為什麼人們總是念念不忘快樂教育?


是因為潛意識裡,很多人認為學習是一件苦事。


古人不是說了嗎?頭懸梁,錐刺股,學海無涯苦作舟。


所以,很多狹隘地理解快樂教育的人,潛意識裡是把學習和快樂這兩件事對立起來了。


其實,學習本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那種融會貫通、豁然開朗的快樂,那種創造的快樂,那種調動自己潛能,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快樂,那種滿足好奇心、求知慾的快樂,都是學習的快樂啊!


前幾天,我和橙子出去吃飯。


吃得差不多了,橙子突然說:「媽媽,已知兩個直角邊的長度,我可以不用勾股定理,算出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度。」


說著,他拿起鉛筆在點餐單上畫了起來。一邊加輔助線,一邊講給我聽。


輔助線加得有點複雜,我好不容易才跟上他的思路,他又進一步推論:「如果不是直角,也可以做這種方法。」


小孩開始琢磨:「不對,這個只有直角才能成立……」


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他會拿一道覺得有意思的題考考我。顯然,沒事的時候他會自己琢磨著玩。


我看著埋頭思考的小孩,他的專注讓我感同身受——那是一種心流狀態下的快樂。


那種沉浸其中、自得其樂、心無旁騖、肆意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體驗,本身就是學習的回饋。


內在的聲音得以表達,內在的價值得以發揮,你會切實地感受到自己鮮活的「存在」。

這種存在感會讓你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這種體驗,是更高級的快樂,是心靈的享受,是自我實現的愉悅。


它,不分年齡大小,不分事情大小。

建一棟房子,搭一個積木,都能體會到這種快樂。


真正的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這種高級的快樂。


當他沉浸在興趣中,當他冥思苦想做出一道題,當他突破自己寫出一篇作文,當他克服了一個困難,他就在經歷著一場升華——


他的思維、想像、認知、經驗都被調動起來,專注於此,突破過往的自我。


我們做家長的,就要多觀察,尋找著力點,加以引導——引導這個小生命去體驗到這種更高級的快樂。


一旦他體驗到了,他會有更多學習和創造的動力,也會有更多信心面對挑戰和困難。


當然,作為家長,你自己要先體驗過這種快樂,才會相信有這回事。


04

學習,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


誤解快樂教育的人,其實還有一件事沒明白:

簡單的快樂可能是單純的。


大快樂,往往是經歷過苦和痛之後的蛻變之樂。

就像幸福一樣。


以前,我以為幸福就是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如今,我才明白:


深沉的幸福,是痛苦過後的升華,是複雜之後的純真,是混亂之後的通透,是需要智慧加持的。


學習也是如此。

或者說,世間萬事都是如此——


高級的東西,都要經歷一個「見山不是山」的過程,才能達到「見山又是山」的境界。


我寫文章就有這樣的體會。


當你枯坐半天,只寫了幾行字,當你在一團思緒裡轉出不來,當你詞不達意,就是表達不出來那種感覺,這個過程真是很痛苦、很煎熬。


但是,當你凝神靜氣,堅持寫下去,把思路一點點捋清,克服對完美的執著,最終,一篇有靈魂有溫度的文章呈現出來,那種通體舒暢、對自己有所交代的愉悅感覺,比看一晚上綜藝節目要美妙一百倍。


每一篇文章,都是意志力的一場小小的勝利,自我的一次小小突破——你會更加自信,更加篤定。


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所以,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只要快樂不要教育,而是引導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更高級的快樂。


這種快樂,不是百分百的純果汁,甜得直白,沒有一絲雜質。


它更像是茶,入口有些微的苦和澀,細品有回甘,再品有餘香,回味悠長。


品味到這種快樂的人,會愛上學習,愛上自己。

相關焦點

  • 叮咚課堂:讓孩子能夠快樂地學習英語
    陳立:我們的課程和整體的產品設計都是以4到10歲的孩子為中心,注重趣味性和互動性,語音、圖像識別技等AI技術的運用,同時在課堂中融入趣味互動環節,孩子學起來更有趣。我們追求的理念是讓孩子快樂地學習英語。很多人可能懷疑孩子太小能不能學好一門外語。我們認為,對於孩子來講,越早接觸越早學習,越容易接受一門外語。
  • 孩子快樂了就是「快樂教育」?哪些行為正悄悄扼殺孩子學習的快樂
    有一股「快樂教育」的思潮席捲而來——主張不難為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孩子快樂就好。不拗著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就可以快樂嗎?孩子的作業想不做就不做了,他就真的能快樂嗎?走到學校沒有做完作業,老師批評,同學嘲笑,自信全失,尊嚴全失,他能快樂嗎?人的快樂感到底從何而來快樂從哪裡來、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快樂跟大腦中分泌的一種激素有關。這種激素叫做「內啡肽」。
  • 可以讓孩子快樂學習嗎?
    除了逃避痛苦外,人還追求快樂呢,如果你能想辦法把他與學習聯繫起來就行了。假如學習過程能夠變得快樂,孩子就有動力了。西方的教育內容相對於我們的中小學而言,那是不知道簡單了多少級呀。相對而言,他們的教學過程也顯得輕鬆很多。尤其他們提出一個概念,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如何能讓孩子快樂有效地學習英語?
    English Study英語是很多孩子需要學習的課程,那如何讓孩子學得輕鬆開心,又比較有效地學好英語呢?給孩子選一些有趣的英語故事家長們可以給孩子選一些英語故事書哦,晚上睡覺前,一邊給孩子念念英文故事,一邊讓孩子看著故事的內容;或者也可以讓孩子邊念邊看
  • 別總是問孩子學習成績好嗎?要多問孩子究竟快樂嗎?
    那天晚上,我在這個小城的一家麵館吃飯,老闆娘正在教小朋友學習英語,令我驚奇的是她的口語發音是那麼的標準,更讓我驚奇的是小朋友學得很開心,完全是自願的那種,旁邊的食客時不時地還會摻和一兩句話。那一瞬間,我想留在這個有溫度的小城市。
  •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
    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快快樂樂的學習,快快樂樂的成長,將來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天我從三個部分分享:孩子快樂學習的法寶1,孩子學習能量的聚焦2,家長的說話方式3,家庭統一戰線的構建每個孩子的成長就好像是土地裡長出的一顆樹苗一樣,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時間、需要呵護、需要澆水、需要陽光,這些就會考驗有些家長的耐心,因此說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家長一個學習的過程
  • 怎樣讓孩子快樂學習英語呢
    比如學英語字母發音,用卡片式教學,讓每個孩子都去認真重複的發音,確保準確。課堂上老師在上面重複,下面齊聲模仿,很難判斷每個孩子的發音準確性,有的孩子聲音小,有的聲音大;其實帶孩子去培訓機構體驗的時候,這些都可以看出來,如果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學得好不好,老師可能知道還是可能不知道呢?在於教,還是在於學呢?如果學不好,教再再好也不是好。
  • 俞敏洪:讓所有孩子都快樂公平地學習英語
    新東方網>資訊>深度觀察>正文俞敏洪:讓所有孩子都快樂公平地學習英語 2012-03-19 10:42 來源:新東方網
  •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快樂學習?
    他馬上表演一曲你孩子之前比較喜歡的曲子。這時候孩子就有可能被他吸引,你就帶著孩子過來,說,這不是之前我們聽到過那個藍色的多瑙河嗎?然後孩子可能也馬上想起來了,他也很興奮。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這個曲子如果能從你的指甲裡面流出來,那該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是吧?他這個時候離那個鋼琴的表演者非常近,氣場是非常強烈的。他能夠深切的體會到彈鋼琴的那種快樂。
  • 「ABC SKY」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英語
    小陳超在學不學習英語問題上和父母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他覺得周圍都沒人說那種奇怪的語言,而且按父母的教授方法,學習英語成為一種很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從心裡開始牴觸英語。小陳超父母也頗傷腦筋,打罵不行,物質「引誘」也堅持不了多久。陳超父母慢慢意識到要培養孩子學習英語興趣才是關鍵。
  • 孔子:學習是一種快樂,怎樣快樂地學習?
    幾乎是從孩子時代開始,在我們還不懂它的真正含義的時候,嘴裡就念著它;可見孔子的思想對我們每個華夏子孫的影響還是非常深刻的,後人把孔子的言行整理出來便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論語》。既然是大家都已經爛熟於心的名句,那麼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拿出來「炒剩飯」呢?因為這是《論語》的第一句,第一句要學好!才能學這本書。
  • 超越篇:學習不可能總快樂
    兒子到了這個階段,英語詞彙豐富得幾乎想表達什麼都說得明白了,想看的小說都能夠看懂了,所以他就沒有動力學習新的東西,停滯不前了。劍橋這些高級詞彙沒有特別實際的用途,也比較枯燥,他當然不願意學。但是,我知道他必須邁過這個坎,才能夠讓英語從日常交流上升到學術和專業化水準,才能夠參加雅思和CAE(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考試的第四級)這樣的考試。
  • 「學習使我媽快樂」,當真不能全家快樂嗎?
    假如爸爸主導孩子教育的話,段子也同樣成立。君不見,爸爸輔導作業拍桌子拍骨折、氣到心梗的新聞也不在少數。因此,與其說「學習使我媽快樂」,不如說,當下家長和孩子在學習上的關係太緊張了。尊師重教是傳統美德。學習,固然有「頭懸梁、錐刺股」式的苦學,但也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樂學。
  •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學習更加快樂。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方法,適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卻不是那麼多,針對孩子的發育,習慣,志趣,能力等現狀而制定的一些針對性的正向教育方案,我理解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現在的學校教育中並不常見,學校的教育更多的是照顧全面,而極少部分會針對少數乃至個別孩子單獨教育,這種教育有些情況下叫補課,有些情況下叫家教。
  • 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家長不要再灌輸快樂學習的理念了.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方面等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賦。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後面不也經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嗎?據說,孩子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
  • 學習是痛苦、跟快樂就沾不上邊嗎?不,學習和快樂還是可以兼得的
    聽到爸爸的應允後,女孩的媽媽開始對爸爸指手畫腳,而爸爸只是一句「孩子嘛,快樂最重要」,這句話當下就激怒了媽媽,媽媽說「就你知道快樂,我就不希望女兒快樂嗎?學校每天學習任務那麼重,你以為她是想去遊樂場玩嗎?這不願意寫作業找的藉口呢!」。
  • 她說,是為了孩子的快樂而學習
    在那三個多小時的路途中,小寶除了中途喝了一次奶,其他時間都乖乖地坐在兒童座椅上。醒著的時候就睜大小眼睛看著窗外的顏色,困了就自己睡覺。知道媽媽要照顧弟弟,偶爾會暈車的大寶也自己抱著枕頭睡覺,儘量不給媽媽添麻煩。到達目的地的那一刻,我是如此慶幸,如此感恩。我也如實地跟孩子們表達了我的感受。
  •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是這樣嗎?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這個口號原是深圳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二學生,開運動會時方隊的口號。被網友稱為高能口號,因為它喊出了家長的心聲,喊出了老師的用心良苦。自古以來,母愛是最偉大的,在愛的面前,一切方法都有可能為之遜色,這是母儀千古的源頭,其流更長。在教育上,孔子有一個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為誰讀書?」「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孔子說 : 「古代學者學習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現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裝飾給別人看。」
  • 科學揭秘:學習是快樂的嗎?
    ,經常會使用一些自帶調侃語氣的表情包,「學習使我快樂」、「我的心裡只有一件事,就是學習」、「扶我起來,我還能學」. 想像一下,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是不是經常興奮地和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新發現?這種天性使然帶來的快樂,其實來自於發現,或者說創造。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個世界的一切是新鮮的。他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發現,從而對學習產生了天然的熱愛。而當學習變成機械重複的內容、被數據化的考試時,學習產生快樂的天性被慢慢消殺了。
  • 學習本來就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每個孩子都應當屬於快樂
    寓教於樂,側重的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寓樂於教,側重的是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有的孩子學習吸收能力強,善於總結學習方法,可以做到輕鬆地掌握課本知識,而有的孩子可能慢一點,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無法很好地掌握課本知識。隨著課程進度的不斷更新,孩子就會越落越多,越來越有壓力與挫敗感,越來越對學習沒信心,最終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變得不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