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習是一種快樂,怎樣快樂地學習?

2020-12-20 彙編文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對於上面這句《論語》的開篇第一句,所有人都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幾乎是從孩子時代開始,在我們還不懂它的真正含義的時候,嘴裡就念著它;可見孔子的思想對我們每個華夏子孫的影響還是非常深刻的,後人把孔子的言行整理出來便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論語》。

既然是大家都已經爛熟於心的名句,那麼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拿出來「炒剩飯」呢?因為這是《論語》的第一句,第一句要學好!才能學這本書。或者說,整本《論語》裡大半的精華都濃縮在這一句裡,第一句學明白了,終身都會學,第一句沒學明白,這本書也不用讀了。我們往往都只是了解它表面上的意思;但孔子蘊藏在這句話裡的智慧卻遠遠不止我們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就讓我們重新進入春秋戰國那個綺麗的時代,重遊《論語》中的智慧。

學習,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那麼學習又到底是什麼呢?《尚書》中說:「學,效也。」意思就是效法,就是模仿,我要學一個東西,就是效法他,模仿他。那麼學習《論語》,自然而然也就是模仿孔子,孔子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孔子怎麼做,我也怎麼做,這就是模仿。所有的學習都是模仿,我們從小學語,就是模仿大人說話,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在模仿中長大。

行動,則是學習的根本,因為模仿就是行動,不是空談,是照著去做。我們每個人並不是一出生就懂得所有的事情,人類最初的學習行為就是「模仿」;我們看見別人做什麼我們便做什麼。這也是為什麼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為會下意識地去模仿自己父母的行為舉動;從而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模仿定律,就是整個儒家思想白的根基,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修身。只要我們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那麼別人自然會模仿我;從一家模仿,到一國模仿,到全天下都模仿,這就是平天下。我們想學什麼東西,熱愛什麼東西就要去模仿什麼東西,並且模仿到極致,那麼你便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所以說「學而時習之」,首先是學習怎樣去「學」,怎麼學習,會「學」之後,才要講究怎麼「習」,學習的習,並非是複習,是練習。「習」的繁體字是「習」,習的上半部分是一個羽毛的「羽」字,是鳥。《說文解字》中說過:「習,鳥數飛也」,那小鳥跟媽媽學飛行,模仿媽媽的姿態,然後自己反覆練習,最後終於飛起來了! 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學習一個東西,不斷地去模仿他、練習他,最後學有所成,心境自然也就快樂了、愉悅了,這不就達到了「不亦說乎」嗎。

雖說《論語》裡講述的都是治國齊家的大道理,我們或許到不了治國平天下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必然有自己的家庭,有上班的公司,有針對的客戶,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圈子,。你從《論語》 的自我修養和領導力之學裡面,真的學到了,用上了,改變了自己,改變了家庭,改變了你的小團隊,改變了公司,改變了客戶,周圍的世界都回報你,你就改變了世界。這時候就達到了學習的最高境界!有時候我們往往不自覺地把學習局限「書本知識」的攝入這一理念,認為在學校裡跟著老師學習才是「學」,但是其實學生生涯在我們的人生中只是佔比很小的一部分,「社會學校」才是我們要讀一輩子的學校,我們身邊會路過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去「模仿」的東西,去學習的優點,把這個思想轉換過來我們才能領悟「學、習」真正的意義所在。

說到了學習,就是一種行動,一種模仿的行動,決定行動了,就要不斷練習,遵此往復,最後達到身心愉悅的境界。

相關焦點

  • 「學習使我媽快樂」 怎樣的教育才能使全家都快樂
    「學習使我媽快樂」 怎樣的教育才能使全家都快樂 2019-11-26 09:53:02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土土絨| 字號:A+ | A-  近日,深圳一所中學的校運會上,初二某班的學生方陣打出一條橫幅「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
  •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是這樣嗎?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這個口號原是深圳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二學生,開運動會時方隊的口號。被網友稱為高能口號,因為它喊出了家長的心聲,喊出了老師的用心良苦。在教育上,孔子有一個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為誰讀書?」「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孔子說 : 「古代學者學習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現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裝飾給別人看。」孔子對於他所生活的年代發出這樣的感慨,是看出了古今學習目的的差別,一個為了提高自己,一個為了給人看。
  • 2000多年前,孔子在「開學典禮」上說,快樂比學習更重要
    答案就在《論語》的開篇第一章,孔子用了短短三句話,概括了他在學習、教學上的精神追求:學習使我快樂。有人說,學習不快樂,快樂個P呀!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要給釘釘打一星……但孔子認為,學習是快樂的。如果你不快樂,可能是學習的目標和方法出了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學習使我媽快樂」,當真不能全家快樂嗎?
    近日,深圳一所中學的校運會上,初二某班的學生方陣打出一條橫幅「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這個橫幅讓人啞然失笑,但這笑聲卻顯得有點苦澀,正如有媒體所說的,「令人捧腹的憂傷」。笑從何來?過於真實。憂傷何來?扎心了。
  • 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可能嗎?
    所以,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孩子想學更好,不想學,也不會逼著他學,想玩就痛快地玩,給他充分的自由——總而言之,就是想讓孩子快快樂樂地長大。然而,一晃好幾年過去了,她從這些已經是中學生、大學生的孩子身上發現了一些共同的特點:學習都不太好,缺少上進心,對未來沒什麼想法,貪玩,遇到困難繞著走。
  • 孔子和論語的智慧:人生的三種快樂要記取!
    佛教深刻地指出,人類世界是痛苦的,人生就是無法避免一種苦難的歷程,如同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野火在輕輕的燒,我們註定無處可逃」,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人類的七種苦難。在《論語》中,孔子是一個很理性的現實主義者,他相信天命也不懷疑鬼神的存在,但他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此岸世界的自我實現,而不是彼岸世界的自我解脫,人要學會欣賞並踐行人生的三種快樂。所以在《論語》的開篇中,孔子說的是人生中的三種快樂。
  • 快樂學習的原則~
    相反,如果做一件能讓你感到快樂的,那麼我想就算不逼你,你也會願意去做的。所以如何快樂地學習真的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快樂學習的問題。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做一件事,你會快樂且持續地去做的會是一件什麼事呢?
  • 有學習的快樂,方有快樂的學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子的這一名言,既道明了學習的方法,又說出了學習的樂趣。這裡,「學」主要是人性自覺的工夫,重點在於明善知性。「習」主要是道德實踐的工夫,重點在於踐履修為。「說」假借為悅,主要為學習體驗上的快樂。 每個人一踏入學習的殿堂,起初並不會體驗學習的快樂,有時還會有以學習為包袱的感覺
  • 孩子快樂了就是「快樂教育」?哪些行為正悄悄扼殺孩子學習的快樂
    有一股「快樂教育」的思潮席捲而來——主張不難為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孩子快樂就好。不拗著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就可以快樂嗎?孩子的作業想不做就不做了,他就真的能快樂嗎?走到學校沒有做完作業,老師批評,同學嘲笑,自信全失,尊嚴全失,他能快樂嗎?人的快樂感到底從何而來快樂從哪裡來、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快樂跟大腦中分泌的一種激素有關。這種激素叫做「內啡肽」。
  • 魔耳國際教育:快樂而高效地學習
    劉棟:魔耳國際教育的客戶主要是孩子,我們對孩子一直有一個理念:快樂而高效地學習。所以,魔耳國際教育一直不斷地改進產品,讓孩子通過教材能夠實現非常快樂的學習,跟在其它機構或者是公立學校有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效果。
  • 快樂學習 快樂成長
    深秋的身影剛剛離去,初冬的腳步已經迫不及待地踏來!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裡,梅川鎮中心幼兒園裡教與學的步伐也在穩步向前邁進!
  • 如何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快樂的學習一談到學習,很多孩子都覺得不快樂,甚至覺得挺苦的。目標02怎樣做才能讓學習變成快樂的事只有對學習徹底認識,真正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的孩子才能深刻領悟。領悟以後才能很好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當這一切都改變了,在學習上就會取得很好地成就,從而真正認識到學習的快樂。
  • 學習使我快樂?不!學習使我媽快樂!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相信很多同學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甚至會拿這句話調侃自己。但真實情況卻可能是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都快樂!一句話就能道出大部分學子的辛酸史!6.工工整整地把錯題抄在錯題本上結果,再考到這題的時候,還是錯的,錯誤點都一模一樣錯題本:我承受了太多本不該屬於我的壓力7.
  • 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
    書上的公式、符號就好比是遊戲規則,當然要在遊戲規則裡進行遊戲(學習)。對於每個定理、方程的學習,需要我們重溫當時那個時代,站在提出者的角度去思考:是在一個怎樣的環境、遇到什麼問題、提出的方法能解決什麼問題,其推導的(數學)思想是什麼……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才是我們真正學習的精髓。  例如,在(固體物理學)能帶理論中,能帶論和布洛赫定理是怎樣提出的?
  • 怎樣讓孩子快樂學習英語呢
    這就是思維習慣,就像別人給你說1+1等於幾,就是你的理解的結果;所以教孩子學英語,不能亂學,不能今天用這個方法學,不行了換另外一個方法,今天這個老師不好,換另外一個老師;方法就像栽樹,不能這邊挖一個坑,那邊挖一個坑,總找不到自己應該栽種的地方;選擇固然重要,更需要努力,循循善誘和潛移默化,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在學習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英語學習方法。
  • 教的困惑,學的痛苦:誰偷走了學習的快樂
    這裡,孔子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放在首位,說明了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快樂的過程。孟子也在他的書中記錄了人生的三大快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此其為一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此其為二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此其為三樂。
  • 快樂畫畫 快樂學習
    孩子的世界沒有太多規則和約束,他們可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延伸自己的思想。只是,我們是否發覺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反而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想到兒子還要在校幾年,她無奈地放棄跟老師討論的念頭。所以,我希望學生從中找到快樂。學習繪畫的技巧固然重要,然而更加重要的是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畫畫不是簡單的場景再現,要是這樣,買臺好點的手機即可。我時常鼓勵學生隨身帶著速寫本,用畫面記錄生活中他們認為值得記錄的每個瞬間。因為在你決定拿起筆的時候,你的思考已經啟動。靈感源於觀察,畫面承載感悟,我們學習繪畫技巧,只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我們的所思所想。我一直抱著這種信念進行藝術創作。
  • 學習本來就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每個孩子都應當屬於快樂
    教育本來就應該是一種讓人快樂幸福的事情。寓教於樂,側重的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寓樂於教,側重的是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有的孩子學習吸收能力強,善於總結學習方法,可以做到輕鬆地掌握課本知識,而有的孩子可能慢一點,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無法很好地掌握課本知識。隨著課程進度的不斷更新,孩子就會越落越多,越來越有壓力與挫敗感,越來越對學習沒信心,最終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變得不愛學習。
  • 《論語心得·學而篇》1:學習是快樂的事情
    我很佩服編著論語的人,他很得孔子的思想精髓,因為它開篇就講學習的方法。學習是立德之本。一切的行為、思想都是從學習而來。論語的切入點是學習,講學習的開篇是講學習的快樂——這的確是非常重要的,可謂精準打擊。快樂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的人才會持續不斷地學習。想想現在很多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折磨,折磨學生、折磨老師、折磨家長。學習的快樂蕩然無存。
  • 孔子不快樂,竟是因為他的教育質量差?!杭州一群初中生有重大發現
    反方觀點:孔子不快樂,因為教育質量差「《論語》中許多語錄都是在宣揚怎樣才能快樂,這並不代表孔子就是快樂的。孔子之所以多次提及』樂』,是為了宣揚他的思想,不要讓後人重蹈覆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孔子永遠地把後天下之樂留給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