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非常重要

2020-09-17 育兒媽寶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安全感?

其實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成年人,每一個人都渴望:我被愛是因為我是我,我本來的樣子就值得被愛。

父母愛我的本來面目,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用的不可動搖的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非常重要!

1、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既然為人父母,就要做到父母的責任,給孩子以陪伴——高質量的陪伴。

金錢不是萬能的,高質量的陪伴才是與孩子相處的正確打開方式。父母陪伴下的孩子,會成長為我們所希望的的樣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密感,因此陪伴不是把孩子放在身邊就可以了,一定要讓孩子從你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愛,用輕鬆融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和相處。

這會影響孩子一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而這種安全感的缺失甚至是可以代際傳播的。

2、不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不和他人比較」,其實就是認可孩子最真實的模樣。不管學習棒不棒,運動能力強不強,都沒有關係。因此,「你要是做好了**,媽媽給你獎勵哦」這種附加了條件的疼愛方式,也是萬萬不可的。這會使孩子覺得「如果達不到這個條件,我就毫無價值」,從而致使他們失去自信,並養成沒有獎勵就不努力的壞習慣。

並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就是好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獎賞莫過於來自周圍的關愛。孩子身上的價值,不會因為他會幹什麼、不會幹什麼而有任何改變。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

教育最首要的目的—自我肯定。

3、與孩子平等的溝通

家長用命令或者埋怨的口氣去與孩子交流,孩子回應的不是哭鬧就是糾纏;家長用哀求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任性;家長用溫和的態度去說話,孩子給予的反應就是體貼。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每一顰每一笑都映射著父母的教養。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要想有好的孩子,必須先做好的父母。

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友善,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心就會緊緊地走在一起。

心近了,父母說的話,孩子都願意聽。

希望每個看到此文的人都能好好的給自己補足安全感,讓自己活得健康、快樂、自信,給孩子和愛人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環境。同時將我們所學的知識踐行到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知道和做到之間,其實缺的就是做到,希望大家都行動起來,把我們所學的知識變成我們真正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四點,非常重要—睿智燈塔教育
    很多父母都會問:我家孩子膽小,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怎麼辦?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其實會引發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向,膽怯、畏生、敏感、不愛交往等等。如果碰上其他刺激因素,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比如自閉,抑鬱。事實上,一些青春期出現問題的孩子,大部分是由於內心缺乏安全感導致的。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沒想到說完孩子還是這樣,從來沒有想著去改正。後來和一個心理醫生聊天的時候,她說到了自家孩子的症狀,醫生這時候說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你們小的時候和孩子相處時間多不多?問了很多,她才發現原來是自家孩子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尊重孩子本身的生長發育狀態,卻忽視了孩子在心理上所遭受到的創傷。實際上,當孩子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就已經暗示他們缺乏安全感。
  • 對孩子而言,什麼叫安全感?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滿滿安全感
    針對一個孩子而言,什麼叫最重要的安全感?  實際上無論是針對孩子還是成人,每一個人都期盼:我深愛是由於就是我,我原本的模樣就非常值得深愛。  父母說愛我的真面目,針對一個孩子而言,是終生使用的不容置疑的安全感。孩子欠缺安全感該怎麼辦?
  • 安全感是獨立自信的基礎,父母要做好三點,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需要四種養料,那就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會自信獨立,能夠積極面對各種挑戰,這是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安全感主要源自父母和家庭,父母要做好這三點,給孩子內心足夠的安全感。
  •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父母要做好這三點,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都非常依賴父母,陪伴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現在的生活節奏確實很快,父母也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還有些家長以為陪孩子就是陪在孩子身邊,其實陪伴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每天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之一,父母只需正確引導就能緩解哦。安全是兒童最基本的需要,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小孩總是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變得膽小,懦弱,與周圍的小朋友不和諧。1、找到不安根源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首先要知道孩子因為什麼而感到不安。像是打雷閃電、外部的驚嚇,又或者是某個長得可怕的怪叔叔。家長們要先弄清楚孩子不安的來源,然後可以藉助心理治療、藝術音樂治療等,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六歲前孩子缺乏安全感,高情商父母適時做好2件事就夠了
    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安全感,只需且僅需要做好一件事情——毫無保留地去愛孩子。六歲前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小,心理也很脆弱敏感,孩子所有的感受基本都是圍著父母轉的。經歷過的父母都明白,如果錯過孩子成長的這個階段,過後再想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就難上加難。」
  • 孩子畏畏縮縮沒有朋友?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父母要做到這三點
    安全感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在幼年時期對父母非常依賴,行為舉止都影響著孩子成長,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對於安全感的需求,有可能會阻礙孩子的身心健康,給以後的生活埋下隱患。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點缺乏安全感,父母應該如何判斷,我們就來說說缺乏安全感會有哪些表現?
  • 喜歡「黏人」的孩子,多半是缺乏安全感,父母要給予高質量陪伴
    1.過度膽小,挨不起批評小剛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孩子,在每次他犯了錯誤之後爸爸媽媽都不敢批評他。因為每次在家長批評小剛的時候他都被嚇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的父母要拋棄自己。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缺乏安全感,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更有耐心的進行溝通。
  •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
    孩子上學後&34;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人對孩子也是非常寵愛,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以後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由於不能得到在家裡一樣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變得不合群的現象,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 孩子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要教育孩子有自信、能擔當
    父母在養育孩子上,都會捨得大力投入,給孩子以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在很多問題上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傷害,嚴重的,甚至讓孩子極度的缺乏安全感,最終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孩子最重要的監護人,父母需要及時掌握孩子的成長信息,判斷孩子的成長方向,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
  • 當孩子害怕、恐懼的時候怎麼辦?父母要做好3點,很重要!
    孩子恐懼時,爸爸媽媽的積極回應,是給孩子最好的「安慰劑」。當孩子訴說自己的恐懼時,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積極的回應。當孩子害怕、恐懼的時候怎麼辦?父母要做好3點,很重要!所以很多在大人看來並不值得害怕的事物,在孩子的眼裡就會成為被放大的「恐懼對象」。比如一隻玩具蜘蛛、一條玩具蛇、一把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槍……當他們因此產生恐懼,無助地說出那句「媽媽,我害怕」時,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會一直陪著你。我們要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要接納孩子心中的不安。
  • 孩子特別愛粘人?或許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多點陪伴
    前段時間,和睿智燈塔的一位王媽媽聊天,她說:「我的孩子都快2歲了,可是還是特別粘人,只要我在家他就一直跟在我身邊,我想做點其他事什麼都幹不了,一旦我稍微離開,他就嚎啕大哭。這讓王媽媽非常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既不能不管孩子,也不能一直呆在孩子身邊。」那麼,孩子太粘人怎麼辦?
  • 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別依賴父母,家長不妨用這3種方法解決
    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當孩子表現的特別依賴父母,這說明他們害怕新環境,缺乏安全感。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對於他們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儘量的幫助孩子營造內心的安全感,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使用正確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
    孩子上學後"不合群"該怎麼辦?家長應該要做好這3點,別不了解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人對孩子也是非常寵愛,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以後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由於不能得到在家裡一樣的關注,有可能會出現變得不合群的現象,這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
  • 孩子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怎麼辦?
    今天突然有個朋友問我,她家的孩子因為從小和父母分開,現在接回來照顧,發現孩子每天晚上凌晨1點了都還不睡覺,特別缺乏安全感。問我應該怎麼辦? 你可以先拿一張紙出來,然後用筆把孩子每天要進行的活動列出來。 就像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表一樣,什麼時間做什麼活動。 比如:7點30起床,寶媽準備早餐。陪孩子一起用餐。 8點進行閱讀活動。 9點進行遊戲活動。
  • 孩子缺乏勇氣和自信咋辦?父母多給孩子陪伴從而讓娃感受到安全感
    孩子缺乏勇氣和自信咋辦?一般就是遇到比較熟悉的人才會主動的打招呼,有的時候是這是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有勇氣。要是這麼想,孩子應該是不可能很快變的非常成功,要是有這樣的心理的話,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很容易就去放棄的,而不是去選擇堅持。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去追求困難的機會,實際去做的事情,永遠要比只想不做效果要好很多。
  • 孩子太依賴父母,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前兆,家長要早了解
    很多教育專家都曾提到過,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極為重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安全感是人的第一願望」。嬰兒的降生本就帶有被動性,因為這不是嬰兒主動選擇的,這就決定了「不安感」源自天生,需要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 寶寶的哪些行為,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呢?父母要明白
    01.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感需求是特別重要的,孩子稍微受點委屈就會缺乏安全感父母若是不注意嚴重的會阻礙孩子後期的成長孩子的哪些行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呢?1. 孩子喜歡突然發脾氣大多數家長覺得孩子喜歡發脾氣是無理取鬧,是不聽話的表現。
  • 父母一定要做好3件事,孩子社交能力不會弱,非常關鍵
    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與同伴交往機會多的孩子,社會技能發展得更好。父母一定要做好3件事,孩子社交能力不會弱,非常關鍵!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有時卻忘了最好的東西是讓她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來之不易,他們才會感激別人的贈予。引導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物品分享出去,他會體會到那種難以割捨的情緒,這樣在別人借或者送他東西時,他才會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