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又容易讓孩子變得非常粘人,所以讓不少父母都感到非常困擾。小明的父母就因為這個問題感到非常的糾結,因為小明每天都會纏著自己的媽媽,導致媽媽不僅無法出去上班工作,還很難在家裡做家務。
小明的父母想了很多辦法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最終起到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其實,這是由於小明覺得自己不夠安全而造成的。
1.過度膽小,挨不起批評
小剛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孩子,在每次他犯了錯誤之後爸爸媽媽都不敢批評他。因為每次在家長批評小剛的時候他都被嚇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的父母要拋棄自己。
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缺乏安全感,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更有耐心的進行溝通。
2.咬指甲或者吃手指頭
有不少人會經常看到有不少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的或者吃自己的手指頭的。其實這種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仍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不正常的現象了,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安全。
3.不敢表露真實自我,不自信
覺得自己不夠安全的孩子是非常懼怕自己不被其他人接受的,所以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這些孩子總是會把自己偽裝起來,根據其他人的喜好而構建一個虛擬的自我。但是其實這樣的相處方式反而更容易讓孩子被其他人的討厭,讓其他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虛偽的人,最終導致他們的社交受到影響,從而變得更加不自信了。
其實在面對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情況時父母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只要找到了原因就能輕易的解決問題。
1.嬰幼兒時期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很多父母都認為在孩子有了記憶之後才會對其他人對他的態度產生印象,其實這種情況是錯誤的。在他們還特別小的時候雖然沒有辦法儲存記憶,但是其他人的態度仍然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儘量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所以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要非常耐心的照顧他們。
2.父母的控制欲太強
有很多父母會嚴格的控制著孩子所有的行為。其實這種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並不可取,不僅很容易讓孩子變得特別不自信,沒有主見,更是容易讓孩子一直擔心自己的行為無法讓父母滿意從而覺得自己不夠安全。
3.家庭關係的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並不和睦甚至充斥著暴力的家庭環境中,就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安全,甚至會留下心理陰影。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家庭都是他們的依靠,如果家庭中的關係不和睦就等於讓他們變成了一個浮萍,所以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在了解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後父母就可以對症下藥,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了。
1.注意傾聽和撫慰孩子的情緒
《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和自己兒子交流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在他的兒子出現比較大的情緒波動時他總是非常耐心的在一邊傾聽,並且還會幫助孩子舒緩心理壓力。
注意傾聽和撫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做法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非常重要。
2.高質量的陪伴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主要的安全感就是來自於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陪伴自己的孩子。但是在陪伴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質量,要保持足夠的互動,這才是讓孩子覺得安全的方法。
3.控制情緒
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很容易讓孩子內心產生恐慌,所以保持家庭環境非常重要。但是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波動,所以出現生氣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感覺安全對於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加強重視,我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覺得自己不夠安全的情況可以根據以上的方法來進行改善,相信一定能夠讓孩子的內心充滿陽光。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