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黏人」的孩子,多半是缺乏安全感,父母要給予高質量陪伴

2020-08-26 耿倩倩聊育兒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又容易讓孩子變得非常粘人,所以讓不少父母都感到非常困擾。小明的父母就因為這個問題感到非常的糾結,因為小明每天都會纏著自己的媽媽,導致媽媽不僅無法出去上班工作,還很難在家裡做家務。

小明的父母想了很多辦法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最終起到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其實,這是由於小明覺得自己不夠安全而造成的。

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1.過度膽小,挨不起批評

小剛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孩子,在每次他犯了錯誤之後爸爸媽媽都不敢批評他。因為每次在家長批評小剛的時候他都被嚇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的父母要拋棄自己。

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缺乏安全感,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更有耐心的進行溝通。

2.咬指甲或者吃手指頭

有不少人會經常看到有不少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的或者吃自己的手指頭的。其實這種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仍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不正常的現象了,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安全。

3.不敢表露真實自我,不自信

覺得自己不夠安全的孩子是非常懼怕自己不被其他人接受的,所以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這些孩子總是會把自己偽裝起來,根據其他人的喜好而構建一個虛擬的自我。但是其實這樣的相處方式反而更容易讓孩子被其他人的討厭,讓其他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虛偽的人,最終導致他們的社交受到影響,從而變得更加不自信了。

其實在面對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情況時父母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只要找到了原因就能輕易的解決問題。

二、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呢?

1.嬰幼兒時期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很多父母都認為在孩子有了記憶之後才會對其他人對他的態度產生印象,其實這種情況是錯誤的。在他們還特別小的時候雖然沒有辦法儲存記憶,但是其他人的態度仍然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儘量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所以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要非常耐心的照顧他們。

2.父母的控制欲太強

有很多父母會嚴格的控制著孩子所有的行為。其實這種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並不可取,不僅很容易讓孩子變得特別不自信,沒有主見,更是容易讓孩子一直擔心自己的行為無法讓父母滿意從而覺得自己不夠安全。

3.家庭關係的影響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並不和睦甚至充斥著暴力的家庭環境中,就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安全,甚至會留下心理陰影。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家庭都是他們的依靠,如果家庭中的關係不和睦就等於讓他們變成了一個浮萍,所以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在了解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後父母就可以對症下藥,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了。

三、父母怎麼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呢?

1.注意傾聽和撫慰孩子的情緒

《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和自己兒子交流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在他的兒子出現比較大的情緒波動時他總是非常耐心的在一邊傾聽,並且還會幫助孩子舒緩心理壓力。

注意傾聽和撫慰孩子的情緒,這樣的做法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非常重要。

2.高質量的陪伴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主要的安全感就是來自於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陪伴自己的孩子。但是在陪伴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質量,要保持足夠的互動,這才是讓孩子覺得安全的方法。

3.控制情緒

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很容易讓孩子內心產生恐慌,所以保持家庭環境非常重要。但是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波動,所以出現生氣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感覺安全對於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加強重視,我們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覺得自己不夠安全的情況可以根據以上的方法來進行改善,相信一定能夠讓孩子的內心充滿陽光。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心理專家:偏愛這種顏色的孩子,多半缺乏安全感,父母要重視了
    同理,爸媽們也可以通過留心日常生活中孩子一些小習慣,注意孩子的一些動向,就能大致明白孩子內心所想。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多半缺乏安全感,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別不在意汪女士和丈夫離婚後,因為女兒還小,就判給了汪女士撫養。熬過了前幾年,汪女士如今薪資足夠母女二人活得輕鬆,但女兒自從上初中後,問題卻層出不窮,令汪女士非常頭痛。
  • 父母一手帶大的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多半是這幾個原因導致的
    文/歆小迪6歲的小外甥女這幾天住我家,與小姑娘相處了幾天,發現小女孩特別缺乏安全感。比如,都是小學生了,還特別黏媽媽,她媽媽出差幾天,都能把嗓子哭啞,每天和媽媽視頻,再見又再見就是捨不得放下電話,到我家住一周,差不多把家都搬來了,什麼都要用自己的,尤其睡覺時候,必須抱著她的小熊睡。
  • 2歲寶寶特別黏人,缺乏安全感,如何讓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
    場景一 朋友告訴我,她女兒今年兩歲了,最近特別黏人,她上洗手間,做飯,洗澡,孩子都纏著她不放。另外孩子的安全感越足,她越可以接受媽媽走開一下,在媽媽能做到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孩子,抱一抱,黏一黏的需求,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孩子無端愛哭 多半缺乏安全感 有些小孩子特別喜歡哭,早上起來看不到媽媽哭;出去玩,人太多哭;親戚朋友想抱他,他也哭。有些人以為,這是太溺愛孩子的結果,其實不然,孩子總是莫名地哭,其實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那麼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什麼表現呢?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營造滿滿的安全感呢?
  • 孩子太過黏人,大多是缺乏安全感,家長4個方法讓他們擺脫依賴
    家長出門拿個東西,小樂都要跟著出去,害怕朋友把他扔在老家。小樂就是缺乏安全感,才會黏著朋友,不然小樂就會出現哭鬧。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一直黏著家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還是家長教育問題,孩子年紀小不想家長有很多的朋友還有一些電子產品可以陪伴。
  • 孩子太過黏人,大多是缺乏安全感,家長4個方法讓他們擺脫依賴
    家長出門拿個東西,小樂都要跟著出去,害怕朋友把他扔在老家。小樂就是缺乏安全感,才會黏著朋友,不然小樂就會出現哭鬧。主要原因還是家長教育問題,孩子年紀小不想家長有很多的朋友還有一些電子產品可以陪伴。孩子眼裡只有家長還有熟悉的人,家長離開了孩子面前,孩子就會缺少主心骨,內心比較失落。所以說家長在孩子眼中就是全部,父母不見,孩子機會沒有安全感。現在經濟壓力比較大,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想要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物質生活。這樣時間長就忽略了孩子的陪伴。
  • 寶寶「黏人」不是缺乏安全感,這樣做,區分娃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孩子總是黏著媽媽,難道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睡覺要媽媽陪,吃飯要媽媽喂,出門明明可以自己走路,偏要媽媽抱。媽媽想要孩子獨立點,可孩子就是喜歡跟在媽媽屁股後面。相反,那些獼猴小時候沒有機會跟著獼猴媽媽成長,或者獼猴媽媽身體不好而不能照看小獼猴的,它們長大後,會表現出怯懦和缺乏安全感,也不愛跟其他同類一起玩。三.「黏人」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擁抱激素」的作用可見,孩子喜歡黏人是好現象,媽媽不要因為情緒不好而推開孩子。
  • 孩子的安全感多半是父母毀掉的?父母應做好這幾點,你做到了嗎?
    孩子的安全感多半是父母毀掉的?父母應做好這幾點,你做到了嗎?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都比較忙,即使是有了孩子之後,還是會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因為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努力工作,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會讓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但是由於老人的教育觀念和年輕人不太一樣,所以也時常會發生分歧,有的父母發現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待久了,也會變得沒有安全感,特別是那些留守兒童。
  • 孩子太依賴父母,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前兆,家長要早了解
    很多教育專家都曾提到過,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孩子極為重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安全感是人的第一願望」。嬰兒的降生本就帶有被動性,因為這不是嬰兒主動選擇的,這就決定了「不安感」源自天生,需要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 孩子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要教育孩子有自信、能擔當
    當孩子的內心感到焦慮不安的時候,通常會通過咬手指的行為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所以,小孩子在缺乏陪伴,或者遇到一些讓自己害怕緊張的事情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咬手指。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訓斥孩子,那樣只會加重孩子內心的不安。
  • 孩子缺乏安全感?看看有沒有這四種表現?
    可寶寶卻不聽話,鬧著也要跟著我去。這時候,公婆都說我,去就悄悄去,別讓她知道。想到上周天,我要去海口上班,孩子哭著要媽媽,可公公硬是騙她去買糖,我也沒來得及告訴寶寶,可能接下來一周只能視頻看媽媽了。或者平時做什麼事,公婆怕寶寶哭鬧,一不會告訴寶寶,二也不會讓寶寶當面看我到離開,怕寶寶哭鬧。
  • 孩子安全感認知誤區你還在犯?孩子怕生粘人,並非缺乏安全感
    1、 抗拒與生人社交是缺乏安全感孩子不喜歡社交,有些孩子到了陌生環境下看見不熟悉的人會開始哭鬧,產生的抗拒心理往家長的懷裡縮,甚至有時候哭鬧著想要離開陌生的環境,而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作出的舉動,其實不然,產生這種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認知能力還在發展階段。
  •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每當這個時候她都很害怕,這讓她極其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人心理需要的第一要素,也是一個人人格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往往建立在一個人的幼年。小時候如果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呵護,就讓他感到孤獨,長大後他就會成為沒有安全感的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具體會有一些表現讓我們父母及時發現:比如過於粘人,一看到媽媽,就會粘著媽媽不放手。
  • 怎樣建立「黏人」寶寶的安全感?
    父母們對寶寶的各種行為,不要給予一刀切的解釋,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去理解,並結合寶寶自身的特點尋找原因。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這是正常的。我想每個父母都經歷過自己要離開時寶寶的各種哭鬧。正常的孩子,在6~18個月,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不同的是,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比較容易安慰,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非常重要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安全感?其實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成年人,每一個人都渴望:我被愛是因為我是我,我本來的樣子就值得被愛。父母愛我的本來面目,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用的不可動搖的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非常重要!
  • 心理學家:孩子喜歡「這種顏色」,多半沒有安全感,父母要多陪伴
    很多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喜歡的顏色,與他們的性格也有一定聯繫,曾有心理學家就指出,喜歡紫色的孩子更沒有安全感,可能需要父母多加關注。 喜歡黑色的孩子 當我們看到黑色的時候,視覺上會感覺非常壓抑,尤其在充滿黑色的空間中,整個人很容易崩潰。 而喜歡黑色的孩子,性格比較沉穩,但內心同樣缺乏安全感,不願意主動表達,做事容易想太多,很少有孩子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
  • 心理學家:孩子喜歡「這種顏色」,多半沒有安全感,父母要多陪伴
    很多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喜歡的顏色,與他們的性格也有一定聯繫,曾有心理學家就指出,喜歡紫色的孩子更沒有安全感,可能需要父母多加關注。喜歡黑色的孩子當我們看到黑色的時候,視覺上會感覺非常壓抑,尤其在充滿黑色的空間中,整個人很容易崩潰。而喜歡黑色的孩子,性格比較沉穩,但內心同樣缺乏安全感,不願意主動表達,做事容易想太多,很少有孩子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
  • 孩子黏人就是安全感不足嗎?
    孩子在新環境中,或者遇到不熟悉的人時,顯得「不夠大方」,「黏人」,甚至完全抗拒與外人接觸,這樣的表現常常讓家長很煩惱。尤其是像瑤瑤媽媽那樣,在「社交場合」,面對周圍人的質疑、猜測,甚至還有其他小朋友的「童言無忌」,更是容易讓父母情緒爆表。
  • 六歲前孩子缺乏安全感,高情商父母適時做好2件事就夠了
    ,暗示缺乏安全感:1、睡覺時一定要開著燈。孩子3到5歲分床、分房睡困難,讓孩子獨自睡覺說怕黑,要開燈睡覺,或者非要父母陪著才肯入睡。2、睡覺時要抓著被子或抱著自己的娃娃。很多孩子分床、分房睡後,自己睡覺時總喜歡抓著被子或抱著自己的娃娃,來獲取心中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才能入睡。這說明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後來發現,在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的條件下,日常生活受到了負面影響。如何給孩子安全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說明缺乏安全感第一種:經常害怕與人接觸、交流,牴觸陌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