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們兒」的詞性變化,其實反映了歷史的變遷

2020-12-11 寫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齊雲軻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80後,生長於古蔡州大地。自幼酷愛文史。2007年以來,在各級各類報紙副刊、文藝刊物、文學網站、微信平臺等媒體發表作品五十餘萬字。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孔子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幾個人在一起閒聊,一男子指著一婦女對大家說:「這娘們兒家裡有一臺能上網的筆記本電腦,是抽獎抽中的……」不料,那婦女登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二話沒說,先上去給那男子一巴掌,繼而怒罵:「奶奶個腿!你罵誰是『娘們兒』啊!」「誰罵你了?說你是娘們,又咋了?」倆人罵著罵著,便打成了一團,眾人見此,忙上前一邊勸,一邊強行拉開他們,一場天兒聊得好不掃興啊!

(一)「娘們兒」 初並非罵人或輕蔑人之意

那麼,「娘們兒」一詞真是對婦女的蔑稱嗎?「娘們兒」指的到底是哪些人群呢?

回頭仔細想想,又翻翻資料,得知這「娘們兒」一詞最初並非罵人或輕蔑人之意。

記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辭》中有云:「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詩句中的「爺」,顯然是「爸爸」的意思,而「娘」則是「媽媽」的意思。「爺娘」就是「父母」的意思,這裡的「爺」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爺爺」,沒有「祖父」的含義。換句話說,「爺」與「娘」是相對的。

那麼,後世中的「爺們兒」和「娘們兒」也就好理解了。男人們被稱為「爺們兒」,婦女們被稱為「娘們兒」,並無什麼特別的感情色彩。

至今,我們還在說,父子倆是「爺倆」,母女倆是「娘倆」,有輩分可排的幾個男人是「爺幾個」,幾個女的則是「娘幾個」。

在我讀過的書中,最早出現「娘們兒」一詞的是明朝馮夢龍編著的「三言」。「三言」中的某些小說口語中,出現過「娘們兒」的字眼,不過,那也沒有明顯的歧視婦女的意思在內。

(二)「娘們兒」的詞性變化

之後的一些文學作品中,特別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小說中,如「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和王博遠的《剪窗記》,趙谷本的《香透杯》等,均出現過「娘們兒」之類的字眼,意思開始有點變了。這些小說中的「娘們兒」多用來稱呼女傭人、媒婆、馬泊六、老闆娘,甚至歌伎、妓女。

新中國成立後,「娘們兒」一詞逐漸淡出了純文學刊物,而在民間方言中仍在使用。從我記事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時候起,農村裡就一直稱呼婦女為「娘們兒」,也沒有人覺得不妥當。

(清末明初時期的服飾)

(三)當代「娘們兒」與「美女」

只是近年來,「美女」泛濫成災,跨越了年齡界限,再稱呼誰為「娘們兒」,她肯定不高興;若稱呼她為「美女」,她肯定會欣然接受,並以笑容回答你,儘管她的年齡已經不小了。而實際上,「美女」是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即「美麗的少女」——至少也是指未婚女子吧!而現實中,有的女人都已經五十多歲了,還有人稱之為「美女」,讓人很是疑惑。如此「美女」,也太多太「美」了吧!

「娘們兒」一詞,歷史悠久,本不是罵人的話,只是個中性詞,可如今時過境遷,已經逐漸不被人待見了,也許是該休息了吧!不過,話又說回來,遇上了那麼多的「美女」,「娘們兒」不休息,更待何時啊?只是不知道,這漫天胡亂飛的「美女」何時歇息呢?

(50年代服飾)

相關焦點

  • 中國流行詞語反映時代變遷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題:中國流行詞語反映時代變遷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二○○四年中國主流報紙十大流行語今天下午在北京發布。主持這項評選活動的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普說,「語言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變化,流行語的變遷也總是與時代的發展如影隨形。」
  • 「女美娘,兒醜娘」,屬無稽之談,這才是孕期皮膚變化的真正原因
    導語:懷孕之後,有的孕媽媽變得容光煥發,有的孕媽媽卻滿是妊娠斑,粗糙發黃,有人說是因為「女美娘,兒醜娘」,其實孕媽媽的皮膚變化才不是因為這個呢,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有的迷信老人會說「女美娘,兒醜娘」,覺得看一個孕媽媽的臉就能識別懷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跟胎兒的性別沒有一點關係,如果恰好猜中,那也不能代表靠譜,孕媽媽不用相信這個,這只是偶然事件,沒有科學依據。孕媽媽的皮膚變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 都說兒的生日,是娘的苦日,不應該是娘的苦日,應該是兒的感恩日
    兒子的感恩日再過幾天天,就是我的生日了,也是娘的苦日,俗話說:兒的生日是娘的苦日。每當我生日那幾天,我都會想念我的母親。兒的生日是娘的苦日,我不那麼認為,就拿我媳婦初為人母的時候,當她知道自己懷孕了,要做媽媽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孩子出生的時候,她仿佛忘記了十月懷胎的辛苦,忘記了分娩的疼痛,她完全深深地被眼前的生命所吸引,並註定要用一生來呵護這個生命,沒有一絲一毫的痛苦表情。從我媳婦的身上,我感受到當年,母親生我時候的心情,這也是天下所有的母親如出一轍吧。
  • 最初多用「孃」來代表母親,後來為何「娘」卻取代了「孃」
    不愧是被譽為最具靈氣與創新的魏晉時代,在極度動蕩不安裡,諸多文人學者喜愛求新求變,敢於挑戰過往重寫歷史,"娘"之一字的重現與重新定義於那個時代可以說是偶然中的必然。"娘"字自此復活,在後來的歲月裡更是歷經了萬千變化,時至今日依舊活躍在龐大的漢字家族裡。
  • 《知否》這三點歷史知識,電視劇肯定沒告訴你,小娘是侮辱性稱呼?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說實話它是一部不錯的良心劇,劇中的演員既有顏值,又有演技,場景服裝什麼的都很用心,這部劇是以北宋為歷史背景拍攝的,這裡邊有很多小知識大家可能還不知道。
  • 研討會︱環境史與科技史對話:歷史上景觀變遷的管控與權力
    水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珍禽飛走,菰草的穀粒減少,漸漸消失。這種環境變化也反映在古代藝術和詩歌中。簡言之,水景的變化是官、農、鄉紳、士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該研究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將「蠶災」信息數據化,在空間上反映出某一災害的變遷,並得出元代是比較重視蠶桑養殖的結論。(三)小組主題報告1.
  • 高考詞彙詞性變化規律(2):動詞類變化
    詞性變化之動詞類1.動詞+後綴-y變為名詞deliver→delivery 運送discoverorganize→organization 組織pollute→pollution 汙染predict→prediction 預言prepare→preparation 準備protect→protection 保護recommend→recommendation 推薦;介紹reflect→reflection 思考;反映
  • 俗語說「兒隨娘,必定強」並非完全是迷信,有一定科學依據
    文|文兒在我們老家,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兒隨娘,必定強」,也就是說兒子像娘,未來一定很有出息。我們都知道,俗語是老祖宗留下來指導後人的經驗。所以這句話應該是我們的先輩,從無數優秀的孩子身上找到了他母親的共性,總結出來的。當然,我身邊也有人認為,這是迷信,孩子未來有沒有出息,要看父母雙方的教育,不單單是母親的功勞。但是,我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 「兒隨娘,必定強」,有什麼科學依據?今天育兒專家告訴各位答案
    「兒隨娘,必定強」,這是民間的俗語,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來作為判定。從基因遺傳上面來說,孩子隨誰主要是因為基因遺傳的原因,可能是性格、也可能是長相,當然也可能是動作愛好。「兒隨娘,必定強」的意思就是兒子隨娘,必定是好的,這個隨娘可能會隨娘的長相,也可能是性格,當然,也可能是為人處事的一個態度,娘就是媽媽的意思。
  • 從「shanghai」到「taikonaut」「漢語出口」反映中國形象變遷
    原標題:「漢語出口」反映中國形象變遷   近日,有網友發現美國電影《愛樂之城》臺詞裡「shanghai」這個詞,竟是「誘拐、欺騙」的意思。語言專家表示,「漢語出口」,即漢語詞以拼音等形式進入英語,成為英語詞彙,這一現象早在19世紀甚至更早已出現。
  • 拉丁美洲文化的變遷
    拉丁美洲文化的變遷文化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文化,就其廣義來說,係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僅指精神活動及其產品(觀念形態的文化)。但是,這個時期拉丁美洲文化與歐洲文化的所謂「相遇」其實並不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而是一種被徵服與徵服的關係,印第安古文明開始了為期3個世紀之久的、在「劍與火」的殘酷搏鬥中被伊比利亞文明徵服的進程。 拉美的現代化發源於19世紀初期的獨立革命。獨立革命所產生的拉美各國的憲法就是這一歷史變遷的佐證。
  •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新詞反映社會變遷
    增加單字600個 新增詞語3000個中國辭書學會會長、《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修訂主持人江藍生介紹,距離上一版修訂已過去7年,新版詞典中的新詞新義新用法充分反映了中國新時期特別是近幾年來湧現的新事物、新概念、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人們的新觀念。
  • 小學四五年級,有必要教英語詞性嗎?
    在課本的安排中和教學大綱中,是很淡化詞性這塊內容的。因為詞性對於小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我們用小學語文來做個對比吧。過去我們的語文課,老師會用大量的時間來講解詞性,什麼形容詞,副詞,動詞等等。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學大綱的改變,語文課中也減少了語法功能的講解,而重視大量的閱讀與仿寫, 這勢必造成孩子們語法詞法的薄弱。
  • 父輩們兒時的農村與現在農村的變遷:房前屋後果樹沒了柳樹少了
    路過一個朋友的村子,在過去農村村莊就是如此,在我們的父輩們兒時的記憶裡,自己的村莊就是如此,那時的農村樹木很多,房子也很是低矮,於是遠處看農村,只見樹木不見房子,而且那時的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果樹,溝溝河河兩岸都有柳樹!如今的農村,農民家庭不要說是房前屋後,就連村前村後,樹木都很少了!都是莊家地了!
  • 《現代漢語詞典》的歷史地位
    《國語辭典》著眼於詞,除為單字注音外,凡立為條目的詞或短語都標註讀音,輕聲、兒化都按北京話的實際讀音注出,這在以前的詞典中是沒有過的。  但是,在推廣標準音方面,《國語辭典》同樣也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許多語音問題解決得不完善,如異讀詞問題、輕聲和兒化問題、古今音演變問題等等。全面解決現代漢語語音問題的是《現代漢語詞典》。
  • 氣候變化與社會變遷
    氣候本身在變化,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從全球角度還是我國的情況,都能證明這一點。比如,自1860年有氣象儀器觀測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了0.4-0.8℃;到目前為止,我國已連續出現了十幾個全國大範圍的暖冬,近50年來的年平均降水量也在逐漸減少等等。然而,氣候變化是指大氣要素平均狀況較長時間的系統性演變,一次強暴雨或雷電的發生顯然不足以說明問題。
  • 高腳屋的變遷
    汪洋大海上,官兵們無寸土之地可以立足,伴隨著高溫、高溼、颶風、狂濤,一座座「高腳屋」在人民海軍進駐的各個礁盤上堅強地矗立起來。到現在,南沙的「高腳屋」已經從第一代,第二代,發展到了第三代。「20年來,南沙守礁官兵見證了南沙三代高腳屋的變遷,我現在的位置是位於南燻礁的最高點,從我的方位看過去,看到兩個生鏽的鐵架子。
  • 南碼頭面臨變遷街道打造社區「博物館」居民爭相記錄歷史
    它就像個微型「博物館」,通過大量的老照片和資料,反映這一地區百餘年的滄桑變化。街道自拍的紀錄片———《尋找南碼頭人》已完成,根據南碼頭人自身經歷彙編而成的《南碼頭的故事》一書也即將付印。  記者從南碼頭街道了解到,在半年多的徵集過程中,居民踴躍參與,為打造社區「博物館」提供了不少珍貴的素材和畫面。世博會將帶給南碼頭和這片老城區巨大的變化,大家都想「留住歷史」。
  • 【論文分享】田成方 周立剛:古代中國北方糧食種植的歷史變遷
    古代中國北方糧食種植的歷史變遷 ——基於人骨穩定同位素分析的視角 田成方 周立剛 ◇ 基本信息 摘要:古代中國北方主糧經歷了從粟到小麥的歷史性變遷
  • 小玩具展現時代變遷 從「玻璃球兒」到「平板電腦」
    人們在歷史的車輪帶動下,見證了幾代兒童的成長和玩具的變遷。說起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很多人不僅會陷入回憶,想想小時候的玩具有哪些,最鍾愛是什麼,不同年代的人總會有著不同的答案。而這些不同的玩具,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特定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