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齊雲軻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80後,生長於古蔡州大地。自幼酷愛文史。2007年以來,在各級各類報紙副刊、文藝刊物、文學網站、微信平臺等媒體發表作品五十餘萬字。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孔子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幾個人在一起閒聊,一男子指著一婦女對大家說:「這娘們兒家裡有一臺能上網的筆記本電腦,是抽獎抽中的……」不料,那婦女登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二話沒說,先上去給那男子一巴掌,繼而怒罵:「奶奶個腿!你罵誰是『娘們兒』啊!」「誰罵你了?說你是娘們,又咋了?」倆人罵著罵著,便打成了一團,眾人見此,忙上前一邊勸,一邊強行拉開他們,一場天兒聊得好不掃興啊!
(一)「娘們兒」 初並非罵人或輕蔑人之意
那麼,「娘們兒」一詞真是對婦女的蔑稱嗎?「娘們兒」指的到底是哪些人群呢?
回頭仔細想想,又翻翻資料,得知這「娘們兒」一詞最初並非罵人或輕蔑人之意。
記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辭》中有云:「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詩句中的「爺」,顯然是「爸爸」的意思,而「娘」則是「媽媽」的意思。「爺娘」就是「父母」的意思,這裡的「爺」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爺爺」,沒有「祖父」的含義。換句話說,「爺」與「娘」是相對的。
那麼,後世中的「爺們兒」和「娘們兒」也就好理解了。男人們被稱為「爺們兒」,婦女們被稱為「娘們兒」,並無什麼特別的感情色彩。
至今,我們還在說,父子倆是「爺倆」,母女倆是「娘倆」,有輩分可排的幾個男人是「爺幾個」,幾個女的則是「娘幾個」。
在我讀過的書中,最早出現「娘們兒」一詞的是明朝馮夢龍編著的「三言」。「三言」中的某些小說口語中,出現過「娘們兒」的字眼,不過,那也沒有明顯的歧視婦女的意思在內。
(二)「娘們兒」的詞性變化
之後的一些文學作品中,特別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小說中,如「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和王博遠的《剪窗記》,趙谷本的《香透杯》等,均出現過「娘們兒」之類的字眼,意思開始有點變了。這些小說中的「娘們兒」多用來稱呼女傭人、媒婆、馬泊六、老闆娘,甚至歌伎、妓女。
新中國成立後,「娘們兒」一詞逐漸淡出了純文學刊物,而在民間方言中仍在使用。從我記事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時候起,農村裡就一直稱呼婦女為「娘們兒」,也沒有人覺得不妥當。
(清末明初時期的服飾)
(三)當代「娘們兒」與「美女」
只是近年來,「美女」泛濫成災,跨越了年齡界限,再稱呼誰為「娘們兒」,她肯定不高興;若稱呼她為「美女」,她肯定會欣然接受,並以笑容回答你,儘管她的年齡已經不小了。而實際上,「美女」是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即「美麗的少女」——至少也是指未婚女子吧!而現實中,有的女人都已經五十多歲了,還有人稱之為「美女」,讓人很是疑惑。如此「美女」,也太多太「美」了吧!
「娘們兒」一詞,歷史悠久,本不是罵人的話,只是個中性詞,可如今時過境遷,已經逐漸不被人待見了,也許是該休息了吧!不過,話又說回來,遇上了那麼多的「美女」,「娘們兒」不休息,更待何時啊?只是不知道,這漫天胡亂飛的「美女」何時歇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