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能力對星孩來說是長大後能不能獨立生活的條件之一,也是許多自閉症孩童父母的願望之一,但許多父母總是有這樣的疑問,比如,要怎麼幫孩子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為什麼孩子的許多生活習慣都無法被建立?其實,在自閉兒養成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有許多細節是容易被父母給忽略掉的,今天編編就要帶爸爸媽媽們來看看,這些容易被忽略掉的小細節~
01 親自示範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上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注重衛生的習慣,那麼身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就應該以身做則,像是吃東西前要洗手、打噴嚏要用紙巾遮住口、如廁後要洗手、早上起床及睡覺前都要徹底的做好口腔衛生,當父母能以身作則時,這些畫面也能默默的在孩子腦海裡重複。
02 養成習慣
曾經有一位老師對還是高中生的編編說過,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也就是說21天必須在某個時間、某的地點、做某件事,21天後這個習慣才會被養成。
對自閉症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特別是星孩的動機較弱,所以更需要父母特意的幫忙"訓練"以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就拿上廁所這件事情來說,許多父母都特別困擾孩子沒辦法自行如廁,有的孩子甚至會在家中的各個角落大小便,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為孩子開始制訂訓練方法,比如:讓孩子早上起床時就先到廁所去馬桶上坐著三到五分鐘,不習慣坐在馬桶上的孩子先習慣坐在馬桶上的感覺等等。
幫孩子一步一步的建立習慣,父母在初期也許會覺得麻煩與挫折,但當這些生活習慣被慢慢的養成,也能對孩子有莫大的幫助。
03 持續堅持
訂下目標簡單,但持續堅持卻是大家最大的心魔。養成習慣需要時間,比如:回到家要先把脫下的鞋子擺放整齊,再去洗手,這件看似簡單又是生活常規的事情,小孩常常會忘記,這時父母就需要堅定的要求孩子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好,耐心的提醒孩子,生活常規才會逐漸的變成習慣。
04 預防拖延
當孩子找藉口或方式想逃避"做"習慣動作時,父母在當下就必須得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比如:當孩子上完廁所,總是忘記洗手時,父母在情況發生的當下就必須和孩子解釋,在上廁所的過程中,因為雙手可能會沾染到大小便,這樣會讓我們的手充滿了細菌,當我們用沒有洗手的手去拿東西吃的時候,我們也會把細菌給吃下肚,所以我們上完廁所要把手洗乾淨。
千萬不要有一次沒做沒關係,下次再提醒孩子就好的這個想法,因為當孩子知道他原來可以有技巧的逃過習慣養成的習慣動作時,孩子就有可能再逃過下一次,久而久之生活自理的常規動作也會再一次次的放縱下而無法堅持。
05 懲罰與獎勵
當怎麼解釋孩子都不願意做習慣養成動作的時候,父母可以考慮先暫停給孩子額外的獎勵機制,比如:買新的玩具車、零食、看動畫片等等。但懲罰制度應該要先和孩子說,而不是父母都沒有和孩子溝通過,就直接暫停孩子額外的獎勵制度,這樣一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彈。試想,大人也不喜歡突然被剝奪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又何況是小孩呢?
此外,當孩子願意主動去做這些習慣養成的動作時,父母別忘記給孩子一個大大的讚美與鼓勵哦!有時候更是可以依照情況給孩子額外的獎勵,有了父母的鼓勵,孩子也會進步的很快哦~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
(直接點擊下方標題即可查看)
為什麼星孩的父母也需要學習等待?
盤點!自閉症患者的八大優點
強迫症=刻板行為?星孩的刻板行為要不要阻止?
想提升星孩的認知能力?訓練順序要知道!
溫馨提醒:
1、如果您想看到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自閉症互助圈"進行關注
2、為了不錯過好文章,歡迎置頂本公眾號
3、如果您想給我們提出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星星的父母提供一點點的參考。如果您讀到這篇文章,歡迎您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父母看到,參與互助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