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大地震或加速地球自轉 一天縮短1.26微秒

2020-12-25 科學網

    位於智利大地震震中的構造板塊活動對地球質量的重新分配起到一定作用。(圖片提供:NASA Earth Observatory)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3月1日宣布,智利2月27日發生的芮氏8.8級大地震衝擊力巨大,可能移動了地球軸心,縮短了一天的時長。

 

地球一天縮短1.26微秒

 

美宇航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地球物理學家理察·格羅斯(Richard Gross)通過電腦模型評估了智利大地震造成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由於加快地球自轉速度,智利大地震可能使地球一天的時長縮短了1.26微秒(1微秒等於百萬分之一秒)。為進行比較,格羅斯利用相同的電腦模型,對2004年12月發生的蘇門答臘9級大地震進行了估計,結果顯示那次地震使地球一天的時長縮短了6.8微秒。

 

格羅斯的研究還顯示,智利大地震使地軸移動了大約3英寸(約合8釐米)。地軸是一條人為想像出來的線,偏離地球自轉所圍繞的南北軸約33英尺(約合10米),依照這條線,全球分布不均衡的質量也因此變得均衡起來。

 

為解釋這種不同之處,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地震學家基思·斯維爾德魯普(Keith Sverdrup)將地球比作一個手裡握著塊石頭、身體不停旋轉的花樣滑冰選手。這名選手的旋轉軸依舊處於身體中央,但她的軸心會隨握石頭的手的方向而稍微移動。斯維爾德魯普未參與美宇航局的最新研究。

 

如何縮短地球一天時長

 

智利大地震是怎樣給地球注入一點渦輪推進力的呢?斯維爾德魯普再次用身體旋轉的花樣滑冰選手來說明這一點:「當她收緊手臂的時候,身體旋轉的速度開始加快。」同樣,在智利大地震期間,由於地球的部分質量被更快地吸引,地球的旋轉速度開始加快。智利大地震是所謂的逆衝地震(thrust earthquake),即在地球大部分表面(智利大地震是納斯卡板塊)滑入相鄰板塊下面時發生的地震。

 

這一過程被稱為潛沒,能夠引起地震和火山噴發。斯維爾德魯普說:「納斯卡板塊的巖層沉入地球內部,這就像是花樣滑冰選手將雙臂向身體縮回一樣。」由於向內移動,只有逆衝地震能縮短地球一天的時長。其他類型的地震則不會影響地球自轉,比如水平滑移地震,這時,一個板塊會水平移過另一個板塊。

 

當前,科學家雖然可以測量地球一天的時長,但精確度只能達到20微秒左右,所以,智利大地震造成的一天時長縮短是估計出來的,而不是測量出來的。斯維爾德魯普說:「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智利大地震的影響不存在,雖然這種影響稍縱即逝。」智利大地震引起的地球一天時長縮短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而這種影響的準確持續時間也無法進行測量。逆衝地震並不是能夠縮短或增加地球一天時長的唯一現象。火山噴發或月球的潮汐作用也能產生這種影響。

 

大地震源於1960年?

 

美國科學家3月1日在另一項研究中表示,最新地軸移動可能源於1960年智利9.5級大地震產生的壓力積聚。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院地質學家林建(音譯)在一份聲明中稱:「智利大地震的成因故事與2004年12月26日的蘇門答臘芮氏9級大地震非常相似,那次地震發生以後,蘇門答臘斷層南端又在2005年3月28日發生了芮氏8.7地震。」

 

「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北面相鄰部分是在50年以後裂開的,而2004年蘇門答臘地震南端相鄰部分只用了三個月便斷裂了。」林建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智利斷層為何用了遠比蘇門答臘斷層更長的時間「重複上一次的事件」。他說:「即便是50年發生一次大地震,我們在一生當中仍有可能遇到一次。因此,我們應該認真考慮地震接連發生的可能性。」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地球為何會自轉,它逐漸加速的原因是什麼?為何地球自轉從未停止
    當它們緊聚一起並開始形成恆星與其它行星也就是我們的太陽與其他八大行星時,我們新生太陽系中的各個成員開始旋轉並逐漸加速。自轉是如何加速的?如果你想讓一個物體加速旋轉時,你可以嘗試讓它向中心收縮以此使其更加緊湊。
  • 科學家測出:地球自轉在加速,一天時間變短,對人類有何影響?
    (文後會解釋為什麼)地球自轉從大的方面來說其周期是十分穩定的,但是它並非是一個絕對的常數,我們能夠精確到毫秒(1毫秒等於0.001秒)級別來測量地球的自轉周期的變化,得益於原子鐘的出現。確實沒有錯,從長遠的方向來看,地球是在減速,例如地球剛誕生的時候自轉一圈也就是6個小時;恐龍年代地球自轉一圈也就是23小時,現在地球轉一圈基本在24小時。減速的大方向沒有錯,未來,也就是數億年以後,地球自轉一圈可能會是25個小時。
  • 地球自轉加速,一天不足24小時!2021年有望成為……
    近日,一條關於「地球自轉加速」的消息,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的第一。據央視新聞,研究顯示,從2020年年中以來,地球的自轉速率呈加快趨勢,自轉速度已經達到了過去50年來最快速度,這意味著,一天已經不足24個小時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目前,地球自轉的速度正在逐漸加快,平均一天的時間將會比以往快0.5毫秒,2021年有望成為「史上最快一年」。
  • 科學家警告,隨著地球自轉變慢,我們將面臨頻繁地震
    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然而地球自轉速度在幾年裡的微小減慢,會使得每天的長度延長一毫秒或更多,大地震頻率的增加似乎與之有關。科羅拉多大學的Roger Bilham和蒙大拿州大學的Rebecca Bendick稱,1900年以來的歷史數據明確顯示,全球重大地震活動與地球自轉速度在5、6年時間內的輕微減緩之間存在著「強有力」的聯繫。這種情況大約每32年發生一次。根據兩位研究者的說法,如果這種模式持續下去,那麼明年大地震次數可能增加至三倍。
  • 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古代一天是多長?地球自轉為什麼越來越慢?
    而太陽東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轉,所以人們理解的一天就等於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古代人的計時工具也都與太陽有關,如日晷、華表、漏壺等等——對於這些需要藉助太陽光的計時工具來說,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下雨天用不了。直到機械時代才結束了這種尷尬局面,人們開始使用鐘錶。
  • 如果地球自轉速度突然變快,人類會怎樣?
    快速增加的地球自轉速度,會讓全球獲得異樣的加速度、地球離心力增加、晝夜變化加快,其中最為致命的,就是速度變化瞬間的加速度!最致命的災難——全球加速度:就像我們在汽車上,車輛突然加速,我們會受到慣性影響向後仰,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也具有類似的慣性,根據地球目前的旋轉速度,我們大約每秒移動400米。
  • 為什麼地球的自傳速度越來越慢,是什麼影響了它
    地球從成型至今,已經轉的越來越慢了,從最開始之處,地球的自轉時間只有8個小時,到現在已經有24個小時,是什麼導致了地球越轉越慢呢,其實還是和月球有關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相互影響,形成了地球上獨特的景觀。
  • 雙語地理01:地球自轉速度比過去幾十年都快
    一天的長度已成為標記時間的標準——每天大約持續86,400秒。原子鐘在幾十年前的發明讓科學家能將時間的測量精確到毫秒。科學家隨後發現地球自轉是有變化的,而地球過去幾十年在緩慢的降低自轉速度, 但去年開始地球的自轉變快了,以至於有人建議是否需要引入負的閏秒。科學家指出去年的7月19日是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比標準時間少了1.4602毫秒。
  • 地球自轉變快致每日時間變短:科學家提議將1分鐘縮短至59秒
    其實隨著地球自轉變快,每日時間真的正在變短。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根據原子鐘的數據顯示,自1960年開始記錄以來,2020年至少有28天比以往任何一天的時間過得更快。
  • 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正變快,已達50年來最快,今年每天快0.2毫秒
    我們都知道一天的時間是24小時,以時間標準是根據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來評定的,實際上地球自轉一周的標準時間為23小時56分鐘4.09秒,因為按照以前的計時單位近似於24小時,所以我們通常說每天的時間為24小時。
  • 地球的自轉周期與月球的公轉周期愈加趨近,數十億年後,一天將等於...
    世人皆知,一天有24小時,一個月大概30天,而這所謂的一天實則是指地球自轉一個周期所需的時間,一個月實則是指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個周期所需的時間。 不過,這只是如今的狀態,爾等可知,在遠古時期,月球並不存在,而地球的自轉速度遠遠快於現在,也就是說從古至今,一天的時間在逐漸拉長。
  • 地球自轉變快了:我們過的每天事實上在變短
    時間是一種常量,比如約定俗成,一天總有24小時。儘管24小時制固定不變,但每日的長度確實略有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四年有一個閏年。科學家們最近宣布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由於地球旋轉得更快,每天實際上正變得更短。地球更快的旋轉可能需要調整以使日曆,以確保正軌,儘管這不會使地球處於任何類型的危險中。
  • 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地球自轉?——教科書背後的故事
    現在讓我們繼續回到地球的旋轉中。自轉是地球不停的圍繞著地軸的旋轉,以23小時56分4秒為一個真正的自轉周期,我們可以近似的看成每24小時自轉一周也就是一天。自轉讓我們的地球產生了晝夜的更替,也讓地球的溫度可以均勻穩定。毫不誇張說:正是因為地球的自轉才造就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星球。但是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轉呢。而我們今天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 為什麼地球的自轉有時快有時慢
    地球繞著自己的軸在旋轉,大約每23小時56分旋轉一周,也就是地球上的一天。這一點,已經是普通的常識了。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從未對這一點產生過什麼懷疑。面且總認為地球旋轉的速度是均勻的,人們把它作為天然的「鍾」。
  • 地球自轉了45億年的時間,那麼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哪裡?
    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地球形成前太陽系原始星雲的引力勢能。我們地球有45.5億年的歷史,目前每23小時56分4秒自轉一圈,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高達460米每秒;根據轉動動能公式進行估算,地球自轉的動能高達2*10^29焦耳,相當於2500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如此高的能量,那麼地球的自轉動能來自於哪裡呢?
  • [名師課件]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討論:  1.晝夜更替:此處需要注意,學生容易理解為自轉產生了晝夜現象,但地球不自轉仍  有晝夜現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轉也會使某一地有一次晝夜變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轉,才會  產生晝夜更替現象。(注意:黃赤交角的度數,黃道與太陽光  線的平行關係,晨昏線垂直於太陽光線,把夜半球塗成陰影)  2.地方時: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  的地方時 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
  • 我們腳「下」的地球,時刻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著,你知道原因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清清解讀文化,接下來我為大家講一講地球的自轉運動。我們腳「下」的地球,時刻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著。每24小時轉過一圈。地球表面上任何地點都因地球自轉而做勻速圓周運動。地球自轉,線速度量然很大,角速度卻很小。鐘錶上的時針,轉動得多麼緩慢,以至我們的肉眼也難以察覺,而它一天畢竟轉了兩圈;地球自轉一天只轉一圈,角速度比時針還慢得多哩!角速度就是前進方向改變的速度。速度基本不變,方向改變極慢,這就是人們不能感覺地動的原因。地球自轉儘管不易被人感覺,但它對於人類的生存卻是至關重要的。
  • 科普:365天地球自轉不是365圈的真相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假設一年正好365天,問地球自轉了多少周?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分析一下。什麼叫地球自轉一周?確切地說,是地球自身旋轉了360°。那麼一天呢?一天就是24小時,或者說從中午12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也就是從我們在地球上所在位置正對著太陽開始,到地球自轉至我們所在位置再次正對太陽為止。如果地球相對於太陽是不動的,一天時間地球正好自轉一周。但由於地球同時繞太陽公轉,當我們所在位置再次正對太陽時,地球已經繞太陽公轉了一個角度。假設公轉一周(即一年)是365天,則這個角度就是0.9863°(360°/365)。
  • 【知識專欄】天文臺觀星科普小記:「地球一直在自轉,為什麼我們卻感覺不到?」
    從入睡前到早上五六點,星空就變化了很多,因為我們的地球在自轉。地球沿著貫穿南北極的一個軸進行自轉,地球北極軸線指向的方向有一顆星,不管地球怎麼自轉,這顆星永遠對著地球的北極點,所以,我們把它叫作「北極星」。
  •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為何把24小時規定為一天的時間
    恆星日:遙遠的恆星在天空的位置上是恆定的,當地球轉過一圈之後,遙遠恆星出現在相同的穹頂位置上,這就是地球的實際自轉周期23時56分4秒,這是以遙遠的恆星在穹頂之上的運動為參考的,是地球自轉周期的實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