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多家健身房疑似跑路!健身房坑人圈錢套路曝光

2020-12-20 河南商報

11月21日,河南商報以《辦卡後等了四五個月,健身房還是一片空空蕩蕩》為題,報導了鄭州市一家名為「咕咚眾康」的健身房提前出售預付卡,但遲遲不見開業一事。

報導發出後,多名消費者打來電話,稱也曾遇到類似情況,甚至多家健身房開業短短數月就「倒閉」不幹了。

健身會所為何頻頻關門?是故意圈錢還是經營不善?消費者該如何維權?河南商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一年媒體報導鄭州14家健身房疑似跑路 記者回訪多家仍未退錢

經查詢,近一年來,被媒體報導的疑似「跑路」的健身房,僅鄭州市區內就有14家。河南商報記者回訪了其中幾家。

今年6月13日,據河南商報記者陪你去辦事兒欄目報導,鄭州中原路與華山路交叉口附近,一家「舒悅健身俱樂部」還沒正式開業,老闆就聯繫不上了。160多名會員退卡無門。12月6日,河南商報記者對該健身館受害的會員進行回訪,會員董先生表示,健身館老闆依然不見蹤影,被騙的會費也至今未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企業已被列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

今年3月5日,據河南商報報導,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一家名為「燃卡」的健身館突然閉門,當時,不知情的會員們查到公司正在註銷。

12月6日,河南商報聯繫到「燃卡」的會員高先生,他表示,「沒退費。後來把我們會員轉讓到了另一家健身館。」另一位會員崔女士也持此說法。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企業已註銷。

而河南商報11月21日報導的鄭州市二七區「咕咚健身」遲遲未見開業一事,會員劉先生也表示,老闆將健身房轉讓了,拒不退款,他們只好走法律程序維權。目前會員們正在搜集資料準備起訴健身房老闆。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該企業也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2018年12月8日,鄭州市京廣路上,在原咕咚眾康場館內,還可以找到咕咚眾康的痕跡

2018年12月8日,鄭州市京廣路上,咕咚健身的招牌已經變成了河南宏盛遊泳健身俱樂部

業內人士揭秘健身房誘惑套路

健身會所為何頻頻關門?是故意圈錢還是經營不善?跑路背後有什麼利益鏈條?連日來,河南商報記者找到了一些健身業內人士進行了揭秘。業內人士稱,一些所謂的"健身房",想圈錢,有時候連銷售人員都不招。

套路一:低廉價格誘惑:100元年卡,1000元終身卡,推銷下家有提成

郭方(化名)在健身行業摸爬滾打了2年有餘,目前是鄭州一家健身房的私教經理,他說有些為了圈錢的「健身房」,出售預付卡時,會打出非常低的折扣,以此吸引消費者。

「比如說,我記得有家健身房,大張旗鼓地宣傳,年卡只賣100元,終身卡才1000元。消費者覺得錢也不多,這麼便宜試試吧。」郭方介紹說,「賣出去之後,他們又告訴消費者,你推銷給朋友,有下家購卡給你提成。就這麼賣出去,銷售額蹭蹭漲。」

100元是個什麼概念?是體驗健身的最低價嗎?不,郭方認為,100元是消費者願意承擔風險的最高價位。

套路二: 外包給專業的預售團隊售卡

一些「健身房」出售預付卡圈錢,人力成本怎麼算?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預售團隊。這個很普遍,就算是正規的健身房也會找預售團隊去推銷會員卡。」郭方說,「想圈錢的話,只需要跟這些預售團隊合作,連銷售人員都不用招。」據郭方所知,這些預售團隊專門負責幫人銷售會員卡,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發傳單的,有身材高大健壯的扮演私人教練,還有專職銷售的「會籍顧問」。

「扮演私教的賣私教課,會籍顧問就辦理一般的會員卡。」郭方說,健身房老闆會事先和銷售團隊談好分紅比例,這樣一來,健身房老闆也不用花人力、財力去招聘,就有了專業的銷售團隊。

套路三:開業數月就「倒閉」

劉維(化名)從事健身行業6年,目前正在經營一家健身工作室。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開一家正規的健身房,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但若想圈錢「跑路」,通過預售卡吸引會員充值則很快能回本。

但過了開業前的預售階段,就基本無利可圖了。這期間的房租、裝修、器械、人力等等,對健身房老闆的錢包來說,都是損耗。劉維說,開業前的大促銷結束後,等到真正開業,新會員的增量大大減少,即使有部分零散會員的資金注入,和接下來要投入的經營成本也根本沒法比。

「所以很多圈錢的健身房剛開業幾個月就倒閉了。對外都說是經營不善,資金鍊斷了,其實就是不想承擔接下來的運營成本。」劉維表示。

套路四:還沒開業就以「經營不善」為由關張

除了營業短短幾個月,「健身房」裝修「裝」了半年多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一直延遲開業,說一直在裝修,連器械都不買,成本就更低了。」據劉維所知,在鄭東新區寫字樓裡負一層租一間面積1800平方米的門面,一個月大約6萬元。

「一家新開的健身會所,如果首期收入會員費100萬元的話,只做一個月,不裝修,不買器械,成本就只有房租的6萬元。」劉維說,如此下來,「利潤」相當可觀。

如此圈錢,會員不會投訴維權嗎?「對於單個的零散會員來說,維權很難的,走很多程序,收集材料證據,請律師,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大家都有工作,一般拖不起。」劉維介紹,「有時候鬧得太大了,他(老闆)就從會員裡找幾個人給他把錢退了,剩下的那些沒有那麼大能量的,慢慢也就自認倒黴了。」

【聲音】確有經營不善情況

據郭方所知,目前鄭州的健身市場環境競爭激烈,也確實有正規的健身房因經營不善等因素倒閉。

「鄭州的健身房存活率很低,尤其是新開的。很多新開的健身房正裝修,裝到一半感覺(健身卡)賣的不行,不掙錢,就會轉讓。」在郭方看來,健身行業的門檻很低:租個場地,辦個營業執照就可以開始預售賣卡,用賣卡的錢買器械、請教練。

由於霧霾較重,進入健身房健身是很多市民的願望

「表面看很掙錢,但一家健身房只要開業,會員的會費就捲入其中了,這就是為什麼會員想退費退不出來的原因。」郭方認為,雖然入門門檻低,但經驗不是人人有,加上房租、裝修、教練素質等等不良因素的疊加,很容易因經營不善「關門大吉」。

劉維總結,如今的鄭州健身市場有以下三個問題:市場飽和,經營模式老化,教練素質參差不齊。

「方圓三公裡有一二十家(健身館),大大小小的健身工作室很多,市場基本飽和,一家新開的、非連鎖的健身房,在這種環境下怎麼競爭得過那些老品牌?」

劉維還認為,現在的健身市場的經營模式過於老化,不過好在大家都在嘗試新的模式,比如說將訓練效果和費用掛鈎等。

教練素質參差不齊,既包括教練專業水平,也包括教練的人品素質。「私教課上,教練和學員會有身體接觸,個別教練素質也低,敗壞整個行業的風氣。」劉維直搖頭。

商報君提醒大家

去健身房健身

已然成為都市青年生活的一種方式

但辦卡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謹防被騙!

來源:河南商報

責編:戴晨曦

相關焦點

  • 鄭州健身教練揭秘「健身房」圈錢套路,明白這些才能不中招
    2018年12月8日,鄭州市京廣路上,在原咕咚眾康電梯口,還可以找到咕咚眾康的痕跡報導發出後,多名消費者打來電話,稱也曾遇到類似情況,甚至多家健身房開業短短數月就「倒閉」不幹了。健身會所為何頻頻關門?是故意圈錢還是經營不善?消費者該如何維權?河南商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 低價健身房年卡不要碰 遇到健身房跑路可以這樣做
    鄭州一家健身房被老闆轉讓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張晶晶  不管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突然關門的健身房,都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作為消費群體,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鄭州健身業內人士劉維,站在健身房從業者的角度,同樣認為消費者維權艱難。「我知道很多跑路的健身房,有消費者維權,還建維權群。事情鬧大了,老闆挑幾個人給退了,剩下的很多慢慢就不再維權了。」劉維說。  律師健身房「跑路」分為合同糾紛和詐騙兩種情況  通過法律起訴維權,不少消費者可能無法擔負這種時間成本。那麼,消費者為何不向公安機關報案藉助警方的力量解決呢?
  • 低價健身房年卡不要碰!專業人士支招:遇到健身房跑路可以這樣做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文 鄧萬裡/圖不管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突然閉門的健身房,都會對消費者利益造成侵害。作為消費群體,應如何維護自身權益?鄭州健身業內人士劉維,站在健身房從業者的角度,同樣認為消費者維權艱難。 "我知道很多跑路的健身房,有消費者維權鬧,還建維權群。看會員鬧得厲害了,他(老闆)挑幾個人給你退了,剩下的那些沒有那麼大能量的,慢慢就消停了。"劉維說。
  • 你的健身房跑路了嗎?在鄭州如何選健身房才放心
    市場短期和投機行為普遍根據河南電視臺在今年年初的報導,臨近新年,鄭州市海瑞伯爵健身俱樂部跑路,面對空蕩蕩的健身房,一群充錢辦了卡的健身會員們不知所措。而早在2015年的時候,在鄭州就出現過維體健身俱樂部轉讓變為雲杉健身中心,導致客戶上萬元的健身卡作廢的事。健身房轉讓是投資者之間的生意,卻讓消費者蒙受損失,叫苦連天。鄭州市民對於自身的健康狀況越來越上心,選擇去健身房辦卡的人日益增多。健身房市場的火熱導致了不少投資人手握資本進去,想要在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分上一塊蛋糕。
  • 陽光健身會所老闆疑似圈錢跑路,辦卡用戶維權無門!
    這幾天,鹽城陽關健身會所老闆跑路了 幾百名會員集體維權 是不是健身房真的就沒有主管部門 他們這些惡意圈錢詐騙的行為 是不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是不是我們上千人的合法權益就無法得到保證 無公司相關負責人來與我們解釋、處理。
  • 日本人不愛運動,24小時健身房卻受歡迎,中國遊客:會圈錢跑路嗎
    也就是說,國人的健身意識依然不熱烈,「全民運動」還只是一種宣傳和口號。面對不愛運動的日本人,其數據都比我國高出那麼多,我感到驚詫。從人口比例和消費水平來看,我國健身房應是有極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的。但這兩年,有太多健身房跑路、倒閉、欺騙消費者的新聞被曝光。
  • 鄭州某健身房「跑路」 誰為消費者辦的卡買單?
    5月25日,鄭州菲力健身以檢修水電的名義宣布停業一天之後,至今尚未開業。這家店鋪曾在停業前大推低價辦卡的活動,而在菲力一店停業之後,年前剛剛開業的菲力二店,立馬改名為鄭州允衡健身。倒閉健身房的實際負責人、更名的二店,都說自己是受害者。
  • 今年鄭州健身房跑路相關投訴548件 防跑路 只有「單次消費」這一招?
    據了解,此前中體倍力鄭州多家門店出現跑路的情況,會員們前去報案,警方同樣也是不予立案,建議進行法律訴訟。11月末,賽文健身房老闆跑路,健身房被不明人士搬空。針對鄭州今年被曝光跑路的一些健身房,記者進行了回訪。原中體倍力奧蘭花園店址如今已開了一家新的健身房,店方表示願意接收老會員,但具體接收方案尚未確定。原超級健身富田店會員高先生表示,有些會員已經起訴,但法院至今還未開庭。
  • 年費幾百元的健身房最好別碰 低價的背後很可能是「圈套」
    鄭州一家健身房被老闆轉讓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不管是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突然關門的健身房鄭州健身業內人士劉維,站在健身房從業者的角度,同樣認為消費者維權艱難。「我知道很多跑路的健身房,有消費者維權,還建維權群。事情鬧大了,老闆挑幾個人給退了,剩下的很多慢慢就不再維權了。」劉維說。
  • 剛交1.5萬元的私教費 健身房就「跑路」了?
    剛交1.5萬元 健身房就「跑路」了?鄭州一家健身房貼出通知稱停業一天,但至今沒開業 二店更名,聲稱和「閉店」的一店沒關係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河南商報記者 陳曉麗5月25日,鄭州菲力健身(菲力一店)以電路故障的名義宣布停業一天後,至今未開業。這家店鋪曾在停業前大推低價辦卡的活動,而在菲力一店停業之後,春節前開業的菲力二店立馬改名為鄭州允衡健身。停業健身房的實際負責人、更名的二店,都說自己是受害者。
  • 顧客剛交1.5萬元私教費 健身房就「跑路」
    剛交1.5萬元 健身房就「跑路」了?  鄭州一家健身房貼出通知稱停業一天,但至今沒開業 二店更名,聲稱和「閉店」的一店沒關係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河南商報記者 陳曉麗  5月25日,鄭州菲力健身(菲力一店)以電路故障的名義宣布停業一天後,至今未開業。  這家店鋪曾在停業前大推低價辦卡的活動,而在菲力一店停業之後,春節前開業的菲力二店立馬改名為鄭州允衡健身。  停業健身房的實際負責人、更名的二店,都說自己是受害者。那麼會員們交的會費究竟去哪裡了?
  • 鄭州又一知名健身會所捲款跑路,數百會員被坑,涉及金額或達90萬
    近日,有網友反映:鄭州中原區建設路工農路自來水公司院內的雷奧健身遊泳會所最近突然倒閉,老闆跑路,數百名會員被坑騙,無處健身,也沒法退款……有的市民去年底剛辦的卡,還沒去幾次,健身會所就倒閉了……對此,網友議論紛紛。
  • 剛交1.5萬元的私教費 健身房就「跑路」了?(圖)
    鄭州一家健身房貼出通知稱停業一天,但至今沒開業 二店更名,聲稱和「閉店」的一店沒關係  健身房5月25日貼出通知稱停業一天,但如今半個多月過去,依然沒有正常營業。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河南商報記者 陳曉麗  5月25日,鄭州菲力健身(菲力一店)以電路故障的名義宣布停業一天後,至今未開業。  這家店鋪曾在停業前大推低價辦卡的活動,而在菲力一店停業之後,春節前開業的菲力二店立馬改名為鄭州允衡健身。  停業健身房的實際負責人、更名的二店,都說自己是受害者。
  • 樂清又一家健身館關門大吉!這套路也太深了……
    圍繞著樂清,尤其是柳市那一帶的健身房,我們最常聽到的是兩個字:「跑路」。當然不是顧客在跑步機上跑,而是健身房老闆連夜帶著巨款跑路。這不,近日就有網友在論壇上爆料:樂清又一家健身房關門了!據這名網友所說,他出於健身鍛鍊的目的,在北白象江南洲際酒店的星倍力健身房,花了7000元辦了張時長5年的「家庭卡」,然後在同年又花了1萬5買了70多節的「私教課」。沒想到這才過了一年多,這家健身房居然就關門不開了。而且理由也有些離譜,居然是因為健身房從今年1月份開始,租金、水、電、空調費都沒交。
  • 你辦卡的健身房跑路了嗎?莆田有6家健身房被點名曝光
    健身產業潛力大,發展快,但是也相當混亂,健身房騙顧客辦卡之後卷錢跑路的新聞,比比皆是。近日,莆田有6家健身館因投訴量較多被點名曝光,有你所在的健身房嗎?莆田六家健身房被店名曝光近日,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今年上半年健身行業消費投訴信息。
  • 健身房怎麼就非「跑路」不可?
    最近幾年,健身行業就像中了邪一樣,從16,17年開始「跑路」這個詞似乎就與健身房畫上了等號。上網隨便一搜就是上萬條關於「健身房跑路」的信息。從19世紀中葉在歐洲興起的健身這件事,作為一個產業在中國的發展也不過短短幾十載,就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套路。
  • 健身房頻「跑路」 記者調查:預付卡套路多 消費者維權難
    齊魯網濟南4月21日訊近日,大連、合肥相繼發生健身房跑路事件。大連的沃德健身房註銷了營業執照,工作人員正在轉移健身器材的消息走露後,100多位消費者前去維權。濟南大學生小張告訴記者,有同學去了學校裡的健身房,健身房停電將近一個多月,費用也沒退。目前市場上,健身房大多採用預付費,再加上節假日折扣、0元體驗、現金返還等營銷方式,很多消費者在健身房預存少則數百元,多則數萬元。交了一大筆錢,卻只拿了張會員卡,沒有後續保障協議,一旦健身房關門,消費者很難維權。面對這種套路,消費者該怎麼辦呢?
  • 健身房「賣卡開店」月入數百萬!竟然還有人租器械圈錢詐騙
    當前,對於採用預付式消費的商業健身房來說,一次三四十天的預付卡銷售活動,即可有數百萬元現金回款。於是,健身房市場吸引大量外行進入,在取得營業執照未滿6個月的情況下就違法賣卡,迅速擴張不斷圈錢,甚至有人專鑽監管漏洞,租器械假意開店行詐騙之實。
  • 經營不善還是圈錢跑路?健身行業頻繁「爆雷」
    「開開心心辦卡健身,哭哭唧唧退費無門。」許多消費者都會這樣形容自己的健身經歷。本著強身健體、塑形鍛鍊的目的辦理健身卡,結果卡還沒到期,健身房倒是先關門大吉了,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央視就曾經曝光過這種健身房的辦卡陷阱,但直到現在,健身行業亂象依然難被遏制。
  • 健身館倒閉跑路的越來越多,網友:這都是坑
    這兩年來,經常看到健身館倒閉跑路的越來越多,健身房跑路維權新聞也時常見諸報端媒體,這什麼情況?為何會出現大量的健身館難以為續,突然性的倒閉跑路呢?到底什麼原因讓一個大型連鎖健身館倒閉跑路呢?現在越來越多的健身館經營陷入困境,說明傳統健身房的經營運作模式是否存在著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