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經常看到健身館倒閉跑路的越來越多,健身房跑路維權新聞也時常見諸報端媒體,這什麼情況?為何會出現大量的健身館難以為續,突然性的倒閉跑路呢?近日有媒體報導,已創立30餘年,曾是風靡全國的運動品牌,是國內最早的健身連鎖品牌之一的浩沙健身在全國範圍內的多家店面關閉,在南京、成都、天津、北京各地陸續撤店,涉及全國各地超過150個的門店,數十萬持卡會員的浩沙連鎖健身俱樂部,正在陸續關店、出售,員工工資也被拖欠,連員工都難以聯繫到相關負責人,那消費者會員更是無處維權了,據悉浩沙集團董事長施洪流當前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浩沙集團的總部公司也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企業。到底什麼原因讓一個大型連鎖健身館倒閉跑路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健身館經營陷入困境,說明傳統健身房的經營運作模式是否存在著問題呢?現在大多的健身館都採取低價賣會員卡年卡的方式來招收客源,現在健身卡一二千多一年,水電、房租、人員工資完全不夠,而低價的年費與高成本之間的剪刀差,根本沒有辦法提高優質的服務與體驗,也根本沒辦法吸引有健身和高端優質消費能力的人群,這無形中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大叔大媽就成了健身房裡主客,看起來會員不少,實際消費不高,很快就會入不敷出,他們只維持一般訓練卻不消費其它服務,一個個的摳門有幾個請健身教練了?幾個上私教課了?不跑路等死啊?使得很多健身館入不敷出,生意是每況愈下。很多人在裡面洗澡洗衣成了主場景,你說怎能不陷入經營困境呢?
這兩年經濟增長乏力,生意難做錢難掙,每月還要支付不菲的房貸還有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大家消費降級了,水果都吃不起,還談什麼去健身房健身,現在社區的公園都很多,也有健身器材,再簡單的方式就是沿小區公路跑個兩圈,做做運動就可以了,健身又不是剛需,社區公園活動一下跑幾步,好省點錢交房貸,還可加點肉加點菜補足體力好去上班多掙點錢,有條件的就自己就買點健身器材在家訓練,沒錢就出去跑跑步做做運動就好了。現在健身館的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客流量不夠根本無法支撐起昂貴的房租以及一些人工管理費用。有些健身館動輒幾千平方,室內有氧區、器械區、有氧操廳、單車房和遊泳池一應俱全,還配備了專業的私人教練團隊,算一下這開銷,靠辦幾張會員卡哪裡能撐得下去呢?倒閉跑路就是他們唯一的選項。
現在很多健身房是採用的預售卡制度,連器材設備都沒有,僅僅是租了個場地,張貼了幾張海報,就開始招業務員去賣卡了,有些女會員表示,器材太專業玩不了,跑步搶不到跑步機,頂多上上瑜伽舞蹈,你說這健身房有何用。他們就是先賣年卡發展會員拓展圈一部分錢,再說後續發展的事情,然後用售賣預售卡的資金用於購買設備或者用於場地裝修,有一部分雛形後再繼續售買私教課等等。目前的健身館大多都是這樣一個套路,可提供的健身系統少,先用概念圈錢,至於錢圈到後如何運營,走一步算一步吧!感覺健身館就像割韭菜,開業,辦卡,然後卷錢跑路,是不是現在健身館都流行這麼玩?錢多,人傻,還沒人管,開健身館,辦完卡,錢到手就跑路。有網友很形象地形容健身房三部曲——低年費騙你誘惑你開會員,教練死纏爛打忽悠你開天價私教課,周邊的會員發展得差不多了,沒有後續了就關店跑路。網友:這都是坑!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