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健身房市場存在的問題,專家認為,應引進第三方對資金進行監管
河南商報記者王蒙張逸菲文/圖
前幾天,河南商報報導了鄭州高新區賽文健身房跑路一事,報案後,對於能否以合同詐騙進行立案,警方表示調查核實後予以回復。最終,楓楊派出所回復不予立案。
健身房跑路後消費者如何挽回損失?健身房跑路治理,究竟難在哪兒?
警方回應
健身房跑路涉嫌民事欺詐建議受害人進行法律訴訟
「11月22日還在辦卡出售,26日變更法人,28日跑路,健身房的這種欺騙行為難道還不明顯嗎?告知不予立案卻沒有給大家做詳細解釋,這樣的回覆是否有些草率?」帶著會員們的疑惑,河南商報記者對鄭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楓楊派出所進行了採訪。
12月3日,楓楊派出所工作人員進行了情況解釋:「根據受害人提供的情況,我們了解到該健身房有實體,和會員也籤有合約,且多數會員也在健身房消費過,因此在民事欺詐和刑事詐騙兩種情況中,此案涉嫌民事欺詐,不構成警方所負責的刑事案件的立案條件。但健身房跑路這種情況是符合民事立案條件的,建議受害人去法院進行起訴以維護自身權益。」
對於這一回復,不少會員表示雖深感無奈,但也並不意外。據了解,此前中體倍力鄭州多家門店出現跑路的情況,會員們前去報案,警方同樣也是不予立案,建議進行法律訴訟。
年末回顧
今年跑路的健身房大多數會員遭遇維權難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指揮中心了解到,截至12月5日,指揮中心今年接到關於鄭州健身房跑路的投訴就有548件,投訴數量近年來呈上升趨勢。
記者對今年以來的鄭州部分健身房跑路情況進行了梳理回顧:
2019年,新年伊始,人體雕刻健身房跑路。
5月,中體倍力多家門店當月集體停業「裝修」。
10月中旬,斯跑特健身房翡翠城店老闆失聯,會員課時費、員工工資以及物業房租均被拖欠。
11月末,賽文健身房老闆跑路,健身房被不明人士搬空。
針對鄭州今年被曝光跑路的一些健身房,記者進行了回訪。原中體倍力奧蘭花園店址如今已開了一家新的健身房,店方表示願意接收老會員,但具體接收方案尚未確定。原超級健身富田店會員高先生表示,有些會員已經起訴,但法院至今還未開庭。對於賽文健身房跑路的情況,大學城工商所工作人員表示,「經調查核實,現已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建議消費者儘早去起訴。」
在回訪過程中,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多數消費者遭遇類似問題時,常常會因為維權周期長、成本高而感到頭疼,有的消費者甚至會因涉及的金額不大而自認倒黴。
消費者說不敢再辦卡「情願單次消費」?
被騙以後,消費者是否還會去辦卡呢?「不會辦了,再辦不是拿錢打水漂嘛!」消費者老沙連連擺手。
「這幾年健身房都是這『套路』,我現在情願單次消費,雖然費用高一點。」一位會員說。
在採訪中,一些消費者也呼籲相關部門加大對健身房跑路的治理,「健身房跑路的這麼多,捲款金額都不小,相關職能部門是否應該加強監管?」
業內聲音 有些想「撈快錢」的人抹黑了鄭州健身行業
「預付卡本身並沒有錯,它就是一種消費模式。」世嘉健身集團創始人靳偉認為,「而錯就錯在,有人念歪了經。」
1500元的兩年卡,甚至365元帶泳池的一年卡,在靳偉看來,賣卡的第一天,商家就做好了卷錢跑路的準備。
價格戰,明顯顧不住成本。這樣的健身房老闆通常都是想「撈快錢」的人,「恰恰是這樣的人,把鄭州健身行業給搞臭了。」靳偉說。
特茲健身的相關負責人也對河南商報記者說,近些年,看到預付卡能進帳大量現金,不少外行人也想進來「摻和一腳」。
靳偉稱,之前一個跑路的健身房,老闆起初只是給健身房印製宣傳單頁的商家:「他們完全不懂健身,就是覺得很掙錢,於是,就開始租場地、買器械、招人、做預付卡,錢到手,走人。」
有網友評價,本來健身行業是充滿正能量的行業,都是這種商家「汙染」了整個環境。
除了通過行業自身發展,過濾掉一些不具備經營能力的健身房,靳偉認為,行業需要一些門檻和公示,對從業人員資質和健身房硬體設施進行篩選:「據我所知,衛生監督所就會每年公布兩次對遊泳池衛生監測的結果。」
各方看法 引進第三方進行資金監管,是大勢所趨
「健身房跑路,對目前還正常經營的健身品牌肯定有影響,跑路的多了,消費者對整個市場的信任度都在降低。」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高海潮表達了擔憂。
高海潮認為,健身行業準入門檻低,預付卡銷售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造成了跑路成本相對較低,持續太久的健身房維權事件凸顯市場監管未到位。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12年~2018年公布的《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預付卡消費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近日,北京七部門聯合起草了《關於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等7份文件,其中提到,健身經營主體不應該發售3個月以上、預付額超過3000元的健身產品;還要與消費者籤訂包含收費、退費、爭議問題解決等事項細則。
其中還提到,當公司無法持續提供服務時,應提前1個月發布經營風險,及時退還消費者預付金額,或者妥善解決後續服務問題。
而上海更是邁出了第一步,於2019年6月出臺了《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存量預收資金餘額管理實施辦法》。
熱心網友評論:「不過,如果完全摒棄預付費模式,健身行業的經營壓力也會相應增長,需要很強大的資本支持,而且短期卡的價格也不是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對健身從業者而言,會難上加難。」
聚焦本地,在年初的省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胡會東已就預付卡消費亂象提交了提案,建議在預付卡的發行、使用中,應當引入第三方監管的管理辦法。
12月6日,胡會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提案提出後,相關部門暫未推出相應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