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費辦5年卡健身房卻跑路」,立法須下好先手棋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去年廣東深圳的金女士在小區遇到賽樂威健身房推銷人員,聲稱小區馬上開分店,交了6000元辦了5年的卡,沒想到,健身房不開了,但交的錢居然不能退。該健身房工作人員稱:「我也不知道你應該去找誰,你就算去法院告也好,我們也沒辦法。」預付式消費的維權困境,引來公眾關注和熱議。

健身房當初給顧客承諾的,是在小區開分店,既然這家店子都開不下去了,那麼「提前」拿了人家的辦卡錢,就應該如數退還給顧客。拒不退錢、轉到另一個分店消費,這屬於對合同內容的重大調整,沒有對方同意,當然是做不了數的。工作人員對顧客訴求疏於回應,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無賴架勢,把商業道德、做人底線扔了一地。只是,他們忘記了一點,欠錢不還更是一個法律問題,當「老賴」的法律後果很嚴重。

作為消費者,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將這家健身房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辦卡費用,以及所付出的維權成本。如果對方敗訴,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一旦被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就會受到聯合懲戒,包括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不能乘坐飛機、列車軟臥等,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當然,這些規制性的措施,也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動。值得警覺的是,在現實中,類似金女士的窘迫遭遇並不鮮見。健身房、培訓班、美容美髮、餐廳等地方,都屬於預付卡消費維權的重災區。當初韋博英語突然關門,陷入維權困境的成千上萬。如今,在一些地方,涉及經營者停業或跑路的投訴,已佔到預付式消費投訴總量的26.67%。就全國範圍看,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投訴熱點。拿不到錢的顧客想打官司,儘管有證據支持,打贏也不是多難的事,但畢竟要消耗精力、付出金錢時間等成本。

遏制預付式消費亂象,固然需提高消費者防範意識,加大執法、司法懲處力度,但防止「圈錢跑路」,關鍵還在立法「關口前移」。從地方立法看,不乏試水先例。比如,今年1月,上海開始施行《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北京七部門聯合起草了《關於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等7份文件,明確「培訓機構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3個月」「健身房不應發售有效期超過3個月、面額超過3000元的預付健身產品」等。這些有的放矢的規定,固然抓住了「要害」,但問題在於,作為地方性政府規章、紅頭文件,適用範圍有限,效果難免不那麼令人滿意。因此,也就需要從國家的層面進行立法,進一步對預付式消費進行規範,才能使得各地各層級執法部門有所依據。

健全的市場經濟,需要規範有序的市場監管體制。除了在國家立法層面發力,規範發卡主體和發卡行為之外,還需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加強對教育培訓、健身機構、分時租賃汽車、共享單車、在線旅遊等重點行業監管,堵塞「圈錢跑路」的大小漏洞,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預付費辦5年卡 健身房卻跑路?監管部門出手了!
    生活中,不少人口袋裡可能會有好幾張卡,比如說健身卡、公交卡等等。預付卡,就是先為某項消費存錢,然後進行專項消費,幾年前有關部門批准這種消費形式的本意一是為刺激消費,二是在一些小額消費場景下可以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便利。但是前不久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的一次監督調查卻表明,實際上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預付卡時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 告別年卡預付費 健身房「錢途」幾何
    業內人士認為,《細則》中提出的「不應發售有效期超過3個月、面額(預付額)超過3000元的預付健身產品」,意味著年卡預付的健身方式即將退出舞臺。  監管從嚴  事實上,北京出臺《細則》與近年來健身房頻繁「跑路」不無關係。2019年7月,隨著浩沙健身倒閉的消息傳出,健身房「跑路」現象引發了公眾關注。
  • 國家預付消費卡立法還有多遠
    □法制網記者 蒲曉磊    想起自己3000元辦的健身卡打了水漂,韓磊的心就一陣刺痛。    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韓磊,去年在西紅門地鐵站附近的一家健身房辦了張卡,預先往卡裡充值3000元,但剛辦不久,健身房突然關門跑路。    「好多人都被騙了,我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也報了案。
  • 昆明派菲特健身等多家健身房集體「跑路」 預付式消費有風險
    據了解,「派菲特健身」的會員少則交了幾千元年費,多的交了幾萬元私教費,面對緊閉的健身房大門,只能捶胸頓足,望「門」興嘆。  事實上,遭遇老闆「跑路」的不止是健身房、美容院、理髮店和娛樂等行業,只要存在預付式消費情況的商家,消費者多少都會突遇「跑路」、預付款難以索討的現象。早在2011年,昆明市就發生了20餘家健身房老闆集體「跑路」的事件。
  • 預付消費能否引入第三方監管 預付式消費地方立法研討會舉行
    消費者有過維權經歷瀟湘晨報長沙訊 會員卡裡充了一年的錢,健身房倒了;錢交了,裝修還沒開始,裝修公司跑了;一口氣給培訓機構交了上萬元的學費,發現退款無門……近年來,伴隨著預付式消費的興起,大量消費亂象也隨之產生。
  • 低價健身房年卡不要碰 遇到健身房跑路可以這樣做
    現象健身房出現問題後不少消費者很難挽回損失  對之前報導的問題健身房,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回訪,發現眾多消費者至今未能挽回經濟損失。  今年6月13日,河南商報報導「舒悅健身俱樂部」還沒正式開業,老闆就聯繫不上了,160多名會員退卡無門。12月6日,河南商報記者對該健身房會員進行回訪,會員表示,健身房老闆依然不見蹤影,會費至今未退。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亂象
    消費者手中本應享受折扣優惠的預付卡,變成了一張無法使用的「廢卡」。除此之外,近些年餐飲店、培訓機構、健身房等商家倒閉、跑路現象也時有發生,消費者預付費用被卷跑的現象屢見不鮮。長期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也遇到過預付費被商家卷跑的事情。
  • 剛辦打折年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這些騙術要看清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0年春節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保護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選擇正規商超購買年貨、提高對預付式消費的警惕等,尤其是老年人群體,要防範「小恩小惠」,不要被忽悠上當。忙完了年底各項總結工作,安徽合肥市民王蕊本想著去「密集」健個身,過年時保持個好狀態,但當來到辦了會員卡的健身房時,等著她的是緊鎖的大門和關停告示。
  • 低價健身房年卡不要碰!專業人士支招:遇到健身房跑路可以這樣做
    2018年12月8日,鄭州市京廣路上,在原咕咚眾康電梯口,還可以找到咕咚眾康的痕跡河南商報回訪的多家跑路健身房,眾多消費者至今未能挽回經濟損失。鄭州健身業內人士劉維,站在健身房從業者的角度,同樣認為消費者維權艱難。 "我知道很多跑路的健身房,有消費者維權鬧,還建維權群。看會員鬧得厲害了,他(老闆)挑幾個人給你退了,剩下的那些沒有那麼大能量的,慢慢就消停了。"劉維說。
  • 今年鄭州健身房跑路相關投訴548件 防跑路 只有「單次消費」這一招?
    年末回顧今年跑路的健身房大多數會員遭遇維權難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指揮中心了解到,截至12月5日,指揮中心今年接到關於鄭州健身房跑路的投訴就有548件,投訴數量近年來呈上升趨勢。記者對今年以來的鄭州部分健身房跑路情況進行了梳理回顧:2019年,新年伊始,人體雕刻健身房跑路。5月,中體倍力多家門店當月集體停業「裝修」。10月中旬,斯跑特健身房翡翠城店老闆失聯,會員課時費、員工工資以及物業房租均被拖欠。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文 | 本刊記者 楊帆5月8日,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召開了涉預付費合同案件執行情況及典型案例新聞通報會。法院在執行工作中發現,此類案件主要存在涉眾型特徵明顯、商家「跑路」情形多發、消費者法律意識薄弱、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有待完善這四大突出特點。
  • 健身房頻「跑路」 記者調查:預付卡套路多 消費者維權難
    而在合肥北城,一家名為威仕頓的健身房對外一直是試營業狀態,卻在一夜之間關了門,好幾百人的會員卡費打了水漂。事實上,健身房跑路並非個例,近半年來,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不少人都有相同的經歷:一位網友在去年10月辦卡後,健身房一直以裝修為由閉店整修,直至前幾天他才發現健身房已經捲款跑路;除了小規模健身房,不少消費者反映,即使是全國連鎖的健身房也存在各類跑路現象。除了社區裡的健身房,在年輕人聚集的高校附近,也存在健身房收錢後跑路的現象。
  • 預付費卡商家跑路經濟糾紛不涉詐騙 警方難以介入調查
    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辦卡「優惠」「打折」等作為幌子,當卡賣出到一定數量時,便開始「跑路」。面對商家跑路,消費者往往會選擇報警。但是,由於此類情況多屬經濟糾紛,警方也無可奈何,從而導致大多消費者追回損失幾無可能。頻繁上演的店主「跑路」現象,折射出此類消費模式暗藏的風險,同時也凸顯此類消費監管存在盲區。《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當代健身圖鑑:大爺大媽「硬核健身」,年輕人「辦卡=健身」
    今年受疫情影響關閉的健身房也不少,而健身房倒閉之後,對於辦理健身卡的會員來說,無疑成為最大「受害者」了,並且想要「追債」也比較難。來源:網絡連張文宏教授都吐槽說,自己報的健身房卷錢跑路了,最後索性佛系鍛鍊。
  • 付錢辦卡後有15天「冷靜期」 江蘇立法規範預付卡消費
    還有人剩下的私教課價值超萬元,健身房員工工資也被拖欠。預付式消費廣泛存在於遊泳健身、教育培訓、美容美髮等領域。由於現有法律規定滯後、有效監管措施缺位等多方面原因,預付卡問題不斷,甚至出現關門跑路或通過發卡惡意集資等現象。
  • 「預售模式」暴發性擴張 部分健身房陷入惡性循環
    央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趙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提到健身房,除了擼鐵、跑步這樣固有的標籤外,還伴有老闆跑路、門店關閉這樣的高頻詞彙。近日,有多名消費者反映,他們在健身房花錢辦了卡,可是疫情期間關門之後,健身房再也沒有營業。
  • 你辦卡的健身房跑路了嗎?莆田有6家健身房被點名曝光
    健身產業潛力大,發展快,但是也相當混亂,健身房騙顧客辦卡之後卷錢跑路的新聞,比比皆是。近日,莆田有6家健身館因投訴量較多被點名曝光,有你所在的健身房嗎?莆田六家健身房被店名曝光近日,莆田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今年上半年健身行業消費投訴信息。
  • 鄭州某健身房「跑路」 誰為消費者辦的卡買單?
    5月25日,鄭州菲力健身以檢修水電的名義宣布停業一天之後,至今尚未開業。這家店鋪曾在停業前大推低價辦卡的活動,而在菲力一店停業之後,年前剛剛開業的菲力二店,立馬改名為鄭州允衡健身。倒閉健身房的實際負責人、更名的二店,都說自己是受害者。
  • 預付式消費亂象叢生 亟待監管升級
    對此,一些地方和相關部門已通過推進相關立法、設消費冷靜期等措施,為預付式消費亂象立規矩。預付卡變廢卡今年以來,優勝教育、韋博英語、巨石達陣等教育培訓機構陸續出現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關門的情況,涉及眾多消費者,財產損失巨大。消費者手中本應享受折扣優惠的預付卡,變成了一張無法使用的「廢卡」。
  • 八成健身房虧損,倒閉跑路者無數,有人賠光170萬,用戶維權無門
    至於利潤,光豬圈健身創始人王鋒在2019年6月舉辦的「新時期健身生存發展論壇」上坦言,目前國內80%的健身房不盈利,或利潤很低。萬幸還有一根救命稻草——預付產品。這種先交費後消費的模式,使得健身房能在賣出年卡的一瞬間,獲得充裕的現金。因此不只一名從業者表示,對很多健身機構來說,預付款就是現金流,現金流就是健身房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