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打造千億規模人資產業!這個「四不像」科研機構,了解一下

2020-12-25 閃電新聞

一名從事人才工作的公務員的「突發奇想」上升為當地的一項重要戰略,這樣的事情在山東濟南發生了。

日前,2019中國·濟南人力資本產業高端論壇在濟南舉行,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論壇上透露,「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把發展人力資本產業作為培育新動能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力資本產業高地。」

王忠林詳解了濟南打造人力資本產業高地的路徑。

他說,濟南已經建成全國首家人力資本產業園,發布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制定全國首個人力資本產業發展規劃,被國家發改委寫入國家產業目錄。還創新推出「才能、出彩、採集、財富」四位一體的人才有價評估模型,使「才智可量化、人人有身價」成為現實。

同時,按照「雙軌並行」模式,濟南成立了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組建人力資本產業運營公司,探索人力資本產業發展的「濟南路徑」。另外,建立「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產權保護-育成孵化」的閉環服務體系,力爭五年內培育100個億元身價的人力資本產業團隊,形成過千億規模的人力資本產業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是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出資舉辦,在濟南市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的「四不像」的新型研究機構。

何為「四不像」?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研究院為不納入編制管理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無主管部門,無行政級別,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自主選聘人員,實行全員聘用制,實行市場化的內部薪酬分配體制,允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的科研人員兼職取酬。

同時,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對專業研究所等機構進行考核評價,重點考核承擔縱向科研項目、開展合同科研項目、衍生孵化企業等指標,研究院專業研究所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歸專業研究所所有,轉化收益自行處置。

另外,王忠林所說的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是一個把人的綜合信用以身價的形式呈現,並與銀行、保險等機構相聯動的系統,為人才交易、銀行授信和崗位匹配提供參考。

「打造人力資本產業高地」的原始想法來自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委員、人力資源管理部部長張維國。張維國多年從事人才工作,曾先後在濟南市人社局、濟南市委組織部等部門任職。

張維國告訴澎湃新聞,去年8月,他跟幾個專家聊天時談到,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什麼得不到資本的青睞,為什麼明星身價很高、院士的價值卻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圍繞這個命題,他們討論了如何建立一個人才身價的評價體系。

此後,張維國就一直琢磨著如何建立這樣一個評價體系。在不耽誤濟南高新區人力資源管理部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他於去年9月召集了幾個「同道中人」,開始嘗試讓之前的想法落地。10月,「人才有價」評估平臺1.0版研發啟動;11月,濟南人力資本產業園落戶濟南高新區,以濟南高新區為依託的人力資本產業布局工作也自然落到了張維國的頭上。

澎湃新聞從濟南高新區獲悉,日前,濟南高新區已經編制完成了《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發展五年規劃綱要(2019年-2023年)》、《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關於培育人力資本千億產業的行動計劃(2019年度)》等規劃。

「未來五到十年,濟南會不會出一個獨角獸(企業),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我覺得是可能的。」張維國稱,濟南高新區提出的目標是三年打造千億規模的人力資本產業。

相關焦點

  • 濟南布局人資產業:成立「四不像」科研機構,培育獨角獸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是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出資舉辦,在濟南市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的「四不像」的新型研究機構。何為「四不像」?同時,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對專業研究所等機構進行考核評價,重點考核承擔縱向科研項目、開展合同科研項目、衍生孵化企業等指標,研究院專業研究所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歸專業研究所所有,轉化收益自行處置。
  • 從濟南這個位次看山東科研秘鑰
    「鈍感之城」爆發 濟南,在很多人印象中或還停留在「鈍感之城」上。10年前,有媒體形容這座城市溫吞、內斂、固守陳規、缺乏進取精神。但近幾年,濟南在科研上爆發的能量令人瞠目。如今,「科研力」早已成為濟南突破自己的硬核力量。 此外,濟南還交出了一張科研「成績單」:「十三五」期間,濟南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從133.05億元增長到225.53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9%增長到2.39%。14家「中科系」科研機構在此落地。截至2020年9月,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02件,比2015年的16.4件翻了一番。
  • 「四不像」研究院究竟好在哪
    近日,由著名科學家丁肇中擔任名譽院長的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在濟南成立。該研究院面向國際科學前沿,以宇宙線等前沿性科學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攻方向。與傳統事業單位屬性的科研院所不同,這是一所「四不像」科研機構——不像高校,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業,也不像事業單位。
  • 是大學還是科研院所?聽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詳解「四不像」
    &nbsp&nbsp&nbsp&nbsp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紮根廣東省、深圳市二十年,將體制機制的創新視作生命,在投入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探索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打造出了高效立體的孵化體系。
  • 濟南拋出「真金白銀」 博士「落戶」市屬事業單位3年內每月可獲...
    王壯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濟南市人社局將充分發揮新一輪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效能,支持靈活就業,擴大就業規模。同時,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建立面向重點群體的技能培訓制度,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新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 2020年濟南重點項目觀摩丨高新區:「東強」戰略強力支撐 打造高...
    項目列入 「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清單 2022年底竣工交付中科院濟南科創城項目(一期)總規劃面積約5平方公裡,規劃建設中科院多家科研院所,以及科研培訓、研發中心、應用技術平臺、人才公寓、配套教育等。
  • 濟南推出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
    18日,2019中國·濟南人力資本產業高端論壇召開,由濟南人力資本產業研究院推出的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正式發布。身份變身價、資源變資本,濟南制定全國首個人力資本產業發展規劃,被國家發改委寫入國家產業目錄,新興業態星雲聯動,千億產業蓄能起勢。
  • 打造千億級高端食品產業集群
    打造千億級高端食品產業集群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27日訊 12月26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和市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獲悉,借鑑荷蘭食品谷發展經驗,深圳將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共同打造深圳國際農業食品科學中心,建設深圳國際食品谷,滿足大灣區城市居民對食品營養健康與食品安全的需求。
  • 濟南高新區:「三個千億」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突破
    而在許多可喜的發展成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濟南在高質量發展上實現了「三個千億」的新突破,即高新區生產總值過千億元、浪潮集團銷售收入過千億元、中國重汽銷售收入過千億元。  高新區GDP超千億創歷史  2018年,濟南市高新區GDP有史以來第一次成功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 蔣習鋒:千億雷射谷背後的草根哥,讓世界工業離不開「濟南製造」
    1/ 尋找蔣習鋒,濟南千億雷射谷背後的草根哥藥谷、量子谷、中國算谷、創新谷、雷射谷,這些都是濟南高新區規劃建設的產業園。大概由於濟南人對矽谷過於虔誠與膜拜,因此把產業園們的名字起的如此時尚、科技、光鮮亮麗,整個濟南高新區幾乎被矽谷化了。無論是量子谷、算谷還是雷射谷,都內涵矽谷意味。
  • ...技術大會啟幕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借勢「盛宴」打造中國「纖谷」
    ●「大咖論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插上騰飛翅膀據了解,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9屆,為250餘個新材料項目提供了早期創業及加速成長融資路演平臺,是國內新材料行業最大規模與影響力的新材料行業資本和技術主題品牌會議活動。
  • 高質量發展路上快幹實幹疾速奔進 「三個千億」標註濟南發展新高度
    對標「走在前列」發展目標、按照「揚起龍頭」發展要求,濟南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邁上了新的高度。濟南被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列為「全球二線城市」,進入英國皇家學會發布的亞洲城市50強排行榜,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熱度指數排名中位居全國第五位。
  • 全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落地濟南
    &nbsp&nbsp&nbsp&nbsp5日上午,全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在濟南揭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新址同時啟用。&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是目前國內首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組織,對於提高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標準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確保全省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 濟南天橋區規劃打造「中國纖谷」特色園區
    現場籤約落地4個項目總投資15.8億據悉,中國新材料資本技術大會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9屆,累計超過1.2萬名新材料行業專業人士列席,是國內新材料行業最大規模與影響力的新材料行業資本和技術主題品牌會議活動。
  • 打造「濟南市綠色城市示範區」,濟南黃河綠色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
    記者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委會獲悉,4月24日,由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委會、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發起的「濟南黃河綠色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據悉,此前濟南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先行區打造成為「濟南市綠色城市示範區」,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城市建設示範區,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新舊動能轉換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兩大國家戰略,推動建築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建設向標準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濟南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已佔全市半壁江山
    原標題:今年濟南各縣域將共享自貿區紅利 濟南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已佔全市半壁江山  2021年,圍繞打造製造業強區強縣,濟南將大力實施縣域經濟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推動各類要素向區縣集聚,通過產業、財稅、金融等政策聯動,加快項目落地建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強市級統籌,引導各區縣打造特色主導產業,支持經濟強區發展高端產業,繼續落實平陰、商河、萊蕪、鋼城支持政策。
  • 「金融引擎」集聚千億元規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
    「金融引擎」集聚千億元規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今日開園!為了更好地秉承「短期規模集聚,中期特色聚焦,長期產業外溢」的目標,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切實發揮金融服務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作用,今天(12月17日)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正式開園。
  •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研院濟南園區建在這兒!規劃用地14.87公頃
    原標題:中科院空天信息創研院濟南園區建在這兒!規劃用地14.87公頃   近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濟南園區建設項目,進行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批前公示。
  • 長三角金融產業園開園 集聚基金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昨天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正式開園,這是首家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冠名的企業,園區內金融機構將在長三角區域內尋找投資標的,為長三角實體企業發展提供綜合金融支持。後期擬對朱家角工業園區內100餘畝土地進行收儲、規劃,建設金融產業園核心區,鼓勵大型金融機構總部落地。記者了解到,目前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入駐企業的註冊地址可直接冠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這極大提高了註冊效率和園區知名度。另外,金融產業園重點企業可享受「一事一議」政策,獲得優先產業用地、人才公寓、保障房等政策支持。
  • 湖南打造中藥千億產業,引導「湘」字號藥企走出去
    促進產業升級,力爭5年內實現千億產業目標,這是湖南中藥產業定下的目標。近日,記者從湖南省工信廳了解到,2018年,全省中藥產業鏈規模企業372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71.3億元,同比增長10.7%。 2019年,湖南中藥產業將迎來更有力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