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兩座土坯房」到「智能預警監測」,從「人工巡查瞭望」到「一雙科技之眼」。2020年的這個冬天,甘肅白龍江博峪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博峪保護站3393瞭望哨、中路河保護站松坪瞭望哨,兩個森林火災高風險區綜合治理林火視頻智能監控站正式投用。駐守在高寒缺氧地區的林務員撤離瞭望所,結束了30多年的艱苦守望,也標誌著這片天然林保護區進入了科技護林時代。
博峪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於甘肅白龍江林業管理局,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也是西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管理局先後經歷了木材生產、天保工程和國有林場改革「三大重點轉型」時期。始建於1987年的兩處瞭望哨,地處高山之巔,工作生活條件艱苦,多年擔負著晝夜觀測火點、匯報火情等重要工作任務。特別是3393瞭望哨,因海拔3393米而得名,是甘肅省白龍江林區的一個重要火情高山瞭望哨所,為保護區30多年未發生森林火災作出了卓越貢獻。
林海雲端守河山,萬裡長途報火煙。瞭望哨所是土坯房,幾十年來雖多次維修,但依然是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堅守在這裡的林務員們一月一換班,一次購置一個月的生活物資。山路遙遠,坡陡路窄,生活必需品都是靠畜馱人背上山。沒有網絡信號,沒有現代化的家電,一臺老舊電視機是他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白天幾個兵,晚上數星星,一遍又一遍,就是數不清」是瞭望哨林務員們,一個不願言說的共同感受。
2019年,為加快林業信息化建設,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覆,甘肅省白龍江流域森林火災高風險區綜合治理建設項目正式立項。如今,隨著3393林火視頻智能監控站、松坪智能監控站建成投用,高山哨所人工瞭望時代徹底結束,一線的瞭望員們都是見證人。
「我在瞭望哨工作生活了15年,都知道瞭望哨艱苦,吃水、吃飯都靠背,可是總得有人挑起這個擔子嘛!比起這片森林,這點苦不算什麼。我雖然年紀大,但是眼神還是好使的,哪裡冒煙、著火,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現在人工瞭望被高科技取代,心底很高興,希望咱林區越來越好!」3393瞭望哨林務員賴坤寶說。「我是林二代,在林區長大,艱苦的生活早已習以為常。我與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哪個地方是重點監管區域,心裡一清二楚,突然讓我離開還真有點捨不得。」松坪瞭望哨陳順勇說。
林火視頻監測預警系統,由前端智能監控站和終端管理平臺構成。前端採用自然風能、太陽能互補供電,遠程網橋信號傳輸,有效監控半徑為10公裡,系統預警誤報率和漏報率小於1%,每個監控站能實時監測3.14萬公頃森林資源安全。在指揮終端的遠程操控下,具備火情監控,火災預警,火點定位和實時預覽等功能,可實現視頻自動巡護、煙火自動報警和煙點自動研判,為提高森林火災預警監測水平、布建科學化森林火災防控體系和大力推進「智慧林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博峪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曹漢全介紹,部署建設林火視頻監控系統,突出了「人防+技防」的現代化防控理念,在無人機巡山查林、林務員定位終端管理的相互補充下,完善了「天地人」無死角、全覆蓋的防控體系。三大高科技設施的投入使用,使保護區向高質量發展更進一步。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陳濤
原標題:《網際網路+林草丨白龍江3393米高寒瞭望哨有了科技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