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神器扇子,和王羲之、諸葛亮有緣,真絲扇有多少道製作工藝

2020-12-22 駭氏傳奇

摺扇與團扇為什麼會受到上流人士如此青睞呢?那自然和它們的美觀和它們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是分不開的了。

首先,在材質方面,相比普通老百姓手裡搖的蒲扇,它們自然是要名貴得多了,雖然我國是絲綢之國,但是對於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人來說,絲綢這個東西,還是比較值錢的,這麼好的絲織品,不用來做衣服,而是用來做一把扇子,就可以想見這團扇的珍貴了。對於摺扇來說,雖然扇骨以竹木為主,扇面以紙材為主,這竹子和紙張,算不上是特別珍貴的東西吧,但是,一些質量精良的竹材和紙材,也是價格不菲的。更何況,有些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力,拼命在扇骨上做文章,比如,他們會改用象牙做扇骨,使得扇子的身價倍增。

其次,摺扇和團扇的扇面上要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那自然是讓人覺得有些遺憾的。於是,人們便想出了在扇面上題寫字畫的辦法,使得扇子更加具有欣賞性、藝術性。如果能得名家題寫,這扇子自然是能夠搖身一變,飛到枝頭便鳳凰了。

在《晉書》中就曾經記載了一個關於

題扇的故事。說是王羲之有一次在山裡頭看見了一個老婆婆,拿著扇子要賣,可是問津者寥寥,王羲之便在其每把扇子上都寫了五個字,那老婆婆開始時,還面帶慍色,認為王羲之弄髒了她的扇子,但是,王羲之告訴她說:「你只要說這是王右軍寫的,每把扇子足以賣百錢。」老婆婆將信將疑地試了一下,果然大家都爭相購買。不知道這個王羲之為蕺山老姥題扇的故事,是不是開了文人題扇的先河,但是,自那以後,經過名家題寫的扇子,逐漸成為世人爭相收藏的珍寶,這的確是事實。

還有一種扇子,也不是普通尋常人能夠用的,這種扇子最適合的,就是握在那些高人們的手中,那就是羽毛扇。

說起羽毛扇來,自然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三國時候,「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諸葛亮了。他擎著一柄鵝毛扇,就這麼扇著扇著,就扇出了一場東風,於是,一個草船借箭的傳奇故事就這樣展開了;他又是這樣,捻著鬍鬚,微微一笑,用他的鵝毛扇,扇啊扇啊,就在曹丞相的戰船上扇出了一場大火,於是,一個火燒赤壁的故事,就這樣傳唱了千年。

當然,這東風自然不是他「扇」出來的,而是他「算」出來的,據說,諸葛亮可以通過觀察鵝毛扇上羽毛的形態,來測算天氣的變化。一把小小的羽毛扇,居然戰勝了現代化的氣象學儀器,甚至連那陣來無蹤去無影的東風將在什麼時候颳起,都算得清清楚楚,諸葛亮真乃高人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話,不如給我們的氣象預報員每人都發一把鵝毛扇吧,那樣,他們預報天氣情況的時候,或許也能像諸葛亮一樣準確了吧。

聽說,現在的服裝時尚界,最流行的就是混搭,混得越厲害,人們就越喜歡,人們認為,這是一種對於傳統的突破。其實,聰明無比的中國人,早早地就發現了這「混搭」的美妙之處,並且,把它付諸到了對於扇子的製造上。

是的,誰說只有紙張才能做扇面的呢,原本用於製作團扇的絲織物,就不能用來製作摺扇嗎?

於是,一種用

做扇面的扇子,便應運而生。據說,這種真絲扇發源於安徽,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想想也可以知道,既然是摺扇,那麼,自然是要「折」的,紙張是非常方便摺疊的,可是,真絲就不這樣了,真絲綢緞柔軟、細膩、光滑,要把它們折成一稜一稜的,還要定型,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聽說,這種使用真絲做扇面的扇子,製作工藝十分複雜,總計有超過七十多道的工藝流程。首先,這絲綢的確不是可以拿來就用的,而是要經過特殊處理,上漿,便是使其能夠定型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這些絲綢要漿洗之後,烘乾定型,然後做成初步的扇形,接著就要染色印刷,弄完了之後,還要再次上漿風乾,總之,那過程是十分紛繁複雜的。製作扇面這麼複雜,製作扇骨的時候,又怎麼能草草了事呢,所以據說這真絲扇的扇骨,要選用天然高山楠竹製作,絕對不是普普通通的竹子就能夠代替的啊。就是這樣精雕細琢,才成就了一把精巧考究的真絲扇啊。當看完真絲扇那純手工的製作流程之後,我不覺感嘆勞動人民那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耐心。所以,當那些文士淑女們揮動輕羅小扇的時候,絕對不能忘記的,就是這些普通的工匠們,在背後為他們默默付出的這一切啊。

既然人們已經想到了拿綢緞來製作摺扇,那麼自然也會想到使用竹子來製作團扇。按理說,竹子這種東西,非常堅韌,用來製作摺扇的扇骨,那自是再好不過的了,可是,這竹子細細長長的,就算最粗的毛竹也就那麼點兒粗細,要如何才能夠使得它們延展開,成為團扇那寬大而平整的扇面呢?

我們智慧的工匠們,自有妙計。他們把竹子經過劈、拉等手段,加工成了一根根堅韌的竹絲,然後,再用這些細如蠶絲的竹絲,精心編製成扇面。用竹絲製作出來的團扇,顏色嫩黃,以燈燭照之,甚至能夠透過光線,真可謂是薄如蟬翼啊。真的很難想像,那堅韌挺直的竹子,居然能夠在工藝大師們的手中,變得如此綿軟而細膩。

如果僅僅是把竹絲編織成扇面,還不足以顯示大師們的巧奪天工,最讓人驚嘆的是,製作竹絲扇的工藝師們,逐漸改進了他們的技巧,把原來的幾種簡單的篾刀,逐漸改制成了十多種適合剖、刮、挑等各種手法的刀具,在編織手法上,把原本單純的「人」字編織法,逐漸擴展成「點、線、破、十字」等各種新工藝,所以,他們如今製作出來的竹絲扇就更加美觀了,甚至可以對照名家書畫編織,達到如同名家親筆書畫般的效果。如此技藝,果然是神乎其技。

據說,這種編織竹絲扇的技藝,是由清朝末年的龔爵五創造的,所以,竹絲扇也被稱為「龔扇」。

相關焦點

  • 沒有空調就用扇子消夏?可扇子根本不是為了納涼發明的
    當年一把扇子對付整個夏天的日子,真是恍若隔世。不過說起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扇子並不是為了消暑而發明的。扇子的誕生之初 是撐場面的利器「一扇在手,涼風獨有」,扇子有好多種,但扇子的誕生,一開始其實是為了——擺譜。最早的扇子,是舜時期的「五明扇」,這是用於儀仗的障扇。
  • 諸葛亮為何一直拿著把扇子?其實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三國之中傳奇人物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在小編的印象裡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真正的能夠稱的上是一個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的大家。並且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忠義之士,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最後也是回天乏力。
  • 諸葛亮為何總是拿著一把扇子?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導語:三國時期每一個人物都有很鮮明的性格特點和形象,關羽常年閉著眼睛而且喜歡穿青色長袍,長鬚青袍手持大刀就是他在世人面前的形象。而趙雲一直以白馬銀槍示人,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膽識橫行戰場。而諸葛亮的形象則是一個纖瘦的書生,不論春夏秋冬都拿著一把扇子,羽扇綸巾就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 諸葛亮的扇子是誰送的呢,為什麼總是愛不釋手?原來別有深意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還是影視作品中,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有事沒事搖兩下,讓人覺得深不可測。其實歷史之中的諸葛亮並沒有手持羽扇,由於人們受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較深,所以更能接受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如果手裡不拿一把扇子,仿佛就不是諸葛亮似的。
  • 諸葛亮為何總是手持羽扇?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可能很多以為扇子只能拿來扇風避雨,其實背後有更大的意義。諸葛亮年輕時比較急躁這得從諸葛亮年輕時說起,那個時期他剛到水鏡先生門下學習,和徐庶、龐統、崔州平等人都是同窗同學。幾人天資聰穎,在書院裡的成績最高,深得水鏡先生喜愛。四人的感情很好,但也存在競爭關係,相互間督促對方成長、進步。諸葛亮幾人當中成績最高,天賦也最高,水鏡先生曾感嘆,未來他或許能夠安定天下。
  • 非遺紹興丨一把扇子要經過72道工序100多個手工製作過程
    我們現在做一把黑紙扇,仍需經過72道工序才能闖過『三關』:不怕雨淋,不怕日曬,不怕褪色。」周雅定很是驕傲,從細節處不難看出,紹興王星記扇子從用料到做工,每一個環節都傾注著心血。王星記的扇骨,用的都是上等的竹木,甚至紅木、檀木等,黑紙扇用的是桑紙,黏合扇骨和扇面的是黃魚肚,為的是達到「一把扇子半把傘」的防水效果。從普通工人一步步成為掌門人的周雅定對制扇工藝、材料如數家珍。
  • 王者漫畫:周瑜和諸葛亮比吻技,諸葛亮用扇子代替,喬瑜夫婦慘敗
    導語:《王者萌萌假日》是以王者榮耀英雄作為背景的搞笑漫畫,其中,諸葛亮和周瑜在遊戲中作為都是老夫子的徒弟,從小就開始互相比較,而周瑜卻一次都沒有贏過,這不,周瑜為了打破這個魔咒,想著和單身的諸葛比吻技,諸葛第一反應就是跑,老夫子來了句:想跑?
  • 諸葛亮是三國時的軍師,手裡總拿著鵝毛扇,這個扇子到底有多重要
    對於諸葛亮來說,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他的聰明才智,還有就是他手裡總是拿著一個扇子。可以說,這樣的形象已經在大家的心目中定格了。很多人都知道他帶著一把扇子,無論是指揮作戰,還是在家裡喝茶,都是拿著一把鵝毛扇,而且從不離身。在一開始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太過在意。後來,因為大家看到諸葛亮的次數越來越多,所以大家都開始好奇,為什麼他每一次出現都拿著一個扇子。
  • 這裡有幾把你用過的扇子,看看還認識嗎?
    老人使用的扇子,大部分是蒲扇,大多數是棕櫚葉子圍成的扇子,也有使用白茅草製作的。因為製作這種扇子的材料簡單易得、加工簡便,所以其特點就是便宜,而且還可以自己製作,深受農村老年人的喜歡。如果細分的話,老爺子喜歡棕櫚葉製作的,而老奶奶喜歡用白茅草製作的。
  • 歷史上諸葛亮的扇子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他扇不離手?
    有一個問題很有趣,那就是我們在看三國的時候,會看到諸葛亮總是手裡拿著一把扇子,這是一把羽毛扇,在他的手中顯得非常的儒雅,他也是拿著這把扇子出謀劃策,得到了很多讚譽。那麼諸葛亮這把扇子是哪來的?他又是怎樣得到這把扇子的呢?
  • 羽冠綸巾的臥龍諸葛亮,他的羽毛扇子到底有何來歷?
    在我們印象中,諸葛亮總是拿著扇子從容不迫的出現,無論再厲害的敵人來了,他也能從容不迫地扇著扇子,想出絕妙的應對方法。羽毛扇子就好像成為了諸葛亮的標誌,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一樣深入人心,人們想到了諸葛亮,也就想起了他時刻拿在身邊的扇子。
  • 諸葛亮為什麼到哪都拿著那把羽毛扇,扇子上到底有啥?
    說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不得不提他一手三分天下,施下空城計、草船借箭,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在影視劇裡的形象都是身穿長袍,頭戴冠帽,手持羽扇,手裡那把羽毛扇成了諸葛亮的標誌。諸葛亮風裡雨裡,屋裡屋外,一年四季都拿著那個羽毛扇子,這是為什麼呢?
  • 豆包說歷史:那把諸葛亮搖不停的扇子,背後的故事你絕對想不到
    ,並且頗有仙氣的一幕,而他的那把羽扇,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諸葛亮那把扇子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吧。所以扇子的材質是鵝毛基本可以確定了,但是關於是鵝毛的說法,外面都還有著不同的三個版本,第一種說的是這把扇子其實是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送給他的,她算是三國裡的奇女子,據說她的才能並不低於諸葛亮,甚至有人說諸葛亮的許多知識都是她教的,關於這把扇子的來歷,與她也大有關係,據說黃的師傅曾對她說
  • 電風扇VS扇子 這個夏天誰能C位出道
    「如果又出現新問題,或者是停電什麼的,還是有把扇子方便。」小梁說,對於蒲扇的記憶,還停留在小時候。太陽落山之後,從家裡抬一個涼板床到院壩裡,用溫水擦拭後,沁出涼意,和弟弟妹妹躺在涼板床上玩耍,老人們就在旁邊搖著扇子,一陣陣的涼風甚是清爽。7月31日,記者在我區步行街各大商場的家電賣場看到,除了夏天熱門的空調外,清涼小家電的銷售也呈現看漲態勢,其中,各種電風扇成為主力。
  • 諸葛亮的扇子幹嘛的?
    伽羅最近可是王者榮耀中的熱門英雄,不僅勝率高,其熱度也是僅次於猴子排在第二,當然除了她自身的強勢之外,熱度也許她的新皮膚有一點關係,畢竟作為年限的唯一傳說級的皮膚,自然也能讓多數玩家去嘗試這個英雄,對於新手伽羅來說,她的被動你們真的知道什麼意思嗎?
  • 儒+道+佛=扇子,文人的「玩物」扇子,為何能「裝下」中國傳統文化?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中將扇子與悲傷愛情聯繫在一起,秋風之下,扇子被拋棄,愛情中人心善變,故而有悲歡離合,讓人唏噓不已。(二)文人失意扇子有風骨,君子亦有氣節,扇子被拋棄,君子也有被放逐的時候。
  • 電扇、空調的相繼出現以後,你有多久沒有用過扇子納涼了呢?
    電扇、空調的相繼出現以後,你有多久沒有用過傳統的扇子呢?「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這個謎語的謎底,也許不言自明,婦孺皆知了。「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今冬。」這四句順回溜將扇子的作用和使用時令說得最清楚不過了。一把普通的扇子雖不起眼,但卻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老北京人如何消暑?扇子、蚊香、清涼油成重要物件
    老北京人如何消暑?像扇子、涼蓆、竹簾、蚊香、清涼油等用品,就成了人們度夏的重要物件。  舊時,人們與扇子的關係極為密切。民間曾流行「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立冬」的口頭禪。北京人使用扇子的歷史源遠流長且種類頗多,有草編的、紙糊的、動物羽毛制的、絹紗制的、蒲葉做的……其中最受百姓喜歡和多見的則是芭蕉扇。這種扇子經濟實惠扇起風大,因而使用的人很多。
  • 古裝劇中的翩翩公子都喜歡拿扇子,那扇子在古代有什麼作用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古裝劇中的一個規律,就是翩翩公子之類的人大都是拿著扇子的形象,好像只有扇子才能顯示出他們翩翩公子的氣質,那扇子在古代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古人喜不喜歡拿扇子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扇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小扇子需要「大市場」
    據悉,為了此次展覽,紹興縣王星記扇廠特地精心挑選了50多個品種,總共200多把扇子帶到展示會,並專門派了3名業務骨幹趕赴現場進行現場表演和講解。在展示會上,現場觀眾紛紛為工作人員的精湛技藝所折服,也被各種精緻的扇子工藝所吸引,特別是藉助扇子工藝傳播各種文化信息的手法更感興趣。有單位和企業在現場看了展示後,甚至當場跟工作人員進行交流,要求訂購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