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諸葛亮的扇子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他扇不離手?

2020-12-22 歷史隨想記錄本

有一個問題很有趣,那就是我們在看三國的時候,會看到諸葛亮總是手裡拿著一把扇子,這是一把羽毛扇,在他的手中顯得非常的儒雅,他也是拿著這把扇子出謀劃策,得到了很多讚譽。那麼諸葛亮這把扇子是哪來的?他又是怎樣得到這把扇子的呢?

其實關於諸葛亮的這把扇子也是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說法就是諸葛亮的醜妻黃月英送給他的。民間對於黃月英的說法不一,其中大多都是說黃月英奇醜無比,一副又瘦又小的難民形象,但是卻才華橫溢,更諸葛亮不相上下。可以也有一種說法是,黃月英也是一位絕世美女,而且才貌雙全,從小便師從名師,後來她師傅送給她一把扇子,上面寫著明亮兩個大字,並且告訴她,她的丈夫名字裡面有明和亮。

後來據說諸葛亮上門求親黃月英,然後和老丈人聊了很久,婚事敲定後,黃月英從屋裡走出來送給諸葛亮這把扇子,然後問諸葛亮這是什麼意思?諸葛亮此時也被問懵了,表示稱,是想說明禮輕情意重?黃月英問還有別的意思麼?諸葛亮搖頭,黃月英說:剛才我在裡面聽,每次說道自己的大志的時候就眉飛色舞,但是一說到曹操孫權就會緊皺眉頭,這把扇子是讓你遮臉用的。

諸葛亮這一聽,頓時覺得自己非常羞愧,後來他也因此改正了這個毛病。總之,諸葛亮的這把扇子似乎跟他的妻子有著很大的關係,他的名字中也正是因為有明和亮兩個字,所以這把扇子黃月英才會送給諸葛亮。

民間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諸葛亮的這把扇子其實內藏玄機,這也是一件舉世難得的寶貝,因為我們看這把扇子上似乎密密麻麻的寫著很多小字,每當諸葛亮需要計策的時候,看看自己的這把扇子就足夠了,因為計策都在這把扇子上,有了這把扇子便真的天下無敵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也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況且諸葛亮即便用這把扇子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這也不過分,因為這把扇子的確可以將他的儒雅氣質襯託的很到位。但是至於黃月英,沒有史書記載這個人物,這也不過是民間臆想的一個人物吧。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什麼到哪都拿著那把羽毛扇,扇子上到底有啥?
    說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不得不提他一手三分天下,施下空城計、草船借箭,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在影視劇裡的形象都是身穿長袍,頭戴冠帽,手持羽扇,手裡那把羽毛扇成了諸葛亮的標誌。諸葛亮風裡雨裡,屋裡屋外,一年四季都拿著那個羽毛扇子,這是為什麼呢?
  • 炎炎暑日至扇子不離手 南京匠人農時種田閒時制扇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夏至九九歌裡,第一句就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在各種消暑器物裡,扇子已有千年歷史,是至今仍在使用,而且是使用頻率較高的日用品。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制扇業的知名度是從宋代開始的,南京市高淳區的羽毛扇在明朝嘉靖年間就被列為貢品。
  • 諸葛亮的扇子是誰送的呢,為什麼總是愛不釋手?原來別有深意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還是影視作品中,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有事沒事搖兩下,讓人覺得深不可測。其實歷史之中的諸葛亮並沒有手持羽扇,由於人們受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較深,所以更能接受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如果手裡不拿一把扇子,仿佛就不是諸葛亮似的。
  • 諸葛亮為何一直拿著把扇子?其實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三國之中傳奇人物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在小編的印象裡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真正的能夠稱的上是一個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的大家。並且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忠義之士,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最後也是回天乏力。
  • 王者漫畫:周瑜和諸葛亮比吻技,諸葛亮用扇子代替,喬瑜夫婦慘敗
    導語:《王者萌萌假日》是以王者榮耀英雄作為背景的搞笑漫畫,其中,諸葛亮和周瑜在遊戲中作為都是老夫子的徒弟,從小就開始互相比較,而周瑜卻一次都沒有贏過,這不,周瑜為了打破這個魔咒,想著和單身的諸葛比吻技,諸葛第一反應就是跑,老夫子來了句:想跑?
  • 豆包說歷史:那把諸葛亮搖不停的扇子,背後的故事你絕對想不到
    ,並且頗有仙氣的一幕,而他的那把羽扇,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諸葛亮那把扇子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吧。說起那把扇子,它的材質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都是以鵝毛扇為主,因為第二種的說法說的是那把扇是鷹毛扇,是由一隻活了數萬年的鷹仙化作人形來指導諸葛亮,教他天文地理以及排兵布陣等等,最後賜予他這把扇子,如果遇見了危難的時候,可以用這把扇子保命,並且在平時用扇子搖一搖,也可以使自己神清氣爽,更好的思考問題,從而想到解決的方法,但是這種說法太過於玄幻
  • 諸葛亮為何走哪兒都要拿著他那把破扇子?扇子裡藏著怎樣的秘密?
    這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說起「羽扇綸巾」的形象,人們第一個想起的,不是周瑜,而是諸葛亮,尤其是諸葛亮手中的那把羽扇,走到哪兒拿到哪兒。夏天扇,冬天還扇;聊國家大事時扇,好友小聚時也扇;不管他在哪兒出現,手裡拿著的,總會是這把羽扇。這把羽扇究竟從哪兒來的?
  • 扇子除了扇風納涼,還是身份的象徵,漫談古代扇文化
    在古代夏季,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納涼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扇子了。根據相關的歷史記錄,扇子在中國已有3000-4000年的歷史,但實際上古人使用扇子肯定是早於文獻中的記錄。本期我們就來談談古人和扇子的哪些事。
  • 諸葛亮為何總是拿著一把扇子?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或許朋友們不知道,諸葛亮手上那把扇子對他來說意義非常大。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在水鏡先生門下學習,和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人是同窗。諸葛亮不論是天賦還是面容都明顯壓制這群同窗,而且因為年輕氣盛的原因免不了有些盛氣凌人。水鏡先生雖然喜歡諸葛亮的才能,但他知道假如一直放任諸葛亮如此的話必將害了他,所以經常告誡諸葛亮要謙虛,要多為別人著想。
  • 消暑神器扇子,和王羲之、諸葛亮有緣,真絲扇有多少道製作工藝
    摺扇與團扇為什麼會受到上流人士如此青睞呢?那自然和它們的美觀和它們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是分不開的了。說起羽毛扇來,自然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三國時候,「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諸葛亮了。他擎著一柄鵝毛扇,就這麼扇著扇著,就扇出了一場東風,於是,一個草船借箭的傳奇故事就這樣展開了;他又是這樣,捻著鬍鬚,微微一笑,用他的鵝毛扇,扇啊扇啊,就在曹丞相的戰船上扇出了一場大火,於是,一個火燒赤壁的故事,就這樣傳唱了千年。
  • 羽冠綸巾的臥龍諸葛亮,他的羽毛扇子到底有何來歷?
    在我們印象中,諸葛亮總是拿著扇子從容不迫的出現,無論再厲害的敵人來了,他也能從容不迫地扇著扇子,想出絕妙的應對方法。羽毛扇子就好像成為了諸葛亮的標誌,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一樣深入人心,人們想到了諸葛亮,也就想起了他時刻拿在身邊的扇子。
  • 扇文化|圖說中國扇子發展歷程
    中國扇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早在虞舜時期就使用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春秋晚期(距今約2500年) 江西靖安縣李洲坳東周墓出土了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扇子實物,有「中華第一扇」之稱。
  • 諸葛亮為何總是手持羽扇?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曾經有一次他和幾個同窗談天論道,說道各自的前程時諸葛亮來了興致,認為他們三人最多只能做到一郡太守,而自己卻能治國安邦。龐統等人以為是諸葛亮開玩笑也沒有過多深究,很快轉移到了別的話題。為了更好提醒諸葛亮,水鏡先生特意授予他"臥龍"這個稱呼,臥就是潛伏的意思,希望諸葛亮能夠謹記,不要經常冒頭。諸葛亮左耳進右耳出,並沒有把老師的教導放在心上。扇子戒驕戒躁諸葛亮結業後他的哥哥諸葛瑾原本想推薦他到東吳任職,但諸葛亮不想和哥哥一起輔佐孫權,也不看好江東的發展,而是一個人隱居在隆中,平時看看書,分析分析天下大勢。
  • 諸葛亮是三國時的軍師,手裡總拿著鵝毛扇,這個扇子到底有多重要
    後來人們發現自己喜歡的人物,在電視上的扮相,就成為了我們對這個人物的印象。對於諸葛亮來說,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他的聰明才智,還有就是他手裡總是拿著一個扇子。可以說,這樣的形象已經在大家的心目中定格了。很多人都知道他帶著一把扇子,無論是指揮作戰,還是在家裡喝茶,都是拿著一把鵝毛扇,而且從不離身。在一開始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太過在意。
  • 扇子的發展歷史與扇子文化
    在歷史發展的歲月中,扇子不僅僅作為夏季納涼必備之物被人們廣泛使用,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它與歷史發展、風俗習慣、藝術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扇子出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時代,出現在出土於戰國時期的金銀錯銅壺上的長柄扇是扇子最早的形象。戰國到兩漢這一段時期,扇子的扇面多呈半規型的「便面」,被叫作「戶扇」。兩漢時期,扇子被稱為「箑」,又叫作「翣」,《小爾雅·廣服》中記載:「大扇謂之翣。」
  • 夏天到了,你需要一把扇子,來看看古人都用什麼扇子吧
    扇子起初是一種禮儀工具,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而使用的。埃及出土的黃金禮儀扇(埃及國家博物館藏)埃及十八王朝羽扇,公元1500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最早的摺紙扇,五骨蝙蝠扇。摺扇最早出現於中國南北朝,晉代成為上流社會男女通用的驅暑器具。
  • 不得不說的扇子文化
    提起諸葛孔明你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他這個人,有可能是被他手裡的羽毛扇子吸引了,後來這樣的扇子被多數的智者所喜愛。所以在《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裡,諸葛亮總是拿著羽毛扇子搖啊搖,來指點江山運籌帷幄。說起扇子不得不說一下乾隆皇帝,對於乾隆與扇子的民間傳說可以說是有很多,甚至於傳說乾隆皇帝有一把寶扇刀槍不入,可以用作武器。不管是真是假,乾隆對於扇子的喜愛可以說是不用質疑了。乾隆喜愛扇子像大多數的文人一樣,喜愛扇面書法,民間傳說為此乾隆皇帝晚年獨創「養心扇」日日習練。
  • 扇子的規矩——夏天用扇子扇風的你是否知道?
    大部分地區已經三十度以上了,此時路邊的大爺大媽包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裡都多了一件東西——扇子。中華民族作為一個禮儀之邦,衣、食、住、行、用處處都講究個「禮儀」二字,也就是說處處都有著規矩。這扇子也不例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扇子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
  • 天熱扇扇子,扇風or煽情?
    每當夏日,上自王公,下至黎庶,必備扇子。又因古代中國人極具審美情思,即令對普通器物亦加意營造,這就使扇子具有審美色彩,顯出藝術特質。所以,除了實用,扇子又有禮儀、審美、身份認同、文化表徵等多重功能。中國歷來便有「制扇王國」之稱,一把小小的扇子,除了作為夏日搖動生風的清涼工具,亦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藝美術之精華,堪為中華民族傳統文物中的一件藝術瑰寶。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文人墨客在扇子上寄情抒懷;宮中美女借扇子傳情達意。
  • 扇子中的古代歷史密碼
    扇在先秦典籍中就有扇子的意思。如先秦典籍《管子·四時篇》中說:夏天「禁扇去笠」,意思是說夏天禁止使用扇子和鬥笠,這是因為不希望人為地幹擾「盛陽之氣」。《六韜》卷二《勵軍》中也有將領「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的說法。這都表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扇子就已經有了「扇」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