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說歷史:那把諸葛亮搖不停的扇子,背後的故事你絕對想不到

2020-12-22 哎喲番茄說

哈咯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豆包,諸葛亮是三國裡的謀士,他因為自己的才能以及神鬼莫測的計謀讓人佩服不已,加上他對蜀漢的忠心耿耿,所以他被後人稱為千古一相,不管是在諸葛亮的畫像,或是在三國的電視劇中,但凡有諸葛亮出現的場景,就覺對少不了那把羽扇,而諸葛亮微微一搖扇子的形象,也被看做十分文雅,並且頗有仙氣的一幕,而他的那把羽扇,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諸葛亮那把扇子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吧。

說起那把扇子,它的材質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都是以鵝毛扇為主,因為第二種的說法說的是那把扇是鷹毛扇,是由一隻活了數萬年的鷹仙化作人形來指導諸葛亮,教他天文地理以及排兵布陣等等,最後賜予他這把扇子,如果遇見了危難的時候,可以用這把扇子保命,並且在平時用扇子搖一搖,也可以使自己神清氣爽,更好的思考問題,從而想到解決的方法,但是這種說法太過於玄幻,而且並不符合實際,所以都視為編出來的奇幻故事,讓諸葛亮的身份更加神秘而已。

所以扇子的材質是鵝毛基本可以確定了,但是關於是鵝毛的說法,外面都還有著不同的三個版本,第一種說的是這把扇子其實是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送給他的,她算是三國裡的奇女子,據說她的才能並不低於諸葛亮,甚至有人說諸葛亮的許多知識都是她教的,關於這把扇子的來歷,與她也大有關係,據說黃的師傅曾對她說「這扇子上面寫著明,亮兩個字,並且寫滿了知識謀略,將來名字裡有明和亮這兩個字的人,將會是你的丈夫」,細細一想,這指的不就是諸葛亮嗎?

後來劉備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當自己的軍師的時候,她對自己的丈夫擔心不下,就把把扇子送給了他,所以諸葛亮才會十分的愛惜,什麼時候都不放下它。

第二種說法說的是這把扇子其實不是黃月英送給諸葛亮的,而是他的父親送的,因為當初諸葛亮上門提親的時候,黃彥章對他說「我的女兒長得一點也不好看,你如果想要娶的是美女,那就趕緊走吧,如果你執意要提親,就得先回答我的幾個難題,對了我才能答應這門親事」,後來諸葛亮就真的全都答對了,得償所願迎娶到了黃月英,不過對黃月英的長相也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在亂世中故意這麼說才能保護自己,也有人說本來就是不好看,但具體如何我們也不能再明白了,但諸葛亮後來一直操心國事,身邊也沒有別的女人,可以說確實算的上是一個潔身自好的男人了。

關於鵝毛的說法,還有一種就是這其實是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送給他的,當初諸葛亮拜在他的門下的時候並不聰明,所以水鏡先生就把他給趕走了,不過到了一半又不忍心,送了諸葛亮這把扇子和一件八卦衣,諸葛亮後來發憤圖強,在隆中苦心研究,終於讓自己的學識豐富起來,有人說這把扇子有特殊的功效,就是可以驅趕走煩躁的心情,讓腦子清淨下來,更方便去思考問題,不然大冬天的諸葛亮也不會沒事搖扇子吧。

最後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諸葛亮其實是天上的神仙,也就是專管智慧的文曲星,但是要下凡歷練,王母娘娘就送了他這把扇子,它的材質其實是天上的仙鶴的羽毛,每次諸葛亮用的時候都會帶著一絲仙氣,給他破除問題的辦法,不過這種說法也只是人們神話諸葛亮而編造出來的,不可以當真的,但是由此可以說明諸葛亮的才能之高,用兵的辦法的神奇讓很多人都敬佩。

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讀書人就喜歡拿著一把扇子,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雅致,而且據記載,在東漢末年,許多謀士都會帶著一把類似的扇子,因為指揮打仗的時候可以用到,就像令旗一樣的用處,但是羽扇的樣子比較好看,所以才帶著它,而且蘇軾在《赤壁賦》有提到周瑜的形象,也是「羽扇綸巾」,可以證明確實不是只有諸葛亮才帶著扇子。

但不管怎麼樣,諸葛亮的扇子成了他的形象之一,而他手持扇子的樣子也讓人視為智慧的象徵,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們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喲。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野史》

相關焦點

  • 消暑神器扇子,和王羲之、諸葛亮有緣,真絲扇有多少道製作工藝
    那自然和它們的美觀和它們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是分不開的了。首先,在材質方面,相比普通老百姓手裡搖的蒲扇,它們自然是要名貴得多了,雖然我國是絲綢之國,但是對於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人來說,絲綢這個東西,還是比較值錢的,這麼好的絲織品,不用來做衣服,而是用來做一把扇子,就可以想見這團扇的珍貴了。
  • 諸葛亮為何總是手持羽扇?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可以說諸葛亮就是智力的化身,就是劉備的救星。可能很多以為扇子只能拿來扇風避雨,其實背後有更大的意義。諸葛亮年輕時比較急躁這得從諸葛亮年輕時說起,那個時期他剛到水鏡先生門下學習,和徐庶、龐統、崔州平等人都是同窗同學。幾人天資聰穎,在書院裡的成績最高,深得水鏡先生喜愛。四人的感情很好,但也存在競爭關係,相互間督促對方成長、進步。諸葛亮幾人當中成績最高,天賦也最高,水鏡先生曾感嘆,未來他或許能夠安定天下。
  • 諸葛亮的扇子是誰送的呢,為什麼總是愛不釋手?原來別有深意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中還是影視作品中,諸葛亮總是羽扇綸巾,有事沒事搖兩下,讓人覺得深不可測。其實歷史之中的諸葛亮並沒有手持羽扇,由於人們受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較深,所以更能接受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如果手裡不拿一把扇子,仿佛就不是諸葛亮似的。
  • 諸葛亮為何總是拿著一把扇子?原來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而諸葛亮的形象則是一個纖瘦的書生,不論春夏秋冬都拿著一把扇子,羽扇綸巾就是對他最好的詮釋。或許朋友們不知道,諸葛亮手上那把扇子對他來說意義非常大。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在水鏡先生門下學習,和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人是同窗。諸葛亮不論是天賦還是面容都明顯壓制這群同窗,而且因為年輕氣盛的原因免不了有些盛氣凌人。
  • 不得不說的扇子文化
    提起諸葛孔明你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他這個人,有可能是被他手裡的羽毛扇子吸引了,後來這樣的扇子被多數的智者所喜愛。所以在《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裡,諸葛亮總是拿著羽毛扇子搖啊搖,來指點江山運籌帷幄。可以說在這一刻羽扇成為了軍師謀士的道具,也是對羽扇的一種見證吧。說起扇子不得不說一下乾隆皇帝,對於乾隆與扇子的民間傳說可以說是有很多,甚至於傳說乾隆皇帝有一把寶扇刀槍不入,可以用作武器。不管是真是假,乾隆對於扇子的喜愛可以說是不用質疑了。
  • 歷史上諸葛亮的扇子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他扇不離手?
    有一個問題很有趣,那就是我們在看三國的時候,會看到諸葛亮總是手裡拿著一把扇子,這是一把羽毛扇,在他的手中顯得非常的儒雅,他也是拿著這把扇子出謀劃策,得到了很多讚譽。那麼諸葛亮這把扇子是哪來的?他又是怎樣得到這把扇子的呢?
  • 諸葛亮為何一直拿著把扇子?其實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三國演義》記載了漢末到晉初三雄的亂世爭霸;其中的故事情節也是十分搶眼,比如說:「空城計」、「連環計」、「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都是被後世廣為傳頌,甚至是經常性的出現在評書、說書場合,而大家也是百聽不厭。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三國之中傳奇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 諸葛亮為何走哪兒都要拿著他那把破扇子?扇子裡藏著怎樣的秘密?
    這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說起「羽扇綸巾」的形象,人們第一個想起的,不是周瑜,而是諸葛亮,尤其是諸葛亮手中的那把羽扇,走到哪兒拿到哪兒。夏天扇,冬天還扇;聊國家大事時扇,好友小聚時也扇;不管他在哪兒出現,手裡拿著的,總會是這把羽扇。這把羽扇究竟從哪兒來的?
  • 諸葛亮為什麼到哪都拿著那把羽毛扇,扇子上到底有啥?
    說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不得不提他一手三分天下,施下空城計、草船借箭,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在影視劇裡的形象都是身穿長袍,頭戴冠帽,手持羽扇,手裡那把羽毛扇成了諸葛亮的標誌。諸葛亮風裡雨裡,屋裡屋外,一年四季都拿著那個羽毛扇子,這是為什麼呢?
  • 原創 | 理科生眼中的歷史:隆中對背後的重重疑點
    歷史書上的隆中對三國歷史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我在自己家樓下坐了好多年,批發市場淘來的扇子都搖壞了無數把,最後不要說老闆,就是老闆家的狗都沒有見到過一隻。歷史書害死人啊!2.許老闆哈哈大笑,突然笑聲一停肅然問道:「貓哥果然不凡,要不我們就一起幹吧,要啥條件你儘管說!」終於讓許老闆開金口了,那一刻我差點淚流滿面……以上描述純屬編造,大家就當段子看好了。
  • 王者漫畫:周瑜和諸葛亮比吻技,諸葛亮用扇子代替,喬瑜夫婦慘敗
    王者萌萌假日漫畫這是什麼情況呢?那就是跟單身狗的諸葛比接吻,且不說諸葛能不能找到搭檔,就是找到了搭檔能不能下嘴也是個問題。兩人想到絕頂好點子這時候,我們的老夫子出手了,別的不好說,要是你想跑?就要問我老夫子答應不答應了。結果沒有辦法的諸葛只能硬著頭皮答應周瑜的這個比試。
  • 扇子的發展歷史與扇子文化
    在歷史發展的歲月中,扇子不僅僅作為夏季納涼必備之物被人們廣泛使用,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它與歷史發展、風俗習慣、藝術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扇子出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時代,出現在出土於戰國時期的金銀錯銅壺上的長柄扇是扇子最早的形象。戰國到兩漢這一段時期,扇子的扇面多呈半規型的「便面」,被叫作「戶扇」。兩漢時期,扇子被稱為「箑」,又叫作「翣」,《小爾雅·廣服》中記載:「大扇謂之翣。」
  • 驚豔歷史的中國古典美——扇子
    團扇又名為宮扇、紈扇、合歡扇,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因其輕柔、飄逸成為古代宮廷女子喜愛的物品,多用來夏季消暑驅蚊。羽扇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可以說是扇子家族最年長的了。可是,卻是少有人喜愛,或許是因為它更適合戰場吧,只有那浴血奮戰的地方方能彰顯它的魅力。
  • 古代的女子手中常握著一把扇子,不是怕熱,其中的秘密你知多少
    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電視劇上,只要有女子出場,一般都離不開一把扇子,她們喜歡拿著一把扇子。手中的扇子從早上搖到晚上,從夏天搖到了冬天,從年幼搖到年老,這是為什麼呢?若是說夏天是為了納涼,冬天搖扇又是怎麼回事?
  • 諸葛亮舌戰群儒那是虛構的故事,伊籍反諷孫權才是真實的歷史
    跟人吵架時,你是否經常覺得自己笨口拙舌、無力還擊?請進來學學劉備的手下面對孫權羞辱時,是如何反擊的!由於小說、評書、影視劇等方式的傳播,令「三國」這段歷史廣為人知,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順口說出一段「三國」故事來。
  • 諸葛亮是三國時的軍師,手裡總拿著鵝毛扇,這個扇子到底有多重要
    對於諸葛亮來說,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他的聰明才智,還有就是他手裡總是拿著一個扇子。可以說,這樣的形象已經在大家的心目中定格了。很多人都知道他帶著一把扇子,無論是指揮作戰,還是在家裡喝茶,都是拿著一把鵝毛扇,而且從不離身。在一開始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太過在意。後來,因為大家看到諸葛亮的次數越來越多,所以大家都開始好奇,為什麼他每一次出現都拿著一個扇子。
  • 電扇、空調的相繼出現以後,你有多久沒有用過扇子納涼了呢?
    電扇、空調的相繼出現以後,你有多久沒有用過傳統的扇子呢?「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這個謎語的謎底,也許不言自明,婦孺皆知了。「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今冬。」這四句順回溜將扇子的作用和使用時令說得最清楚不過了。一把普通的扇子雖不起眼,但卻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諸葛亮的扇子幹嘛的?
    之前還有玩家說諸葛亮的扇子可以判斷自身被動的存在時間,扇子出現時就代表被動快沒了!其實這是誤傳,諸葛亮的扇子在進入戰鬥狀態以後就會消失,脫離戰鬥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而諸葛亮的被動是有固定的時間的,在某些情況下,扇子出現確實可以預判被動印記的時間,但這只是一部分罷了!
  • 『扇子』納涼之外的文化寓意
    說起扇子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盛夏納涼工具。『舉處隨時消酷暑,動來常伴有清風』,一對聯語道出了扇子的功能與時令。從夏到秋無論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扇子是廣大勞動人民必不可少的伴物。即使在電器化時代,有各式各樣的電風扇和空調等先進的製冷設備,這具有原始功能的扇子,仍然在當代人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 古裝劇中的翩翩公子都喜歡拿扇子,那扇子在古代有什麼作用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古裝劇中的一個規律,就是翩翩公子之類的人大都是拿著扇子的形象,好像只有扇子才能顯示出他們翩翩公子的氣質,那扇子在古代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古人喜不喜歡拿扇子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扇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