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電視劇上,只要有女子出場,一般都離不開一把扇子,她們喜歡拿著一把扇子。手中的扇子從早上搖到晚上,從夏天搖到了冬天,從年幼搖到年老,這是為什麼呢?若是說夏天是為了納涼,冬天搖扇又是怎麼回事?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根源說起,中國的扇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與竹、佛教有著深不可測的關係,中國自古有制扇王國的稱號。扇子在古代也叫做「搖風」、「涼友」。
扇子作為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面積大的物理基礎,夏天扇動能納涼。有智慧的古人喜歡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於是扇子也慢慢的進化,扇柄扇骨上出現多種雕工,扇面施以書畫,美觀而又大方。
最早的雕工書畫基本是由普通匠人完成,到最後文人也喜歡在扇子上寫詩作畫,從此扇子也就演變成藝術品,很多人也開始收集扇子,直到今天,收藏扇子一直在收藏界很熱門。以檀香扇、火畫扇、竹絲扇、綾絹扇最出名。
扇子,代表著我國的文化,文人墨客喜歡在扇子上言情託志。
古時候,有時把扇子看作是官職的象徵,這也是基於古代官員多為文人出身,文人喜愛隨身攜帶一把扇子,顯得自己很有文化。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喜歡拿著羽扇運籌帷幄,後來大家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徵。很多大家閨秀也喜歡拿著扇子,顯示自己的美。
宋朝以前,女性很喜歡團扇,並把它視為兒女情長的定情之物,也就是愛情的信物,還可以表達少女的情感。有時也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譜寫了很多浪漫的故事。比如心靈手巧的西施用麥草編成扇,把自己的美貌繡到扇子上,送給自己的情郎,定下了愛情的誓約。
西漢時期的團扇,因其外表潔如明月,也代表著團圓、歡聚之意,這時又被女性浪漫的性情發現,將扇子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徵,也表達著自己的美好願望。
自古以來,扇子造型百變,風格多種多樣。再加上各種工藝,扇子藝術感更強了,因此,古時候的女子常常拿著扇子一天扇到晚。
扇子既是夏日解暑驅蚊的佳品,又可表達自身情感,老少皆宜,直到如今空調泛濫,扇子也常被人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