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扇子不僅僅有納涼的作用,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用途

2020-12-22 雄心壯志丶

現在的扇子其實並不多見了,因為有電扇和空調了,所以漸漸的扇子似乎已經離開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用扇子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可能就是偶爾的出門散步的老年人會帶著扇子吧,以前的時候用扇子的人還是很多的,人們都喜歡拿一把蒲扇,一揚就是一陣很清爽的風,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扇子不僅只有納涼這一個用途,還有很多的別的用途。

據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製作的長柄扇,但並不是用來拂涼的,而是一種儀仗飾物。扇子最早稱「翣」,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說我國那時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們開初不是用它取涼,而是一種裝飾品。在周代,王和後的車子都有「扇扇」,用來遮蔽風塵,叫 「障扇」;後來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儀仗中,都有大障扇,以顯示其威風。作為禮儀用具,扇子大多是長柄扇,由僕人執掌用來障塵蔽日,象徵著主人的權威與地位。到了漢代以後,扇子漸漸開始有了扇風納涼的作用。而在一些小說中,扇子還是一種武器,確實有很多的電視劇中會有一些情節就是一些俠客唰的一聲打開看摺扇,裡面會藏暗器,有的甚至扇子就是另有玄機的一種,扇子就是武器,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很多的文人會拿著一把扇子,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因此用扇子做武器也不會有太多的人發現。

還有古代的姑娘用扇子可以襯託自己的美,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感覺,儒雅文人,搧起扇子來多在胸前,動作文靜瀟灑。傳統講究右手持扇,持扇時主面朝外,開扇須呈半月形,收扇須呈花瓶狀。展扇(開扇)、摺扇(合扇)、搖扇、攥扇,姿勢要優雅灑脫。中國歷史上有新娘用扇蒙面的記載。再蓋頭出現之前,扇子曾一度在女子出嫁時要以扇遮面,在婚禮上才能移露容,稱為卻扇。這種習俗在南北朝時已經形成,至唐代依然流行,所以說扇子還有用作在婚禮上用途。

其實扇子在古代的用途是有很多的,有人用來故作風雅,有人用作殺人利器,還有在家裡做裝飾的用品,還有一些女子會用來襯託自己,也有一些名人會留下墨寶在扇面上,供人觀賞和收藏。其實到後來漸漸演變,扇子還是做納涼的作用更為廣泛。

相關焦點

  • 電扇、空調的相繼出現以後,你有多久沒有用過扇子納涼了呢?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納涼的方式也在起著變化。電扇、空調的相繼出現以後,你有多久沒有用過傳統的扇子呢?「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這個謎語的謎底,也許不言自明,婦孺皆知了。「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今冬。」這四句順回溜將扇子的作用和使用時令說得最清楚不過了。
  • 你知道扇子在古代的用途都有哪些嗎
    扇子在我們生活中是用到最多的物品,現在我們使用扇子的用途只是用來扇風驅熱。但扇子在古代的用途有很多,你都知道幾個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扇子在古代的用途有哪些吧!古人常把扇子用於遮擋臉面,以免被人認出,或是表示敬畏羞怯。
  • 古代扇子除了納涼還有什麼用
    古代扇子除了納涼還有什麼用   用扇子遮面表示敬畏羞怯  古人常用扇子遮擋臉面,以免被人認出,或是表示敬畏羞怯。三國時期魏國魚豢的《魏略》中記載說:韓宣在任丞相軍謀掾之職的時候,有一次與臨淄侯曹植在宮中相遇。
  • 『扇子』納涼之外的文化寓意
    說起扇子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盛夏納涼工具。『舉處隨時消酷暑,動來常伴有清風』,一對聯語道出了扇子的功能與時令。從夏到秋無論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扇子是廣大勞動人民必不可少的伴物。即使在電器化時代,有各式各樣的電風扇和空調等先進的製冷設備,這具有原始功能的扇子,仍然在當代人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 古人在夏季如何納涼?百姓有扇子,皇帝有比空調還厲害的納涼方法
    在現如今的很多地方,除了東北地區,恐怕中國大部分都是有夏季存在的,當然東北也有夏季,只不過東北的夏季溫度並不算高。與南方的夏季相比,東北的夏季不算什麼。在南方夏季的時候,氣溫是非常高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藉助現如今的高科技,是可以幫助降溫的,比如說高科技之一的空調、電風扇等等。
  • 細說影視劇中那些精美扇子,網友:扇子太好都想要
    在我們看過很多影視劇中很多女性角色都會有一把形狀和顏色都很漂亮的扇子,這些扇子主要是在古裝劇中偏多,大家都知道,扇子是用來引風納涼的用品,可以說在夏天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各種各樣的扇子,可以說扇子的歷史可是非常悠久的,但是大家知道嗎?
  • 閒談扇子:小扇子,大文化
    現在,扇子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影視作品中了,現在很多小孩子甚至沒有見過蒲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扇子的二三事。統治階級就想:「我都已經和你們這群地裡刨食的人地位不一樣了,我得表示一下」。剛好他的僕人用葦草做了個扇子給他扇風。他覺得很不錯,就告訴僕人:「不錯,這把扇子以後都是我用,其他人不允許用!」瞧瞧,這就可以標榜自己的特殊之處了。因此扇子早期是作為一種禮儀工具,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而使用的。
  • 搖出來的中國扇文化——漫談中國扇子的文化內涵
    扇子設計的寓意性一把小小的扇子,不僅有納涼、審美和情感的功用,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任何一件器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它的用途,但是僅靠用途是很難長存於世的。就猶如扇子在創造之初具有納涼的功能,隨後發展為裝飾功能,但不管是納涼的實用功能還是裝飾的藝術功能都不能滿足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唯有挖掘出扇子深層次的內涵,賦予扇子一定的寓意,才能讓扇子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中則正,正者,和麼謂也。""團扇中以扇柄為軸也,左右對稱平衡的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中庸"思想。
  • 扇子除了扇風納涼,還是身份的象徵,漫談古代扇文化
    在炎熱的夏天,現代人有電風扇,空調,冰箱等用以製冷散熱。那麼在古代,古人們是如何從夏季酷暑中度過的呢?在古代夏季,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納涼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扇子了。扇子的起源相傳扇子是舜帝為了求賢人的時候發明的,這個時候的扇子更多的是一種禮儀用具,不是普通人扇風納涼的。
  • 寫扇子、送清涼、納涼電影……創文宣傳走進社區
    書法家為居民寫扇面、納涼電影進社區……8月8日,長安區組織開展社區宣傳創文活動,增強居民們的主人翁意識,知曉文明創建知識,做新時代文明市民。8月8日上午,為更好地開展創文工作,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居民們寫扇子、送清涼,城南書社10餘位書法家們走進廉租房小區,開展「夏日清風」寫扇送清涼活動。
  • 古裝劇中的翩翩公子都喜歡拿扇子,那扇子在古代有什麼作用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古裝劇中的一個規律,就是翩翩公子之類的人大都是拿著扇子的形象,好像只有扇子才能顯示出他們翩翩公子的氣質,那扇子在古代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古人喜不喜歡拿扇子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那扇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老梁:現在很多人,根本不會用「扇子」!對比一下,你用對了嗎?
    現在正是酷夏時節,料想很多人都拿出了封存已久的扇子。雖然現如今在電扇、空調的充斥之下,扇子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無論如何怎麼說,扇子在很多70、80的記憶中,或者在影視劇裡的很多場景,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 可樂的七種新用途!不只可以喝,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妙用!
    導語:可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的一款碳酸飲料,除此以外它還有個親切的稱呼「肥宅快樂水」。你知道可樂還能這樣用嗎?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可樂的冷知識!每當提到它時,人們總是將它與高糖,高碳水,不健康聯繫起來。其實,可樂不僅僅是高卡路裡的飲料,它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用途,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有關可口可樂的幾條冷知識吧!據說,可樂,一開始是由美國的一位藥劑師發明的,起初它製作可樂是想用來治療頭痛,提神解乏,可是陰差陽錯的卻製作成了帶有氣泡的碳酸飲品,喝上一口爽口清涼。隨後,可口可樂便大肆傳開,風靡全球。
  • 沒有空調就用扇子消夏?可扇子根本不是為了納涼發明的
    面對最近的高溫桑拿天,東北空調銷售井噴,買空調的人太多,導致空調安裝師傅根本忙不過來,據說,有的空調廠商甚至安排其他省份的師傅,打「飛的」增援東北……這麼熱的天,沒空調真是要了親命。當年一把扇子對付整個夏天的日子,真是恍若隔世。不過說起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扇子並不是為了消暑而發明的。
  • 雞蛋清不只是用來吃,還有很多用途,你知道嗎?
    但是這個雞蛋清可不只是用來吃這一個用途。我們知道,如果你不小心磕著碰著了可能就會產生淤青,家裡的老人就會煮一個雞蛋,剝了皮之後用一個布包著,在你淤青的地方滾著敷一會兒,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消除淤青。這是熟了的雞蛋清的一個用途。但是生的雞蛋清用途更廣。愛美的女孩子會想到,用雞蛋清做一個面膜來去除鼻子上的黑頭。雞蛋清的吸附性也確實可以將鼻子上的黑頭帶走。
  • 美妝蛋不僅僅是用來美妝,這麼多用途你居然還不知道,趕緊學起來
    幾乎化妝每個方面,都有工具的輔助幫忙。比如說眼影有眼影刷,粉底有粉底刷,嘴唇還有唇釉等等。工具的進步,讓我們的妝容看起來越來越高級。只不過近年來興起的一款美妝工具讓門外漢看了有點摸不著頭腦,不僅是門外漢,就連直男看到也是一頭霧水。
  • 廚房百潔布還有這麼多的用途,你不知道吧?
    我們平常使用的廚房百潔布,不僅僅能夠做廚房洗碗刷鍋的清潔布,同時也有很多其他的用途,不知道的朋友們,就來看一看吧。1、針墊百潔布是一個海綿墊,平常我們家中使用的針線,不知道怎麼放的時候,可以考慮用百潔布做針墊,針扎在上面,不會掉,拿的時候也比較好拿。
  • 大暑|夏天天氣熱,扇子借不得,雖是好朋友,你熱我也熱
    慶幸的是,我們還有空調、有WiFi,還有冰鎮西瓜,此時未免感慨,若在沒有冰箱、電風扇、空調的古代,那豈不是得乾熬到秋天?然而,種種跡象都表明古人絕不是像咱們想的那樣,乾熬著靜待秋天,而是相當有智慧的,用了很多現在看起來低碳、環保的妙招來安然度夏。
  • 扇子的發展歷史與扇子文化
    在歷史發展的歲月中,扇子不僅僅作為夏季納涼必備之物被人們廣泛使用,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它與歷史發展、風俗習慣、藝術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扇子出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時代,出現在出土於戰國時期的金銀錯銅壺上的長柄扇是扇子最早的形象。戰國到兩漢這一段時期,扇子的扇面多呈半規型的「便面」,被叫作「戶扇」。兩漢時期,扇子被稱為「箑」,又叫作「翣」,《小爾雅·廣服》中記載:「大扇謂之翣。」
  • 「團扇,團扇,美人用來遮面」,你知道這裡的美人是什麼意思嗎?
    扇子,在沒發明電風扇之前,我們在炎炎夏日,都是用扇子來扇風納涼的,扇子,最早稱為「翣」,音sha,四聲,起初並不是為了納涼,而是禮儀工具,扇子的種類很多,有羽毛扇,檀香扇,蒲扇,團扇,摺扇,等等,日本還有檜扇,蝙蝠扇等等,最盛行的時代大概是隋唐時期,扇子已經不僅僅是禮儀工具和納涼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