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在我們生活中是用到最多的物品,現在我們使用扇子的用途只是用來扇風驅熱。但扇子在古代的用途有很多,你都知道幾個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扇子在古代的用途有哪些吧!
古人常把扇子用於遮擋臉面,以免被人認出,或是表示敬畏羞怯。《漢書·王莽傳》記載說:「(王莽)常翳(遮蔽)雲母屏面,非親近莫得見也。」屏面也叫便面,就是扇子,因用來遮蔽臉面而得名。
古代達官貴族的儀仗中有一種長柄扇叫障扇。晉代崔豹《古今注·輿服》云:「障扇,長扇也。漢世多豪俠,象雉尾扇而制長扇也。」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中解釋說:「凡扇言障,取遮蔽為義,以扇自障,通上下無害。」這種扇比較大,一般由侍從舉著遮於面前,扇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南朝宋代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中說:鎮東大將軍王敦在西晉的時候,每當看見周顗,「輒扇障面」,表示敬畏。
女子以扇障面主要是為了掩飾羞怯。晉代女詩人桃葉《答王團扇歌》之三云:「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障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
遮擋風塵也是古代扇子的一項功能。《古今注·輿服》云:「雉尾扇起於殷世,……周制以為王后、夫人之車服,輿車有翣,即緝雉羽為扇翣,以障翳風塵也。」這說的是周代王后及夫人的車上設有雉尾扇,用來遮擋風塵。梁代鮑泉《落日看還》詩云:「雕甍斜落影,畫扇拂遊塵。」用畫扇拂去遊塵,這也是扇子遮擋風塵功用的體現。
古人還常用扇子扑打昆蟲。唐代杜牧《秋夕》詩云:「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這是說宮女寂寞無聊,秋夜用羅扇扑打螢火蟲玩。明高啟《扇》詩云:「驅蠅臨幾席,撲蝶近闌幹。」這是說用扇子扑打蒼蠅蝴蝶。
對王公貴族來說,扇子還是一種身份地位的標誌,所以無論冬夏,總有人在身後為他們打扇。《西京雜記》卷一中記載:漢代制度規定,「天子夏設羽扇,冬設繒扇」。這種扇都是長柄大扇。
至於將扇子用作歌舞中的道具,這在古今都很常見。北周庾信《和趙王看伎》詩云:「綠珠歌扇薄,飛燕舞衫長。」綠珠是晉代石崇的歌女,飛燕即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這是描寫美女們手拿扇子身穿長衫翩翩歌舞。
古人認為扇子還有避邪的作用。舊題唐馮贄撰《雲仙雜記》卷一《洛陽歲節》中說:洛陽人家端午節這一天「贈闢瘟扇」。
扇子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有欣賞價值。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在扇子上題詩作畫。《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載:「(蕭賁)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裡為遙。」在尺幅團扇上能創造出萬裡之遙的意境,可以說是以小見大,造景深遠。成語「尺幅萬裡」即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