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聊心理」孩子作業輔導,正確姿勢是這樣的

2020-08-30 松鼠聊心理

大家好,我是松鼠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作業輔導問題容易激發家庭各種矛盾。家長們往往都會感到很困惑:當時給孩子輔導作業明明聽懂了,為什麼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還是不會?

面對孩子偏科,學習輔導等問題,家長們往往是想盡了辦法,傷透了腦筋,可效果卻微乎其微,甚至適得其反。


對此,家長們感到很累卻很無力,這是為什麼呢?


7月4日晚八點,松鼠老師與我們的嘉賓,一位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孩子的媽媽潘女士展開了一場訪談對話。


潘女士說:隨著女兒年級越來越高,學習方面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

每次在家裡給孩子輔導作業時,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衝動發火。問孩子聽懂沒,她說懂了,可是,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仍然不會。

正在讀五年級的女兒平時學習態度挺好,就是語文偏科,似乎有點兒嚴重。譬如,每次遇到閱讀課文回答問題時,孩子讀完文章後,就在坐在哪兒,一臉茫然。


數學方面,有關邏輯思維的題目,媽媽同樣感到很無力。


五年級的女兒已經開始學習方程。每次涉及有關「雞兔同籠」的方程之類的題目,媽媽都會費好大的力氣去給女兒講解,女兒似乎是聽懂,這次的題目做出來了,可是,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依然還是不會做。


對此媽媽感到很困惑。


類似的困惑,你有木有?


不僅僅是學習方面存在問題,潘女士補充到,在平時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不喜歡叫人。媽媽說,其實女兒的性格並不算內向,有時候內心有什麼想法感受還是會找媽媽說。


為此,媽媽也感到困惑——為什麼孩子明明不內向,可怎麼就是不叫人,在外面也話語很少呢?


其實,以上問題的展露,都是通過松鼠老師對潘女士耐心的一點一點提問挖掘出來的。


從對話中很容易發現,這個家庭裡,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語言表達天賦,都是弱項。

我們在直播中可以看到,作為媽媽的潘女士很心急很困擾,卻在向松鼠老師說明家庭親子教育問題時言語太少。必須通過松鼠老師不斷的提問,這位媽媽才會斷斷續續往下說。而且說到細節過程時,媽媽的描述往往很概況,「還好」、「還可以」、「一般」,這就是潘女士的口頭禪。通過老師的詢問發現,爸爸也是不大愛說話的性格。


松鼠老師解釋說


從孩子的主要學習成績和表現看,顯然智力正常,心理發展也是沒有明顯的問題。


那麼,孩子問題出現在哪裡?


科學研究顯示,正常的孩子,有八大智能天賦,即語言、數學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自我認知、自然認知智能。


但是,每個人在這些天賦智能上,無論是相對於自身還是他人,都有優勢和弱勢之別。


結合孩子在語言方面的表現和家長的語言特徵看,很顯然,潘女士的女兒,其語言智能是其八大智能中的相對弱勢的方面。相對於其他學科方面的成績,會出現所謂的「偏科」和話短、不愛喊人,就很自然了。


這是因為,孩子的語言智能天賦本來就相對較弱,其發展相對於自身其他方面的智能,要弱一些,甚至相對於同齡的孩子,要稍遲點兒也很正常。而父母在語言方面也是短板,不僅不能給孩子很好的示範、帶孩子經歷更多的語言歷練,而且又不懂孩子問題出在哪兒,更不會啟發引導孩子,促進其語言能力發展。


孩子的語言天賦條件如是,又面對的缺乏充分語言環境的家庭, 父母希望不「偏科」,擅長說話,顯然是不現實、不合理,也是沒有必要的。


說到這裡,松鼠老師提醒大家,很多家長,一味地希望、追求孩子能夠全面發展,將孩子的所謂「偏科」,視為洪水猛獸,是完全沒必要的。絕大多數人,在八大智能上,都必然會存在某些方面的相對弱勢,要求孩子門門功課、方方面面的表現,齊頭並進,都一樣的好,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再說,每個人,要生活得好,只需要發揮其天賦優勢智能,就足夠了。譬如劉翔,充分釋放了其運動智能的天賦優勢,就成就了「偉大」的短跑運動員。


相反,盯著孩子「偏科」,拼命地追求孩子的「全面發展」,必然就會對孩子提出很多沒必要的要求,逼迫孩子。如果孩子在其天賦智能的相對弱勢方面,一 旦表現不佳,即使孩子別的方面都表現挺好,父母、老師就會不自覺地去否定孩子,甚至批評孩子,乃至對孩子發脾氣、打罵。就像受訪的潘女士,為孩子的」短板「、」偏科「,著急上火。這往往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自信,甚至對孩子的自我認同、自我價值感等方面的心理發展,造成嚴重的傷害。


其實,很多孩子某些方面的天賦,本來很好甚至很高,綜合智能水平也不錯,卻因為家長和老師的錯誤做法,不僅把孩子逼出了學習興趣低下、厭學、逃學、網癮等問題,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那麼,像潘女士遇到的這類問題,作為父母及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


天賦弱勢,父母應該完全不管嗎?


當然不是。


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賦智能相對弱勢,並不代表其不會發展,只是相對其他天賦智能要弱一些而已,也就是其智能的相對」短板「,其發展的」天花板「,要低一些,在這方面的學習效率,也可能要相對低一些。


而相對弱勢的智能,譬如本案例潘女士的孩子的語言智能,也是任何人生存所必須的智能。


所以,也是要儘可能促進其發展的。


那麼,面對孩子的相對弱勢智能,該如何促進孩子的發展呢?


一、要清楚孩子的」問題「是怎麼回事兒

比如潘女士家這種情況,首先,媽媽一定要認識到孩子偏科,語文學習方面相對困難些,不喜歡喊人,在人前話語少一些,並非孩子的」態度「有問題,並非孩子」不聽話「,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孩子」笨「的問題。而是孩子的語言智能的天賦,相對她自身其他方面的智能,要弱一些而已。也可能發展要相對緩慢一些。


正因為如此,孩子在面對語文學習和語言應用時,其心理活動狀態,就會出現讓家長、老師感到困惑的情形。譬如,潘女士的孩子,在完成課文閱讀回答問題的題目時,就會出現讀完課文後,茫然地坐在那裡,不知如何答題。實際上,孩子的真實狀態是,課文裡的每一個字孩子都認識,可是其閱讀時,只是在照著念這些句詞,腦中並未同步關注和理解每個字詞、句子所描述的情景和含義,讀完後自然也就面對題目一片茫然,說不出句子、段落所描述的場景和含義。


其實,潘女士反應的孩子回答其擅長的數學方面的」雞兔同籠「之類的問題,也是與此類似的。


這是因為孩子11歲,其認知發展尚未進入形式運算階段,即尚不具備足夠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在媽媽或老師輔導其這類作業時,孩子只是以其具象思維的方式,從大人舉例的情景中,暫時知道」此題「如何」依樣畫葫蘆「,而並未從」原理「上,理解解題的抽象邏輯,做不到舉一反三。因而,再次遇到類似問題,依然不會,是再正常不過的。


二、不可強求,靜等花開

無論是面對孩子上述相對的天賦智能弱勢所出現的」問題「,如潘女士孩子的語言問題,還是面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尚未達到一定程度的問題,如潘女士孩子的雞兔同籠問題,做父母的和做老師的,都要牢牢記住,孩子的心智發展,會有一個過程,而且每個孩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同的智能方面在自身會存在差異,相對於其他孩子,也會有差異。


所以,要正視這些差異,是正常的,允許其存在,不要期望過高,也不要急於求成。大人在儘量耐心、正確地做好自身促進孩子發展的工作的同時,不要因強求孩子而否定批評孩子,甚至因孩子達不到大人不切實際的期望而急躁、發脾氣,要靜等花開。


三、要自我提升,學會正確輔導孩子

其實,無論是面對孩子的天賦智能弱勢方面所表現出的「問題」,抑或是面對孩子認知發展不足所表現的「問題」,不能得到良好的解決,既有孩子智能發展的原因,也與家長或老師對孩子的輔導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譬如本案例中,孩子的「語言問題」,就與父母和家庭的語言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首先,父母在語言方面,本身就存在著弱勢,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發展的家庭環境。孩子成長過程中,大腦相關語言中樞,沒能得到充分的語言信息刺激。


第二,媽媽在輔導孩子語文作業時,自己的語言表達,本身就存在著明顯的局限。一是媽媽的語言過於概括、簡要,沒法把孩子的思維帶進具象的場景,讓孩子從具象的場景關係中,理解事物的邏輯關係,以適應孩子的智能特點。二是,沒能做到耐心、細緻的循循善誘,啟發、促進孩子的智能與認知發展。


舉例來說,如果學習馬致遠的《秋思》,媽媽就做不到用很具象的語言去描述,如「深秋的傍晚黃昏裡,詩人孤身一人,騎著一頭因走了很遠很久的路而骨瘦如柴的老馬,來到一個村莊,見一戶人家,正燃起嫋嫋炊煙,準備著晚飯,門前有一道清清的溪流,溪流上有座小橋。詩人走過小橋向前望去,前面寒意襲人的瑟瑟西風中,依然是那彎彎曲曲漫長無盡頭的古道,等在前面的,還是那遙遠的無盡頭的遠離家鄉的路。眼前、身邊、體感到的這一切,勾起詩人對家的無盡思戀,因而黯然神傷」。通過這樣的具象語言,將孩子的思維,帶進「枯藤古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景色與詩人的思緒當中。


關於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要引導孩子,在具象的情景中,理解「方程」這樣的純粹抽象問題,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方法與上類似,也需要在具象的邏輯演示中,從具象邏輯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幫助孩子理解解題的邏輯。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做到舉一反三。


對於潘女士也好,對於遇到類似問題的家長和老師也好,都應堅持學習和訓練,提升自身的上述能力,才能切實地做好孩子的輔導和智能促進。


相關焦點

  • 「松鼠聊心理」這樣做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
    然而,三年多下來,孩子的問題卻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到孩子即將上小學的時候,這位媽媽找到了松鼠老師。 為什麼孩子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每個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偏離常態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作為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診斷。
  •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正確姿勢
    總因為孩子的作業輔導,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家庭和諧的不穩定因素。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輕則咆哮帝,重則ICU。一方面是真的作業高於孩子目前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是我們輔導的姿勢真的欠妥當。正確姿勢:合理安排時間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把關,那滿屏的作業布置是否真的合理能在今天之內完成。我們尊敬也愛護老師,但不是所有老師的布置都是合理的,一份試卷罰抄一百遍,就像把公司管理規定抄寫一百遍,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選拒絕,選罰款,選其他可溝通的選項。
  • 「松鼠聊心理」請給孩子的心流體驗一點兒空間
    大家好,歡迎來到松鼠聊心理,今天在松鼠聊心理公眾號留言區遇到一位朋友。 他是這麼說的: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其實兒童天生具有專注力,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家長要做的事,是不要破壞掉孩子這種能力。在他專心致志地搭積木的時候,大人會一會讓他吃水果,一會讓他去尿尿……久而久之,孩子天生的這種專注力,就會慢慢的破壞掉。等以後上學了,坐不住了,看不進書了,靜不下心來寫字寫作業了,大人才開始著急。 當人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的時候,會有一種很單純很寧靜的感覺,這種感覺,叫做心流。心流有沒有被破壞的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事情的樂趣。
  • 「松鼠聊心理」與孩子溝通的三定律
    在這種壓力之下,孩子還會強烈地感受到大人高高在上的不平等和自身的脆弱、無力、無助。 孩子心中這樣的感受,如果長期存在得不到舒緩或化解,很容易形成自卑、不自信、自我否定、內心無力感等心理特點。 在這樣一種大人明顯的輕慢態度之下,孩子會強烈地感受到自身與大人之間的不平等。孩子心中的印象是,在大人的眼中,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應受到尊重的人,而只是大人可以任意擺布的附屬品。 一個孩子長期被如此對待,在大人輕慢態度之下的心理感受得不到紓解緩衝,就會失去自我,養成奴性的心理特徵。
  • 看完這個輔導孩子作業的方法,也許會發現:輔導孩子作業並不難
    文|花姐姐」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真的是非常生動的描繪了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場景。也經常看到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家長進醫院,鬧離婚等事件登上熱搜。其實只要掌握一些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方法,也許你會發現,輔導孩子作業並不難。
  • 「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兩人都哭了」!輔導孩子作業正確打開方式
    輔導孩子做作業,想必成了很多家長的「噩夢」。小谷經常看到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新聞報導,有寶寶被罵哭的,也有家長被氣哭的。這不,有個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兩人都哭了。讓孩子根據自己情況預設每項作業的完成時間,並根據孩子的效率設好鬧鐘,要求孩子在鬧鐘響前完成。
  • 輔導孩子作業是個勞心費力的技術活!
    要說哪位家長擅長輔導孩子作業這件事,那還真是少見!僅以孩子媽媽昨晚輔導孩子數學作業為例,與家長們探討一下輔導孩子作業的正確解決方案。2「真題輔導回顧」三角形中,已知兩條邊長分別為1.6釐米和1.2釐米,第三條邊可能長( )釐米。此類題型,在我的印象當中,本學期孩子媽媽給兒子的輔導不少於10次。
  • 「松鼠聊心理」如何處理嬰兒被愛缺失的焦慮
    歡迎來到松鼠聊心理,上期我們聊到了如何處理安全感焦慮。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如何處理嬰兒被愛感焦慮。嬰兒被愛感缺失焦慮,很容易與嬰兒安全感缺失焦慮,在嬰兒的情緒和行為表現上,很相似,主要就是哭鬧,如母嬰分離時哭鬧、表面上不明原因的哭鬧。兩者很容易混淆。
  • 「家長必看」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姿勢
    假期中,家長有空閒時間一般都喜歡坐在孩子旁邊,盯著孩子寫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題出錯,或是書寫問題,就會一邊幫孩子塗擦,然後一邊責備孩子。假期當中,家長可以定期過問一下孩子完成了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去獨立完成,父母做自己的事就好,不必時時詢問孩子,只需等他做完作業之後再按以下方法檢查作業:低年級: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家長在檢查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
  • 掌握這個技巧,讓輔導作業不再雞飛狗跳!
    這個畫面是現實中很多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時真實的寫照!面對孩子作業時字不會寫、題不會做的情況,家長不禁質疑:「你上課認真聽講了嗎?老師教的你都學會了嗎?」孩子一臉無辜的回答:「我聽了啊,也學會了啊!」「那為什麼不會做?」...餘下的是一聲嘆息,兩敗俱傷!作業輔導的確是個坎兒!有情緒是在所難免的,但終究解決不了問題!如何知道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認真聽講?
  • 「松鼠聊心理」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平和的心,面對熊孩子寫作業?
    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非常形象而又生動地描繪了眾多母親,在陪伴孩子做作業的過程當中的真實狀態。 相信很多的母親,都有類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感受。 面對這樣一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家有熊孩子的母親們,為什麼會總是遇到這樣的狀態呢? 稍微了解一點親子教育知識、兒童心理知識的朋友,都會很容易做出回答。這個回答就是——問題當然出現在母親的身上。
  • 孩子寫作業喜歡摸魚?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打開姿勢,家長別忽略了
    其實孩子寫作業喜歡「摸魚」,並不是孩子天性如此,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要找到正確陪伴孩子的方法,從而讓孩子變得更高效。這天朋友來家裡做客,看到我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我當時有事就讓朋友幫忙看了一會,於是孩子就開始玩手上的筆,朋友看到孩子寫作業不認真就準備上前輔導孩子。「你為什麼不自己寫作業啊?」朋友問孩子。「我要等我媽媽過來,她坐在這裡我才能安心寫」。
  • 「松鼠聊心理」為什麼孩子不聽話(二)
    上一期,我們聊到了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的第一個原因——孩子的需要沒有得到合理的滿足,孩子的感受沒有被尊重。 這一期,我們來聊一聊孩子不聽話的第二個原因——孩子的自主性沒有得到尊重。 養過孩子的媽媽,照顧過孩子爸爸,都會非常熟悉這樣一種情況。 當寶寶到了10個月左右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會稍晚有點兒),會出現一種讓寶媽寶爸們非常頭痛的情形。
  • 「松鼠聊心理」]如何讓孩子聽進大人的意見
    孩子不願聽或者聽不進大人的話,是幾乎每個家長頭痛的事情。 上周,我表弟來家裡座,聊到他面對女兒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他說,正在上大三學的女兒,平時大多數事情,都願意和他溝通。現在,唯獨一件事,怎麼都不願意告訴他,哪怕連一點點風都不會透給他。
  • 「松鼠聊心理」什麼樣的親子教育方法才管用
    譬如今天群裡針對這位媽媽的一些群友建議的方法,多數都是與一個兩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匹配性是不夠的(當然也有一些方法是可取的)。 要設計一個處理兩歲孩子,每天早上與母親分離的時候哭鬧這樣一個問題的方法,首先要弄清三個問題。 第一,這麼大的孩子心理需求是什麼。
  • 「棉花糖 自主學習」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看看正確的打開方式
    被逼無奈,怒火中燒的劉先生不由地「獅吼」幾句,突然覺得胸口有點痛而且喘不上氣,於是叫來孩子他媽「接力」,但依舊雞同鴨講。比如:讓孩子報名參加我們棉花糖的「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魔法」?,「自主」顯然比「學習」來得更重要。
  • 你可能一直在用錯誤的「打字姿勢」,這樣的打字方法才是最正確的
    很長時間裡,我對打字姿勢並沒有太苛刻的要求,可能是因為上學時沒有教什麼是正確的打字姿勢(或許當時沒仔細聽),也就一直「怎麼舒服怎麼打」到現在。人是不會主動改變的,除非出現變數。我的變數就是,長時間使用筆記本打字和寫代碼引起頸椎不適。當我決定抬高筆記本來緩解頸椎的壓力時,我發現我需要買一把外接鍵盤。
  • 這樣「吼」孩子,太爽了
    今天解鎖科學吼娃的3種姿勢,分場合,見效果,能補救!情緒上來忍不住,吼完孩子就後悔,很多家長留言「哭訴」:真的忍不住!而且不吼根本不管用!寫作業小動作多、生活裡的磨蹭習慣、做事丟三落四……熊孩子們仿佛是上輩子的仇人,總能製造各種事端激怒你。什麼「愛與自由」「溫柔堅定」,早在你心中被炸得四分五裂,各種咆哮不受控制地噴薄而出。
  • 「輔導孩子作業」閱讀10+萬贊的文章,都寫了什麼
    當初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太機智了,也許大部分孩子沒有審題就下筆寫上了。反應過後,又一絲擔憂,雖然說考試遇到這樣的機率很低,但是萬一遇到了,如果沒有寫上答案豈不沒有得分呢?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如何輔導孩子才會比較好呢?首先要肯定孩子認真審題的做法。媽媽可以說,哇,媽媽都沒有發現這裡還有一個「或」字,寶寶,你讀題目真細心。
  • 正確的握筆姿勢(圖文對照、視頻講解)大集合
    《雷氏執筆改善法-記點洗腦式》這個糾正法第一是「記點」,所以「記點」最重要。握筆前讓孩子找準這四點,寫字時要求用筆桿壓住四點記號,其中一點沒有接觸就錯了。「四點記號」熟習後,進入第二步驟,執筆的手作「手槍形狀】「手槍形狀」有五點必須留意:(1)食指要平直。(2)三隻輔助手指輕微彎曲,指尖指向自己身體。(3)彎曲距離四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