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鄰同學你好:
昨天118友鄰節大家應該還算激動吧,但刷屏之後,還是要收心學習,踏實前進。
昨天我的大學學弟(當然是比我牛逼很多的倍的學弟)莉莉絲的CEO王信文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行走江湖,主要靠運氣》(他的公眾號:王信文)。
大致講的意思是:努力誰都做得到,而運氣、才華、天賦未必人人都有。因此努力與否看自己,努力能起多大作用看競爭格局。
我深以為然,但是既然作為學長,我也在留言下這樣打趣道:我的運氣已經用光了,現在只能靠努力了,而且運氣不好的也不是我一個,所以對結果也要看淡些。
我的運氣在我21歲獲得世界英語演講比賽冠軍時就全部用光了。
那次是怎麼贏的,我也不知道,雖然在很多場合我會把獲獎歸結為教練的輔導和我自己的認真準備。可世界級的比賽,誰不是認真準備呢?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的差別除了運氣,別無其他解釋的可能。
但人總是會選擇性的歸因,類似於一個人在電梯裡做伏地挺身,到了樓頂,他和別人介紹經驗說,我能登頂是因為我做了伏地挺身。
關於運氣這個道理我直到最近才明白,期間白白浪費了十年。十年間我認為努力講課,就能成為一個好的老師,努力加班就能成為一個好的校長,努力創業就能做一個獨角獸企業。
回首這十年,狗屁未成,關鍵是影響心情。
現在我學會接受運氣這個事兒。
我的一個朋友教育孩子,腦路清奇的一塌糊塗,他兒子能活到現在是一個奇蹟。這位親爹向來喜歡出妖刀,有一次他兒子跟他這個不靠譜的爹說,如果期末考試考了全班第一,他爹要給他買變形金剛。
這位親爹答應了。兒子還真爭氣,期末拿了一個全班第一,親爹說沒問題,帶著兒子就去了商店。但是這位親爹提前打了埋伏,給了店員100塊,要求店員告訴自己兒子,變形金剛賣完了。兒子一聽就崩潰了,一學期啊,往死裡學,就為了這個變形金剛。親爹對兒子開始灌雞湯:付出就有回報,這是運氣。付出未必有回報,這是常態。而本質上,付出就是回報。
他兒子有這樣的爹,不可能不優秀,下個學期期末又考了第一,他爹帶著他故意路過這個商店,提前付好變形金剛的錢,然後擰斷了變形金剛的一條腿,讓店員告訴他兒子,這個變形金剛壞了,可以免費送給兒子。兒子在親爹的鼓勵下收下了這個變形金剛,回家之後爺倆鼓搗一番,把腿裝回去了,親爹抓緊機會又開始灌雞湯:回報總是不經意到來的,而且可能是不完美的,我們要接受這個不完美,然後把它變完美。
我聽完這位親爹講了這個故事,我恨不得用我爹和他交換一下,讓他來當我親爹。
說回我開始接受運氣這個事兒。
這並不是意味著我不努力,而是我對於努力之後結果更加釋然。這反倒讓我更專注努力自身。
相信命運不是讓命運主宰你,而是把焦慮、彷徨、嫉妒、仇恨這一切毫無意義的人間情緒留在人間,把自己的靈魂超拔升天,內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種勇氣意志。
我最喜歡的美國當代作家之一查理·布託斯基,在成為作家之前,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酗酒,流浪,無所事事,但是一切都無法奪走他每日坐在打字機前的樂趣和專注,即便沒有出版商接收他的書稿,即便窮困潦倒。寫作是他超脫的時刻,也正是因為對所有外物毫無所求,他才能超拔世外,有勇氣去面對世俗。
投胎這件事是技術活,完全看運氣,出生在富家,一番坦途,出生寒門,就要不懈奮鬥。可在靈魂這件事上,眾人如如平等。富人有富人的苦,寒門有寒門的樂,這也是為什麼孔子稱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
知道運氣與命運,才能更從容與灑脫。
相信我這件事:90%的中國人是不需要學英語的,因為平常根本用不上,這件事就是命運。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學呢?
以前是為了考試的分數,從而可以出人頭地,鯉魚躍龍門。而現在呢?
你會說,很多人有更好的機會,就是他們努力學了英文呀。
這還是在電梯裡做伏地挺身的歸因。他們可能不僅努力了,更重要的是運氣。
現在請你真的冷靜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如果學英語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你還會不會學?
如果你說不會學了,我完全認同並且接受,我覺得這至少向理性邁進了一步,不會再花冤枉錢和時間去編造一個幻夢,夢越美好,醒來的時候越殘酷。
如果你說,閒著也是閒著,功不唐捐,藝不壓身,說不定什麼時候能用上呢。我也完全認同並接受。說不定什麼時候能用上,也基本可以理解成為即便用不上也無所謂。
如果你說,我還是會學,因為學的本身遠比學會重要。我覺得你和我是一路人。如同我現在做友鄰,做的本身遠比把這個企業做成獨角獸更重要,因為能不能成為獨角獸是運氣,我的運氣已經用完了,所以也就無所謂了。
兩年前,我在想友鄰的口號,最後定下來是學無用的英文,做自由的靈魂。一般來說,後半句更重要,做一個自由的靈魂是目的,學無用的英文是手段。冥冥中那就是未來,那個未來裡,英文就是無用的,甚至一切都是無用的,包括努力在內,除了內在的靈魂以外,毫無外物的落腳點,而關於關於靈魂的一切,不關乎知識,無非是善與自由。
祝你在新的一年內,把命運的還給命運,把努力的還給努力,留下一隻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夏鵬 2018.11.9 凌晨於北京
----
推薦閱讀:從沉默裡借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