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孕時期,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每個孕媽最關心的事情。很多孕婦在懷孕時,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補充營養,很容易錯過寶寶發育的關鍵期,導致寶寶過小;而吃太多營養物質,不僅孕婦身體負擔加大,胎兒過大在生產中也會更加困難。那麼究竟什麼時候應該多吃呢?
其實胎兒的發育並不是一個穩定的過程,而是經過平穩期到猛漲期的反覆過程,那麼在猛漲期的時候,孕婦就要注意補充營養,保證孩子的生長發育的需要。
1.飯量變大
在孕早期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有一些早孕反應,最常見的就是嘔吐、吃不下去飯等等;但是這段時間之後,一些孕婦的飯量就會變大了。
他們經常在吃完飯沒多久就會覺得非常餓,就想要繼續吃東西;而當孕婦出現這種反應時,就代表胎兒已經進入了猛漲期,這個時候就要多吃一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人吃、兩人補」。
胎兒這個時期對於營養的需求量較大,於是這種需求就會通過身體傳遞給孕婦,進而孕媽媽就會經常產生飢餓的感覺。
2.腿腳抽筋
腿腳抽筋對於孕婦們來說真的是太常見了,尤其在睡覺時,經常會因為抽筋而醒過來,必須要按摩一段時間才能有所好轉,這種感覺是非常難受的。
而一般情況下,抽筋都是因為缺鈣而導致的,而經常抽筋的媽媽就要注意補鈣了,因為這是寶寶在提醒你,它又進入猛漲期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於鈣的需求量是較大的,而為了讓寶寶健康的成長,媽媽體內的鈣就會流向胎盤,導致孕婦身體缺鈣,因此在孕期,孕婦們一定要注意補鈣,畢竟寶寶的骨骼發育對鈣的需求量是較大的。
3.做點事就會「氣喘籲籲」
在懷孕之後,孕婦也會做一些利索能力的事情或者偶爾出去散散步之類的,而一些孕婦就會發現,原本很輕鬆的一些事情,現在做一會就會覺得「氣喘籲籲」,要停下來歇一會才可以。
其實,這個時候就是因為胎兒在和媽媽的器官在「搶地盤」,胎兒的體重會明顯的增加,而原本的空間已經不夠用了,就會壓迫到媽媽的肺部,導致孕婦覺得呼吸困難。
當孕婦有這些反應時,就要注意及時補充營養了,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導致寶寶發育的緩慢產生胎兒過小等問題,在補充營養的時候,媽媽也要注意一些細節。
1.儘量不要吃一些高熱量的食物
媽媽經常會產生飢餓感,一些孕婦就會準備一些高熱量的零食等,這些食物雖然能夠消除飢餓感,但是熱量高還沒什麼營養,並不能起到一人吃兩人補的效果孕婦的體重反而會增加很多,因此儘量不要吃。
寶寶在猛漲期,對於一些鈣質、鐵質等需求會比較大,因此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富含這兩種物質的食物,給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為了穩妥起見,儘量諮詢一下醫生。
2.要少食多餐
孕婦雖然會經常出現飢餓感,但是並不能讓自己吃太多,暴飲暴食並不可取,這樣身體吸收不了,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造成體重升高,是不健康的行為。
少食多餐身體的負擔小,不會影響身體的消化和吸收,還不會影響孕婦的食慾,能夠讓孕婦保持一個好心情。
加餐的時候沒有具體的規定,只要做到營養均衡就可以了,孕婦還要注意補充一些小零食,隨身攜帶,食用起來也更加方便。
胎兒的猛漲期也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期,媽媽們千萬不能忽視胎兒的訴求,儘量均衡飲食,讓胎兒發育的更加健康;除此之外,孕婦也要注意一定的運動,這樣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分解,幫助身體和寶寶更快的吸收營養。
今日話題:胎兒進入猛漲期,媽媽都會有哪些反應?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