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讀名著是浪費
多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都想給孩子從小打好閱讀的基礎,但是一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有限,家長很想引導孩子讀好書,但是又苦於孩子識字太少了。
那問題是閱讀往往是和語文成績有直接的關係的,比如說孩子的理解能力怎麼樣?孩子閱讀的速度怎麼樣?都會直接的影響到語文成績,而將來的寫作能力更是與閱讀的關係非常的密切。
青青今年剛上二年級,但是她的小腦袋瓜裡可沒少儲存,來自閱讀的知識,西遊記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夏洛的網的故事,還有綠野仙蹤的故事,在她小腦袋瓜裡面特別的多,平時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分享時候非常有話題,而且也表現得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比如說到了公園裡,大家看到蜘蛛網,都非常的漠視,但是對於青青來講,卻成了發揮創作的好素材,只因他前不久剛讀完兒童文學名著《夏洛的網》,對蜘蛛特別的有感情。又促進了她的觀察能力,老師有時候會布置簡單的看圖寫話,這些在有些孩子那裡難得頭痛的作業在青青那裡非常的輕鬆。
很多孩子是在假讀書
如果說這些故事是爸爸媽媽幫助給孩子講的,倒沒有什麼稀稀奇的,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比較注重給孩子講故事,但實際上青青的這些名著書籍都是自主閱讀完成的,周圍的家長知道了之後都非常羨慕青青,覺得這個孩子太讀書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養成這樣的習慣。有些家長回到家直接給孩子下單了非常多的書,但後來發現買來的書都成了擺設,也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坐在那裡是在捧著一本名著看,但是那也只能叫做翻書而已。
這樣做孩子讀書的效果是很差的,也可以說是假讀書,關鍵是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將來還不好糾正。
那麼一二年級的孩子到底該不該讀名著呢?該如何去讀呢?答案是肯定的,文學名著作品無論是從創作的藝術的角度,還是從深刻的思想內涵角度,都是非名著作品不能比的。孩子的時間精力有限,選書當然要多選好書,如果用正餐和加餐來比喻的話,孩子閱讀的正餐應該是這些高品質的文學名著,一些補充的書籍應該是一些短小好讀的快餐書籍。但是家長在孩子識字量不夠的情況下,常常是進行了妥協,將一些短小好讀的快餐書籍作為了正餐,當然對孩子的閱讀營養來說是不利的,是對孩子精力的極大浪費。
三步驟,讓字量不夠的孩子也可以讀名著
其實就算是孩子的識字量不多,家長做得好以下的步驟也是可以把孩子帶入到名著的海洋當中盡情徜徉的。
第一步:為孩子選定合適的名著。
家長給孩子選名著的時候,一定要符合孩子的特點,選兒童文學類的名著,比如說《兔子坡》《夏洛的網》《綠野仙蹤》但兒童名著都是非常適合孩子讀的,但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名著不是不可以讀,但是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的版本,援助對於年紀低的孩子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很多是屬於文言文的範疇,孩子的文言文的積累,還沒有到達這樣的水平,讀不懂,反倒是剝奪了閱讀的樂趣。因此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版本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選擇有名的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或者是教育部推薦的版本。因為改編原著及時要求的水準是非常高的,想讓孩子既能夠讀得懂,又能儘可能多的汲取到原著的營養, 選擇合適的書籍是特別重要的。
第二步:家長要善於把孩子引導進入名著當中。很多名著不是一開頭就能夠引人入勝的,孩子開始如果遇到了困難,他就不容易堅持,家長在孩子讀一本名著之前,先可以孩子講一講這本名著當中某一個精彩的片段,孩子是喜歡反覆聽一個故事的,所以你不用擔心他知道了故事情節之後就失去了閱讀樂趣,相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更願意讀這個故事了。也可以講一講自己曾經讀這個名著的經歷和體驗,總之去調動起孩子要讀這本名著的欲望非常的重要,由此他們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就更容易克服。
第三步: 家長的陪伴閱讀非常重要。
因為孩子識字量有限,遇到不認識的字讓他們查字典,
雖然能夠練習他們查字典的熟練程度,但是如果屢屢打斷孩子的閱讀,快感就會被剝奪,家長在邊上的一個好處是遇到不會的字能夠馬上提醒孩子。陪伴的一個重要性是能夠和孩子建立起一種安全溫馨的親子環境,可以幫助孩子體會閱讀的樂趣,孩子如果識字少,家長可以自己讀兩句,讓孩子讀一句,漸漸的,他讀兩句,你讀一句,然後過渡到他讀得多,你讀得少,如此慢慢的放手。這種陪伴閱讀不用時間太久,每天20分鐘就可以,漸漸的,就能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了。
關於陪伴孩子讀書這件事情,您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