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數據管理能力 搶佔數字經濟發展先機

2020-12-15 中國產經新聞網

本報記者 劉波報導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人類社會正加速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入數字經濟時代,信息化變革影響深遠,其發展也始終伴隨著機遇與挑戰。

在數據要素的肇始之年,如何加強數字治理,激發數據要素價值,進而以數據市場建設搶佔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先機,遂成為各類經濟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數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數位化時代迅猛而至,相關技術不斷迭代所帶來的變化日新月異,其中以大數據技術為依託的研究和應用更是層出不窮。數據,正成各個行業領域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列為生產要素,旨在深化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將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單獨列出,反映出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的新特徵。通過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依託數據提升組織生產效率、決策效率,增加感知、預測、防範風險的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已成為時代所需。

根據《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3。數字經濟名義增長15.6%,是同期GDP名義增速近2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呈現出高質量、高增速的雙高特性,同時也加快向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據價值化、數位化治理的「新四化」趨勢轉型的步伐。

一個國家數據經濟的產業實力、市場規模、治理水平、開放程度,將決定其在全球數字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從宏觀經濟視野來看,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及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快速落地,對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國家數字競爭力都將產生重要價值和深遠影響。

但與此同時,也應注意到個人信息保護和利用的數據治理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難題。對於網民數量眾多的中國,在完成大數據積累的同時,其協同、整合、高效使用等方面的治理難度也會遠超任何一個國家。作為新時代下的生產要素,如何提高數據的管理能力,並使其得以高效配置以形成應用合力,則是有效發揮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核心關鍵。

數據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2020年5月,工信部印發《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工業數據匯聚共享、融合創新,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加強數據安全管理,著力打造資源富集、應用繁榮、產業進步、治理有序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並強調要完善數據治理,開展數據管理能力評估貫標,推廣《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GB/T36073-2018,簡稱DCMM)國家標準,構建工業大數據管理能力評估體系,引導企業提升數據管理能力。

DCMM是我國數據管理領域首個國家標準,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制定,一舉填補該領域在國內一直以來缺乏完善的數據管理成熟度體系的空白。通過實施該標準,可以規範和指導相關單位提升數據管理水平,充分挖掘釋放數據要素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幫助企業查明問題、找到差距、指出方向,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數據管理能力體系。

中之傑總裁蘇玉學認為,數位化轉型是用數據的自覺流動化解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企業的新的技能優勢。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整個數位化轉型中充當了重要的載體和支撐,它正驅動工業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服務鏈、全金融連、全人才鏈、全生態鏈的深度互聯互通,正在改變和顛覆傳統工業形態,重新定義和優化整個的業務流程。

在日前「數據治理與流通高峰論壇暨全國DCMM現場工作會」上,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曲維枝表示,數位化轉型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數據就像水源,不斷滋潤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強化數據治理和管理的能力。從當前形勢看,中國是在個人信息數據治理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當中,對於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力地支撐了流動人群疫情態勢的研判和防禦的精準施策,充分顯示出我國在數據治理方面的巨大優勢。

作為DCMM試點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蘇、廣東、寧波、貴州、上海等9個省市近年來積極開展相關工作的探索和推廣,取得長足進展並積累了寶貴經驗。據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副主任辛銳介紹,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負責河北南部電網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服務全省2400萬用戶。通過引入數據管理成熟度國標,結合DCMM各能力域對電力大數據進行高效管理,可應用在服務政府、社會、企業各個方面,如助力復工復產、確保扶貧取得實效、監測水資源、解析產業發展情況,以及解決散亂汙企業監管難、治理難等。

數據治理與政府現代化會成為近年來不斷升溫的話題,也將是未來若干年持續拓展的跨界主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張小勁指出,這是網絡化與大數據時代推進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以北京市12345熱線電話數據為基礎而實現數據治理創新為例,通過來電問題以及來電、回電、復電,積累了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的數據管理分析,加之基於數據標準以及數據的安全開放的多元數據融合,從而對市民的民生需求有更好的認識。

商業方面,在企業推進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挖掘數據的價值以賦能業務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如何實現數據驅動業務的場景化落地,成為企業當前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華為數據使能規劃諮詢總監潘婧表示,華為在自身數據管理體系變革過程中,結合國際、國內標準,積累了一套實現跨流程、跨系統信息集成共享,使能業務高效運作的數據管理框架、技術平臺和工具集,為華為自身業務持續提供清潔、透明、安全和智慧的數據資產。繼而可以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粒度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數據驅動運營,完成數位化轉型。

隨著數據的價值不斷被發掘,數據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不斷為盤活數據資源、打通數據流程、發揮數據價值保駕護航。只有切實探索數據生產要素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關係,才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開啟數據要素規模龐大的萬億級市場。

相關焦點

  • 以數字經濟建設進一步賦能中國發展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通數字經濟發展渠道全面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關鍵在於持續創新,夯實基礎研究,掌握高端技術,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打通數字經濟發展渠道。一是重視數字高端技術基礎研究,提升基礎研發能力。
  • 睿至科技集團:搶佔時代先機,深耕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領域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的普及,各行業掀起了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掌握其核心資源就可以在行業創新發展中搶佔先機。作為國內領先的雲計算和大數據運營商,睿至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至」)在雲計算、大數據、行業智能等領域探索多年,碩果頗豐。
  •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換道China Built 抓住數字經濟發展先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經濟轉型步入關鍵期的當下,必須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擴大內需、科技創新和產業鏈提升,而這些都離不開新基建。中國應把握住布局新基建的發展機遇,實現從China Made到China Built的換道超車。China Built是由十家中國新基建核心代表企業的英文首字母組合而成。
  • 青島市人大代表劉佳音:搶佔5G智慧農業先機,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青島市應大力支持農業人工智慧和農業晶片的研發和立項,推動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搶佔智慧農業發展的先機,推動農業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  劉佳音介紹,5G時代即將來臨,利用5G通信技術可以來促進物聯網的創新和發展、促進傳統行業的轉型和升級,進而充分地提高信息消費能力和整個社會的管理水平。在農業領域同樣如此,基於5G時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僅能顯著提升現代農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 數位化將提高企業決策能力,管理會計職能將迎改變
    疫情之下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需要加強對未來的預測能力,企業的數位化程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預測未來能力的強弱。精準的數位化管理和預測核心要點來源於四個方面,即:具備數據思維的人才、數據質量、先進的技術和支持前沿分析的組織目標。
  • 數據驅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近年來,數字經濟進入迅猛發展期,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36.2%,在近日舉辦的2020電力大數據協同創新高峰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預測,到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將達到40%~ 45%。
  • 富力集團:城市更新搶佔先機,營收質量穩健提升
    除核心運營數字持續提升,富力地產再城市更新業務、酒店淨利、商業經營收入等方面也明顯增長。船穩不怕風大,這是中國民間千百年來摸索出來並被驗證的硬道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地產行業更是至理名言。深諳此道的富力地產在2019年行穩致遠,用營業額、淨利潤等多項重要指標持續增長的數據交上了一份過硬的答卷。
  • 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陳憲:疫情後,數字經濟發展可期
    要深入分析疫情後出現的重大變量,將疫情視作一場事關超大城市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大考」,藉此機會對很多問題進行重新梳理和優化,超前一步把問題和趨勢理清楚、把思路和對策想清楚,做到危中見機、化危為機,加快釋放新潛力、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自今日起,政協頭條推出「『直面重大變量·把握髮展先機』系列談」專欄,邀請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就此展開討論,敬請關注。
  • 融入數據能力搶佔先機物聯雲管家升級IoT平臺推動數據價值變現
    數以百億甚至千億設備接入網絡,帶動物聯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收入約為2.4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值7.7萬億元。其中,物聯網連接服務、平臺服務和應用服務佔據絕大多數市場規模,平臺服務以高達67%市場規模處於領先地位。
  • 山西工信廳副廳長劉勇: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推動工業高質量轉型
    一、深刻認識數據管理能力評估的重大意義從企業層面看,DCMM有利於幫助企業快速提高數據管理意識、提升數據資產管理能力,實現企業數據管理體系革新、生產模式優化、運行效率提升,加快推動企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 芬蘭又搶佔先機,「Nemo」先進迫擊炮下海,變形能力很強悍
    從一戰到現在,迫擊炮都是一款實用能力很強且廣受喜愛的伴隨火力支援武器;為了提升現代迫擊炮的性能,各國軍工都在利用先進技術對其進行改進;芬蘭Patria公司,就曾研發成功一款名為「Nemo」的120毫米遙控迫擊炮系統。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株洲市發展數字經濟實現動能轉換觀察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爭取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進入全國前10強,突破2.5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45%,數字經濟基礎設施能力全面提升,數字治理體系初步完善,湖南成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產業聚集區和應用先導區。
  • 搶佔「太赫茲頻譜」先機 加快我國高頻段開發利用
    雷達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事業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太赫茲雷達技術創新將進一步提升雷達解析度、穿透力、抗幹擾力和反偵察力。當前太赫茲雷達技術已在許多國家積極推進,取得一系列典型成果。 太赫茲輻射源技術。
  • 大七環都市圈已搶佔先機
    而位於環京都市圈核心位置的固安,在大七環等主要交通軌道的便捷條件下,也將發揮其重要的區位優勢,在「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將繼續搶佔先機。  「雙循環」下的都市圈未來  在應對疫情常態化挑戰的同時,我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好激發內需潛力,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發展新機遇
    數字貨幣是數字時代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強國呼喚數字貨幣的誕生。據統計,我國數字經濟規模2019年已達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數字經濟大國。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必將催生法定數字貨幣,而法定數字貨幣又將賦能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 把握數據要素新特點 點燃數字經濟新動能
    人、物、組織之間的聯繫與互動以更加有效率的數據和算法驅動,並同步產生和優化價值。數據對提高生產效率的乘數作用凸現,成為最具時代特徵的新生產要素。對企業來說,只有率先從數據中洞察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數據在商業運營和產業升級中的基礎作用,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對國家而言,只有真正意識到數據的核心價值,並把握住數字經濟發展的先機,才能夠在新一輪的信息革命中掌握主動權。
  • 贛州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2019-2023年)
    、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廣泛深入應用、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並提供了重要契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必將成為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突破發展的重要抓手,數位技術和應用創新必將迎來重大發展;昌贛高鐵通車將為贛州城市沿線區域發展帶來的發展機遇,推動省內及周邊省市的人力資源、生產資料、資本等要素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流動,提升流通速率
  • 數系西青,雲連智港,中國系統賦能西青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6月24日,中國系統與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領域的合作正式按下加速鍵。近年來,西青區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一體化發展戰略,奮力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堅持「競爭上遊、上遊競爭」,在提升產業層次和質量效益上走在前列。
  • 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原標題: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袁婧攝  作為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醫療機器人亦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作為對國家和人民重大醫療需求的積極回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昨天揭牌成立。  上海交大目前已擁有醫療機器人研究團隊十餘個,是產業轉化的中堅力量。
  • 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上海建設數據中心的膽子要再大一點 步伐要...
    2018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經濟信息化委制訂的《上海市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助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9年1月,市經濟信息化委和市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加強本市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統籌建設的指導意見》,今年6月又印發了《上海市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建設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