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2021-01-09 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古城村人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

竹裡館珍藏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今日午飯:米飯、「白露為霜」白切肉片、「綠肥紅瘦」萵苣枸杞子(本來焯水後香油涼拌色香味最好,非常時期,還是徹底加熱為妙。色,略有損失,還好,我本不好色,何失之有?)。

關於飯:《詩經·小雅·大田》:「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周王巡視,婦子隨從。田裡農夫勞作,田頭家屬送飯。一派祥和,與民同樂。豬牛黍稷,敬獻祭祀,歡慶豐收。)《詩經·國風·豳風·七月》:「十月穫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十月收穫稻,釀製春酒,長壽幸福。)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詩的時代主要糧食作物是黍子和小米……即詩中屢屢並言的黍和稷。」「黍,今稱黍子,去皮稱大黃米。為亞洲北部(包括華北平原)原產。黍生長期短,營養價值高,品種可別為粘與不粘兩大類……商周時人最主要的食物是飯,一切穀類最重要的用處也是作飯……以粟或黍做的米飯為主食,直到漢代,也還如此……飯食而外,黍是造酒的主要原料。」「稷,通稱作粟,今北方呼為穀子,脫皮稱小米,原是從狗尾草馴化而來。稷在北方新石器時代的作物中,即已佔據主要地位……稷的營養價值高於黍,可在乾旱地區生長……且極耐儲藏,故成為上古最主要的食糧,並被尊為五穀之長。」此刻,我所吃的米飯,當然不是商周時人所吃的以「黍」做成的米飯,更與「稷」無關,而是「稻」做成的米飯。當時已有稻,但不普遍。後起的稻穀逐漸取「黍」而代之,後來居上成為今天的主食。

關於豬:豬與「家」,時人多有謬論。近讀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謂:「『家』字的初義,可以推原到甲骨卜辭。據卜辭得知,殷人祭祀祖先的場所稱『家』,即家的本義為宗廟,亦即宗族團體共同祭祀的場所。」可見,不是有豬的地方才是『家』,那是宗廟,是集體的宗族的家。「居」和「室」才是個人的自己的家。「家」中的豬,很不幸也很有幸,已經成為宗廟裡的祭品。

關於萵苣:萵苣(學名:Lactuca sativa Linn.)是菊科,萵苣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100釐米,莖直立,單生,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大,不分裂,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頂端急尖、短漸尖或圓形,無柄,圓錐花序分枝下部的葉及圓錐花序分枝上的葉極小,卵狀心形,無柄。花果期2-9月。該種原產地中海沿岸,中國各地有栽培。品種有萵筍、生菜、卷心萵苣……是較為普及的一種蔬菜。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慾,促進人體的腸壁蠕動,防治便秘。萵苣原產地中海沿岸,詩經的時代大概沒有傳入中國,所以我這一味「綠肥紅瘦」萵苣枸杞子,數典不能忘祖也算西餐了。但是當時不等於沒有類似的東西,比如同為菊科的蔬菜。《詩經名物新證》:「『四月秀葽』之『葽』,即苦菜……它是那一時代標誌時令的植物。不過苦菜一族,種類甚繁……大致說來,都可以算作菊科苦苣蕒屬中的植物,乃多年生草本,葉從根莖伸展出來,像羽毛一樣裂開;夏天梢頭開出一簇一簇小黃花,花罷為絮,白毛如毬,故有『荼』之稱;莖和葉掐斷都會流出粘粘的白汁,可食而味苦。上古時代栽培的蔬菜很少,苦菜大約很早就成為常蔬,不僅百姓食用,而且登庖升俎,入王公富室之餚,直到漢代也還如此。」又注釋38:「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卷一引丘光庭說:『《月令》:孟夏苦菜秀……今驗四月秀者,野人呼為苦葽,春初取煮,去苦味,和米粉作餅食之。』」苦苣蕒,即:苣蕒菜(學名:Sonchus arvensis L.)是菊科,苦苣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垂直直伸,莖直立,高可達150釐米,有細條紋,基生葉多數,葉片偏斜半橢圓形、橢圓形……頂裂片稍大。舌狀小花多數,黃色……冠毛白色,1-9月開花結果。苣蕒菜幾遍全球,中國大部有分布。苣蕒菜以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溼排膿,涼血止血之功效。我買了一輩子的菜,一直就分不清苦麥菜與油麥菜,一會怎麼這麼苦呀?一會怎麼又甜啦?今天才算大徹大悟,前者就是苦苣蕒(苣蕒菜),野人俗稱苦麥菜;後者萵苣(萵筍)葉,野人俗稱油麥菜(甜麥菜)。「麥」,皆作「蕒」似才標準。

確實呀,吃一頓飯,還這麼不容易!

順便秀一秀餘冠英選注《詩經選》,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一版二印精裝版(實為精裝一印),詩人翻譯家朱子奇籤名鈐印舊藏。又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北京古籍出版社二〇〇〇一版一印精裝版,揚之水籤贈本,字寫得才是那個娟秀!《詩經》中有三首《揚之水》,一個叫作趙麗雅的女子,隨手一翻,就以筆名「揚之水」名揚江湖了……

2021年元月6日蓮花山下

相關焦點

  • 世界糧食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世界糧食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一起承諾珍惜糧食 拒絕浪費來源:中國畲鄉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世界糧食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各級團組織要發揮好團組織生活的思想引領作用,利用好團屬新媒體工作平臺的宣傳優勢,提升青年之家、青少年宮等陣地的教育功能,積極開展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升油、一張紙、一粒米優秀團支部創建行動,讓廣大團員對「杜絕浪費」可見、可感、可知,使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廣泛共識。    以青春為名,節約我先行。
  • 有聲作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朗讀者:向依依
    朗讀者:重慶巫山縣師範附屬小學三年級1班  向依依《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巴南區魚洞第五小學校二年級2班  劉思妍  指導老師:王容      民以食為天,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節約糧食,吃乾淨,不浪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古詩文裡的「糧食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古詩文裡的「糧食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中國消費者協會16日向廣大消費者發出倡議:崇尚節約為榮,向餐飲浪費說「不」,爭做綠色節約消費的實踐者、傳播者、監督者。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南留中小學實行「光碟行動」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倡議書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在全校上下形成「勤儉節約光榮,奢侈浪費可恥」的濃厚氛圍,現向全校師生發出如下倡議:一、倡導「光碟行動」,堅持做到吃光碟中餐、餐餐不剩飯。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讓健康餐飲成為時代新時尚。三、履行社會責任,創新服務方式。積極推行「分餐制、公筷制」;提供「半份、半價」「小份、適價」服務方式,帶頭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提供環保打包服務。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高新區春藤社區開展少兒勤儉節約主題教育
    活動在這首耳熟能詳的《憫農》中拉開帷幕,通過這首詩歌讓孩子們領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愛糧、惜糧的意義。活動中老師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獨具感染力的語言為小朋友們分享了《怕浪費婆婆》繪本故事,通過故事讓小朋友們知道不管在任何時候,不能浪費糧食,從小培養勤儉節約好習慣。老師還通過生動的小動漫,講解了水資源、水的用途、淡水的稀缺和節約水的小妙招。
  • 淄川區張莊中學: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帶領家人一起行動起來,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相信,學校全體師生一定會同心協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將節約糧食內化為習慣,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在校園蔚然成風。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大學生在德清稻田裡上了一堂豐收課
    一時間,埋頭幹活的人群熱鬧起來,紛紛揮手回應這份來自德清的熱情。之後,全體師生一同前往聯合村村委會大禮堂,展開接下來的活動。聯合村村書記王敏敏走上講臺,為大學生們生動詮釋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講解了水稻的生產知識。
  • 古詩詞裡話節儉: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節選):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是一部闡述修身治家之道的家教名著,其中開篇伊始就提到了節儉的重要性。一頓粥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衣服的半根絲半條線,我們也要常想著獲得的過程多麼的艱難。《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講一萬句,不如自己摔一跤,眼淚教會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疼痛是你最好的老師,人生該走的彎路一米也少不了。人生最好的五個詞:老病痊癒、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轉危為安、虛驚一場。
  • 一粥一飯當思不易
    8月13日,陽城縣町店鎮尹家村,一位奶奶給孫子講糧食來之不易的詩句,讓孩子每餐不浪費,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千百年來這一古老的生活態度,一直影響著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一蔬一飯,都凝結著陽光、空氣和農民的汗水。一啄一飲,都應感激四季的自然恩惠和一片片土地的深厚哺育。如今,豐裕的物質讓城鄉人民盡享繁華安樂,但目之所及的一些豪奢浪費也令人驚愕與心痛,汗滴禾土的艱辛與饑饉之年的羸頓正被人們淡忘。盛世之年再倡節儉是一個民族的美德傳承,也是一個社會文明與個人修為的體現。
  • 「飯泡粥」——上海人的「一粥一飯」
    迷了很久小津,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終於在大銀幕上一睹神採。上周六看了小津的第一部彩色片《彼岸花》,昨日是黑白的《茶泡飯之味》和《早春》。作為吃著和茶泡飯極其類似的「飯泡粥」長大的1970年代生上海人,今天就說說這「一粥一飯」。「飯泡粥」即上海人所說的「泡飯」,不是像潮汕砂鍋粥那樣把生米熬成粥,再加種種佐食,而是通常在剩飯裡加入小半碗開水,乾濕程度須適宜,太幹口感冷熱不均,太水衝淡胃液。「茶泡飯」炮製法與「飯泡粥」幾乎完全一致,區別只在多了一味茶葉。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餐飲浪費,如何遏制?
    不要攀比,以節約為榮制止餐飲浪費學校要做好引導使學生養成節儉意識04推行分餐 自助擇餐全社會倡導轉變就餐方式桌席改自助份飯精細化
  • 世界勤儉日|一粒米,當思來之不易
    一粒米,當思來之不易;一張紙,當用之有度;一度電,當省之又省;勤儉節約,當持之以恆。今天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你做到了嗎?(《大禹謨》)  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五子之歌》)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君陳》)  《論語》五則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學而》)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 來之不易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來之不易,易:輕易、容易。形容獲得成功或得到財物非常不容易。出自:明 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近義詞有:來處不易,反義詞有:輕而易舉,來之不易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補語;形容成功來得不容易。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中國好大米——「一粥一飯」鮮米來襲
    一粥一飯皆養生,健康就在唇齒間。中國好大米,不僅要迎合養生之道,更要懂得粥飯五穀的原始味道,明白現代社會需求的食品安全之道。      鑫匯出品「一粥一飯」鮮米,復甦您味覺的感動滋味,2014年10月18日正式售賣!
  • 所謂的簡單生活,不過一粥一飯
    其實,靜下心來,我們有沒有問一問自己,我們想要的簡單,到底是什麼呢?那位修仙的朋友,還有李子柒,她們吸引你的東西在哪裡呢?歸根結底,不過是拋去凡俗之後的赤子之欲,一粥一飯而已。我們想要的不過是,早起後的熱粥與加班晚歸後的湯羹罷了。有了這碗粥後,仿佛世界都暖了起來。這樣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 日本一媽媽的烹飪走紅「朋友圈」:一飯一粥,一菜一湯
    憑藉烹飪走紅,一飯一粥,一菜一湯,盡顯食之精細。能夠好好吃飯的人,才是最懂得這個人間滋味的人,比起那些無謂的煩惱,你更應該關心的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胃。你瞧,眼前的一日三餐,一粥一飯,就是你的人生。放下焦慮,清空那些被物慾控制的不良情緒,靜下心來想一想,我的胃現在想吃什麼。然後利用現有的食材,採用極簡的生活方式,烹飪出食物本來的味道,一飯一粥,一菜一湯,遠不需要花費太多錢,就能實現的精緻生活。
  • 夜讀|一粥一飯,生活的真滋味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日復一日的平常,年復一年的重複,人在慢慢老去,心也跟著漸漸麻木。你既找不到一個讓自己拒絕平庸的辦法,你亦無法改變現狀而讓自己變得高貴起來。日子像打開閘門的流水,不經意間,譁啦啦逝水東去,再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