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美的兩種形式,發現宇宙深處的奧秘

2021-02-19 秘密紀元

在數學界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做法,那就是把該領域一分為二。有一種傳統的「應用vs純理論」的爭論,這反映了其他學科的實驗—理論的分歧,把知識推向一個特定的目標和為了自身目的而去做它之間的緊張關係。或者,我們可以像分割大腦一樣分割數學,用代數的「左腦」按邏輯順序思考,用幾何的「右腦」以更直觀的方式思考。但這個領域也根據一個更微妙的區別而細分:一個人在兩種數學美之間的偏好。

首先,對於非數學專業人士來說,很難把數學看成是美的。當然,美在觀者的眼中,但當數學藝術隱藏在黑暗中,被難以穿透的符號和術語所遮蔽時,也很難看清。試圖欣賞數學而不了解其內在的工作原理,就像讀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描述而不是聽它。

然而,數學家們對於認真地描述他們的方程和證明,認為它們是美麗的。這是一種被證明非常普遍的審美,存在於不同的文化和時代:一個巴比倫的數學家和一個現代學生可以在研究平面幾何中的完美線條排列或解一個二次方程中找到同樣的樂趣。

粗略地說,數學之美有兩種形式,一般的和特殊的。

第一種美是一種縹緲的美,體現在形式結構和模式上。這是一種對數學世界不可阻擋的秩序的驚奇感。想想這些自然數在無限行中是多麼美。或者考慮增加維數的歐氏空間序列:一條線,一個平面,一個空間,等等。或者形式邏輯本身的嚴謹性和精確性。這些結構是難以置信的強大和有用的,而且從某種角度來看確實是美麗的。

但對於大多數人,當然也包括大多數非數學家,很難對n維向量空間的概念或實線上的連續函數感到真正興奮。欣賞這些想法就是欣賞一種抽象的形式,而這種美感常常讓人感覺冷冰冰的、形式化的。

數學之美的第二種形式更有關聯性。它涉及規則的例外,不屬於任何更大類別的對象。這些是珍奇之物是17、18世紀充滿自然歷史陳列櫃的迷人化石和奇怪礦物的數學化身。這種美給人一種非常不同的感覺:它充滿異國情調、奇特、親切——當然,也相當主觀。

舉例來說,考慮一下十二面體,它是許多數學寶庫中最受歡迎的物件。它是由12個五邊形組成的正立方體,它是五個完全對稱的固體之一。十二面體作為神秘事物的象徵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當時柏拉圖提出了五種物體(現在被稱為柏拉圖立體)和物理宇宙之間的聯繫。

十二面體象徵著所有的天體——恆星和行星,每一個在形狀和運動上都是完美的。從那時起,這種數學形式就代表了外星人,它也成為鍊金術士和佔星家喜愛的符號。從現代數學的角度來看,它仍然被認為是例外的,它是少數完全獨立的對稱物體之一,不屬於任何更大的圖案的一部分。例如,將一個立方體或四面體推廣到任意維度的類似對象是很容易的,但是沒有高維的類似十二面體的東西。

另一種數學上的例外,被稱為怪物。它是最大的「建築塊」,其中所有的對稱群可以構建,一個數學上的怪物,只能在不少於196,883維的空間裡被想像出來。根據你的喜好,怪物群要麼是所有數學中最漂亮的,要麼是最難看的。

多年來,這兩種美都令數學家們著迷,並帶來了許多進步。抽象顯然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它允許一個人同時處理一個群組的所有成員,它把問題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追隨「冰皇后」的數學家通常不喜歡具體的應用或具體的例子——抽象代數大師之一亞歷山大•格羅森迪克曾以57作為質數的例子而聞名。對數學上的棄兒的迷戀也是一種富有成效的策略。這樣的對象通常生活在多個想法的交叉點,可以作為一個接入點之間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種風格的狂熱者不喜歡「抽象的胡言亂語」,而是珍視具體情況的特性。

但現實世界與理想的數學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大多數科學都與描述真實世界的宇宙聯繫在一起,但這只是無數數學可能性中的一種。據報導,讓-皮埃爾·塞爾對他的數學家同事拉烏爾·博特打趣說:「當其他科學在尋找上帝為這個宇宙選擇的規則時,我們數學家在尋找連上帝都必須遵守的規則。」

面對這個存在主義的問題——宇宙實際上遵循的是什麼定律?但科學已經告訴我們,數學之美的抽象而嚴峻的形式往往能提供一個更安全的長期選擇。

在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的早期研究中,柏拉圖立體的出現就是一個著名的證明。他提出了一種基於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的太陽系模型,該模型基於五個固體的特定構型。這是一個美好的想法,但註定要失敗。後來,克卜勒自己否定了這個模型,因為他得出結論說,行星的軌道並沒有形成一個完美的圓,而是有一個醜陋的橢圓,它可以是各種形狀中的一種。這似乎是絕對的倒退。他把這一發現比作被遺棄在骯髒的科學馬廄裡的一輛「裝滿糞肥的馬車」。

但是,當克卜勒最初被他對特殊物體的偏愛引入歧途時,艾薩克·牛頓根據他的萬有引力理論繼續解釋行星的橢圓軌道。事實上,他展示了所有的天體運動都是圓、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美在於牛頓的抽象定律,而不是具體的解。

這是物理學家和科學家們已經學過很多次的經驗教訓。在19世紀,科學家們從抽象數學轉向了對自然世界更系統的研究。生物學家開始收集一組生物的所有標本,而不僅僅是最美麗的蝴蝶或鳥類,並發現了進化論。化學家對所有元素進行了分類,超越了簡單的銀和金,並在這個過程中揭示了周期表的模式。物理學家隨後揭示了隱藏在這些元素原子中的基本粒子的對稱性。

每次,他們都發現宇宙之美在於物理現象背後的抽象結構。一開始,這些結構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難以理解,但從長遠來看往往更有效、更有意義。而且,的確,更美

相關焦點

  • 分子之微,宇宙之大,發現無處不在的數學結構和神奇的數學之美
    下文摘自《迷人的圖形》前言部分, [遇見數學] 已獲出版社授權許可. 150張彩色插圖給你帶來視覺和科學的盛宴,不可抑制的數字之美躍然紙上!我6歲那年,在一個朋友那裡看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五角星。與之不同的是,我剛剛開始接觸數學時,它卻給我一種寡淡無味的感覺。學習數學似乎就意味著擺弄數字。雖然代數略有不同,但也僅是用符號來代替未知數罷了。如果有人告訴我化石雅致、美妙的幾何形狀與數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我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 宇宙形式被稱為「有意味的形式」,那麼這個形式究竟指向何物?
    貝爾指出,在真正的藝術中都隱藏著一種形式,這種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它具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味。這種意味並不等同於日常喜怒哀樂之情,也不在於它告訴的故事和描述的事件,而是從形式關係本身判斷出來的。因而它具有一種「純粹性」與「不尋常性」。
  • 人類四千年前發現了圓周率,π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或揭開宇宙奧秘
    早在公元之前,人類就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數字,那就是圓周率π。Π是在數學和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常數,是計算圓的面積和周長必不可缺的一個常數。為什麼說π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呢?首先,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是一個永遠算不盡的數字。
  • 新書| 《宇宙的奧秘:克卜勒、伽利略與度量天空》
    新書 | 《宇宙的奧秘:克卜勒、伽利略與度量天空》 2020-10-16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帶孩子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之美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又對一些知識點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話,不懂得融會貫通,很難將數學學好。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對數學興趣呢?這本《寫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有趣、易懂,是父母啟發孩子發現生活中數學之美的工具書。
  • 清華媽媽帶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而在調查的所有偏科學生中,有多達78%的孩子為數學偏科。抽象的符號,繁難的計算,枯燥的推理;浩瀚的題海,重複的訓練,八股化的考試,數學正日益被「妖魔化」,從而導致許多人對這門學科總體上的逃避。簡潔的語言,精巧的構造,嚴謹的結構;代數的優雅,幾何的神韻,清澈的理性,無數數學大師、科學巨匠因數學之美的牽引,而熱愛數學讚美數學。
  • 數學到底是什麼(論宇宙與數學)——致所有的數學愛好者
    毋庸置疑,沒有數學,就沒有現代化的社會。因為近代以來的幾乎所有自然科學方面的理論,都是建立在嚴謹的數學論證的基礎上的。人類對自然的感受與直覺,完全不能作為衡量與界定宇宙運行法則的標準,因為人類的思維太過局限。而數學,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最重要的理論基礎,它嚴謹、全面、理性、邏輯。
  • 天氣預報、摺紙與排隊 包含了怎樣的數學奧秘?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數學極客:花椰菜、井蓋和糖果消消樂中的數學》(鈕躍增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自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拉斐爾·羅森。這本書旨在向大眾讀者提供數學的趣味性,正如書作者所說的那樣,數學不是也不應該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絕不僅僅是一大堆需要死記硬背的公式」,數學來源於現實,而現實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數學原理、發現和有趣規則。
  • 認知篇—數學之美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在成為數學老師之前,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深體會到數學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拋物線、雙曲線、橢圓等幾何曲線是數學中的對稱美,葉片、花卉、藝術品等是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美,人體有人體的對稱美,我們發現大凡美的東西都具有對稱性。
  • 一般人能感受到數學之美嗎?來測測你的數學審美
    數學家和科學家們似乎總愛賦予一些概念美的內涵:一段數學證明要麼是「漂亮」或者「優雅」的,要麼就是「瑣碎」或「無聊」的。甚至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斷言數學之美可以引導我們通向真理。人們不禁要問,數學和美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一個數學定理所展現的美,和一幅風景畫的美,和一段古典音樂的旋律之美,究竟有什麼異同?在詳細介紹之前,對應研究,我們可以對自己的數學—審美水平做一個小測試。
  • 科學之數學美
    數學是現代科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科學中處處可見數學美。美感與文化有關,人們對美的欣賞則與個人的文化水平有關。科學也是一種文化,科學之美,也與一個人的教育程度、科學素養有關。即使是學理工科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科學理論中的數學之美。理論物理學家們常說,麥克斯韋方程,兩個相對論,都體現了數學美。然而,沒有一定數學修養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繁雜討厭的數學公式,哪有什麼「美」呢?
  • 又一個宇宙奧秘揭曉!俄專家發現,白矮星內充滿奶油般的量子液體
    趣味探索訊 在浩瀚宇宙中,每一個天體都有著自己宿命,不可能永久存在,太陽和地球亦是如此,太陽已經普照了地球45.7億年,那麼60億年後將耗盡最後燃料,進入超新星爆發階段,熾熱外核快速膨脹,內核則相反地坍塌成一個既不是黑洞也不是中子星的天體,天文學家將它稱為「白矮星」。
  • 發明,還是發現?數學本質的哲學之辯
    通過發現或創造抽象的數學公式和概念,並將它們清晰地表達出來,感知心智才得以奇蹟般地進入數學王國之中。作者因此提出了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數學是否獨立於人類的思維而存在?」或通俗地說,數學是獨立於人類心智的存在進而被發現,還是人腦的發明或創造?
  • 為什麼有人說圓周率內包含了所有的信息,甚至是宇宙的奧秘?
    在美劇《疑犯追蹤》中出現過這樣一個片段關於圓周率的:圓周率這個無限不循環數字是圓周長與直徑之比,這個數字無窮無盡永不重複。在這串數字中包含所有的信息,例如你的生日、你的儲物櫃密碼、你的社保號碼等都在其中。
  • 數學奧秘——神奇的完全數
    難怪有的學者說,中國發現完全數比西方還早呢。完全數的誕生,吸引了全球的數學家以及數學學者們的眼球,這些「完美」的數字令數學家著迷,因為在它們通俗易懂的定義之下,是複雜而神秘的性質——定義這樣一個完全數並不難,但找到一個完全數卻難於上青天,就這樣數學學者們走上了千年不朽的探尋之旅。
  • 巴赫音樂的數學之美
    亞里斯多德在《論天國》裡寫過,天體運動會發出聲音——「當太陽和月亮和在數量上和規模上都如此之大的所有的星星都以如此快的速度運動的時候,它們怎麼會不產生一個非常大的聲音呢……星星的循環運動所發出的聲音是一種和諧,後來,畢達哥拉斯計算出了這種音樂的和諧比率。畢達哥拉斯說,宇宙是一架巨大的豎琴,每一根琴弦上都有一隻水晶球。
  • 《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帶孩子動動手,探索數學之美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又對一些知識點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的話,不懂得融會貫通,很難將數學學好。那麼,怎麼培養孩子對數學興趣呢?這本《寫給小學生的數學圖鑑》有趣、易懂,是父母啟發孩子發現生活中數學之美的工具書。
  • 或者揭開宇宙的面紗奧秘
    π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數學常數,因為我們周圍都有圓圈,Pi是用來計算圓的常數,Pi用「π」表示,其近似值為3.1415926,然而我們通常用3.14來表示圓周率,在計算圓時也會用到,根據人類構造的數學系統,計算出PI是一個無理數,無理數是一組數字,在一個數值的小數點後有無限個數,由於Pi
  • 巴赫音樂中的「數學之美」!給你看看他的音樂宇宙
    巴赫的音樂中充滿著「數學之美」! 巴赫如果不是一位音樂家, 那麼他也會是一位數學家! 1.對稱之美 首先,讓我們從這張動圖說起。
  • 數學符號:宇宙的語言
    中國古代就一直用文字描述各種規律,比如「求邪至日者,以日下為勾,日高為股,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再比如「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用現代數學語言表達就是「」和「」,兩種表達方式高低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