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認識兩個媽媽,同樣是家庭主婦,教出的孩子卻天差地別。
一個媽媽很愛賭,從早到晚家裡都傳出麻將聲,有時深夜了還很熱鬧。
她家孩子上初中了,在家從不做作業,因為父母不管,成績一塌糊塗,老師都拿他沒辦法。
聽說老師做過幾次家訪了,勸他父母多管管孩子,不然連高中都上不了。
還有一個媽媽,家裡條件一般,但我曾去她家做客,看到滿滿的都是書。
她擔心自己學歷低,教不好孩子,於是從孩子上小學起就跟她一起讀書,省吃儉用把錢留下來全買書了。
每逢周末,隔壁家麻將聲喧譁聲不斷,孩子也不知跑哪兒去混,她卻跟女兒一起安靜地讀書。
女兒從小都是班級前三,去年剛考上重點高中,是家人的驕傲。
自律的父母,孩子基本不愛偷懶。
不自律的父母,很難養出自覺的孩子。
父母的不自律,正在悄悄毀掉下一代。
2
我兒子有個幼兒園同學彤彤,這個小姑娘每天晚上在班級群裡和媽媽一起講故事。
彤彤的普通話還不是太標準,有些平舌音翹舌音也分不大清,卻能用軟軟糯糯的聲音把一個個故事講得鮮活生動,把唐詩讀得婉轉動聽,甚至《笠翁對韻》都能抑揚頓挫地背到「六魚」。
彤彤不但收穫了一眾媽媽粉絲,也收穫了很多像我兒子一樣忠實的小粉絲。好多媽媽問彤彤媽媽:在別的孩子連話都說不利索的時候,你們如何把女兒培養得這麼優秀?
彤彤媽媽說,女兒熟練地講出一個個故事,背出一首首唐詩的背後,是她幾年來一天都不間斷的親子閱讀,是她一本繪本和孩子一起演繹幾十上百遍的努力。
她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極為自律的媽媽,在電視臺繁忙的工作之餘,她讀書,寫文章,和孩子一起講故事,做針織,玩烘焙,學跳舞。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後就放棄了自我成長,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其實為人父母不是要你放棄自己,而是要放棄很多不好的自己。
父母,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先崇拜和模仿的對象。
想要孩子自律而優秀,父母必須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二次成長,用自律砍掉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枝枝杈杈,先把自己培養成為一棵筆直偉岸的參天大樹,孩子這株小樹苗才能照著父母的樣子去生長,也長成自律而優秀的模樣。
3
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一位大師:「小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大師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過來問對方:「您影印過文件嗎?」
回答說:「影印過。」
大師說:「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
聽者恍然大悟:「改原稿!」
大師說:「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你想要一個自律的優秀的孩子,先得看看作為原件的父母自身是不是足夠自律的人。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是資深夜貓子,看手機打遊戲追劇不到凌晨不睡覺,日上三竿才起床。
要求孩子喜歡讀書熱愛畫畫,自己卻只會抱著手機追網文,一本書也不曾在孩子面前看過。
要求孩子不拖拉不磨蹭,自己卻事事拖延,不到deadline絕對完不成。
這樣不自律的父母,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自律而優秀?
那些你無比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也有讓你的孩子羨慕的「別人家的父母」。
4
M·斯科特·派克曾經在《少有人走的路》裡寫道:「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父母懂得自律、自製,工作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學習模仿,並奉之為最高準則。
美好生活
父母以身作則的自律,是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能讓孩子受益一生。在自律的道路上,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