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籍: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只要堅持做這件事

2020-09-16 春稻田官方號

1


我認識兩個媽媽,同樣是家庭主婦,教出的孩子卻天差地別。


一個媽媽很愛賭,從早到晚家裡都傳出麻將聲,有時深夜了還很熱鬧。


她家孩子上初中了,在家從不做作業,因為父母不管,成績一塌糊塗,老師都拿他沒辦法。


聽說老師做過幾次家訪了,勸他父母多管管孩子,不然連高中都上不了。



還有一個媽媽,家裡條件一般,但我曾去她家做客,看到滿滿的都是書。


她擔心自己學歷低,教不好孩子,於是從孩子上小學起就跟她一起讀書,省吃儉用把錢留下來全買書了。


每逢周末,隔壁家麻將聲喧譁聲不斷,孩子也不知跑哪兒去混,她卻跟女兒一起安靜地讀書。


女兒從小都是班級前三,去年剛考上重點高中,是家人的驕傲。


自律的父母,孩子基本不愛偷懶。

不自律的父母,很難養出自覺的孩子。

父母的不自律,正在悄悄毀掉下一代。



2


我兒子有個幼兒園同學彤彤,這個小姑娘每天晚上在班級群裡和媽媽一起講故事。


彤彤的普通話還不是太標準,有些平舌音翹舌音也分不大清,卻能用軟軟糯糯的聲音把一個個故事講得鮮活生動,把唐詩讀得婉轉動聽,甚至《笠翁對韻》都能抑揚頓挫地背到「六魚」。



彤彤不但收穫了一眾媽媽粉絲,也收穫了很多像我兒子一樣忠實的小粉絲。好多媽媽問彤彤媽媽:在別的孩子連話都說不利索的時候,你們如何把女兒培養得這麼優秀?


彤彤媽媽說,女兒熟練地講出一個個故事,背出一首首唐詩的背後,是她幾年來一天都不間斷的親子閱讀,是她一本繪本和孩子一起演繹幾十上百遍的努力。


她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極為自律的媽媽,在電視臺繁忙的工作之餘,她讀書,寫文章,和孩子一起講故事,做針織,玩烘焙,學跳舞。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後就放棄了自我成長,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其實為人父母不是要你放棄自己,而是要放棄很多不好的自己。


父母,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先崇拜和模仿的對象。


想要孩子自律而優秀,父母必須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二次成長,用自律砍掉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枝枝杈杈,先把自己培養成為一棵筆直偉岸的參天大樹,孩子這株小樹苗才能照著父母的樣子去生長,也長成自律而優秀的模樣。



3


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一位大師:「小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大師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過來問對方:「您影印過文件嗎?」

回答說:「影印過。」


大師說:「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

聽者恍然大悟:「改原稿!」


大師說:「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你想要一個自律的優秀的孩子,先得看看作為原件的父母自身是不是足夠自律的人。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是資深夜貓子,看手機打遊戲追劇不到凌晨不睡覺,日上三竿才起床。


要求孩子喜歡讀書熱愛畫畫,自己卻只會抱著手機追網文,一本書也不曾在孩子面前看過。


要求孩子不拖拉不磨蹭,自己卻事事拖延,不到deadline絕對完不成。


這樣不自律的父母,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自律而優秀?


那些你無比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也有讓你的孩子羨慕的「別人家的父母」。



4

M·斯科特·派克曾經在《少有人走的路》裡寫道:「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父母懂得自律、自製,工作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學習模仿,並奉之為最高準則。


美好生活

父母以身作則的自律,是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能讓孩子受益一生。在自律的道路上,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

相關焦點

  • 只要學習好,不做家務也行?堅持做這件事的孩子,成績普遍優秀
    ,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 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也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 17%。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當孩子開始做家務,是為了得到幾塊錢零花錢或者其他物質獎勵,這其實已經背離了家長的初衷(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責任意識),隨著時間推移,最後會演變成孩子認為他付出勞動大人就得付錢,一旦沒有獎勵,孩子將會不願意做任何家務。
  • 想要孩子變優秀,父母一定要「忍住」的4件事
    在養娃的道路上我們總是想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孩子培養的更優秀。有些媽媽輕輕鬆鬆就養出了出類拔萃的孩子,而又有些媽媽累死累活也養不出好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要想孩子更優秀,一定要「忍住」4件事。 第一件事:忍住妥協。 在商場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孩子哭鬧著想要某一樣玩具,有些家長堅持著不買,把孩子抱走了。
  • 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下面5件事
    1.在孩子0到3歲的時候,父母親自帶孩子我們都說生兒育女,從孩子生下來那一刻開始生孩子這項任務就完成了,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養孩子,具體要怎麼養?許多媽媽認為生完孩子就要立馬出去工作,把孩子交代給公婆或者自己的父母就可以,出去工作趕緊給孩子掙奶粉錢,掙以後的學費以及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訓班學費。
  • 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如果我問你們,做家長,累嗎?很多家長眉毛輕皺,抿嘴微微一笑,想了想,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累,但是累並快樂吧!畢竟愛自己孩子這件事不累!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我認識一位媽媽育兒真相:這三件小事,父母越「懶」,孩子越容易變優秀
  • 孩子優秀與否,與父母教養方式掛鈎,做到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優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其實都應該要經常想一想,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沒有問題,不要總是想用控制欲把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一昧地只希望孩子成才,而忘記孩子也有權利保持自己的個性。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教會孩子哪些品質?
  • 智慧的父母成就優秀的孩子,這5件小事,看出父母的大智慧
    智慧的父母成就優秀的孩子,父母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需要自己悟出大智慧其實大智慧都蘊藏在小事情當中,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學會做這5件事,就能夠成就大智慧。第一件事是學會聆聽孩子。不管孩子是聊日常瑣碎還是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父母都要耐著性子傾聽。學會傾聽是走進孩子生活,與孩子搞好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與孩子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願意服從父母的管教。所以,無論父母再忙,孩子說的話再幼稚,父母都要給予孩子最大的耐心,聆聽孩子所說的一切話語。
  • 心理學家:優秀孩子的養成,是因為母親把這4件事做到位了
    ,是因為母親把這4件事做到位了一級心理專家胡老師給出過建議:想要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母親在教育孩子時,要做到這4件重要的事情。因為過於擔心孩子,愛娃心切的媽媽對孩子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去做任何可能受傷的事情,把孩子養成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人,就好像溫室裡的花朵。如果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母親必須學會跟自己的焦慮和解,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學會放手。對於那些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不要隨便插手包辦,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會變得獨立。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每天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聰明
    孩子睡覺前1小時,家長堅持帶孩子做這三件事,孩子會更聰明1、帶孩子閱讀尼古拉斯是心理學教授曾在《大腦皮層》雜誌上發文稱:睡前看書可提高記憶力。睡眠期間,大腦並沒有停止活動,而是不斷的「回放」。什麼是情緒復盤,那就是和孩子討論這一天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孩子肯定會產生一種情緒,有可能是開心的,也有可能是憤怒的。家長通過這種情緒復盤,能夠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父母也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幫孩子解開心中的心結,假如孩子一天當中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跟你說了之後,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這件事為什麼會讓他不開心,以後遇到這樣的事該怎樣合理地去解決。
  • 低層次父母和娃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做這件事,怪不得孩子優秀
    ,高層次父母卻做這件事,怪不得孩子優秀  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對於養活孩子連母雞都會,但是如何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可是現如今的情況卻完全不同,越是那種比較勤奮的,喜歡給孩子經常講道理的家長們,卻總是孩子不領你的情,最後卻費力不討好,可是對於一些不太勤奮的家長們,卻總是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哈佛大學研究: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當一個人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時,這件事的成功機率會高到離譜,一個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就很優秀。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家孩子有以下幾種問題了吧?如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做題馬虎、背不下課文……其實孩子學習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專注力差導致的,只要孩子的專注力能提上去,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寶寶專注力。
  •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
    孩子睡覺前1小時,父母堅持帶他做這3件事,孩子更聰明一、帶著孩子閱讀(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積累知識)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曾在《大腦皮層》雜誌上發文稱:睡前看書可提高記憶力。睡眠期間,大腦並沒有停止活動,而是不斷「回放」。
  • 斯坦福媽媽育兒經:睡前常跟孩子做這2件事,他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其實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就已經成為了很多父母的煩心事,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聰明、優秀,但對於大多數的新手爸媽們來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真的就是有心而無力,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做。
  • 睡前陪孩子做這3件事,會發現搗蛋鬼變成了一個優秀自律的好孩子
    導讀:睡前陪孩子做這3件事,會發現搗蛋鬼變成了一個優秀自律的好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睡前陪孩子做這3件事,會發現搗蛋鬼變成了一個優秀自律的好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優秀的父母,從來不對孩子做這5件事,你做過幾件?
    優秀的孩子,通常都有優秀的父母引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經常犯錯,孩子也會跟著犯錯,父母善良,孩子也會跟著善良……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在成長過程中是允許犯錯的,只要父母及時發現,並且及時糾正,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 優秀孩子的培養,父母要注重這三點
    優秀的孩子,像一束光那樣耀眼,讓人移不開目光。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孩子如此優秀時,對著自己的娃卻只剩下滿心恨鐵不成鋼的焦慮。事實上優秀的孩子,並不是從一出生就優秀,優秀的背後往往還隱藏著良好的家庭養育。而良好的家庭養育,一般父母都會注重以下幾點。
  • 這四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每一個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他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必定有著不一樣的人生。孩子們要比我們父母想像中的要強大。所以有做家長的,不要把任何的事情都給他安排好坐好。這樣只會讓孩子變成溫室裡的花朵。如果要想成為蒼天大樹,成為有用之才,那麼必須讓他經歷風雨,磨練和失敗才會讓一個人成長。
  • 浙江鄉村醫生6個孩子,把5個培養成博士,育兒秘籍卻只有24個字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共6個孩子,把其中5個培養成博士,1個培養成碩士。這樣的教育履歷,可以說是光輝耀眼了吧。 不過,培養出如此多優秀子女的人,並不是什麼名人,而是一個普通的父親。
  • 父母注重從三方面修煉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為父母,如果面對孩子存在的上述問題感到焦慮,不妨和我一起閱讀《王霄老師的5堂幸福課》這本書,父母需要與孩子共同成長,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接納生活的本來面目,學會與家人連接並從自己做出改變,最後帶著愛放手,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育兒專家李玫瑾: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幾件事!
    育兒是對孩子心理的一種投資,這種投資非常有價值。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依戀,父母需要及時滿足他們的身體需要。3-12歲的兒童需要規則,父母必須說「不」。年幼的兒童需要選擇的權利,父母需要耐心並將其視為朋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年心理學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無數案件和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了這一問題。
  • 哈佛大學:父母每天堅持做這3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這樣孩子不管以後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極為優秀。或許你以為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一件複雜的事,但實際上這並不難,父母每天堅持做這三件事,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根據專家觀察發現:父母常做的這3個行為,有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