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人耶穌的教育

2021-02-07 CP中文

通常情況下,吹毛求疵的學者們總給拿撒勒的耶穌塑造一個沒受過教育、不懂世故的鄉巴佬形象。然而,仔細審視耶穌的生平和教導風格,那就很容易發現拿撒勒的耶穌是一流人物,其言談和教導都帶著極大的權威並智慧。猶太人領袖們對耶穌大為讚嘆,他們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約翰福音7章15節)儘管作者認為耶穌是上帝神聖的兒子,但就耶穌作為人的一面而言,並沒有說他是個沒接受過教育的鄉下人,相反,耶穌至少接受過一些正規教育。如下是五個可以相信耶穌曾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五個理由。


1.耶穌能識文斷字。對觀福音書都記載了耶穌曾站在拿撒勒的會堂中。路加記載的是「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路加福音4章16節)。這段經文表明耶穌朗讀了以賽亞書。在猶太文化中,希伯來男孩應該要學會讀聖經。在耶穌這裡,很明顯,耶穌擁有超過當時社會中90%人的閱讀能力。由於強調會堂教育,至少男孩要接受這樣的教育,因此猶太人的識字閱讀水平比古希臘-羅馬世界要高許多。


2.耶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寫作。儘管約翰福音7章53節-8章11節在約翰福音最早期的一些手稿中找不到,但也被普遍認為是真實的內容,因為這段內容擁有耶穌所講述故事的所有特徵。這段經文的奇妙之處就在於,記載了兩次耶穌在沙土地上寫字(約翰福音8章6節、8節)。用來描述耶穌寫字的詞並不是什麼抽象的圈圈劃劃,而是在書寫文字。Graphō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在書籍或者捲軸上的書寫。按照盧和尼達(Louw and Nida)的說法:「由於寫作的知識幾乎是普遍存在,所以通常不難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寫作術語。」(Louw & Nida著新約希臘語-英語詞典,395頁)


3.耶穌是按照拉比式的風格進行教導。耶穌也會使用拉比式的教導風格。耶穌常常用提問的方式來回答問題。當那個富有的年輕官員問耶穌,自己要做什麼才能承受天國和永生,並稱呼耶穌為良善的,耶穌用提問的方式回應:「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路加福音18章19節)還有一次,耶穌被問到人是不是要納稅。耶穌拿著一個銀幣,然後這麼回應:「這像和這號是誰的?」(路加福音20章24節)


耶穌還使用另一種拉比式的教導方式,叫做「預表解釋」(remez),即暗指某一段經文。預表解釋是一種猶太解經方法(haggdic)。既然許多人都熟記聖經,那就不需要引用聖經的整段章節。相反,人可以只提到經文的部分段落或者暗指經文中的內容。當對經文的暗指被提出,那等於是引用了整段經文。在耶穌回答施洗約翰門徒,自己是不是就是彌賽亞時,耶穌回答說:「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麻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 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馬太福音11章5節)在這句話裡,耶穌引述了以賽亞書29章18節、35章3-5節、42章7節以及61章6節。施洗約翰會理解耶穌所引述的內容(羅伊·布利澤德和大衛·比溫,Blizzard and Bivin, 發表於BibleScholars.org, 2013)。


耶穌不僅僅廣泛使用了拉比式的技術,也在自己的教導裡使用了極其可觀的邏輯方法和各樣修辭表達,其中有明喻(馬太福音7章24、26節)、暗喻(馬太福音13章19-22節),借喻(在言說時對比兩個不相關的事物,路加福音13章32節),轉喻(詞或習語直接用於替換與此相關的詞或習語,馬太福音10章34節;11章21節、23節),提喻(和轉喻類似,但用一部分來借代整體或反過來,路加福音23章29節),誇張(用誇張手法來說明觀點,馬太福音5章29-30節),擬人化(把物品或事件賦予人的特徵,馬太福音6章3節、6章34節、11章2節),人格化(像對人說話一樣對一樣物體喊話,馬太福音11章21節、23節;路加福音10章13節),委婉用詞(用不那麼冒犯人的說法來替換直白莽撞的說法,馬太福音9章24節,約翰福音11章11節),諷刺(馬可福音2章17節,馬可福音7章9節),悖論(馬太福音5章2-5節,馬太福音19章29節,馬太福音23章11節),雙關(路加福音21章11節,約翰福音3章3節),幽默(馬太福音6章2節,7章3節,19章24節),解謎(馬太福音8章22節,馬太福音10章34節),格言警句(馬太福音5章13-14節,6章34節,路加福音12章34節),排比(登山論福中的「有福了」,馬太福音18章3、10、18-19,22節;26章21、29、34節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更充分理由式論證(馬太福音6章26節;10章29-30節),歸謬法(馬太福音5章46-47節,12章24-26節),排中律(馬太福音12章30節,21章25-27節),非矛盾(路加福音6章39節),類比(馬太福音12章40節),對比(馬太福音23章23-34節)以及希伯來語詩歌格律(馬太福音10章24、26節)(詳見羅伊·祖克Zuck, Roy B著:像耶穌那樣教導Teaching as Jesus Taught)。就如此高等的邏輯和推理,還有拉比式的教導風格而言,這似乎能夠表明拿撒勒人耶穌接受過非常精良的教育。


4.耶穌熟悉希伯來聖經。這點就不需要擴展說明了。很明顯,哪怕隨便讀幾段福音書,就知道耶穌很了解聖經。他對聖經的分類也經典方法一致:律法書、先知書以及詩篇(路加福音24章44節)。耶穌曾頻繁引用申命記、以賽亞書、詩篇和其他先知書,這表明他記住了許多聖經段落。


5.耶穌生活在一個有學校的地區。最後要注意的是,按照希穆爾·撒法萊(Shmuel Safrai)教授的研究,加利利地區拉比的數量在第一世紀時讓猶大地區相形失色(撒法萊著:第一世紀時的猶太人,Jewish People of the First Century)。考古學家曾在加利利地區發掘過數個第一世紀時的猶太會堂。耶穌除了向自己地上的父親拿撒勒人約瑟學習之外,也可能在這樣的會堂裡接受該地區拉比們的教育。儘管對約瑟生平所知不多,但如果耶穌的同母弟弟雅各能作為參考的話,那似乎約瑟也是一個自己對經文非常了解的人,由他所傳承給耶穌、雅各的教育也能證明這點。


當耶穌被稱為「沒有學過」,很可能是猶太領袖們是在說耶穌沒有在猶大地區受許可的學校裡學習過。然而,耶穌卻是在加利利接受的教育。每個會堂都有自己的猶太學堂 (bet-sefer),那是一種學習的學校。儘管耶穌沒有接受過那種可以在耶路撒冷為成為文士做準備的訓練,但耶穌閱讀、寫作和教導的技巧也證明了耶穌在早年必定接受過教育。許多人會問:「耶穌早年在幹什麼呢?」我覺得答案很簡單。耶穌在記憶、學習聖經,為他將要到來的傳道事工做準備。如果神子耶穌都需要學習聖經,那是不是說我們更需要學習聖經了呢?


參考資料


羅伊·布利澤德和大衛·比溫(Blizzard, Roy B., and David Bivin)著:耶穌作為拉比的研究(「Study Shows Jesus as Rabbi.」), 於2019年4月29日存取於Bible Scholars.org網站:


https://www.biblescholars.org/2013/05/study-shows-jesus-as-rabbi.html


約翰內斯·盧和尤金·阿爾伯特·尼達(Louw, Johannes P., and Eugene Albert Nida)著:新約希臘語-英語詞典:基於語義域。(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紐約:United Bible Societies,1996年


希穆爾·撒法萊(Safrai, Shmuel)著:第一世紀時的猶太人:歷史地理、政治歷史、社會、文化以及宗教生活與機構,第二卷(The Jewish People in the First Century: Historical Geography, Political History, Soci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Life and Institutions),波士頓Brill出版社1988年


羅伊·祖克(Zuck, Roy B)著:像耶穌那樣教導(Teaching as Jesus Taught) Eugene, OR: Wipf & Stock,1995年版


布萊恩·G·奇爾頓是BellatorChristi.com網站的創始人,也是Bellator 基督播客的主持人。


相關焦點

  • 英國考古學家稱:以色列拿撒勒修道院廢墟下發現耶穌童年時期住所
    在對以色列拿撒勒遺址進行了14年的考古調查後,雷丁大學考古和歷史學教授肯布萊克(Ken Dark)聲稱其發現強有力證據證明拿撒勒修女會地下的廢墟就是耶穌童年時期的住所。這位專家稱,他對該地點的研究證實,修道院坐落在一座公元1世紀的房屋之上——這是耶穌真實存在過的有力證據。
  • 耶穌的門徒-拿但業
    所以有的人就猜想,迦拿的婚禮和拿但業是否有關係?所以才會把耶穌和門徒通通邀請去婚禮?也有人說,拿但業就是婚禮的新郎,這些都是後人的猜想,沒有正確答案。那麼,拿但業是怎樣認識耶穌的?上次我們談到腓力,耶穌找到腓力,叫腓力跟從祂。腓力一跟從耶穌,就立刻去找拿但業,因為:「摩西在律法書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寫耶穌家鄉的人不相信他是一個敗招
    第6章中文版分成六段,標題分別是:拿撒勒人厭棄耶穌、耶穌差譴十二門徒、施洗約翰的死、耶穌使五千人吃飽、耶穌在海上行走、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先介紹第一段內容。作者說,耶穌離開那裡,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他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裡教訓人。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出生後是放在馬槽裡還是牛槽裡
    第2章中文版分成七段,標題分別是:耶穌降生、天使報喜信給牧羊的人、在聖殿裡獻與主、西面稱頌救主、亞拿頌讚神、回拿撒勒、耶穌十二歲時在聖殿裡。先介紹第一段內容:作者說,當那些日子,凱撒奧古斯都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這是居裡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
  •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馬太福音 4:13-22 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 弗農山拿撒勒大學到底怎麼樣?是否名不副實
    弗農山拿撒勒大學是美國一所基督教文科大學,創辦於1968年。創辦之初是一所初級學院並且是東拿撒勒學院的附屬學校。1972年,獲得美國北部各州學校中央委員會批准、認證,具有教學資格。2002年,弗農山拿撒勒大學正式使用現名。弗農山拿撒勒大學由藝術與人文學院、商學院、教育與專業研究學院、自然與社會科學院、護理與健康科學院、神學與哲學院等組成。
  • 耶穌基督丨先知的四個預言均無可置辨地應驗在他身上,可能嗎
    這四個預言分別是:一、基督降生在猶大地的伯利恆;二、基督是聖靈感孕、童貞女所生;三、從埃及召出來;四、基督耶穌被稱為拿撒勒人;拿撒勒在耶路撒冷西北三英裡處,伯利恆在耶路撒冷城南五英裡處。耶路撒冷就在摩利亞山上,是大衛王平了六百舍客勒金子,從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買來的(參歷代志上21章25節,歷代志下3章1節)。從拿撒勒到伯利恆城除了山地就是荒漠,古時交通極不方便,馬利亞身孕又重了,怎麼可能跑到幾英裡之外的故鄉伯利恆去生孩子呢?
  • 耶穌真是個木匠嗎?
    ,經常將耶穌形容為一個木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去年12月,塔博爾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指出:值得關注耶穌當時的生活背景以及如何賦予了他的教導時代特徵。而拿撒勒距離塞佛瑞斯城不足4英裡(約6.43千米)的東南方,「重建工程刺激了經濟建設熱潮,拿撒勒也很可能受其影響」。 「所以很容易聯想到耶穌的養父約瑟、耶穌自己和與耶穌年紀相仿的兄弟們,一同參與到了塞佛瑞斯的建造交易中。
  • 成為耶穌信徒以前,保羅什麼樣的宗教觀念,我們現在已無法考證了
    早期的耶穌信徒被稱為「拿撒勒人的信徒」,他們大多處於彷徨的狀態,需要在耶穌和其門徒的思想之間做一個選擇——這是兩種有很大差異的思想。有一段時間,他們始終在遵從著耶穌嚴於律己的教訓:他們共有財產,彼此間相親相愛。這種堅持是建立在他們相信耶穌復活並奇異地升入天堂,然後又降臨世間的基礎之上的。他們不懂得捨棄自我就是酬報,反而認為那是一種犧牲。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作者為什麼把耶穌的弟弟妹妹改沒掉了
    在馬可福音裡,是先寫耶穌在加利利傳道,又收了四個門徒,在趕逐汙鬼之後,1:28才說「耶穌的名聲傳遍加利利的四方」。馬太福音則寫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處治病救人之後,4:24才說他的名聲傳遍敘利亞。第三段,拿撒勒人厭棄耶穌。作者說,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 《耶穌二十苦》,一首歌,把耶穌的一生都唱盡了
    熟悉聖經故事情節的人可以看得出來,《耶穌二十苦》的歌詞就是概括了耶穌的生平事跡,信徒通過這首歌的學習和反覆詠唱,就可以潛移默化對耶穌一生以及偉大使命有了清晰的概念。 下面分析一下這首歌曲的歌詞: 耶穌受的苦,我們當記熟,晝夜裡思想,必定有幫助。
  • 《耶穌是萬代的君王》
    新約有兩處經文記載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跡,分別是太1–2章及路1–2章。前面4堂課從太1–2章來思想,因為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主要是猶太人,所以就從律法的概念切入,認識耶穌是以色列的王。現在我們會從路加福音來認識耶穌是誰。路加福音最初的讀者設定為希臘人,也就是外邦人。華人也不是以色列人,我們可以用外族人的角度,從恩典的概念切入,認識耶穌是人子,降世成為人的樣式,為了要拯救世人。2.
  • 母親節講章——耶穌與他的母親
    1、耶穌的順從路2:49-51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初讀這段經文的人,可能看不出耶穌對母親的體貼,而以為耶穌對母親並不禮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第四節,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 耶穌是拿細耳人嗎?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耶穌的生平存在一個疑問:耶穌是否是一位拿細耳人(Nazirite),發過拿細耳誓言?在舊約聖經中,古代以色列的拿細耳人指的是那些發誓要過聖潔嚴謹生活的人。毫無疑問,耶穌正是為了救贖全人類而來到世間,成為分別為聖的器皿。然而,聖經中卻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就是舊約中所說的拿細耳人。但是耶穌是來自拿撒勒(Nazareth),那裡的居民有時也被稱呼為拿細耳人(Nazirites)。簡單回顧耶穌的生平,就可以發現,耶穌在傳道事工中曾經觸碰過死者,也喝過葡萄酒。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
    第1章的中文版分成九段,標題是:施洗約翰傳道、耶穌受洗、耶穌受試探、開始在加利利傳道、呼召四個漁夫、趕逐汙鬼、治好彼得嶽母和許多病人、在加利利各會堂傳道、潔淨麻風人。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但河裡受了約翰的洗。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佛鴿子,降在他身上。
  • 考古發現證明耶穌真實存在 聖經的記錄比世俗學者更準確
    >稱聖經中對耶穌的記錄很多是「神話」,耶穌不過是一位盲信者。的發現,許多基督徒相信,他可能是耶穌同父異母的弟弟或耶穌的表親。 世俗學者還曾認為認為耶穌不可能是真實人物,因為當時研究認為1世紀羅馬人統治期間拿撒勒城並不存在,但2009年在拿撒勒發現了一個石屋的地基可追溯到
  • 08 屬靈的恩典之國 | 耶穌生平學習
    【路4:16-30,16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34、轉到迦百農(太4:13-16,路4:31a)【太4:13-16,13 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14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 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 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 耶穌不是出生於12月25日?
    儘管《聖經》和歷史文獻沒有清楚記載耶穌降生的具體日期。不過,我們通過《聖經》中的一些環境和事件描寫,完全可以推出這個結論。其一,按事實來講,耶穌不可能在12月25日降生在伯利恆。而《路加福音》的記載卻是,耶穌降生的那個夜晚,伯利恆之野地裡卻有牧養的人看守羊群。顯然,耶穌降生那晚不可能是在冬季,也不可能是12月24日或25日。(早期信徒曾把五月當作耶穌降生的月份。)其二,按道理來講,耶穌也不應該出生在12月25日。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養父約瑟本是加利利拿撒勒人,在伯利恆無親無故,去那裡還需要繞開猶太人不喜歡的撒瑪利亞地區。
  • 福音電影《耶穌基督:走出埃及》少年彌賽亞的感動歷程!
    編者按:《耶穌基督:走出埃及》是2016年復活節檔期最新上映的聖經題材電影,講述了7歲的耶穌和他的家人離開埃及回到拿撒勒的故事,耶穌發現了自己出生的真相、以及自己的使命。豆瓣評分:6.5分《耶穌基督:走出埃及》》創作背景 這部影片並非是按照聖經的記載來詳實呈現,聖經中只提到關於耶穌童年的部分故事,在路加福音裡有關於他12歲上耶路撒冷聖殿的記載。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小時候怎麼只發生一個故事呢
    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本段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