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文言文實詞有本義和引申義,還有比喻義和假借義

2020-12-20 窩商談教育

文言文實詞是文言文閱讀的核心。古漢語相比較現代漢語來說,其中一個不同點就在於古漢語是一個字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一般是兩個字一個詞、比如「妻子」,在現代漢語中就是一個詞,就是兩個人結婚後,女人是男人的妻子。而在古代漢語中,指的就是妻子和孩子,比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提到的「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就是這個意思。

文言文中的實詞還具有一詞多義的特徵,而且各個詞義之間是有聯繫的。一般分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等。

本義

詞的本義指的是這個字造出來的時候的意思,也就是字的本來的意思,有的時候也指這個字在古漢語的常用義。

比如「本」這個字屬於會意字,就是在「木」字的下面加了一橫,使這一部分突出,意指「樹的根部」。這個就是「本」「本義」。

其他的比如: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

「倍」的原義是「反」,即「背向、背著」。

「關」的本義是「門閂」。

「固」本義指「城牆堅固」。

一般來說。古漢語字典中的各個實詞的第一個義項就是這個字的本義,其他義項都是從這個本義引申出來的。

引申義

相關焦點

  • 小學如何學詞語之詞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但是因為受具體的使用環境的影響,或者一些認識的改變,詞的詞義除了本義之外,經過推演而產生了意義,就是引申義。又借用一個詞的本義來比喻另一種事物,這樣產生的新的意義就是比喻義。(特別注意:詞語的比喻義和修辭上的比喻有區別,比喻是臨時的打比方,而比喻義是詞的一種固定用法。)一部分詞是只有一個義項的單義詞,這類詞的詞義不受語境影響,也不會產生歧義,意思很好理解。但還有不少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項的多義詞。
  • 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七):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
    本節課講述詞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 【閱讀理解】詞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
    詞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 一、本義就是詞的最初的、
  • 文言基礎知識:舉例說明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 文言文實詞和古今詞義的異同
    點擊文言文 一鍵關注微信最權威文言文百科每有十位文言文愛好者——就有九位關注我們
  • 初中語文,文言實詞四大考點歸納
    文言實詞,包括動詞、名詞和形容詞等。指的是文言文中具有實在的詞彙意義的詞語。積累並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對解讀文言文題目有的重要作用。文言文的學法和英文差不多,積累和運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方法也不可忽略。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
    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常考文言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詞類活用等5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複詞相對較少。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1.本義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
  • 文言基礎知識: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個詞本來的意義,叫本義。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先有語言而後才有文字。一個詞,在沒有給它造字以前還可能有更原始的意義,不過那已無從考查了。我們所謂「本義」,指的是字形能夠說明、上古文獻也能夠證實的意義。從這樣的本義引申、生發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詞義的引申大體有三種情況:(一)詞義的擴大。
  • 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實詞考點,一詞多義現象與解題技巧點撥
    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閱讀理解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明確文中文言實詞的含義,其次要掌握一些特殊用法及其與現代漢語的異義現象,再次,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特點與用法。因此,梳理常考的文言實詞,總結答題技巧便很有必要。
  • 古漢語通論-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漢語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漢字未產生以前,遠古漢語的詞可能還有更原始的意義,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今天我們所能談的只是上古文獻史料所能證明的本義。了解這種本義,對我們閱讀古書有很大的幫助。一個詞往往不只具有一個意義。當它們有兩個以上的意義的時候,其中應該有一個是本義(註:有些詞的本義已經消失,如「試」字。詳見古漢語通論(五)163頁。),另外還有一個或一些引申義。
  • 文言文真不難丨文言實詞的特點
    古代漢語由於歷時較長,在語音、詞彙和語法方面,與現代漢語相比,都有明顯的差異,其中主要是詞彙的差異。學習文言文的障礙,常常是因為不懂得其中一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因此,只有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才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也是實詞佔絕大多數。文言實詞具有以下特點。
  • 高考2020語文100天衝刺:文言實詞
    文言實詞  一、古今異義  同一個詞古今意義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叫古今異義。平時要注意積累古今異義的詞語;做題時要細心體察,不要望文生義,以今代古。  二、一詞多義  文言實詞往往具有幾個甚至十幾個義項,這種現象叫一詞多義。對常用的多義詞,要弄清其本義與引申義之間的關係,系統地掌握詞義。如,「朝」本義是早晨,由於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見帝王,便引申為「朝見、朝拜」;由「朝見」又引申為朝見的處所「朝廷」;又引申為朝代。考生要善於根據相關詞句(具體語境)準確理解詞義。
  • 從近五年高考了解高考文言實詞複習重點
    摘要:歷年高考對於文言實詞的考查都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而這主要體現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中。這部分內容的考查往往佔到全篇試卷文言文分量的一半左右。一篇文言文能否讀通的關鍵在於對實詞的理解和把握。因而歷年   摘要:歷年高考對於文言實詞的考查都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而這主要體現在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中。
  • 2021年高考高中語文常用文言實詞詳析(96-105)
    2.試題彙編2020.5.1-5.31  3.試題彙編2020.4.1-4.30  4.試題彙編2020.3.1-3.31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高考語文常用文言文實詞詳析
  • 比喻義與詞性相關的兩個問題
    關於第一個問題,文章指出,大多數比喻義與本體相對應,少數比喻義與相似點相對應。雖然本體和喻體的詞性是一致的,但本體、喻體的詞性與相似點的詞性可以不一致,所以比喻義與喻體原義的詞性可以不同。關於第二個問題,文章指出,因為某些形容詞的引申義是由本義的比喻用法引申而來,且可以轉換為「(好)像……(一樣/那樣/似的)」的明喻格式,所以形容詞也可以有比喻義。
  • 高考語文120個文言實詞 —高考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120個文言實詞  一、愛  ★「愛」在古代常有「吝嗇,捨不得」的意義,「捨不得」自然就會「喜歡」並加 以「愛護」嘍。  ■事半功倍 鄉利倍義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之 義;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 來、原來」之義。
  • 高考文言文實詞:伯的用法
    高考文言文實詞:伯的用法 2012-10-15 17:0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文言字詞理解的三條規律
    可見,將義項代入原句翻譯能否保證語句的通順,也是判斷一個文言字詞的義項是否正確的重要條件,   規律三:義項必須是被解釋文言字詞的本義或比喻義、引申義。   【病例展示】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   解釋下句中加點的詞語。
  • 2021年高考高中語文常用文言實詞詳析(66-75)
    2.試題彙編2020.5.1-5.31  3.試題彙編2020.4.1-4.30  4.試題彙編2020.3.1-3.31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高考語文常用文言文實詞詳析
  • 2018年高考語文核心梳理·提技能:文言實詞的理解和判斷
    諮詢微信13602424805(手機)==== 核心梳理·提技能:文言實詞、虛詞的理解和判斷 一、文言實詞 (記典例;會遷移;善代入;巧排除)>(一)文言實詞常見類型1.一詞多義這種情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一個詞有多個義項,二是指一個詞可能屬於不同的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