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點30分許,一輛新月公司的車停在牌樓前,20多名遊客在工作人員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直接進入
法制晚報訊(記者 馬曉晴 張群琛 王思思 張麗)從今天起,主動取消3A級景區資質的南鑼鼓巷正式暫停接待旅遊團隊。
今天上午,東城區旅遊發展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到南鑼鼓巷胡同口向遊人發放《關於南鑼鼓巷暫停接待旅遊團隊的通告》。
《法制晚報》記者了解到,他們會對前來的旅遊團進行勸導,但不會限制遊客出入。
現場目擊 不顧勸阻 旅遊團照樣來
今天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南鑼鼓巷看到,前來遊玩的遊客並不算太多。
在胡同口,記者看到有人拿著《關於南鑼鼓巷暫停接待旅遊團隊的通告》向遊人發放。記者了解到,今天東城區旅遊委派了7名工作人員,到南鑼鼓巷為遊客發放通告,提醒並勸導旅遊團不要到此旅遊。
上午10時40分左右,記者看到一個旅遊團將大巴車停靠在南鑼鼓巷南口的馬路邊上,有20名左右遊客從車上下來後走入南鑼鼓巷,但記者並沒有看到有導遊帶領。
幾名保安對該旅遊團的遊客進行勸阻,並拿出通告讓其閱讀,但並沒有起到作用,遊客們還是徑直走進了南鑼鼓巷。
一位遊客告訴記者,南鑼鼓巷是他們今天定點參觀的景點之一,導遊讓他們在這裡自由參觀,隨後到胡同口集合。「我看到胡同口發的通知了,但既然安排參觀了,我肯定還是要進來的。」該遊客說。
東城區旅遊委副主任宋敘表示,目前沒有法律規定不能來南鑼鼓巷參觀,工作人員只是進行勸導,但不會限制遊客出入。
宋敘告訴法晚記者,南鑼鼓巷地區每天會派出6名民警、40名保安進行24小時巡邏,以保障居民和遊客的安全。工作人員會對前來的旅行社導遊進行勸導,告知其南鑼鼓巷是居民社區,不具備旅遊參觀的條件,需保證居民的居住環境,讓他們儘快更換旅遊路線。
今天上午11時許,記者在南鑼鼓巷南口看到,十餘位工人正在路邊安裝防撞箱,並往防撞箱內裝沙子。現場工人告訴記者,這是東城區交通支隊安排安裝的,目的是為了禁止大巴車停靠。
對於今天上午仍有旅遊團前來旅遊一事,宋敘表示,一些外地旅行社可能還沒有接到限流的通知,工作人員會在現場進行提示,希望各大旅行社可以儘快改變旅遊線路。
上午,工作人員在地安門東大街上安裝了30個防撞箱,防止大巴車下客
商戶、居民看法 旅遊團影響環境 支持限流政策
記者探訪發現,附近的很多商戶對於暫停接待旅遊團的規定均表示支持。
記者看到,位於鼓樓東大街的一家遊戲店的門口貼著「閒逛勿進」的標識。在這裡開店十餘年的店主霍先生告訴記者,南鑼鼓巷是近兩年開始出現大批旅遊團的,大量遊客到他的店裡只看不買,還會評頭論足一番,這讓霍先生感覺很煩躁,於是便在門口貼上了「閒逛勿進」的標識。
「大量的遊客還會帶來大量的生活垃圾。」霍先生說,鼓樓東大街上的垃圾桶非常少,遊客們只能把垃圾扔在車筐裡、樹坑裡,對周邊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家住南鑼鼓巷附近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非常支持限流政策。王先生介紹,隨著各式商業店鋪落地以及知名度不斷提高,近幾年,前來南鑼鼓巷的遊客越來越多。近兩年開始,旅遊團逐漸多了起來,但帶火周邊生意的同時,也給周邊環境帶來了很大影響。
今年40多歲的王先生表示,南鑼鼓巷內有很多售賣小吃的商店,遊客們都會買幾個來嘗嘗,垃圾卻隨手扔的到處都是。「我小的時候,這裡清淨的很,如今每天都是吵吵嚷嚷的,居住在這裡感覺特別吵。」王先生說。
家住附近的劉女士表示,交通擁堵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前這裡開車、騎車都很方便,如今走路進去都很費勁。」劉女士每天上班都要騎車從南鑼鼓巷經過,但由於南鑼鼓巷遊客過多,她有時候不得不選擇從附近的胡同繞道通過。
南鑼附近的一家遊戲店的門口貼著「閒逛勿擾」的標識
記者調查 部分旅遊團已取消南鑼線路
昨天,記者在途牛、去哪兒等旅遊網站輸入「南鑼鼓巷」的信息,還是可以搜出一些提供一日遊服務的旅遊團的。這些含有「南鑼鼓巷」遊覽項目的旅遊信息,一般還包括八達嶺、故宮等景點,基本上每天都有團,價格在60到300元之間。
法晚記者發現這種旅遊團的景點分布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早上去八達嶺等地的,這類旅遊團會在晚上安排遊人去南鑼鼓巷;另外就是在故宮、北海等周邊景區遊覽的,一般會在下午左右到達南鑼鼓巷。
記者在一家旅遊網站上找到了去南鑼鼓巷的旅遊團,這家網站上前往南鑼鼓巷的團只有兩個,記者報名參加了其中一個。昨晚8點左右,記者接到了一通自稱是旅行社人員的男子打來的電話,該男子與記者確定了旅遊信息,以及車輛的發車地址。當記者詢問旅遊線路時,這名男子稱線路為八達嶺、十三陵,最後是鳥巢,並不是記者所報名的南鑼一線,對此該男子表示,他們拿到的訂單就是這樣。
今天上午記者又重複下了幾個訂單,一些導遊告訴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他們之前去南鑼鼓巷基本都是就地散團、自由活動,現在查的比較嚴,即便不拿著小紅旗也能被人發現。另外一些旅遊網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很少有往南鑼鼓巷的團了。
旅遊專家
可開發與南鑼類似景區
針對南鑼鼓巷擁擠的問題,《中國旅遊報》首席評論員、旅遊專家劉思敏表示,由於南鑼鼓巷屬於「街區+景區」的設計規劃,從應急角度來看,政府應該對這片區域採取應急管理,隨時監控,並有最大承載人數的要求。一旦超載,政府應對這片區域採取臨時限流管理,無論是團隊還是散客,甚至是經過的路人,都應該進行限流。
此外,從長遠角度來講,政府需要供給側改革,建設更多跟南鑼鼓巷類似的具有老北京風格的歷史文化街道,將遊客分流到各個街道,比如現在開發的比較好的五道營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表示,南鑼鼓巷暫停接待旅遊團一事是利大於弊的。唐鈞稱,當地仍有居民居住,這樣做,居民生活能得到保障,有利於提升當地文化品質,對文物保護也有好處。
另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旅遊規劃系主任副教授、博士唐承財表示,南鑼鼓巷給人的印象是像一個社區,一大批原著居民生活在此,有他們鄉土鄉音的東西在裡面。所以開展的很多旅遊活動不能影響他們的生活,如果開放旅遊影響到當地的居民生活,他們全部搬走不願意在此居住,那麼南鑼鼓巷就失去了本身的一些真實的魅力。
「我認為南鑼鼓巷退出3A景區,是出於它本身的文化、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考慮。」唐承財說, 南鑼鼓巷不接待旅行團可能會給其他胡同帶來一個機會,帶動其他的北京胡同遊,起到空間分流的作用。
文/記者 馬曉晴 張群琛 王思思 張麗
攝/記者 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