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到「淹沒」康橋?英媒:中國旅遊團太多 劍橋擬限制遊客數量

2020-12-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導英媒稱,幾乎一個世紀前中國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讓今天的中國人依然痴迷,特別是徐志摩描述的風擺柳枝的康河夕照。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15日報導,有幸來英國旅遊的中國人,多數一定要去一趟劍橋。到了劍橋的中國遊客,一定要抱著康河邊的老柳,甚至坐到樹杈上照一張,儘管此柳可能已經非彼柳。

報導稱,徐志摩時代,能走到英倫三島的中國人鳳毛麟角。今天,中國遊客四海遨遊,登陸英倫的遊團散客一撥接一波,接踵而至。

劍橋前市長、市議會議員約翰·西普金甚至驚呼,劍橋正在面臨被中國遊客「淹沒」的危險。西普金表示,來劍橋一日遊的遊客中,「中國遊客佔了相當高的比例」,而且,中國旅行社為了多賺錢,「組團過大」。

劍橋官方旅遊管理服務機構「訪問劍橋」的負責人艾瑪·索爾頓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她說,劍橋古鎮窄巷裡,經常擁塞人數超過50人的中國旅遊團,堵住去路,擋住視線。

索爾頓說,如果50多人站在國王學院門前,那就會造成問題。

報導稱,「訪問劍橋」表示,正在考慮出臺限制中國遊客數量的措施,比如規定一個旅遊團人數的上限,以及協調不同旅遊團的旅行線路,避免蜂擁一處等。

英國官方旅遊管理機構「訪問英國」的統計顯示,2015-17年間,平均有1.7萬名中國遊客在劍橋市過夜。2016年,英國接待中國遊客約26.7萬人次。

報導稱,英國旅遊熱點城市中,只有倫敦、愛丁堡和曼徹斯特,到訪的中國遊客人數超過劍橋。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遊客蜂擁而至 劍橋陷入「淹沒」風險
    英國《泰晤士報》10月11日文章,原題為「劍橋因中國遊客蜂擁而至而發愁」。如今,從白金漢宮到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亞故鄉)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牛津郡基德靈頓村,英國的許多地方都在吸引中國遊客蜂擁而至。然而,劍橋市一位議員警告稱,眼下該市正陷入被中國遊客「淹沒」的風險。議員約翰·希普金表示,劍橋必須制定一項阻止他們紛至沓來的政策。
  • 劍橋大學合唱團 開唱中文歌《再別康橋》
    1月底,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發布了最新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專輯收錄了19首曲目,其中包括兩首中文歌曲,分別是《再別康橋》和《茉莉花》。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多年以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據合唱團介紹,專輯的名字及主打曲目《再別康橋》來源於中國詩人徐志摩的著名詩篇。
  • 再別康橋,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
    說起中國的詩文,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人這麼說,一個人一輩子能讀懂一位詩人的所有詩歌就很不錯了。那時的我真不敢認同,但今天真的理解了,一個詩人的一生就如同自己的一生,起承轉合,起起落落,經歷過的東西太多了,如果僅僅通過一首詩能體現出來,反正我是不信。
  •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有色攝影|英愛侶行|掃街英國(三)一首《再別康橋》,流傳於世,廣為人知輕輕的我來了,輕輕的我走了輕輕地我又來了,輕輕地我又走哩劍橋到處是到處綠草如茵、楊柳垂堤,河中有小船往來穿梭,
  • 再別康橋/陸小鹿
    古老的哥德式教舍瀰漫著中世紀氣息,雄偉的教堂雕塑訴說著歲月故事,縱橫交錯的小巷裡來來往往著各國學子、遊客,一輛輛單車以靜止或流動的姿勢將濃鬱的書香味傳遞到劍橋的每個角落。樹木高大,天空深遠,綠草如茵,牛群可見。  我漫步在七月的劍橋,體會著九十多年前康橋的氣息—那時,劍橋被人們普遍譯作康橋。  我來尋找舊日康橋的氣息。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 再別康橋80年 劍橋大學為徐志摩樹碑(圖)
    徐志摩 1897-1931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詩人徐志摩遊學於劍橋大學。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在回國的輪船上寫下著名詩作《再別康橋》。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徐志摩詩碑於7月8日樹立,據國王學院發布的相關消息,這塊白色大理石的質地與北京紫禁城內大理石完全一樣,放在這裡寓意為連接中國和劍橋的紐帶。
  •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演繹《再別康橋》
    【新華社微特稿】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26日發布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其中包括《再別康橋》《茉莉花》兩首中文歌曲。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多年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合唱團介紹,專輯在國王學院大教堂錄製,主打曲目《再別康橋》,歌詞為中國詩人徐志摩的同名詩篇,曲作者是英國著名作曲家約翰·拉特。儘管已有多個流行的譜曲版,這張專輯收錄的是這首詩第一個主流古典樂曲版。  專輯中還有重新編曲的十八世紀中國民謠《茉莉花》。專輯封面作者是中國江蘇的工筆畫家喻慧。
  • 靜夜再讀《再別康橋》
    寂靜的夜晚,再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入睡…【原文】《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賞析】《再別康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全詩以離別康橋時的情感為線索,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關於這首詩,大家有認真賞析了嗎?這首詩的作者又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 歐洲劍橋之行,感受《再別康橋》的故夢,去歐洲不能不去劍橋
    文/不二姑娘提到劍橋,相信大家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徐志摩所作的那首詩《再別康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兩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首詩抒發的是徐志摩對康橋的留戀之情,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深深的不舍。
  • 《再別康橋》導學
    《再別康橋》誦讀《再別康橋》微課祝老師品讀《再別康橋》《再別康橋》學案一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裡的党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雲彩」,時年僅36歲。
  • 康橋是徐志摩最美的夢——評《再別康橋》
    創作背景: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是他夢的開始,他曾經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應該是詩人精神的園地,是詩人的繆斯。節選——《再別康橋》詩情:詩歌寫作詩人再一次回到康橋,回歸故地,一草一木,思緒萬千,喚起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以無限的眷念描繪了劍橋的風景,康橋在詩人心中是神聖和充滿靈性的。提及康橋,他總是不忍去寫,小心翼翼,惶惶恐恐,生怕破壞它的美感。
  • 詩朗誦|《再別康橋》(鄧亞萍、徐濤)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1928年寫的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康橋即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劍橋大學。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 讀徐志摩《再別康橋》,遊劍橋憶往昔,賞詩中美麗畫卷
    讀徐志摩《再別康橋》,遊劍橋憶往昔,賞詩中美麗畫卷中國詩人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讓我們對劍橋充滿了嚮往。徐志摩年輕時曾有志於做一個漢密爾頓那樣的大政治家,然而,遊學劍橋的經歷,使他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從此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
  • 落馬校長別玷汙了《再別康橋》
    據啟東當地人士介紹,2月27日上午,王生在開教職工大會時吟誦了《再別康橋》,下午到啟東市政府開會時被帶走。(3月1日中國新聞網)    啟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生是啟東中學校長,其於落馬前幾個小時在教職工大會上吟誦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聽來令人諦笑皆非。    早在2014年10月,南通市黨風廉政建設督導巡查組首輪對江蘇省啟東中學等單位開展了督導巡查。
  • 《再別康橋》入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最新音樂專輯
    在國王學院的後面,有一塊漢白玉紀念石碑,紀念學院的一位校友,著名的中國詩人徐志摩。1921他移居英國,花了一年時間在國王學習,在那裡他愛上的不只有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浪漫主義詩歌,還有劍橋本身。His poem, 再別康橋 (variously translated as Second Farewell to Cambridge), is arguably his most famous poem, and is now a compulsory text on Chinese literature syllabuses, learnt by millions
  •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推出音樂專輯《再別康橋》 首次面向全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 1月26日,中國春節前夕,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青少年合唱團發布了最新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專輯收錄了19首曲目,其中包括兩首中文歌曲,分別是《再別康橋》及《茉莉花》。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年以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 《再別康橋》教案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
  • 高中語文《再別康橋》答辯題目及解析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二、說一說名家對這首詩的評價。【參考答案】陳偉農:《再別康橋》一個不可缺少的魅力在於它的音樂美!霍秀全:《再別康橋》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有,美」的理想的具體反映。詩中理想主義的情感表白是分為兩個層次的,一是對往昔劍橋留學生活的回憶,二是對當年愛情挫折的追述。三、本詩的創作背景是什麼?【參考答案】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