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演繹《再別康橋》

2020-12-16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微特稿】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26日發布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其中包括《再別康橋》《茉莉花》兩首中文歌曲。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多年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合唱團介紹,專輯在國王學院大教堂錄製,主打曲目《再別康橋》,歌詞為中國詩人徐志摩的同名詩篇,曲作者是英國著名作曲家約翰·拉特。儘管已有多個流行的譜曲版,這張專輯收錄的是這首詩第一個主流古典樂曲版。

  專輯中還有重新編曲的十八世紀中國民謠《茉莉花》。專輯封面作者是中國江蘇的工筆畫家喻慧。專輯共收錄19首曲目,還包括國王學院合唱團最受歡迎的頌歌中未發行過的全新錄製版,以及莫扎特、福萊等人的經典曲目。

據悉,國王學院合唱團將在微博、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與中國聽眾互動,還將在8月的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期間推廣這張專輯。

  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的新年演出在英國頗負盛名。合唱團創立於英國國王亨利六世在位時期,由16名9至13歲的男孩、14名男本科生和兩名管風琴手組成,主要任務是在國王學院莊嚴瑰麗的學院教堂吟唱頌歌。(完)(梁希之)

相關焦點

  •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推出音樂專輯《再別康橋》 首次面向全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 1月26日,中國春節前夕,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青少年合唱團發布了最新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專輯收錄了19首曲目,其中包括兩首中文歌曲,分別是《再別康橋》及《茉莉花》。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年以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 《再別康橋》入選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最新音樂專輯
    在國王學院的後面,有一塊漢白玉紀念石碑,紀念學院的一位校友,著名的中國詩人徐志摩。1921他移居英國,花了一年時間在國王學習,在那裡他愛上的不只有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浪漫主義詩歌,還有劍橋本身。His poem, 再別康橋 (variously translated as Second Farewell to Cambridge), is arguably his most famous poem, and is now a compulsory text on Chinese literature syllabuses, learnt by millions
  • 劍橋大學合唱團 開唱中文歌《再別康橋》
    1月底,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發布了最新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專輯收錄了19首曲目,其中包括兩首中文歌曲,分別是《再別康橋》和《茉莉花》。這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成立500多年以來,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中文曲目。 據合唱團介紹,專輯的名字及主打曲目《再別康橋》來源於中國詩人徐志摩的著名詩篇。
  •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發布中文歌曲,這兩首歌是
    2018戊戌年春節前夕,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合唱團發布了最新音樂專輯《再別康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再別康橋》著力刻畫了學院裡優雅的田園景致,抒發了作者對母校乃至整座城市的熱忱與留戀,並由此吸引了無數後人前往劍橋市旅行並專程拜訪國王學院一睹詩中讓人心思神往的康橋。
  •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有色攝影|英愛侶行|掃街英國(三)記錄發現你所見按下快門就是你對這個時代的貢獻日不落帝國是個島國所以,極少受到外族侵略當東方大國閉關鎖國還沉溺於康乾盛世的時候這個島國,開了外掛一樣在世界上迅速崛起劍橋大學的康河
  • 再別康橋80年 劍橋大學為徐志摩樹碑(圖)
    徐志摩 1897-1931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詩人徐志摩遊學於劍橋大學。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在回國的輪船上寫下著名詩作《再別康橋》。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徐志摩詩碑於7月8日樹立,據國王學院發布的相關消息,這塊白色大理石的質地與北京紫禁城內大理石完全一樣,放在這裡寓意為連接中國和劍橋的紐帶。
  • 英國國王學院全球首發中文歌,脫歐後中英關係迎「黃金時代」
    《再別康橋》。合唱團與學院同壽,至今已唱響五百餘年「我們本可以把《再別康橋》翻譯成英文歌詞去唱,但這張專輯本來就是為中國聽眾們量身定做的,所以理應用中文演繹。」負責《再別康橋》曲目的編曲家,同時也擔任國王學院合唱團總指揮的克勞伯裡說,「不過我們確實有這首詩和《茉莉花》原歌詞的翻譯,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們的文化內涵。」史蒂文·切力則表示,用中文錄製專輯是為了更加貼近詩作和歌曲文化的發源地。「當人們聽到合唱團用自己的母語歌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
  • 國王學院與徐志摩的康橋生活,好愜意!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去劍橋走走。一方面是慕劍橋大學之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徐志摩的那首《再別康橋》。在現當代漢語中,這首詩縱然不是極品,但其流行程度,足以使其成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作品。我們一行抵達劍橋時,已是初冬。
  • 探訪劍橋大學,讀一首《再別康橋》,坐看康河慢慢淌過時間的關口
    《再別康橋》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老師要求我們理解並背誦全文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徐志摩詩裡描寫的康橋,正是英國的劍橋。花園裡的地面上,用中文刻著徐志摩寫的《再別康橋》選段。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在英國的兩年時間裡,他在劍橋接受貴族教育,與英國名士交往,涉獵了世界上各種名家名作,也接觸了各種思潮流派。劍橋的環境,不僅促成並形成了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觸發了他創作的意念。1922年徐志摩回國,發表詩作期刊、翻譯文學作品、創建文學社、任北大教授。
  • 康橋 —— 2017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成功舉辦
    7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成功舉辦。來自世界各地近200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文學家、藝術家及學者齊聚一堂,在劍橋舉辦學術交流、詩歌詠頌、書法、繪畫及陶瓷作品展。
  • 2019「星滿康橋」劍橋豬年春晚成功舉辦
    近千名劍橋學子,華人和國際友人歡聚臺下,一起傳遞新春祝福,期盼新年的到來。駐英使館教育處夏建輝參贊、劍橋大學校方代表Sidney Sussex學院院長Richard Penty,劍橋市市長Gerri Bird,以及英國湖北總商會會長宋安娜女士等出席晚會並觀看了演出。
  • 讀徐志摩《再別康橋》,遊劍橋憶往昔,賞詩中美麗畫卷
    讀徐志摩《再別康橋》,遊劍橋憶往昔,賞詩中美麗畫卷中國詩人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讓我們對劍橋充滿了嚮往。徐志摩年輕時曾有志於做一個漢密爾頓那樣的大政治家,然而,遊學劍橋的經歷,使他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從此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
  • 英國「國王歌手」合唱團將來京 演繹「跨越世紀的愛」
    英國國王歌手合唱團將演繹「漫步經典」音樂會。來自英國的「國王歌手」合唱團被稱為全世界最令人驚奇的歌唱團隊。 7月15日,封面記者從國家大劇院獲悉,7月19日,享譽世界的無伴奏合唱團「國王歌手」,將登臺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音樂會,為中國聽眾演繹「跨越世紀的愛」。
  • 三歲娃遊英國:劍橋大學。又一座沒有校門和圍牆的世界頂尖大學!
    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國王大學合唱團」,起初就是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內的國王禮拜堂獻詩的唱詩班。現在的合唱團仍固定在禮拜堂獻唱,其成員由14位來自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不同專業背景的本科生、以及16名劍橋大學預備校——國王學院公學的男童組成。
  • 數學橋、嘆息橋、再別康橋:劍橋大學那些名橋背後的故事及其真相
    1484年理查三世(Richard III,1452-1485)之妻安妮·內維爾王后(Anne Neville,1456-1485)繼續捐贈,成為學院第三位王后身份的保護人。王后學院與聖約翰學院是劍橋大學中唯一兩個在劍河兩岸都有建築的學院。前面看到的聖三一學院和國王學院雖然也是地跨劍河兩岸,但西岸只有花園而無建築。
  • 作為劍橋大學最有名的幾所學院,國王學院一直不缺少遊人的目光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國王學院是劍橋大學內最有名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441年,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建,因而得名「國王」學院。國王學院還湧現出包括政論家奈翁納德·伍爾夫、哲學家和評論家路威士·狄更生、畫家鄧肯·格蘭特以作為劍橋大學最有名的幾所學院,國王學院一直不缺少遊人的目光。
  • 奶茶妹妹入讀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以及賈吉商學院到底有多牛?
    近日有網友爆料了章澤天新的學生證,這張學生證不是她的母校清華大學,而是英國的劍橋大學。其將赴劍橋大學學習,錄取學院為賈吉商學院。通過劍橋大學內網查詢到的信息也應證了這條新聞。章澤天即將就讀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以及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攻讀金融或管理類學位。
  • 再別康橋,再見劍橋
    現代詩人徐志摩留給我們的是對劍橋大學的無窮無盡的想像,河畔的新娘,低垂的楊柳,那是康橋,是徐志摩的母校。  成立於1209年劍橋大學劍橋大學是一所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坐落於英國劍橋。其與牛津大學並稱為牛劍。  截止2019年10月,共有120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二)。
  • 撐一支長蒿,在劍橋大學裡尋找那「再別的康橋」去
    小時候只知道《再別康橋》是必背的詩,後來高中還在某個朗誦比賽上故作深情的朗誦了《再別康橋》的英文版,其實那時候也還是見山是山,直到長大後,走過那一處處詩文中的景象,才慢慢的體會到詩中所含的情義。才多少理解了點什麼是「康橋」的柔波,為什麼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要說選一個季節去劍橋,那麼當然是春季了。劍橋大學的春季真的是美出詩情畫意。校園內的小道兩旁都長滿了一排排碧綠蒼翠的大樹,還有滿樹滿樹白色、淡粉色的櫻花。清晨那些生機勃勃的綠色沐浴在陽光下,仿佛枝頭還有露水,像鑽石一樣亮晶晶的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