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玩文創:一本書的驚喜與可能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出版社玩文創—— 一本書的驚喜與可能

驚喜不驚喜?在逝世403年後的今天,分處東西方的文學大師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在一款帆布包上「同框」。這款融創意、文學與作家形象為一爐的特別帆布包,令有著近70年歷史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下簡稱「人文社」)忽然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文創市場不斷升溫,博物館、旅遊景區之外,出版社也開始藉助獨有的圖書資源進行IP開發,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創商品。

提煉獨有的文化元素

人文社文創品牌「人文之寶」推出的這款帆布包,正面印著莎士比亞像,配有《哈姆萊特》經典臺詞「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背面則在湯顯祖像下方,用《牡丹亭》的題記來回答莎士比亞的生死之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這兩句名言出自人文社出版的文學史經典著作——朱生豪等人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和湯顯祖的《牡丹亭》,文創設計者從中提煉出最能代表作家特色的文創元素進行再創作。

與人們印象中嚴肅刻板的作家形象不同,帆布包上二人的稱呼變成了幽默的「MR SHA」 和「湯老師」。「我們發現文創產品的消費者主要是17歲至35歲之間的年輕人,因此在設計時有針對性地選擇產品類型和審美風格,以符合他們的期待。」人文社文創部負責人鄺芮說。

「出版社在將文學資源轉化為文創產品時,要將產品設計得更活潑,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傾向。」中國地圖出版集團Lonely Planet項目部負責人說:「我們開發的《Mapaholic地圖迷日曆2019》,從已出版的Lonely Planet圖書中精心挑選幾十幅地圖,一周一頁,用簡短有趣的文字概述該目的地特徵,還設計了可供隨手記錄的格子,很符合年輕人的記事習慣。」

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簡稱LP)是源自澳大利亞的旅行內容提供者,以旅行指南著稱。2012年,它與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合作打造中文簡體版的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圖書產品之外,相應的文創衍生產品開發力度並不大。因此,我們借文創的熱潮以及LP粉絲對於日曆的強烈呼聲,策劃出版一本兼具美貌和實用性的日曆。」該負責人說。

 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化IP

在影視、漫畫、旅遊等多行業掀起「文創熱」的今天,產品的同質化傾向也導致消費者出現審美疲勞:景區旅遊紀念品大同小異,多是鑰匙扣、明信片;「朕知道了」膠帶火爆過後,各種流行語膠帶相繼出現;故宮推出彩妝後,類似產品一窩蜂出現……套路化產品難以點燃消費熱情,如何創新是文創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與其他領域不同,優質圖書資源是出版社文創獨特的靈感源泉。文學巨匠形象、書中主人公的傳奇、文字插圖等都可打造成獨一無二的文學IP。

人文社「人文之寶」的暢銷品伍爾夫咖啡杯,將英國意識流小說家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形象印於杯身,並附上她給丈夫遺書中的一句話:「記住我們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

「這類文創產品能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滿審美情趣,它們像是文學家和書中人的化身,在每天的使用中提示我們從忙碌平淡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喘息一下。」購買者劉嘉禾說。

三國主題T恤是「人文之寶」的另一件產品,後背印有漢魏碑文拓字「匡扶漢室」,並配有漢瓦當獸紋。這句話出自人文社多次編輯和修訂的《三國演義》。「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我們的設計意在突出那個時代的粗獷豪邁。」鄺芮說。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文創負責人秦靜花也認為,出版物周邊首先要體現出版物的特點。他們從《凡悲魯》中提取了部分畫作製作成便籤本、杯子、帆布包。

領先於市場進行差異化產品開發,也是出版社文創創新的關鍵。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圖北鬥公司推出的文創產品《列國圖志——世界日曆2018》,每一頁既有專業精細的地圖、國家影像、各國簡介,也有權威學者篩選的名人箴言。其負責人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日曆產品,文物收藏類主題居多,以各國知識、國別地圖等為主題的尚未出現,「隨著國人視野的進一步開闊,關注世界、走向世界的國人越來越多,這樣一本日曆的受眾無疑會越來越多」。

文創產品平價化也很重要。今天的消費者在為情懷、創意買單的同時,消費更加理性,「即便是文創產品的用戶,對價格也是敏感的。」鄺芮說。

三聯時空國際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下簡稱「三聯時空」)的文創品牌「三聯文房」曾製作過一款純狼毫筆,使用頂級東北狼尾,筆桿是進口的蛇紋木,很多客戶反映毛筆雖好但定價偏高。公司在不降低毛筆品質的前提下,更換筆桿材質、簡化包裝,新開發了七八款中低端產品。

各大出版社表示,通過註冊商標、版權登記、增加獨創性、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等舉措為創新保駕護航非常必要。三聯時空註冊了「三聯文房」商標保護其文化IP;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華地圖學社開發的所有地圖文創產品都進行了作品著作權登記;人文社文創部則不斷擴大其文創產品品牌知名度,使文創品IP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向文化服務企業進軍

出版社文創品為相關圖書銷售帶來了新機遇。今年春節,「三聯文房」限量發售「詩禮傳家」年物禮盒,除了一本《古人的日子:己亥年曆》外,還有大小福字、春聯等年物。通過打包禮盒作為文創品銷售,3000套日曆在1個月時間內銷售一空。

《Mapaholic地圖迷日曆2019》的暢銷在鞏固Lonely Planet和中國地圖出版社的品牌同時,擴展了圖書潛在讀者群。

Lonely Planet項目部負責人說:「在未來,一定有更多的Lonely Planet日曆消費者成為Lonely Planet和中國地圖出版社的粉絲,這些潛在消費者將會促進圖書銷量的持續增長。」

出版物和文創產品融合,也出於出版社擴大經營的考量。據了解,很多國際大型出版企業都在走融合發展之路,從單一出版向立體的文化服務企業發展。如著名的企鵝蘭登書屋,早在2017年就進軍文創界,收購了圖書周邊的文創品牌 Out of Print。出版社要建成現代化一流文化企業,文創產品的開發是重要一環。

國內大型出版社也在進行資源整合,將文創產品開發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三聯時空總經理王博文表示,涉足文創,是深度挖掘「三聯」文化、擴大「三聯」品牌影響力的具體措施之一,希望開發更多新、奇、特的文創產品,在較高的格調和文化內涵外,增加產品科技含量。人文社除了建成以淘寶和有贊微店為主的電商模式外,還準備開設自身品牌文創咖啡店作為直營實體店面,將文創+咖啡+精品書的模式推廣到更多城市。

對文創品開發的未來,各出版社充滿期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中國婦女出版社攜文創產品入駐故宮。當出版物遇到文創產品——
    據悉,去年11月29日,由中國婦女出版社設計、出版的故宮角樓書籤、竹山書堂連句書籤尺等5款書香文創產品第一次入駐故宮並上架故宮淘寶平臺,實現了月銷2000餘件的業績。  「結合當今時代要求繼承創新,通過文創這一貼近大眾、貼近年輕人的表現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與時代風採。」
  • 出版社涉足文創領域 從"小出版"邁向"大文化"
    「出版社的業務本質是文化內容生產與傳播。因此,依託出版社內容資源優勢、傳播優勢與人才優勢開發文創產品不僅可為,而且潛力巨大。」知名出版人、北京市第十二屆政協常委劉明清的思考是: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應當在「圖書+」上鑽研、下功夫,而不能丟開自己的資源優勢,否則很可能失敗。
  • 四庫全書筆袋、永樂大典絲巾:圖書館與出版社的文創在路上
    現在出版業也正在與其它行業進行合作,例如主打城市新生活空間的創意生活一體店,圍繞書籍這一介質打造更加綜合的體驗產品。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出版企業與酒店、服飾、汽車等多個行業達成跨界合作,希望能將文學IP就此衍生出各類新的可能性。
  • 出版社做文創,怎麼總是一股「餿味兒」?
    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亂象,還是被人為玩壞了?可能有人不服,說比如故宮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榮寶齋出版社……不是也屢遭表揚嗎?但別忘了,無論是故宮、國圖、榮寶齋還是西泠印社,都不僅僅是「出版社」,背後都有文物的「實物家底」撐著:故宮有博物院,榮寶有「大庫」——人家拿出幾張宋明山水或齊白石出來,能買半個樓了。
  • 一本書的N種新讀法
    新華社瀋陽4月23日電(記者孫仁斌 趙洪南 吳子鈺)你有多久沒有體會手捧一本書安靜地閱讀了?在電子閱讀、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書店、書商和愛書人組織起各種新鮮的閱讀方式,吸引人們更多走進書的世界。甚至有人說,這是在「優雅地向電子書發起還擊」。
  • 編輯詳解一本書的誕生:看書只挑出版社的才是山炮!
    「看書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看書只挑出版社的才是山炮!一本書是怎樣誕生的? 「做書」團隊曾製作過一張微型展覽般的流程圖,巨細靡遺地展示了書籍一般製作流程的所有重要節點。類似的嘗試其實並非沒有先例,松田哲夫用了整整200多頁的篇幅講述過同樣的主題。
  • 可以看、可以玩、可以聽,在這本書裡逛一圈「故宮」
    近幾年故宮文化、文創品牌的火熱,讓故宮成為年輕人喜愛追捧的對象,還網選成為「每個中國人都想打卡的地方」。孩子們去故宮看什麼?如何讓他們感興趣?《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以故宮為場景,結合故宮人文文化、皇家趣味歷史,建築雙層立體展現、同步有聲解讀,意在培養孩子善於發現和觀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並由此開啟傳統文化的啟蒙學習。
  • 「特寫」低頭族的時代,出版社怎麼樣才能賣出一本書?
    無印良品在新浪微博的活動介紹上這麼說道,它還設置了其他不同的活動,來鼓勵消費者們打開一本書。MUJI BOOKS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但如今人們大家花在閱讀紙質書這件事上的時間變少了——以至於出版社和書店都在花費心思來鼓勵大家閱讀。
  • 門羅一獲獎版權戰打響 兩個出版社狂爭6本書
    但今年有個些許尷尬的局面,就是有6本門羅的作品,譯林出版社和江蘇人民出版社都分別宣布自己擁有版權。  6本書版權「重」了  這6本書譯林公布的暫定中文名為《太多的歡樂》、《快樂影子舞》、《恨、友誼、追求、愛、婚姻》、《少女和女人的生活》、《一個善良女子的愛》和《愛的進程》。
  • 西部高校文創大盤點!看看哪家高校更會玩?
    有的學校就很會玩,通過文創產品的開發、傳播,展示學校的建校歷史,弘揚校園的文化內涵,從而樹立校園品牌形象。今天文博君就帶大家一起看看西部的高校文創,哪些更會玩?0202蘭州大學前段時間,大家應該都被敦煌的朋友圈動畫刷屏了吧,甘肅的文博玩的這麼溜,校園文創也不差。
  • 圖書訂貨會文創產品熱賣:有人訂600套U盤禮盒
    出版社的攤位上,翻看新書的人很寥寥。但是,在一些出版社推出的文創產品的攤位前,比如特製的日曆、U盤、名片盒、書籤、筆墨紙硯和茶壺等,倒是出現了「人山人海」的局面。  有人一口氣訂了  600套U盤禮盒  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展櫃裡,有一整面牆的鐵壺,形狀圖案都有山西當地民俗特色;故宮出版社裡,除了熱門的2015故宮日曆外,還有清代的「御用產品」,比如盤龍紋的宣紙、聖旨文件夾、密奏文件夾……在訂貨會上,很多出版社都推出了文創產品。
  • 今晚8點,愛上敕勒川文創產品直播帶貨活動開啟!景區門票、驚喜禮物...
    景區門票、驚喜禮物等你來拿 2020-08-21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劇場朗讀、文創體驗、公益定製……南國書香節這些花式新玩法了解...
    喜歡東野圭吾的郭誠曦也很開心找到自己喜歡的圖書,他表示明年還想過來玩。博物館太會玩 廣州文創精品超吸睛在今年書香節首次開設的融合發展展廳裡,廣東省博物館的文創展廳展出了歷年來不同時期備受歡迎的文創產品,吸引了許多小讀者的注意,他們在現場饒有興致地體驗了幾款清代外銷壁紙拼圖,紛紛表示通過拼圖認識了更多的嶺南歷史。
  • 最會玩的中國文創IP,傳遞吉祥好運,為你牛轉錢坤
    近年來,以「吉祥文化「為靈感內核,融合傳統文化與潮流文化、融合文化價值與趣味功能的吉祥文創產品,為中國IP文創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鮮活力與更多豐富內涵,從眾多文創IP中脫穎而出,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 一個文藝範縈繞的地方:松山文創
    一個文藝範縈繞的地方:松山文創世界很大,許多的地方需要慢慢地地去走、去看,細細地品味,才能對於這個世界的美,有更深的體會。因為好奇於這個世界的千姿百態,所以喜歡你上了旅行,仿佛它是一本書,一頁頁的,等待著我輕輕地翻開來品讀。
  • 故宮出版社推出「跟著藝術大師」系列 一本書讀懂一個大師
    故宮出版社推出「跟著藝術大師」系列 一本書讀懂一個大師
  • 宅家進行時,我保證這本書能讓孩子安靜玩上一小時!
    ,還是吵著無聊,還是「媽媽媽媽」復讀播放,還是鬧著看電視玩pad……腦補著無數「炸毛」媽媽的形象,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套,保證能讓孩子安靜玩上個把小時的「神器」——《手制3D立體模型書》系列繪本。《手制3D立體模型書》,適讀年齡為5-8歲,如果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4歲+也是可以玩起來的。整本書拿到手,超大開本的設計,一上來就給孩子震撼的視覺衝擊:以故事的形式,把這些科普內容將給孩子聽,易於接受和記憶:
  • 林羽婕:文創園區動起來 華山1914「玩」出來的創新
    今天在這裡有很多文創園區經營的業者和即將經營文創園區的朋友們,所以我就著重講下,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想法、什麼樣的思維和經營模式去運營一個文創園區。華山跟大陸很多文創園區可能有一些不太一樣。在這裡,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開始想的都是怎麼招商引資。在華山,我們一開始當然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後來我們就想,如果從招商引資方向思考,很有可能就會被這些商和資綁架。所以我們開始做一個逆向思考。
  • 繪本書單|6本無字繪本推薦,發揮想像力,解讀一本書的無限可能
    一本書,居然一個字都沒有,雖然是繪本可也不能一個文字都沒有,這下可怎麼和寶寶講故事?無字書裡很少或者沒有字,完全依靠圖畫來講述故事,用圖畫之間的過渡與變化來構造故事的情節。看無字書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閱讀體驗,需要仔細觀察圖畫,而不同的人看圖時的著眼點,著重點又各有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故事,同一本書,在不同的人眼裡,主角都有可能會變換。
  • 新人寫作者,如何出版一本書?
    一直想分享「出書」有關的乾貨知識,因為很多原因耽擱了,最近又有朋友問起出書的事,就整理了一下我作為一名新人作者,出版一本書的有用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文末有贈書活動,感興趣可跳至文末參與~)一、如何獲得出版機會如果你是一個沒出過一本書的新人,在出版界也不認識任何熟人,獲得出版機會挺難的,可能需要自己去爭取。雖然很多出版社會留投稿郵箱,但大部分編輯幾乎不看郵箱裡的投稿。為了節省時間精力,他們更願意去維護一些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