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婕:文創園區動起來 華山1914「玩」出來的創新

2020-12-20 贏商網

  10月25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兩岸文創商業對接會暨海峽兩岸文旅文創商業地產招商大會」上,臺灣華山文創園總監林羽婕在主題演講環節以「怎麼再利用舊工廠」為題,向在場嘉賓講訴了華山文創園的經營之道。

臺灣華山文創園總監林羽婕

  「文創園區體驗,生活產業」這是我很感興趣的一個主題。兩岸的文創產業園區同樣呈現的是兩種形態,一種是平地起高樓,一種是原來的舊廠房怎麼再利用。我們華山是一個老 廠房重新利用的例子,這個老廠房今年剛好100年,我們怎麼將這個老廠房重新利用,這個就是今天我想講的話題。

  今天在這裡有很多文創園區經營的業者和即將經營文創園區的朋友們,所以我就著重講下,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想法、什麼樣的思維和經營模式去運營一個文創園區。華山跟大陸很多文創園區可能有一些不太一樣。在這裡,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開始想的都是怎麼招商引資。在華山,我們一開始當然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後來我們就想,如果從招商引資方向思考,很有可能就會被這些商和資綁架。所以我們開始做一個逆向思考。

  今天主要分兩個層面來講:在尋找趨勢、掌握趨勢之外,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搭平臺,跟贏商網一樣,我們也是在做搭平臺的事。我們的園區非常小,室外面積3.5公頃,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園區,這個園區卻在全臺灣最好的位置,走路可以到臺北火車站,也可以到大家熟悉的101,還可以走到故宮,華山文創園處在了一個文化、商業甚至是全臺北市發展的核心位置 。可是這個老園區荒廢了快20年。這100年間,房子陸續蓋,陸續修。在1987年的時候這個酒廠搬遷之後,長達20年被閒置。經過多次討論之後,這個園區最終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細看華山1914的歷史,真的是頗為曲折。在1914年到1987年,它是一個老酒廠,除了有老酒廠之外,後來這個工廠全部翻修以後,裡面的 生產設備也都走了,所以就剩下一個空殼,就剩下一個爛工廠,甚至有一些是尾樓。1987年到1998年的時候,臺灣的立法院都說要把他們的會議大樓搬到這個地方來。在1987年的時候,有藝術家表示,華山文創處於如此中心的位置,如果被這樣荒廢,那我們的城市就會少了一個風景,就會跟全世界所有的現代化城市長得一模一樣了,所以華山就在當時被保留 下來了。在1998年到2003年的時候,當時說要把華山保留下來的藝術家、導演都被抓進去警察局了,後來還是別人把他們從警察局保出來。而在1998年到2003年的時候這一塊地又回到了政府的 手上,政府就思考它能不能再利用。我們也是從1998年開始思考怎麼用文化藝術去改變一個空間的可能,去尋找一個「下一個階段」的可能性。

  在2003年到2007年的時候有非常多的展覽和表演, 甚至服裝和首飾都要作場秀。當華山文創園區被藝術家使用的時候就開始被許多的人和媒體關注了。下一個步驟就是應該怎麼樣去使用它?所有的藝術家都想把這個空間變得風風火火,可是如何營卻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園區開始被使用之後,就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比如沒有冷氣。園區內沒有現代化的網絡設備,餐廳進去必備的各種節能設備也都沒有。如果由政府的相 關單位來修這個園區必須要花非常多的錢,而政府的經費也沒有辦法去支持這樣一個老園區作改造,就在這時候剛好臺灣有一個擴大內需,把企業的資源拉進來一起去做合作的計劃,跟現在大陸的發展都是一樣的。所以在2005、2006年的時候,臺灣就找出了幾個老酒廠,拿了一個規劃案開始做重新的規劃。在2007年底這個園區正式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 區,它的任務開始有所改變了。從2007、2008年,我們做了一個決定,現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都面臨兩難,如果有圍牆的話可以收門票,門票就可以維持日常的開銷,可是在2007年底接手這個園區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把周圍的圍牆全部都打掉了,你會發現我們收不到門票,可是進來的群眾卻越來越多。2008年到2009年我們就嘗試做各式各樣的開發。2010年,我們也面臨了所有文創園區會遇到的問題,就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我們除了把圍牆打掉和人群引進來,就要去思考怎麼讓更多的人潮聚集在這裡,後 來我們發現透過群聚化的效應和帶動,也就是不同的活動和不同群體在這裡辦會、辦展和辦演,可以吸引到諸多的人群聚集。當有人群踏上這個園區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園區是很有趣的。當人潮開始聚集的時候我們 就思考怎麼把臺灣的文創產業帶到下一個階段,園區要體現的不只是一個生活形態,更是要找到一個產業的形態。所以我們開始做品牌,開始做整個園 區的深耕。文創要深耕是不容易的,剛才所有人都講到接地氣,這個需要時間的累積,透過時間的累積做深,你就會發現這個根扎得特別深。

     在臺灣華山園區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個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故事。會有什麼人到我們的園區?除了觀光客,70%左右還是當地的民眾會到這個園區休閒、消費。這個園區幾乎每一個 禮拜都有新的活動在開展。這個園區平常做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在這個園區可以做音樂,可以觀賞表演,我們每個星期都有不同的市集。到這個園區來即使不帶錢,你都可以找到或者是享受到想要的生活方式。當然很重要的是體驗大型跨界節慶。透過這樣一個節慶可以找到生活形態的可能性,可以找到趨勢的方向,可以告訴一般來參加節慶的人我要 傳達的理念是什麼。這個對我們來講不是聚集人潮,而是告訴大家下一個階段我們要做什麼。所以要做的就是建立品牌,打造華人的品牌。整個華山就做兩件事,就是加值和升級。文創產業都是既有的產業,只是做加值就需找到下一個可能性,一個成就品牌的可能性。我們透過「玩」去找到文創產業下一個階段發展的可能和前景 。文化創意產業如果只是談物業太容易了,我們想的是要怎樣經營空間、經營時間、經營創意、經營故事、經營感動,最後把這個感動變成是大家的感動,把這個感動變成是一種體驗的最高價值,這個是我們在經營的三件事情。在這個園區我們只要經營這三個項目,我們除了是一個策劃和規劃團隊,還是一個很特殊的除了物業 以外的經營團隊。當然我們有不止一種的面貌,它是一種風景,是文創產業特別的風景,是大家的風景。也是一所學校,是一座舞臺,最後是一本大書。人們可以透過這個文創園區可以找到想要的東西。

  在這個價值鏈裡面我們是怎麼做一個創新平臺,一個創新服務業者的,我們就是通過「玩」,玩來玩去就可以玩出某種精神,我們經營的內容是會展業,有一半的空間在做服務業,比如 特色餐廳、特色咖啡廳等。有很大一半的空間還是由我們團隊來做經營,它其實是變動性的,不斷的在改變的。每一個禮拜都會發現新的活動,每一個禮拜都會發現新的展覽。禮拜 一到禮拜三可能會有很多的業者進來換展,布展。各種各樣的會議,可能是交流會、對接會,都會在這裡舉辦。展覽有商業型的展覽、藝術型的展覽,可是所有的展覽都要跟它的產業 去做對接。當然還有表演。我們希望在這裡可以找到匠的精神,現在兩岸都在談「非遺」,我們中國人有非常深的工藝。因為匠的精神在現代來講已經漸漸的流失了,我們希望作 這個園區把這個精神重新找回來,並重新凸顯和擦亮。在2007年的時候,金庸先生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文藝江湖的地方。在我們看來,整個文化創意產業,其實就是跟文化觀光緊密結合的, 跟今天大會的主題也是緊密結合的,不管是商業地產還是文創產業其實都是在做一種事情,就是把文化觀光炒熱,而回歸到本質就是在經營感動。產業如果沒有跟資本去對接就不是產 業了。我們希望透過我們這樣的平臺,能夠把資本和創意去搭一個橋,去做一個完整的對接。我們華人的品牌才可以真正在世界的舞臺上一起做競爭並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臺北文青聚會交流的場所,也是市民闔家消磨時光的好去處。臺北著名音樂基地「legacy傳」也設於此。華山,醒得很早。四、五點天才蒙蒙亮,就見很多大媽阿姊繞著園區慢跑或在大樹下做甩手操。華山,睡得很晚,夜晚從Legacy「傳」渲洩出來的樂音,漫延到光點電影館都散場了仍不止歇,還有上班族窩在小酒館喝一杯,非得閒扯到半夜才肯甘願離開。華山,全年無休。
  • 華山論建---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說到老工業區升級改造,去年年初去臺灣考察,有幸能在原誠品文創園負責人李智祥先生的陪同下,參觀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二園區,並與華山的運營方---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正芳先生座談學習,收穫頗豐。可惜返鄭之後,除了對臺北車站之行復盤總結之外,其他連筆記都沒有做,現在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它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後身也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11月22日14:35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是臺灣最早啟動的文創場地,坐落於臺北市忠孝東路、八德路交叉口,佔地三萬兩千多平方公尺,這裡原本是個不起眼的空間,但近年來散發著濃濃的人文風情,讓臺北這個擁擠而忙碌的都市
  • ...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園區...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華山文創園區
    [導讀]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至今,它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
  • 第838期丨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如何更接人氣,更接地氣?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區佔地7.21公頃,室外面積達3.5公頃,總投資15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7億元。作為臺灣省第一個文創園區,最然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運營最為成熟,人氣最旺的一處。由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為「臺北第一酒廠」,為臺灣省臺北市市定古蹟。
  • 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覽美食大融匯,每次到訪總有新鮮事
    每隔一段時間去逛「華山1914文創園區」 ,總會有新鮮事物或新店、新主題展覽可看,上周末搭乘臺北捷運板南線,從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出站後,沿著忠孝東路二段直行到金山北路右轉,一路走到八德路一段1號,就抵達這間融合了各國藝文展覽、電影院、音樂廳、展示中心、餐廳與咖啡館的文創園區。
  • 承禮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大陸文創交流團 參訪臺北華山園區遇抗爭(組圖)
    李炳才(中)參觀海協會文化創意產業暨書畫藝術交流團一行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與董事長王榮文(左)相談甚歡。  東南網9月12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海協會文化創意產業暨書畫藝術交流團」一行11日下午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海協會長陳雲林因身體不適,改由駐會副會長李炳才帶隊前往,場外出現多個抗議團體,場面平和,園區董事長王榮文親自接待來賓。  華山園區前就聚集了不少抗議人士,轄區中正二分局動員大批警力在四周戒備,因陳雲林突感不適,改由李炳才帶隊繼續行程。
  • 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野趣華山 VS 秀氣松煙 創意變身
    臺北酒廠,怎麼會變成「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從歷史來說,華山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當時是臺灣最大的製酒廠之一。二次大戰後被政府接收,更名臺北酒廠,直至1987年酒廠遷移,才從熱鬧變閒置。從地理而言,它可是黃金地段,就算不懂金融財務,也知道它很適合蓋豪宅或商辦大樓。
  • 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濟南5月28日電 題: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雖然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但IP變現(意為利用智慧財產權盈利的商業模式)這個詞仍然新鮮。」成功運營臺北知名文創園區華山1914近12年,王榮文卻不認為文創是可以在島內立即變現的產業。作為「情系齊魯——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參訪團團長,王榮文近期率百餘名兩岸文化界人士在山東考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談起自己對兩岸文創產業發展的看法。
  • 鐵嶺市文化考察團考察華山文創產業園區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臺北訊 4月22日,由鐵嶺市臺辦主任王建軍為團長的鐵嶺市文化考察團組來到臺北華山文創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考察。近年來,鐵嶺對文創產業極為重視,這次參訪華山文創園區是為了學習文創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填補鐵嶺文創產業的不足,豐富鐵嶺文創產業經驗,提升鐵嶺文創產業的質量。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建築雖有百年歷史,卻可以發現許多創意店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創設於日據時期1916年,光復後,由政府接收,改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1987年4月1日,酒廠遷至新北市林口工業區,舊廠房經藝術家爭取,現在是展演活動的場地。
  •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文創勝地」,時時予人驚喜、親切。它就是在業內大名鼎鼎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與八德路口,園區範圍7.21公頃。其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為當時臺灣最大酒廠之一。1987年,酒廠遷往林口,園區一度荒廢。
  • 王榮文:臺灣華山1914文創園的品牌經營之道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 作為臺灣最成功的文創園區華山1914,其成功的運營之道一直都被業內人士熱議。目前國內文創園區正值轉型期,在博採眾長之時我們能從華山1914的運營中汲取哪些經驗呢?日前,華山1914的主持人王榮文做客「中經微課堂」(公眾號:ceweclass)談了他是如何帶領華山1914走上逆襲之路的。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內長期舉辦藝術文化活動,不少餐廳、酒吧、咖啡店、手工藝品店也陸續入駐,是臺灣文藝人士大本營。園區大部分建築保留了昔日廠房的風格,這些磚造鋼筋梁柱結構和斑駁的牆面上,爬滿了綠葉和枯枝,濃濃復古工業風非常適合攝影。
  • 探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江湖論劍之地
    仿佛鬧市中的桃花源,門外,立交橋上車水馬龍;門內,舊式廠房中藏著安靜的展廳、店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簡稱「華山」),是臺北一個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創意江湖的論劍之地  幾米音樂魔幻劇場在「梅酒廠」舉辦,「精彩數位故宮」一個展室竟是「鍋爐室」……「華山」的建築最早建於1914年,是一家日本酒廠;1922年,改為臺北酒廠;臺灣光復後被國民政府接收,直到1987年遷出市區,廠房閒置下來。
  • 臺北知名文創園——華山1914,激發你內心的文藝感
    臺灣華山藝文特區,是由各領域文藝界人士推動閒置十年的臺北酒廠改造的,現狀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獨特的空間特色有美學,創作,學習,休閒等多元內容,現在是臺灣的文化創意地標。4.來這裡玩不要太早,接近中午或者午後都可以,早的話各個店都不開門的,展覽也都開的比較晚。下面來說說這裡的歷史吧~~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曾經是一家日本製酒工廠,專制清酒、蝴蝶蘭、人參酒。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管,改為了臺北酒工廠。後來隨著地價的水漲船高以及水汙染等問題,酒廠遷至臺北的郊區地帶。
  • 大次元家陸欣宇:臺灣文創園區,對中國建設特色小鎮有借鑑意義
    以「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為代表,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人氣最旺。此後,臺灣湧現出了很多政府與資本合作的文化園區,比如: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臺中文創園區、高雄臺鋁文創園區、高雄駁二文創園區、臺南藍曬圖文創園區等等。這些園區,對於中國,對於深圳,建設文化、工業相結合的城市特色經濟,都有很強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