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創設於日據時期1916年,光復後,由政府接收,改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1987年4月1日,酒廠遷至新北市林口工業區,舊廠房經藝術家爭取,現在是展演活動的場地。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也是臺灣首個文創園。2002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對華山藝文特區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將其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經過全面閉園整修,2005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至今。
藝術是促成華山1914文創園區轉型的原始動力,也應是讓華山文創園區永續發展的一股泉源活力。
華山文創園區地名由來,在清朝時期原稱三板橋莊大竹圍,至公元1922年,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廢臺北舊有街庄名,改稱「樺山可」。而「樺山」的名稱乃取自日本治臺的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的名字而來,國民黨統治時期再將「樺山」改為「華山」,並沿用至今。
目前華山全區範圍共7.21公頃,園區內的建築是以廠區進行階段性的擴建,具有臺灣近代產業歷史上的特殊價值與意義,其製酒產業的縮影不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更見證了臺灣酒類專賣的歷史。目前華山園區所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製酒產業建築群更是一座產業建築技術的博物館,兼容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之建築構造技術與工法,極具建築史學上的意義。也因位居市中心精華地段,又兼具都市整體發展的指標性意義。
來到華山,你總會遇見不同類型的展覽。這一次,我正碰到「香港周」,其中一項是在戶外廣場舉辦「夢幻香港·祝福飛翔」的互動投影活動,旅人可看到世界聞名的香港海港夜景呈現在華山劇場外牆,在欣賞絢麗動人的香港景色之餘,並可通過手機將祝福圖案或句語送到投影牆面讓祝福心意在香港夜空綻放,為臺北的冬日增添濃濃的暖意。
華山文創園區近年在政府和民間企業維護下,建築形體和結構保有百年歷史樣貌,建築物內部注入了符合現代人生活的創新生命。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在華山文創園區發現新的創意店,為文創產業增添新活力,就連臺灣著名填詞人方文山也來到這裡開店。
流行音樂創作大師方文山在臺北市開了「一家茶屋」,店內裝潢有方文山作的詞,而裡面賣的茶和餐點卻打破傳統茶文化,使用造型時尚的煮茶器,賣冷泡茶和手搖茶,還提供創意茶料理。33平米大的店面,光是賣茶每月就能創造的40多萬元新臺幣的營業額。而這些創想和店裡使用的有機茶都出自南投名間鄉、制茶廠第三代老闆陳洺浚。他能把同一種茶青靠制茶方式變化出20多種風味,讓臺灣茶也能泡出花草香、水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