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建築雖有百年歷史,卻可以發現許多創意店

2020-12-19 城市龍蝦君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創設於日據時期1916年,光復後,由政府接收,改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1987年4月1日,酒廠遷至新北市林口工業區,舊廠房經藝術家爭取,現在是展演活動的場地。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也是臺灣首個文創園。2002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對華山藝文特區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將其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經過全面閉園整修,2005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至今。

藝術是促成華山1914文創園區轉型的原始動力,也應是讓華山文創園區永續發展的一股泉源活力。

華山文創園區地名由來,在清朝時期原稱三板橋莊大竹圍,至公元1922年,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廢臺北舊有街庄名,改稱「樺山可」。而「樺山」的名稱乃取自日本治臺的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的名字而來,國民黨統治時期再將「樺山」改為「華山」,並沿用至今。

目前華山全區範圍共7.21公頃,園區內的建築是以廠區進行階段性的擴建,具有臺灣近代產業歷史上的特殊價值與意義,其製酒產業的縮影不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更見證了臺灣酒類專賣的歷史。目前華山園區所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製酒產業建築群更是一座產業建築技術的博物館,兼容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之建築構造技術與工法,極具建築史學上的意義。也因位居市中心精華地段,又兼具都市整體發展的指標性意義。

來到華山,你總會遇見不同類型的展覽。這一次,我正碰到「香港周」,其中一項是在戶外廣場舉辦「夢幻香港·祝福飛翔」的互動投影活動,旅人可看到世界聞名的香港海港夜景呈現在華山劇場外牆,在欣賞絢麗動人的香港景色之餘,並可通過手機將祝福圖案或句語送到投影牆面讓祝福心意在香港夜空綻放,為臺北的冬日增添濃濃的暖意。

華山文創園區近年在政府和民間企業維護下,建築形體和結構保有百年歷史樣貌,建築物內部注入了符合現代人生活的創新生命。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在華山文創園區發現新的創意店,為文創產業增添新活力,就連臺灣著名填詞人方文山也來到這裡開店。

流行音樂創作大師方文山在臺北市開了「一家茶屋」,店內裝潢有方文山作的詞,而裡面賣的茶和餐點卻打破傳統茶文化,使用造型時尚的煮茶器,賣冷泡茶和手搖茶,還提供創意茶料理。33平米大的店面,光是賣茶每月就能創造的40多萬元新臺幣的營業額。而這些創想和店裡使用的有機茶都出自南投名間鄉、制茶廠第三代老闆陳洺浚。他能把同一種茶青靠制茶方式變化出20多種風味,讓臺灣茶也能泡出花草香、水果香。

相關焦點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臺北文青聚會交流的場所,也是市民闔家消磨時光的好去處。臺北著名音樂基地「legacy傳」也設於此。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曾是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開啟臺北酒工廠的黃金時代。1987年4月1日,隨著搬遷,華山作為酒廠的歷史宣告結束,並至此閒置。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它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後身也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11月22日14:35   舊瓶盛新酒 古早建築有味道   一個創建於1914年的酒廠,當時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目前廠區完整保存製酒產業建築群,就像一座產業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 曾經臺灣最大的酒廠,成了創意文化園,情侶都愛來拍婚紗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就在喜來登大飯店的旁邊,走路大概5分鐘就可以到達,這裡原本是酒廠,後來才改造為創意文化園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前身為「臺北酒廠」,為臺灣臺北市市定古蹟。
  • 探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江湖論劍之地
    仿佛鬧市中的桃花源,門外,立交橋上車水馬龍;門內,舊式廠房中藏著安靜的展廳、店鋪——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簡稱「華山」),是臺北一個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臺灣著名私房菜「食養山房」的創辦人林炳輝曾這樣評價「華山」:「是臺北市難得的淨土,可以吸引忙碌的現代人來此沉澱、靜思、冥想。」或許因為這不期然形成的獨特味道,「華山」一經發現就受到很多藝文活動的青睞。  融音樂表演、藝術展示、藝文交流等為一體的「簡單生活節」就選址於此。2006年首屆「簡單生活節」就吸引了3萬人次參與。
  • 臺北知名文創園——華山1914,激發你內心的文藝感
    臺灣華山藝文特區,是由各領域文藝界人士推動閒置十年的臺北酒廠改造的,現狀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獨特的空間特色有美學,創作,學習,休閒等多元內容,現在是臺灣的文化創意地標。4.來這裡玩不要太早,接近中午或者午後都可以,早的話各個店都不開門的,展覽也都開的比較晚。下面來說說這裡的歷史吧~~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曾經是一家日本製酒工廠,專制清酒、蝴蝶蘭、人參酒。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管,改為了臺北酒工廠。後來隨著地價的水漲船高以及水汙染等問題,酒廠遷至臺北的郊區地帶。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內長期舉辦藝術文化活動,不少餐廳、酒吧、咖啡店、手工藝品店也陸續入駐,是臺灣文藝人士大本營。園區大部分建築保留了昔日廠房的風格,這些磚造鋼筋梁柱結構和斑駁的牆面上,爬滿了綠葉和枯枝,濃濃復古工業風非常適合攝影。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縱觀臺灣文創園不難發現,它們都將許多傳統產業注入文化特色與創意設計,用「生活美學」連接大眾市場。這些創意園使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也成為臺灣商業經濟中最大的賣點。   官方對外的口徑中,臺灣有五大文創園區:臺北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中的TADA Center(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此外,還有各類園區散落在臺灣的各個角落。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那些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縱觀臺灣文創園不難發現,它們都將許多傳統產業注入文化特色與創意設計,用「生活美學」連接大眾市場。這些創意園使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也成為臺灣商業經濟中最大的賣點。   官方對外的口徑中,臺灣有五大文創園區:臺北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中的TADA Center(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此外,還有各類園區散落在臺灣的各個角落。
  • 臺北華山藝術生活節開幕 呈現臺灣的藝術創意能量
    原標題:臺北華山藝術生活節開幕 呈現臺灣的藝術創意能量  一年一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今日在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幕,並將在為期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帶來400場藝術展演,呈現臺灣表演藝術豐沛的創意能量。  臺灣著名文化人龍應臺與臺灣「優人神鼓」鼓樂團共同演出《遊唱詩人》揭開藝術節序幕。
  • 華山論建---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如今的歷史機遇總算能讓我大西郊喊一聲「我的未來不是夢」了!說到老工業區升級改造,去年年初去臺灣考察,有幸能在原誠品文創園負責人李智祥先生的陪同下,參觀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二園區,並與華山的運營方---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正芳先生座談學習,收穫頗豐。
  • CREATIVE INDUSTRY丨創意產業
    CREATIVE INDUSTRY 創意產業,我的博士論文與創意產業息息相關。百度百科是這麼描述創意產業的「創意經濟也稱創意產業、創新經濟、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等。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智慧財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它通常包括廣告、建築藝術、藝術和古董市場、手工藝品等等。」
  • 前身為酒廠的華山1914,如今成為最小資文創園
    華山1914文創園區,其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臺北酒廠」,當時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歷經百餘年的歲月流轉,這片一度閒置的都市廢墟,在整修之後於2005年重新開園。整個園區充斥著濃濃的工業復古風,斑駁厚重的牆面爬滿了植物,保存完好的老廠房建築群,就像一座產業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 承禮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
    分門別類的垃圾、廚餘回收再利用、循環使用的紙張、重複利用的水源…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之處。慈濟內湖環保站分享慈濟內湖環保站有一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從廢舊塑料瓶回收,到變成塑料粒再抽絲、紡紗到可以織布,一臺迷你鍋爐展現著資源回收的奧妙!
  • ...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園區...
    分門別類的垃圾、廚餘回收再利用、循環使用的紙張、重複利用的水源…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之處。慈濟內湖環保站分享慈濟內湖環保站有一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從廢舊塑料瓶回收,到變成塑料粒再抽絲、紡紗到可以織布,一臺迷你鍋爐展現著資源回收的奧妙!
  • 探訪臺北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探訪臺北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3) "← →"翻頁
  • 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野趣華山 VS 秀氣松煙 創意變身
    臺北酒廠,怎麼會變成「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從歷史來說,華山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當時是臺灣最大的製酒廠之一。二次大戰後被政府接收,更名臺北酒廠,直至1987年酒廠遷移,才從熱鬧變閒置。從地理而言,它可是黃金地段,就算不懂金融財務,也知道它很適合蓋豪宅或商辦大樓。
  • 康文玲 | 華山文創園背後,她用創意連接廢墟與美感生活
    ▬在臺灣所有的文創園區中,臺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雖然面積不是最大,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個地方,也是臺灣的一個文創勝地。「文創」這個詞如果理解成文化創意產業,源於1997年原英國首相布萊爾「大力發展創意經濟」的主張。
  • 華山1914如何更接人氣,更接地氣?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區佔地7.21公頃,室外面積達3.5公頃,總投資15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7億元。作為臺灣省第一個文創園區,最然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運營最為成熟,人氣最旺的一處。由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為「臺北第一酒廠」,為臺灣省臺北市市定古蹟。
  • 王榮文:臺灣華山1914文創園的品牌經營之道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 作為臺灣最成功的文創園區華山1914,其成功的運營之道一直都被業內人士熱議。目前國內文創園區正值轉型期,在博採眾長之時我們能從華山1914的運營中汲取哪些經驗呢?日前,華山1914的主持人王榮文做客「中經微課堂」(公眾號:ceweclass)談了他是如何帶領華山1914走上逆襲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