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禮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

2020-12-18 上海承禮運營中心

在承禮學院,

你走過的路,上過的課,遇見的人,

都會成為你的新起點。

承禮學院「珠峰計劃」臺灣站

DAY 4

Taiwan, China, January 12, 2020

中國臺灣環保起源於 1990 年,慈濟推動環保,從中國臺灣拓展到全球。證嚴法師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迄今為止慈濟環保站已有 28 年的時間。環保志工是撫慰地球的菩薩,是環保種子也是地球的貴人;環保志工們樂意付出,對環保付出作為自己的使命,這也是環保志工越做越開心的原因。臺灣站的第四天,我們參訪了臺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和華山1914文創園區,收穫頗豐。

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

愛惜地球不分你我!今天在慈濟內湖環保站,承禮學院的企業家們參訪了資源回收流程,並親自向志工們學習,動手做垃圾分類。臺灣環保理念真的非常深入人心,公眾改變日常習慣的行動力,在慈濟內湖環保站眼見為實。分門別類的垃圾、廚餘回收再利用、循環使用的紙張、重複利用的水源…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之處。

慈濟內湖環保站分享

慈濟內湖環保站有一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從廢舊塑料瓶回收,到變成塑料粒再抽絲、紡紗到可以織布,一臺迷你鍋爐展現著資源回收的奧妙!在偌大的毛毯裁製工廠,志工們分工合作地把堆積成山的由廢舊塑料瓶回收製成的布料加工成毛毯、衣服和圍巾等等物品,2008年汶川地震時,4萬條毛毯賑災就是從這裡飛奔災區的,很柔軟很溫暖傳遞出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親情!

正在為企業家分享的介紹人

臺灣每天有9萬慈濟持證志工做環保,「讓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地球」是環保志工的願景,志工裡有位從75歲做到92歲的老菩薩,在這裡,所有人都是自發自願,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愛護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我們深受感動。

企業家們親自動手實踐

我們在慈濟內湖環保園區的垃圾整理站裡看到,廢紙、塑膠袋被志工們分類後,分別綑紮在一起,送往再利用的地方。整理站按區域分成廢紙區、塑膠袋區、塑料瓶區……學員們親自動手進行紙分類,體會環保之於人類的意義。

愛護地球不分你我

環保站的垃圾分類事業需要長期的堅持,是一項長期的事業,環保本身就是一種經濟的循環利用,非常有價值和意義。志工們的行動和實踐活動也帶給企業家們新的啟發。「會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老人家們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將來能夠將小小的影響力和愛帶給越來越多的朋友」、「今天的參訪讓人震撼,有大愛含在其中。親自動手實踐更能獲得力量」、「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很開心能參與這次參訪,感受到溫暖和存在的意義。」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

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

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人員密集的華山1914文創園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曾是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開啟臺北酒工廠的黃金時代。1987年4月1日,隨著搬遷,華山作為酒廠的歷史宣告結束而閒置。直到2008年被重新改造後成為展現臺灣文化創意的第一個園區。

整個園區依然保留著鮮明的時代建築風格,每個空間、每個轉角都充滿著創意和驚喜,哪怕建築體殘舊,都轉變另一種方式向大眾展示這裡的歷史。建築空間內裡深藏著許多特色小店,他們連介紹自己的招牌也是做的相當低調,尊重歷史的同時又融入歷史之中。

華山1914文創園參訪

華山1914文創園區不只是存在夢想和情懷的創意園,也是把生活和生態結合轉化成拉近藝術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的媒介,園區內包含戶外藝文空間和室內展演空間都極具親和力,與觀眾形成交流互動。

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先生為企業家們帶來精彩的分享,用創意盤活存量資源是臺灣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成功實現轉型之路的秘籍,2007年,華山由臺灣文創董事長王榮文接手,正式定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王榮文運營華山的辛苦,是因為世界各地並無類似「官有民營文化園區」的先例,要兼顧藝術使命又要自擔盈虧,只能摸索嘗試。

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先生

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先生分享

這幾年華山文創一直朝著綜合性園區發展,打造一個讓文創、跨界藝術與生活美學等競技的創意江湖平臺,成就品牌、引領趨勢,吸睛又吸金,終於在經過5年的經營後轉虧為盈,獲利2千多萬元新臺幣。

為王榮文先生贈送禮物留念

王榮文強調跨界創新與創新創業的重要性,近年積極建立華山與矽谷、MIT實驗室的網絡關係,希望結合科技與文創,進一步創新創業。「有時候來華山,並不為了看展演,而是單純散步,吃飯,享受優美的生活時光。」王榮文說,「華山帶點野趣,穿短褲拖鞋來都行。」

製作了多檔臺灣知名綜藝節目,臺灣娛樂教父、金星娛樂公司的掌舵人——王偉忠先生特意出席了本次華山文創分享會,並帶領大家參觀華山文創園區,華山文創引進各種文創產業,有流行音樂,有表演藝術,從最前衛最實驗性最學術性的活動,到商業性質的展演都看的到。

臺灣娛樂教父王偉忠先生與臺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先生

華山1914文創園參訪合影

承禮學院臺灣站晚宴

承禮學院臺灣站晚宴在臺北S Hotel成功舉辦,大家匯聚一堂,深入交流,為本次臺灣之旅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活動現場布置考究,極具臺北文創風格。嘉賓均身著西式禮服出席,晚宴的整體設置精彩紛呈,獨具匠心;學員和嘉賓侃侃而談,場面和諧;美食佳餚做工考究,風味正宗。

晚宴現場

承禮學院晚宴現場

承禮學院晚宴

出席晚宴的嘉賓有中國公關第一人、萬博宣偉中國區董事長劉希平老師,SHotel董事長汪小菲先生,著名媒體人林楚方先生,臺灣知名作家、主持人吳淡如女士等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名流,與承禮學院的學員們共度了美好的夜晚。

承禮學院晚宴合影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承禮學院臺灣站的第三天在美好的氣氛中結束了,明天學員們將前往鴻海集團和臺塑集團參訪交流。臺灣站之行接近尾聲,明天又會有哪些思想碰撞和收穫,我們拭目以待!

拓展閱讀:

相關焦點

  • ...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園區...
    證嚴法師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迄今為止慈濟環保站已有 28 年的時間。環保志工是撫慰地球的菩薩,是環保種子也是地球的貴人;環保志工們樂意付出,對環保付出作為自己的使命,這也是環保志工越做越開心的原因。臺灣站的第四天,我們參訪了臺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和華山1914文創園區,收穫頗豐。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愛惜地球不分你我!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華山論建---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說到老工業區升級改造,去年年初去臺灣考察,有幸能在原誠品文創園負責人李智祥先生的陪同下,參觀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二園區,並與華山的運營方---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正芳先生座談學習,收穫頗豐。可惜返鄭之後,除了對臺北車站之行復盤總結之外,其他連筆記都沒有做,現在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它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後身也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11月22日14:35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是臺灣最早啟動的文創場地,坐落於臺北市忠孝東路、八德路交叉口,佔地三萬兩千多平方公尺,這裡原本是個不起眼的空間,但近年來散發著濃濃的人文風情,讓臺北這個擁擠而忙碌的都市
  • 承禮學院臺灣站Day1 |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參訪&用歌詞重啟美學心智
    承禮學院「珠峰計劃」臺灣站DAY 1Taiwan, China, January 9, 2020每一個時代的背後,都是風雲千牆;每一次腳步的丈量,都是全新感受。中國臺灣,一年四季皆有看不夠的美景,我們不止一次用腳步丈量臺灣,而決定我們一次又一次往返的,是這片海島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流動的盛宴永不落幕,2020年1月8日晚,承禮學院珠峰計劃學員從各個城市飛抵臺灣,久未見面的企業家學員們齊聚一堂,氣氛快樂融洽,考察,從踏上臺灣的那一刻就開始了。承禮學院本次臺灣商務考察和身心健康管理之旅,不僅會帶大家看見一個全新的臺灣,更會打開內心的「新世界」。
  • 第838期丨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如何更接人氣,更接地氣?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區佔地7.21公頃,室外面積達3.5公頃,總投資15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7億元。作為臺灣省第一個文創園區,最然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運營最為成熟,人氣最旺的一處。由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為「臺北第一酒廠」,為臺灣省臺北市市定古蹟。
  • 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濟南5月28日電 題: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雖然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但IP變現(意為利用智慧財產權盈利的商業模式)這個詞仍然新鮮。」成功運營臺北知名文創園區華山1914近12年,王榮文卻不認為文創是可以在島內立即變現的產業。作為「情系齊魯——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參訪團團長,王榮文近期率百餘名兩岸文化界人士在山東考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談起自己對兩岸文創產業發展的看法。
  • 王榮文:臺灣華山1914文創園的品牌經營之道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 作為臺灣最成功的文創園區華山1914,其成功的運營之道一直都被業內人士熱議。目前國內文創園區正值轉型期,在博採眾長之時我們能從華山1914的運營中汲取哪些經驗呢?日前,華山1914的主持人王榮文做客「中經微課堂」(公眾號:ceweclass)談了他是如何帶領華山1914走上逆襲之路的。
  • 華山1914文創園區:展覽美食大融匯,每次到訪總有新鮮事
    每隔一段時間去逛「華山1914文創園區」 ,總會有新鮮事物或新店、新主題展覽可看,上周末搭乘臺北捷運板南線,從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出站後,沿著忠孝東路二段直行到金山北路右轉,一路走到八德路一段1號,就抵達這間融合了各國藝文展覽、電影院、音樂廳、展示中心、餐廳與咖啡館的文創園區。
  • 林羽婕:文創園區動起來 華山1914「玩」出來的創新
    10月25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兩岸文創商業對接會暨海峽兩岸文旅文創商業地產招商大會」上,臺灣華山文創園總監林羽婕在主題演講環節以「怎麼再利用舊工廠」為題,向在場嘉賓講訴了華山文創園的經營之道。
  •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著名歌手周杰倫投資的一家餐廳「文創勝地」,時時予人驚喜、親切。
  • 慈濟基金會撤回內湖開發案 4巨頭現身提4承諾
    圖/臺灣《聯合報》提供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連日來鬧得滿城風雨,慈濟基金會昨日宣布包括在社會未有共識前    不過臺北市政府表示,此案去年就已退回,慈濟無權撤回,僅能表達不開發意願,待慈濟送公文,會交由臺「都委會」參考。    慈濟提出四大訴求為,一、慈濟內湖園區在與社會未有共識前,即日撤案。二、將配合臺北市政府規劃,廣邀學者專家及社區居民,民眾參與,落實生態環保教育。三、對各界建言會虛心接受。四、慈濟基金會將擴大董監事會組織,邀請社會賢達參與並監督,提出改善方案。
  • 慈濟會運營模式的啟示:臺灣人怎麼做慈善
    在慈濟志工眼裡,環保站是一個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環保不僅是環境的保護,更是心靈的保護;環保是教育,環保站是修行的道場。」  文/攝  本刊記者  何曉春  一家每天花費300萬元以上新臺幣的電視臺,其中1/4甚至1/3的經費來自垃圾,這就是大愛電視臺。
  • 華山文創園區
    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為臺灣臺北市市定古蹟,後因地價昂貴及臺北水汙染問題嚴重、不利釀酒,臺北第一酒廠的業務移至林口、龜山一帶新廠,舊廠現作為華山文化園區使用。在1999年後,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化活動場地。此外,園區內也有多間餐廳、店鋪、藝廊等商業設施。
  • 內湖開發案爭議餘波未平 臺灣慈濟再陷「風暴眼」
    慈濟志工正在募捐(資料圖)  臺北市長柯文哲一句「奇怪耶」,不僅讓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浮出水面引起社會輿論關注,如今,風波越演越烈,善款明細「公開化」更引發廣泛爭議。  善款受關注 臺「立委」要求修法公開慈濟帳目  除了「內湖開發案」備受爭議外,慈濟善款也再度受到關注。
  • 專訪華山創意園創始人陳甫彥: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
    臺灣陳甫彥先生就是最早發展這個產業的領頭人之一。近日,在「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論壇中,浙報理想文化邀請到臺灣華山1914創意產業園創始人陳甫彥先生到場,為關注創意產業的各位分享在創意產業中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大浙網對陳先生進行了專訪。
  • 承禮學院 | 珠峰計劃2019級全球招生啟動
    (以最終開課為準,承禮學院保留最終解釋權)課時:6次(國內3次,每次3-6天+海外3次,每次5-7天)地點: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臺灣、以色列臺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近現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多元風貌,臺灣家族企業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日本現代管理完美結合的地方。
  • 內湖開發案 慈濟退出不玩了
    慈濟基金會下午3時30分在花蓮慈濟精舍,舉行記者會宣布臺北市內湖園區開發案撤案。據了解,慈濟基金會是基於開發案位於水土保護區內,開發案引起社會爭議太多,經多方研究後決定撤案,由於慈濟撤案,市政府相關環評及「都市計劃」審議也將中止。    在此之前,慈濟曾宣布,內湖園區案的四大處理原則是,必須獲得臺北市政府正式核可。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對於這些遺留的廢舊工廠,政府並不是一味拆遷,而是尋求二次價值轉換,「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的設立就是政府扶持與民間資本合作共贏的典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被稱為臺灣文創產業的「旗艦」,它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集群效應,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