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山創意園創始人陳甫彥: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

2020-12-19 騰訊大浙網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不斷向前發展,很多地方都湧現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該產業創造的產值也越來越讓人不敢小覷。臺灣陳甫彥先生就是最早發展這個產業的領頭人之一。

近日,在「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論壇中,浙報理想文化邀請到臺灣華山1914創意產業園創始人陳甫彥先生到場,為關注創意產業的各位分享在創意產業中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大浙網對陳先生進行了專訪。

陳甫彥簡介

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創始人,曾參與TEDxTAIPEI的錄製

現任:1、易遊網董事長,2、友信文創開發董事長,3、意藍科技董事長

曾任:1、華山1914文創園區董事總經理,2、龍捲風科技董事長,3、中美美術交流基金會副執行長,4、總統府參事

大浙文娛:從事文創產業這麼多年,當您有新想法的時候,如何確定它的可行性?

陳甫彥:我在2007年參與文創,剛好臺灣臺北有新的華山文創園區在進行規劃,我們通常要經過一到兩年的摸索,有了這些經歷後來就越做越清楚,前期定位非常重要。

大浙文娛:有想要在杭州做文創園嗎?

陳甫彥:有在尋找一些合作夥伴。

大浙文娛: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

陳甫彥:對的

大浙文娛:那如果做的話會是怎樣的定位?如何操作?

陳甫彥:我這次來也是想跟大家進行廣泛的交談,希望有一些可行性,期待在這個禮拜能有一些可以落定的項目。

大浙文娛:部分城市也有類似的文創產業園(如杭州絲聯166、深圳oct),如何評價?

陳甫彥:現在多數將創意園當作是一個單位,內地有3000-5000個創意園,都將園區當成單位來計算,但我想用更寬大的空間來看到園區點的定位,或是說用園區的點來看待它和產業連接的可能性,用這兩種來找到園區切割的方式。我也有參觀過杭州絲聯166,我跟杭州算是挺熟的,因為臺灣在發展創意園的時候,杭州也差不多同步,兩岸三地在這方面有很大的互動。

大浙文娛:您覺得杭州的創意園跟臺灣的路線有什麼不同?

陳甫彥:首先,杭州的我覺得不應該用創意園來看待它,我覺得應該先用杭州整個城市來看待整個創意園的點的產生,如果我們只將這些限制在一點,那我們就被限制住了,應該用整個杭州市(來看)。杭州跟臺北是一樣的,但還是應該可以區隔它的不同,比如杭州有八百萬人口,臺北市只有三百萬人,這些當中都應該再做區隔,杭州市跟杭州的各個園區都有一同成長的狀態,在一定狀態的飽和時去做市場和顧客的區隔是相對重要的。

大浙文娛:現在網絡發展迅速,除了實體的產業園區,又沒有想要做線上文創社區的想法?

陳甫彥:這個很好,我認為在未來的關鍵點是on line跟off line的連接,當(市場)飽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那就是網際網路,就是on line的規劃,它就是一個平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插入方式,但是有網上的產品的時候,線下的實體就必須更加的具體、更深化、更有主題性。

大浙文娛:就是說,有想法但還沒有操作?

陳甫彥:對的,我這次也是帶著這些問題來找答案的。

大浙文娛:去年的文博會上,文創的展區是最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的膠帶賣瘋了,知音文創的音樂盒也很受歡迎,據您觀察,臺灣是如何用「文化」蘊生創意,繼而創造出產業?

陳甫彥:我們剛開始講的是園區,更加包容園區的就是城市,您談的都是產品面的,但我覺得這裡牽扯到另外一個點,就是人。那我們應該怎麼界定這些創意人?怎麼界定經營的人?我們怎麼來界定顧客?這是我們就應該共同思考人的位置。

大浙文娛:您提到人,我注意到去年文博會上知音文創已經開始在杭州設點招人,對兩岸文創的交流和人才培養,您這裡有沒有什麼考慮和計劃?

陳甫彥:我覺得現在兩岸已經不缺消費族群了,有消費群才會支撐產品的存在,我們現在應該更有企圖和野心要擴展到全世界的消費群,這樣才有可能將由中國文化的東西向外拓展,這些都是市場層面的東西。我認為現在最缺兩種人,一種是創意人才,媒體和經營者都在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中間人如何找出新的中間價值,所以我認為要考慮如何從人中找出關鍵價值,創意人應更深的發展,中間人也不應只是一個媒介,他也要找出新的中間價值。

大浙文娛:網易CEO丁磊在談到大陸文創產業發展的時候說到,「我們最大的難題就是智慧財產權保護,要好好象臺灣學習」,您覺得這個是兩地文創的差距所在嗎?

陳甫彥:我會把它延伸的更廣,無論創意人還是中間人都有想要延伸的部分,制裁是這中間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更重要的是找出產業化的關鍵點,制裁到最後也是為了要交易,所以有交易市場的產生,你有(智慧財產權)才能保護創意人,但如果創意人只停留在原始材料的組合,他也會很快被淘汰。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兩岸年輕人已經慢慢看到市場的位置,再找自己的定位點,這是最大文創生產力的來源。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 文娛頻道首頁

相關焦點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文創商業項目?
    ,前華山1914文創園區首任董事總經理。陳甫彥先生,於1995 起跨足網路事業,2000年與創立臺灣最大線上旅遊網站易遊網 ; 2007年打造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擔任首任董事總經理,建立文創園區經營典範。2008年擔任意藍科技董事長,意藍現為中文社群媒體大數據第一品牌。2011年起,推動兩岸產業文創化的交流與落地。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它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後身也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華山文創園區
    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為臺灣臺北市市定古蹟,後因地價昂貴及臺北水汙染問題嚴重、不利釀酒,臺北第一酒廠的業務移至林口、龜山一帶新廠,舊廠現作為華山文化園區使用。在1999年後,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藝術展覽、音樂表演等文化活動場地。此外,園區內也有多間餐廳、店鋪、藝廊等商業設施。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2016年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機構總數為63339家,較2015年增長0.72%,其中視覺傳達設計產業持續前兩年的增長態勢,為整體文創產業中增長幅度最高的,達到16.41%。設計品牌時尚產業以10.65%增長率次之。
  • 15個臺灣文創跨界標杆案例,涵蓋文創園、創意餐飲、創意書店、演藝劇場、文創百貨、民宿與設計酒店、文創聚落等
    本次遊學將聚焦「文創發力,城市更新「,我們一起去最人文的臺北、「最老亦最新」的臺南,探索臺灣城市更新過程中,文化創意創產業脈絡及其多元化發展模式。本次遊學,我們透過城市更新的視角,去看臺灣文創跨界和不同類型的文創產業形態,去學習臺灣文創產業操盤思路,啟發思考。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
    《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2016年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機構總數為63339家,較2015年增長0.72%,其中視覺傳達設計產業持續前兩年的增長態勢,為整體文創產業中增長幅度最高的,達到16.41%。設計品牌時尚產業以10.65%增長率次之。
  • 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野趣華山 VS 秀氣松煙 創意變身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松煙,是臺灣文創業第一個BOT案,在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加持下,14層樓高的主建築,牆面採弧線,建物內縮設計,與古蹟連成一體,成為臺北市最美的綠寶石。華山,醒得很早。四、五點天才蒙蒙亮,就見很多大媽阿姊繞著園區慢跑或在大樹下做甩手操。
  • 華山論建---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9月17日,由鄭煤機老廠區改造的「芝麻街1958」雙創園開園;10月17日,由鄭州第二砂輪廠改造的「二砂文創園」一期首開區開園。鄭州國棉三廠也進入實質性改造提升階段,政府對三廠中街兩側以及生活區北側兩組蘇式圍合建築開始實施徵收,將其打造成為「鄭州國棉三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著名歌手周杰倫投資的一家餐廳   中新社臺北9月28日電 題: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在文化創意活力十足的臺北,有一座植根於廢棄廠房的
  • 鐵嶺市文化考察團考察華山文創產業園區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臺北訊 4月22日,由鐵嶺市臺辦主任王建軍為團長的鐵嶺市文化考察團組來到臺北華山文創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考察。近年來,鐵嶺對文創產業極為重視,這次參訪華山文創園區是為了學習文創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填補鐵嶺文創產業的不足,豐富鐵嶺文創產業經驗,提升鐵嶺文創產業的質量。
  • 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濟南5月28日電 題:臺北華山1914「掌門」王榮文:從事文創即是追求美好生活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雖然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早,但IP變現(意為利用智慧財產權盈利的商業模式)這個詞仍然新鮮。」成功運營臺北知名文創園區華山1914近12年,王榮文卻不認為文創是可以在島內立即變現的產業。作為「情系齊魯——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參訪團團長,王榮文近期率百餘名兩岸文化界人士在山東考察。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談起自己對兩岸文創產業發展的看法。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贏商網報導)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承禮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園區...
    慈濟內湖環保站參訪合影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訪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那些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第838期丨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如何更接人氣,更接地氣?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園區佔地7.21公頃,室外面積達3.5公頃,總投資15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7億元。作為臺灣省第一個文創園區,最然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運營最為成熟,人氣最旺的一處。由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前身為「臺北第一酒廠」,為臺灣省臺北市市定古蹟。
  • 2015臺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考察報告(節選)
    2009 年 5 月 4 日,臺灣當局通過了《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以下簡稱《創意臺灣》),執行期為2009 年至2013 年。可以說,《創意臺灣》是臺灣當局在總結《挑戰 2008》的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際形勢,根據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而制定,期望實現「以臺灣為基地,拓展大陸市場,進軍國際,打造臺灣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的願景」。
  • 臺灣地區文創發展的類型
    對於這些遺留的廢舊工廠,政府並不是一味拆遷,而是尋求二次價值轉換,「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的設立就是政府扶持與民間資本合作共贏的典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被稱為臺灣文創產業的「旗艦」,它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集群效應,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上海戲劇學院"華山創意園"產業論壇舉行
    昨天,上海戲劇學院「華山創意園」揭牌儀式暨創意產業論壇舉行。靜安區與上戲共同打造「環上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深度促進區、校、企多方優質資源的聚集共享。  業內人士在研討會上指出,近些年來上海及全國多地文化園區湧現,但不少基地也面臨房地產屬性突出、教育和文化核心功能未能充分發揮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