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二肽單晶誘導生物膜形成與拓展獲進展

2020-12-20 生物谷





磷脂和肽是構築細胞的基本結構單元。磷脂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為甘油磷脂與鞘磷脂兩大類,分別由甘油和鞘氨醇構成。磷脂為兩性分子,一端為親水的含氮或磷的頭,另一端為疏水(親油)的長烴基鏈。由於此原因,磷脂分子親水端相互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常與蛋白質、糖脂、膽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構成脂雙分子層,即細胞膜的結構。細胞的關鍵生物活動幾乎都與這些生物分子的組裝體有關。通過分子組裝技術動態調控上述組裝體的結構,可以更好地幫助理解細胞生命活動的本質規律。


在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支持下,化學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研究人員長期致力於磷脂與苯丙氨酸二肽的可控分子組裝與功能化的研究(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903-1907;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537-1542;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2660-2663;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908-911; Adv. Funct. Mater., 2015, 25, 1193-1204; ACS Nano, 2017, 11, 10489-10494)。近年來,他們在苯丙氨酸二肽有機凝膠中引入光酸分子,利用可見光照射,實現了二肽組裝體凝膠-溶膠的原位可逆相變。此外,他們還發現苯丙氨酸二肽組裝體能有效誘導生物體中脂質體的組裝與解組裝,並在生理條件下導致細胞膜的外溢並形成內質網膜。


進一步研究發現組裝的二肽單晶能誘導生物膜的產生與擴展。實驗證實二肽分子聚集體的解組裝是磷脂分子膜形成和拓展的必要條件。這種生物分子誘導的膜「此消彼長」的動態轉化為研究細胞生命活動中的分裂和增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該工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57(2018) 11404-11407)。(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病原體能夠直接誘導NLR免疫受體複合物組裝形成全酶
    病原體能夠直接誘導NLR免疫受體複合物組裝形成全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58:44 清華大學柴繼傑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病原體能夠直接誘導NLR免疫受體複合物組裝形成全酶
  • 物理所生物膜界面的精密物理測量研究獲進展
    研究膜蛋白特定區域在生物膜上的位置,尤其是沿垂直於膜方向的位置及其動態變化,對於理解膜蛋白的功能及相關的分子機制有重要意義。一些傳統的生物物理技術如核磁共振(NMR)等可以給出時間和系綜平均的數據,但如何實時追蹤單個膜蛋白在約4納米厚的膜內或膜表面幾納米範圍內的動力學過程,仍然是一個挑戰。
  • 物理所原核生物染色體DNA自組裝模式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為了從根本上理解生命運作本質,避繁就簡,基礎研究生物學家們幾十年以來一直以原核生物——最具代表性的大腸桿菌等為研究模型,建立了一整套成熟高效的基因蛋白操縱手段,然後力求把原核細胞中的發現借鑑到真核生物及最終目標人類細胞之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令人驚訝的是:迄今為止,原核生物細菌染色體DNA組裝方式仍是未解之謎。
  • 微流控精準組裝及外消旋體手性測量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課題組在微流控精準組裝及外消旋體手性測量方面取得進展。圓二色譜(CD spectroscopy)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性檢測方法之一,但該方法僅能檢測少量種類的手性胺基酸,且無法直接測量由等量對映異構體組成的胺基酸外消旋體。因此,發展新的手性分子測量方法,用於胺基酸外消旋體的快速、定量檢測,是化學測量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上海光機所等在ADP晶體缺陷誘導雷射損傷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ADP晶體缺陷誘導雷射損傷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07-27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和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ADP晶體缺陷誘導雷射損傷行為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 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南方科技大學《自然·化學》:剪切力誘導組裝瞬態高度可拉伸水凝膠
    通過向大自然學校,我們的科學家們利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能夠實現分子之間的自組裝,然而人工實現的分子自組裝體大多為熱力學平衡態下的產物。實際生命體中的分子自組裝則多是在需要外界能量如光、電、磁等的驅動下完成的,是一種需要消耗能量的耗散自組裝(Dissipative self-assembly),通過能量的消耗來維持非平衡態的功能狀態。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間苯二酚型杯芳烴誘導葉紅素和葉黃素組裝的多層級超結構
    間苯二酚型杯芳烴誘導葉紅素和葉黃素組裝的多層級超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28:13 一個由揚州大學孫燕課題組帶頭的合作小組在超分子化學領域取得一項新突破
  • 【常州】常州大學王建浩、蔣鵬舉團隊在抗菌水凝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病人血液中的高糖分和自身血管病變造成的局部缺氧會加速細菌繁殖,在傷口部位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形成會誘導慢性炎症的發生,從而阻止傷口正常的癒合級聯反應(止血、炎症、增殖和成熟),最終使傷口遷延不愈,並引發諸如截肢等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開發出一種能夠快速消滅生物膜,同時又可促進傷口癒合級聯反應的生物活性材料,對於糖尿病人的傷口管理和快速癒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其規模也日益擴大,就造成了可利用土地不斷減少,並導致城市汙水廠的位置越來越靠近居民生活區。近年來,各種除臭技術也都相繼在研發、應用、進展當中,而生物除臭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技術以其經濟,實效,操作性強的優點而得到大力推廣。文章簡要介紹利用生物膜技術脫除汙水處理廠等臭氣的研究進展。一、汙水處理廠氣味的特徵與危害惡臭物質是指能引起嗅覺器官多種多樣臭感的物質。在汙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物質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
  • Nature子刊:末端帶電荷的可結晶均聚物的二維自組裝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設計和構建了一種通過晶核生長形成可結晶高聚物的自組裝平面結構,利用表面電荷提高自組裝平面結構的穩定性。將超聲破碎得到帶有晶核的共聚物膠束團作為晶種,並將添加末端帶電荷的均聚物添加到共聚物膠束團中製備尺寸均一可控的片晶嵌段共聚物。晶種誘導生長過程可根據類六邊形或矩形的原始晶種前驅體的形態記憶效應進行二維片晶形態表徵。
  • 長非編碼RNA調控炎症小體組裝激活研究取得進展
    炎症小體是由胞漿內模式識別受體(PRRs)參與組裝的多蛋白複合物,是炎症反應的關鍵效應器。炎症小體能夠識別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s)或宿主來源的危險信號分子(DAMPs),招募和激活促炎症蛋白酶caspase-1。而活化的caspase-1切割IL-1β和IL-18的前體,產生相應的成熟細胞因子。炎症小體的活化還能夠誘導細胞的炎症壞死,即焦亡(pyroptosis)。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勇輝教授課題組在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導向合成新型氣敏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悉,該成果是研究團隊多年來在嵌段共聚物設計、組裝合成納米結構材料(尤其是介孔金屬氧化物材料)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在同行和課題組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歷經四年多探索出的這種靈活、可控的3D超分子界面組裝合成思想,突破了傳統的複雜多步合成和製備納米線陣列的瓶頸。
  • 華東師範大學在Nature刊發論文,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教招考試中生物膜系統相關知識
    一、生物膜系統相關知識點總結1.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在細胞中,許多細胞器都有膜,如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3)細胞膜表面的糖類可以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質結合形成糖脂。(4)糖蛋白的功能為識別、保護和潤滑作用。3.生物膜系統的聯繫(1)結構上的聯繫
  • DNA-蛋白質多級可控組裝的精確操縱
    毫無疑問,在納米尺度上,生物大分子複合器件構象之複雜,功能設計之精巧,組裝自動化程度之高,是現有人工機械裝置望塵莫及的。這些複雜精細的生物納米機器是通過生物分子自下而上組裝形成的。蛋白質和核酸是構成生命體結構基礎與功能單位的最重要成分,從材料學角度來看,同時也是優秀的分子自組裝納米材料。
  • 德國科技生物膜,抹一抹,7天重獲亮甲,20年頑固...
    灰指甲,醫學上稱為甲癬,是指皮癬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通過真菌感染,傳染性非常的強,雙手接觸、共用修甲工具、頻繁塗抹指甲油等都可能會患上灰指甲~灰指甲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長白斑點、渾濁、凹凸不平,增厚等,很多人是為了治療灰指甲,不惜花費大價錢去治療,花錢多還不一定能根治,
  • Nudel和胞質動力蛋白調控紡錘體形成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又獲新進展。2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學良和美國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教授鄭詣先的合作研究結果:Nudel和胞質動力蛋白在紡錘體基質組裝中發揮重要作用,進而調控有絲分裂紡錘體的正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