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孩子早期自閉症?

2020-12-19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

如何識別孩子早期自閉症?

2011-03-26 02:14

來源:新浪親子

作者:

  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目前對於自閉症還沒有更好的診療措施,而且自閉症一般發病在3歲之前這個寶寶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所以說,醫學界普遍認為對自閉症患兒進行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心智行為訓練可以幫助寶寶挖掘潛能,通過早期幹預的方式幫助寶寶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自閉症患兒與正常寶寶比較有很明顯的不同。以下的情景描述了正常寶寶和患有自閉症的寶寶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媽咪可據此推斷寶寶是否具有自閉症傾向。一旦發現寶寶表現異常,一定要及早就醫,並儘快實施早期幹預。對於自閉症患兒來說越早發現越早幹預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識別自閉症便顯得十分重要。早一天發現自閉症,寶寶就多一分過正常生活的希望。

  社會性及人際關係障礙

  描述1

  正常寶寶:不到半歲的寶寶就會注視他人的臉,對他人的逗弄與親近表現出期待與高興的情緒。大約半歲左右,寶寶開始認生,表現為不願意與媽咪或者親近的監護人分離,如果有陌生人靠近,會哭鬧或表現出明顯的不高興。

  自閉症寶寶:寶寶不會注視媽媽的臉,也不會對人微笑;媽媽給寶寶餵奶時,不將身體貼近媽媽;媽媽伸手抱寶寶時,不會做出迎接的姿勢,眼睛也不正視摟抱他的人,對他人的逗弄與親近沒有反應,對父母沒有正常寶寶的那種依戀行為,父母來了或走了,都顯得無所謂。很少哭,從不粘人,通常比正常的寶寶顯得「乖」很多。

  描述2

  正常寶寶:周歲之後,寶寶總是像個小影子似的跟著父母或其他親近的監護人,模仿他們的動作,並以眼神、動作、簡單的詞句主動與人交流。一旦遇到困難或者感覺身體不舒服、情緒不好等都會尋求成人的安慰。

  自閉症寶寶:寶寶對父母沒有依戀的感覺,與陌生人相處也沒有畏縮的感覺,更不懂得與人主動交流,遇到困難或者感覺身體不舒服通常也會顯得無動於衷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尋求幫助。

  描述3

  正常寶寶:兩歲以上的寶寶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熱衷於各種有趣的遊戲與活動,玩玩具和遊戲時內容豐富,花樣繁多,並且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已經懂得遵循遊戲規則。

  自閉症寶寶:寶寶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喜歡獨來獨往,不與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懂如何玩玩具,不遵守遊戲規則,只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玩耍,對一些不是玩具的物件十分迷戀,特別喜歡作單調、重複的動作,對物品擺放的位置十分敏感,不喜歡任何形式的變化。如果有人試圖改變他,會表現得非常煩躁。有時候也想與小朋友交流,但是不懂得交流技巧。比如,可能突然跑去拍人一下、打人一下或者揪人一下,然後又若無其事地離開。他的行為看起來顯得毫無意義。

  言語及溝通障礙

  描述1

  正常寶寶:在寶寶聽懂話之前,就已經懂得用聲音、動作、表情等來與人溝通,比如餓了、困了、身體不舒服了,都會通過不同的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寶寶高興了,會咯咯地樂。長期與寶寶相處的媽媽就可以根據這些差別來判斷寶寶的需求。寶寶再大些就能聽懂不少話,並且開始咿呀學語。

  自閉症寶寶:寶寶對語言的理解比較困難,也沒有與人溝通的欲望。到了該學說話的年齡,仍然沒有學說話的跡象。

  描述2

  正常寶寶:兩三歲的寶寶已經會說不少話,而且懂得用語言與周圍的人群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對於一些以前沒聽過的句子會很感興趣,並且喜歡模仿。

  自閉症寶寶:寶寶語言發育明顯遲緩,對別人的問話常常沒有回應。即便會說話,也不會主動與人交談,卻常常說一些不知從哪裡學來的話,比如背誦電視廣告等等。但是僅僅是說說而已,對他所說話語的真正含義根本不了解,也不懂得在什麼樣的場合使用這些語言。他們常常用詞不當,分不清你我他,或者反反覆覆說著同樣的句子,語言生澀呆板,很少有溝通與交流的性質,讓人不知所云。

  認知與知覺障礙

  描述1

  正常寶寶:寶寶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不停的發問、探索,喜歡看動畫片,對玩具更是愛不釋手,能用玩具玩出很多花樣,對大小、形狀、顏色、季節等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很多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定的了解。

  自閉症寶寶:寶寶對遊戲、玩具等不感興趣,而對另外一些東西則表現出特別的偏好,比如車輪、鍋碗瓢盆等圓形物體,生活習慣一成不變,比如堅持要坐固定的位置、堅持使用同一把椅子、走固定的路線、玩固定的玩具,一旦他的秩序被打亂,他會異常煩躁。難以理解各種概念,不懂得如何自由組合、靈活運用各種概念。大多智力低下,但也有些寶寶對數字、日期、地名、路線等的記憶超常,對音樂十分敏感,能很快地掌握鋼琴、電子琴等樂器的演奏技巧,將來成為所謂的「白痴學者」。

  描述2

  正常寶寶: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會對聲音、光線、味道、疼痛等等有正常的反應。比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轉過頭去尋找;看到顏色鮮豔的物品,會用眼睛去追隨。

  自閉症寶寶:寶寶對聲音、光線、味道、疼痛等覺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過於敏感,或者過於遲鈍,表現出對某種感覺有特別偏好或者對某種感覺反應激烈。比如,有的寶寶經常來回踱步、轉圈、反覆蹦跳、搖擺頭部,不厭其煩地重複同一個動作;有的寶寶對聲音特別敏感,一聽到某種聲音就會顯得十分恐懼;有的寶寶痛覺遲鈍,經常有自傷行為等等。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如何早期識別自閉症?
    那麼,早期自閉症又有哪些行為表現呢?平時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從哪些方面去發現孩子是否有自閉症的情況呢?有著近二十年自閉症診療工作經驗的江瑞芬醫生將為您解答。首先,細心的媽媽在平日照料孩子中,要注意觀察孩子表情、眼神、和媽媽的情感依戀反應、孩子語言的發育進程以及與人的語言互動反應等。
  • 自閉症早期識別很重要 家長更渴盼「全納教育」
    「社會對於自閉症孩子的關懷很多,但很少有人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沈文豔是一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也是手牽手家庭支持中心的負責人之一,在她看來,比起同情,同理心更能讓自閉症孩子感受到關愛。「很多人覺得自閉症兒童可憐,但我們希望給孩子有尊嚴的生活。」
  • 兒童自閉症如何早期識別?該如何科學面對?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提高,自閉症兒童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也漸漸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可能自閉症兒童就在我們身邊,卻常常被我們忽視。兒童自閉症是什麼自閉症又被稱為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三大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交流障礙、重複刻板的某些行為、興趣、活動狹隘為主要特點的精神疾病。
  • 為什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自閉症如此重要?但真的越早越好嗎?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對照同齡孩子或書本乃至搜索的信息和評估表格就覺得孩子是自閉症,從而表現出極度地焦慮,就顯得有點誇張。,雖然敏感的家長可以在孩子一歲左右時就感覺到與眾不同發現孩子早期自閉症症狀,一些有經驗的專業醫生也有能力做出診斷,但是,對於大多數真正的自閉症乃至譜系患兒來說,還是要等到兒童到達一定年齡才能準確地進行診斷和確診。
  • 自閉症幼兒早期跡象有哪些?自閉症兒童早期有哪些行為?
    幼兒出現一些異常行為時,很多家長會都會焦急,懷疑孩子是不是有自閉症傾向?由於年齡太小,正常幼兒發育有快慢之別,而自閉症特徵是一個特徵一個特徵逐步出現的,一般在2-3歲時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醫生方可根據兒童現場表現進行測試以及問詢方能給出診斷。
  • 家長在自閉症孩子的早期幹預中應該注意什麼?
    但是很可能,一群自閉症的兒童孩子裡面,治療他們的方法完全不同的,他們每個人的預後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這就告訴我們:自閉症是一個人們研究的不是很清楚的、明確的、可診斷的某一種病症,他只是對某一些孩子的一種,暫時性的,模糊的描述而已,有些孩子可能隨著年齡的變化,慢慢的病情就會有很大的改變;還有一些孩子,在早期的幹預過程中效果非常好
  • 自閉症兒童2歲前會表現出的早期特徵
    >自閉症兒童2歲前會表現出的早期特徵2010-11-10 15:08:34出處:太平洋親子論壇作者:佚名  在中國,因為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父母缺乏曾帶過一個正常孩子的經驗。因此,即使孩子在嬰兒期已表現出一些特徵,也往往會被忽視。  直到 3-4 歲,孩子的發育問題已到了勿容置疑的程度時,才想到帶他去醫院,就這樣錯過了對孩子進行早期幹預的時間。 如何進行早期識別呢?以下資料供家長參考: 兒童自閉症的早期特徵。(兩歲前)  △ 出 生:沒有特徵。  △ 3 - 10 天:沒有明顯特徵。
  • 聽力測試可以幫助識別患有自閉症的新生兒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多年來,研究人員通過大量研究已經知道,患有自閉症的成人和兒童的聽覺和其他感覺系統與沒有自閉症的兒童或成人不同。邁阿密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全世界數百萬新生兒的標準聽力測試進行了研究,現在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檢測自閉症早期跡象的方法——也許可以早在嬰兒出生時就發現。
  • 如何判斷孩子有自閉症?醫生教你快速篩查
    原來,這位女士姓吳,她的兒子2歲多時被診斷為自閉症,經過半年多的幹預訓練,病情有了明顯的改善。「早期發現、早期行為幹預和教育可顯著改善自閉症患兒的不良預後,因此,家長和醫生的早期識別能力尤為重要。」區婦幼保健院兒保科醫師杜洪慧說,當孩子出現視覺注視缺乏或減少、語言遲緩等症狀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儘早帶孩子確診。
  • 覺得自閉症離娃很遠?有這些早期跡象需警惕
    當然,我們不是說這類孩子一定有自閉症傾向,但美國兒科學會(AAP)研究表明,因為大多數患有自閉症(ASD)的兒童在動作行為與正常孩子無異,他們也遵循學坐、爬行、站立、走路的方式成長,所以家長早期很難立刻觀察到異常現象。
  • 世界自閉症日——認識「星星的孩子」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簡稱孤獨症,在臨床上又稱自閉症,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性障礙。人們形容自閉症兒童為「星星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像是擁有一套不屬於地球人的思維方式,無法正常與人溝通,像來自遙遠星球一樣。
  • 幼兒自閉症早期有什麼特徵?幼兒早期自閉症有什麼表現?
    自閉症無法採用醫學臨床進行診斷,在加上家長的疏忽,造成很多自閉症兒童集中出現在4歲以上。自閉症一般在2歲半到3歲才能確診,因此在不夠2歲多的時候,一般醫生會給出疑似自閉症或存在自閉症傾向這種結論。自閉症早期跡象2-3歲的孩子通過初步的判斷是否具有自閉症的傾向,例如:呼喚兒童名字沒有反應、目光對視短暫、缺乏共同關注或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等。
  • 加州大學:臍帶血可用於自閉症早期診斷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發育障礙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被診斷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新生兒臍帶血中,有一種獨特的DNA甲基化特徵。這些發現為自閉症的早診斷和早幹預提供了一個可能。
  • 孩子說話晚 或是自閉症
    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孩子不說話或者說話晚,是得了自閉症嗎?如何儘早發現自閉症的信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副主任技師吳滿紅來支招。孩子不理人到處跑竟是患上了自閉症3歲2個月的豆豆是一個「很酷」的小男孩,平時基本「不需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 孩子說話晚 或是自閉症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婧通訊員林惠芳)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孩子不說話或者說話晚,是得了自閉症嗎?如何儘早發現自閉症的信號?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副主任技師吳滿紅來支招。孩子不理人到處跑竟是患上了自閉症3歲2個月的豆豆是一個「很酷」的小男孩,平時基本「不需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 自閉症兒童早期幹預意識在提高 孩子入康復機構年齡越來越小...
    小伊母親感覺情況不太樂觀,帶孩子去濟南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最後確診小伊精神發育遲緩,有自閉症傾向(三歲之前專業醫生會不直接診斷為自閉症,只能以自閉症傾向為診斷)。半年前,小伊母親帶孩子來到新語特教學校,經過多半年的康復訓練,小伊慢慢變得活潑開朗,也可以和媽媽以及老師做一些簡單的溝通交流。
  • 幼兒早期自閉症症狀和特徵
    早期兒童自閉症的症狀並不明顯,常常被父母所忽視,待發現時為時已晚。許多家長會把孩子學習新事物緩慢理解為正常現象,並相信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慢慢學會。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在處理或處理事情上有困難,應經給予關注,並對孩子進行監督和檢查。同時父母還需要了解兒童自閉症的不同症狀,以便他們有一個對孩子觀察結果進行比較。早期發現兒童有自閉症傾向將大大有助於未來的幹預效果。以下是兒童自閉症的不同症狀:一.
  • 兒童自閉症的十一種早期症狀?
    來源:網絡兒童自閉症的十一種早期症狀  在中國很多家長對於兒童自閉症沒有很深刻準確的認識,她們有些人認為只是孩子內向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就會影響了自閉症兒童的治癒效果。  為了及早發現和治療兒童自閉症,下面我們首先介紹兒童自閉症的表現。
  • 鄒小兵:自閉症早期幹預是應該揚長避短,還是揚長克短?
    談到自閉症,一個最核心的話題是:自閉症兒童應該如何教育和幹預?自從1925年,自閉症在蘇聯被首次報導以來,科學家、醫生、康復師、自閉症孩子家長,從未停歇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幾天前,大米和小米也發出一則徵集「你認為自閉症康復幹預的核心是什麼?」
  • 孩子診斷自閉症,家庭如何應對?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學名叫孤獨症譜系障礙,英文縮寫為ASD,是一類以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狹隘興趣,刻板行為,以及感覺異常為主要特徵的發育行為障礙。與兒童的性格無關,也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無關,是一種在兒童發育早期就出現並且持續終身的先天精神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