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後的眾生?師父閉關後的我們?

2021-01-14 聖空甘露

01

第一次看到聖空法師,是在網上搜索講解《楞嚴經》的法師時,在眾多的視頻中,意外發現了還有一位女法師講《楞嚴經》,於是很好奇,就毫不猶豫地點進去看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工作之餘每天晚上睡覺前兩小時,我都必看第五十八屆楞嚴法會法師講的《楞嚴經》。

那時候聽得很法喜啊,總共有一百多講,每講一般有一到兩個小時,所以我為了儘快看完,便天天晚上都堅持。

最終,師父的講經看完了,我也決定要出家了——為了關心我的每一個人,為了給自己、給世間所有苦的人找條出路吧!

當踏進佛母寺大門的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自己的人生還可以別有一番洞天。

坐在莊嚴的大雄寶殿裡,聽著師父講《楞嚴經》,沒有人能體會到當時的我有多麼激動和幸福!

激動的是,現場聽師父講經和在網上看視頻是完全不一樣的;幸福的是,今後我將能經常在現場聽到師父講經開示了。

看著這麼多的人,從天南海北來到這裡聽經聞法,看到她們的法喜,看到她們發心護持三寶,我的心裡真是無比隨喜和感恩。

我問自己:這不就是我內心裡一直在尋覓渴望的生活嗎?

02

當然,我的心裡非常清楚明白,我們現在所擁有的這個幸福而安逸的修行環境,都是緣於師父的慈悲和發心。

是師父為我們撐起了這片淨土藍天,讓我們這些佛法的小苗才得以茁壯成長。也是因為師父的慈悲,無論是誰,無論天涯海角,只要你願意,佛法甘露將源源不斷地奉上。

這麼多年來,看到了很多人因為聽法師的講經受益無窮,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也看到很多人,在法師各種方便度化之下走入佛門,學習佛法。

自從大家跟著師父學習佛法受益之後,大家各自分享自己學佛受益的故事,而且,越來越多的人不遠千裡來到佛母寺聽經聞法。

師父希望楞嚴能在末法時代利益更多的人,為大家提供更好的修行環境,年過半百的師父發願建設楞嚴道場,建設楞嚴壇城,開啟第三屆百日楞嚴法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

這個過程無疑是非常艱辛而且充滿坎坷的。雖然壓力巨大但是師父卻從來沒有退縮過。

每次遇到困難,師父就獨自修苦行,徒步託缽乞食四大名山,以自己的虔誠恭敬之心來祈求佛菩薩的加持相助。最終一個個難關都過了,師父卻累倒了。

03

宣布閉關那天,在直播間,師父哭了!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師父就像眾生的父母一樣,為了大家庭的幸福安康,在最艱難的時刻,雖然百般地放不下,但為了度過劫難,更好地弘法利生,師父還是毅然決然地走進關房。

而第二天,也就是師父正式閉關的那一天,正好是佛陀涅槃日。

眾生在佛陀涅槃後才懂得佛法的稀有難得,我們也是在師父閉關後才感受到,沒有師父的現場開示、時時提攜,沒有楞嚴法會的日子是多麼的孤單和寂寞。

親眼目睹師父為弘法利生所做的這一切,親眼目睹師父流下的淚水,親眼目睹師父為楞嚴道場的建設竭盡全力……

感恩我們的師父,在生命的輪迴之中,為我們點燃那盞最明亮的燈,讓我們走上了人生中最光明的大道!

師父為了所有的人而忘我的付出,願我們每一位佛弟子發心,全力護持弘法利生事業,護持楞嚴道場的建設!

善知識是真正為了你可以付出一切、帶你了脫生死、走出輪迴的人!

善知識如太陽,只要你肯敞開心扉,你的世界將不再黑暗;善知識如明燈,只要你一路跟隨不掉隊,就定能步入光明淨土。

善知識一生奮鬥,只為我們開闢一條光明大道,讓我們一起劃著楞嚴正法的大船向前挺進吧!

相關焦點

  • 恭迎佛陀涅槃日|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開示
    經云: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佛大音普告,聲至有頂;面門放光,遍照三千,六趣遇光罪垢消除;眾生悲鳴,大地山海皆悉震動。涅槃,並非世人理解的生命的終結或者開始。《涅槃經》云:「若見佛性能斷煩惱,是則名為大般涅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一起憶念佛陀,祈願眾生煩惱不現、清涼寂靜!
  • 四念處是什麼,為何佛陀涅槃後囑咐眾生以此為道
    就在當年佛陀涅槃之前,和佛陀關係最親密的侍從阿難尊者——他同時也是佛的堂弟,因為仰慕佛的莊嚴殊勝而出家追隨,而且他正好是佛得道的那一天出生,所以和佛的緣分極深。佛陀在涅槃前幾個月的時候曾問過阿難是否希望自己繼續住世,可惜阿難中了魔障,竟然沉默不語,沒有出言挽留,佛陀就看出自己和這世間的緣分盡了,這才聽了魔王波旬的請求,涅槃而去。而從魔障中醒過來的阿難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但也於事無補,所以他就下跪頂禮佛陀,請示佛涅槃後,他們這些弟子們該怎麼辦,後世眾生又該怎麼辦。
  • 佛陀入涅槃前,為什麼不把佛位傳給弟子?
    譬如佛陀在八十歲那年,示現涅槃,他訓誡弟子要以戒為師,為何不乾脆將佛位傳給一位德高望重的弟子,作為眾生的師父呢?今天小編蓮荷就通過一則典故,為您揭開這個問題的答案。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中,記載佛世時有位畢陵伽婆蹉尊者,他是一位聲聞菩提的四果大阿羅漢。一日,畢陵伽婆蹉尊者要渡過恆河,去對岸化緣。可是河水湍急,又沒有渡船可以乘坐,而且佛陀一再叮囑弟子,不得示現神通。
  • 佛陀走了涅槃的模式,卻要求弟子「駐世」三千年,原因令人敬仰
    佛陀在開功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內心還有執所以無法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佛陀將他的佛法傳出度人,希望眾生也能夠和他一樣通過佛法明心見性,達到涅槃的彼岸。而佛陀在講了49年法之後,在婆羅樹下側臥涅槃。
  • 佛教: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據典籍記載,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裡,阿難尊者與諸比丘得知佛陀將入涅槃。雖諸弟子和比丘很難受但卻沒能忘卻眾生。因此在佛陀住世的最後一天中,問了佛陀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也是當下修行之人,皆需知曉的問題,為何?因為如果不知道這四個問題和答案,那麼你可能連經藏的真假都分不清。佛陀涅槃前,回答了這四個問題,佛弟子必知!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波旬又問佛陀:「昔日佛陀成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曾勸請如來入涅槃,當時佛說:等到四眾弟子得度、僧團成立、佛法廣傳時才能入滅。而現在正是時候,如來為何還不滅度呢」。佛陀回答:「別再說了,波旬!佛自知化緣已盡,不會再久住世間,三個月後,我將在拘屍那城的娑羅雙樹間般涅槃」。聽到佛陀的承諾,魔王心生歡喜,隨即消失無蹤。
  • 佛陀35歲即證入涅槃,80歲離世也稱涅槃?究竟什麼是「涅槃」?
    佛陀曾經用「遮詮」(從反面來說事理)的方式來描述過「涅槃」:那是一種「無生、無成、無作、無因緣和合」的境界(相對於我們這個「有生、有成、有作、有因緣和合」的世界)!正如斯裡蘭卡著名佛教學者化普樂·羅睺羅長老在《佛陀的啟示》一書中所說:你唯一能知道它(涅槃)的方法是親見親證。有路可通涅槃,但是涅槃並不是這條路的結果。
  • 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的是哪位
    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我不要穿。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我不侍奉前去。三、不該見佛陀的時候,我不去見。舍利弗、目犍連將阿難陀條件告訴佛陀。佛陀非常歡喜地嘆說:阿難是一位品格優秀的人,他提出的條件是為了避免譏嫌,生怕別人批評說為了穿衣和吃食物,才侍奉佛陀的。西元前513年佛陀五十三歲時,十九歲的阿難,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選為佛的侍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跟著佛的身後,到各地弘化。
  • 學習筆記 | 我的串講:佛陀十大弟子的生平故事(一)
    伴隨著一個短暫的休整和複習之後,我們也於上周日踏入了新一章的學習之旅,我們先回顧一下視頻的大致內容。上周日我們學習了佛法概要視頻37,也是第三章佛陀十大弟子的第一個視頻。他們二人皆是於外道散闍耶出家,而後聽聞緣起法率眾皈依佛陀。在佛法中,舍利弗被譬喻為生母,以正見引導大眾,生諸梵行;目鍵連則是養母,立於最真上際,引導大眾趨入涅槃,長養諸梵行。在佛教中唯有目鍵連顯神通被佛陀所讚嘆,也是因為他顯神通為度化接引眾生,利益眾生。
  • 佛學:涅槃、中道、真如、戒、定、慧,見眾生知己才能自渡
    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佛學中的涅槃、中道、真如、戒、定、慧,見眾生知己才能自渡:涅槃涅槃,意譯的話,是「寂滅、無生、離開、解脫」的意思。涅槃是佛教的中心思想,若離開涅思想,佛教就形同有生有滅的世間說法,只能稱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這樣「非因非果」的深奧精義。涅槃這種境界,需要修證佛法才能達到。在佛教中,修行佛法可以達到四種涅架,即本來自性清淨涅、有餘依涅架、無餘依涅、無住處涅槃。
  • 廬山東林寺祖庭2020年11月下旬閉關圓滿
    首先,三位比丘尼師父進行了簡略分享。這位比丘尼師父出家已有20多年,一直沒有閉過關,近三年才連續閉了三次關。本次閉關中昏沉、妄念屢屢出現,但她緊緊抓住一句佛號,每天凌晨2點就起床,念到晚上9點結束,念佛數量從開始每天8萬,逐漸增加到10萬、12萬,最終圓滿了此次閉關。
  • 智慧法語:佛陀對眾生的念頭思想無所不知
    佛陀對眾生的念頭思想無所不知(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經介紹】《法華經》為釋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主要講述「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 【經典原文】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法華經》 【經文解釋】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是法身、化身、報身;四智,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
  • 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究竟是誰,佛陀僅僅是他的報身
    文/法妙明心看過西遊記的人們都知道,裡面最神秘的人,當屬於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了。只在悟空學道的時候出現過幾次和後面悟空推倒人參果樹走投無路上山求見外,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這也讓人們對他的身份猜測紛紛,有人說他是佛祖的化身,也有人說他是太上老君,更有人說他就是佛陀的弟子須菩提尊者。
  • 《大般涅槃經》講解 第01課·重要性
    那跟佛陀講的那個大徹大悟其實還是兩回事,大家千萬不要得少為足,即便你真的證得了阿羅漢,無學果位了,不受後有了,但是阿羅漢也不究竟,對吧?《圓覺經》也一再提到,你要是真的想成佛,你甚至就不要聽阿羅漢給你講經。你聽《圓覺經》的哪怕半個偈頌,都勝過聽這個教了無數阿羅漢的人講經,因為阿羅漢不究竟,你就算證得了無學果位,它不究竟,你還是要度眾生的。      接著又導出第四個問題。
  • 涅槃境界之常樂我淨
    提到佛陀必定要提涅槃,而涅槃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佛陀在悟道的時候就已經正式成佛了,但肉身還在,這是有餘涅槃,等到佛陀肉身死去,這才進入無餘涅槃。《大般涅槃經》的內容,是從佛陀馬上要進入「無餘涅槃」講起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佛陀講完《大般涅槃經》的內容之後就永遠離開了我們的世界,再也沒機會教導世人了。所以,《大般涅槃經》就是佛陀的晚年定論,臨終遺教,究竟法中的究竟法。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般若,是古代梵語,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也是一種梵語,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達到彼岸。經,是指經書。
  • 學習筆記 | 我的串講:佛陀十大弟子的生平故事(二)
    通過學習十大弟子的事跡,對佛陀沒有建立信心的人,可以心平氣和地踏著這些先賢的足跡,在佛陀的法海中來完成自己的修學。末法時代我們慧根淺薄的眾生,可以從他們的事跡中,來長養我們的信心。摩訶迦葉頭陀第一摩訶迦葉,意為「飲光」。是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中的富家子弟。
  • 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聽到青年的話和踩眼球的聲音,嘆了一口氣說:眾生難度,菩提心難發,菩薩行難行,我還是當一個自了漢算了。立即有人對舍利弗說:剛才那位青年是你的大善知識,是考驗你的菩薩行是否堅定。你不應退失菩提心,應更勇猛精進,上求佛道。舍利弗聽後,更加堅定菩薩的行願,所以一些大乘佛經,幾乎都有舍利弗為當機眾。如《阿彌陀經》說西方極樂國土依正莊嚴。《般若經》裡佛為舍利弗說深般若法門。
  • 圓因老法師:佛陀的四個法寶 懺悔放生吃素念佛
    但放生在末法時代提倡甚難,所遭受的批評也最多,這是因為眾生業障深重,沒有福報的原因!我們有幸跟隨師父,了解佛陀教導我們此一既可消除業障又可長養慈悲的殊勝法門,自當力行救贖放生,放生自有放生的功德,捕殺自有捕殺的罪過,批評的人自然背負批評的報應,深信因果不滅的真理,讓我們彼此互勉力行放生!六度以布施為首,布施分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 世界各地的臥佛(佛陀涅槃)像
    臥佛,就是佛陀的涅槃相,是佛陀呈現給這個世界的最後法相。佛陀說法四十五年,足跡踏遍恆河兩岸。到了八十歲那年,佛陀來到拘屍那羅城外的娑羅雙樹林,將此地作為入滅的地點。早期的佛陀涅槃像,多以壁畫和石刻(石窟)形式呈現,現當代,世界各地仍繼續建造(雕刻)各種臥佛像來紀念佛陀,本圖集主要以早期的臥佛像為主,圖片資料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