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我的推送?
請收藏甚至喪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時而嚴肅時而笑岔氣的乾貨Bing
帶你雞娃並客觀認知這個世界
Dr Bing | 吐槽
一直以來,我Bing都是強烈支持讓娃早接觸社會,培養財商、商商,形成社會競爭力的。
畢竟光「死讀書、死考試」的書呆子,未來社會只會更加吃不開。
增加娃社會經驗,最重要的手段莫過於讓娃「實操」——出去打工賺錢了,無論是在同學間做些小買賣,鄰裡間提供些小服務,還是像《13歲女孩代寫作業收入過萬,卻被舉報封店全款沒收》一樣搞些灰色業務,都是很不錯的哦!
話說我近來門縫裡就收到一小紙條,寫著:擦鞋,布鞋2塊,皮鞋1塊5,特髒的加5毛。特有取送服務!
一看就知道是隔壁那家丹麥人三個娃(5-12歲)聯名開的店。他們仨兒冬天就一直有鏟雪服務,我光顧了好幾次,服務很不錯呢!
我就是特佩服這種把生意做得piapia響,腦瓜子賊好使的娃子。
不過,近來的「童模」事件,讓我們對讓娃出去接觸社會、打工賺錢又產生了質疑。怎樣才算「鍛鍊鍛鍊」,怎樣會不小心搞成了「消費孩子」呢?
事件起因是,童模「妞妞」因為工作不配合,被媽媽踢了一腳。
妞媽說:「我踹死你信不信,你馬上把包給我撿起來,我在拍的時候你少惹我。」隨後,妞妞媽還被扒出是虐娃「慣犯」。
隨著公眾的憤怒,童模這個行業暴露在公眾面前:「一般童模一個月收入兩三萬元沒有問題,紅一些的一年能賺300萬,一套房下來了」。
暴利面前,爸媽們從「母慈子孝」轉為「喪心病狂」就不難理解了。
在沒有真心白銀的「陪娃作業」任務下,老母親都隨時開啟「炸毛模式」。
現在是分分鐘幾千的生意,你敢給老娘耽擱?
也有不少很多理解父母「良苦用心」的小童模:「給家人賺錢,家人不用辛苦了,我自己來賺好了。」
這不是「高顏值的孩子早當家」麼?!
這些小模特已經表現出了極高的「職業精神」,一旁的工作人員打著傘看她拍攝,而小模特卻在雨中擺著各種姿勢。
上面的還算中規中矩的,有一些家長就徹底過了底線。
為了多掙錢,讓娃衣著暴露,賣性感。
於是,妞妞事件讓「童模產業」成了活靶子,一時間,淘寶迅速地撤下了所有妞妞拍攝的樣片,大家都在避風頭。
但是,人的記憶是短暫的,風頭過後,沒有人再會去關注妞妞們被家長透支壓榨,家長們照樣會收拾收拾,繼續帶娃拍照接單。
「你不拍了,廠家手中還有源源不斷的模特等著被拍。」事件第二天,童模家長們依然在熱切地給女兒聯絡試鏡。「拍幾年,掙來的錢夠買一套房,憑啥不掙呢?」
其實去年,就已經有一起類似事件。
表情包界的扛把子——「假笑男孩」Gavin受邀邀參加微博之夜活動,到訪中國,引起大面積網友「心疼」。
那天,從下車到走紅毯期間,只要發現有鏡頭對著自己時,Gavin就開始賣力地假笑。
到了微博之夜的現場,場子裡各路大咖雲集,唯獨Gavin成了全場焦點。
在喧囂的晚會現場,聽不懂中文,需要面對著鏡頭一遍又一遍的用盡全力流出笑容,可想對一個娃子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被主持人@到的時候,先是一臉懵,看了媽媽一臉,擺出了熟悉的笑容後,一秒回復原樣,面無表情。
不對比不知道,他真笑的笑臉,是很可愛的呀。
終於,晚會落幕,照片拍完了,笑也笑夠了。網友捕捉到假笑男孩疲憊的一幕,大呼心疼。
#心疼Gavin#的tag應運而生:
網友們紛紛附議:真是娛樂至死的年代,狠心的父母不要再把鵝幾當搖錢樹了,晚會結束累得都睡著了,心疼,他還是個孩子啊!
網友還表示,希望網友不要再消費他了,網友喜歡的是他笑的時候像假笑,而不是要他因為假笑而假笑。
其實我想說:如果大家出於心疼而停止「消費」他。就意味著他會迅速失去關注,被品牌商「打入冷宮」,比起成年人,小孩更難以面對這樣的心理落差,更容易出心理毛病。很多失寵的童星後來的人生都沉浸在菸酒藥物毒品中不能自拔。
回到Garvin事件。然鵝,當大家知道Garvin的出場費高達百萬後,他們的畫風突變。
網友們想到,人家一個8歲娃,一兩年就能賺自己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心疼」人家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啊!還不如想想自己下個月飯錢有著落沒吧!
而且,Gavin本人也對CNN記者說,他很享受現在的生活,他喜歡被喜歡,將來的夢想是成為一名Youtube播主。
看到這裡,網友們心不疼也不酸了——不管他是真假笑,還是假假笑,也不管累不累,都是在做「自己喜歡」並且「順便賺錢」的事情。
這不,那天早上還是#心疼Gavin#的熱搜,下午就變成#Gavin吃糖葫蘆太可愛#。一方面證明了人類的記憶只有7秒;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假笑男孩也有開心的時候,哪怕這個開心是有劇本的。
還有一個case是近來發生的——張庭林瑞陽的女兒,也被網友們「可憐」了。
話說張庭和她老公的傳銷微商公司都要上市了?!這個世界真是活久見行行出狀元啊!
張庭對自己品牌是非常的拼沒錯了,平時就各種打雞血,最近還把自己10歲女兒帶去跟經銷商團建。
經銷商激動壞了,大概是覺得老闆真拿自己當家人了,於是一群人在小女孩坐的桌子邊圍著就咔咔開始拍照,小女孩被圍觀到尷尬死了,直接拿手擋臉。
這個反應其實說明張庭之前對娃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現在「亡羊補牢」,一下子藥猛了,娃受不住。
畢竟媽是做微商的,微商是啥你懂的,面子這玩意必須要撕了扔了,人要能豁出去,才能成事兒。現在幾個咔嚓咔嚓娃就要抱臉,說明實戰不足!
你看,我Bing作為教師子弟,從小學起幫爸媽改作業,實驗室看門,都是做得信手拈來,就只差代他們上課了。如果我是微商的娃,何止被拍照啊,朋友圈都能發得天天不重樣。
可惜張庭教育起步晚啊!沒辦法,見狀只好一個勁摸女兒腦袋,安撫下化解下尷尬。
周圍那群經銷商,越拍越來勁。
網友都不得不說,這小女孩年紀這麼小就被自己媽帶到這種場合來,還被當猴一樣圍觀,也真的是可憐了。
還有一個case,那就是音樂界中國人的驕傲——郎朗。話說這娃子也是很早就被「消費」的呢。
朗朗的父親郎國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講述了兒子練琴的艱辛——2歲開始學琴,每天練習至少8個小時,根本就是地獄了!
郎朗出道也甚早——5歲時第一次參加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獲第一名,賽後就舉辦了生平第一場個人演奏會。89年,7歲的郎朗參加首屆瀋陽少兒鋼琴比賽,再獲得第一名,之後就是比賽個演不斷。
郎朗對這段童年比較晦澀的評價是:「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是天賦並不意味著你會通過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
意思就是認可爸爸的。畢竟沒有爸爸當年的的狠,就沒有今天成功的他。
有趣的是,對於郎朗的爹,輿論還是比較肯定的——他們口中,這不是一個「消費孩子」的故事,而是一個「牛爸」塑造「偉娃」的故事。BBC還特此拍了一部《郎朗額鋼琴之路》記錄牛爸。
Bing總結:
是不是有點有趣呢?
都是「消費」娃,結果可以大不同,童模媽被罵,郎朗爸被贊。
都是參與父母的工作:李嘉誠大娃8歲起就每次跟爸爸參加董事會——這叫教育高明;張庭帶娃微商團建——這叫連娃都賣。
區別在哪兒呢?我Bing跟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孩子利益的角度說:
郎朗爸爸多人贊,是因為他為娃規劃的前途,雖然犧牲了孩子童年的學業和玩樂,且風險也較大,但未來發展也是有可持續性的,風險也可控——就算將來成大師無望,教鋼琴還是能吃飽飯的嘛。
而「童模」是一個短暫的行業,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畢竟隨著發育,發展為成人模特或童星的機率很小。所以,有頭腦又有其他資源的家長,對「童星、童模」都是有一定保留的。
比方說,當年的林妙可奧運一炮而紅,後來在母親策劃下,一門心思呆在娛樂圈,受盡嘲笑。
而當時和她一起走紅的楊沛宜,身為高知理工男的爸爸,卻決定讓她淡出公眾視野。
再次聽到她的消息,是2017年楊沛宜參加在廣州舉辦的USAD China 2017美國學術十項全能中國賽,並成功晉級赴美參加決賽。
很多網友看到的是楊沛宜父母的「高尚」,不為名利所動。
我看到的是理智——像林妙可一樣「強留」名利場,不確定性高,對娃子心智的考驗也太大——幾乎是一場賭博。而自家本來底子就不差,走平穩路也挺好,沒必要孤注一擲。
果然吧,你看和她兩一起走紅的另一個童星林浩:後來他一心想留在演藝圈,但現在已經完全沒人記得了,比較落寞。
我們質疑「童模、童星」,是因為它對孩子而言,更高風險和「殺雞取卵」。
但是對於Gavin這種「精力付出小「+」收益巨豐厚」的類型,又是另一個說法。
Gavin是因為親叔叔是名氣博主,一次意外走紅,之後就是順水推舟了,
因為叔叔的關係,運作團隊、運營模式都很成熟,自己不需要萬事操勞。加上網絡運作,主要工作量就是拍個照錄個視頻,和「童模童星」那種需要經常「走穴」的精力付出程度不一樣。
就是說,不用太大程度犧牲學業和童年。
其次——收入規模不一樣。我的意思不是錢多了就什麼都合理,而是因為——換了任何一個父母都很沒法絕這個數目的誘惑。
假設說,你家年收入三五十萬,讓你犧牲娃的童年做童模,3-5年的時間收入每年50W,然後被行業拋棄,成年後還很可能像千伊頌一樣文化不足,心智不全——你幹嗎?肯定不幹——算算就知道虧本的嘛。
但如果是賣娃年入千萬。。。
如果你能拒絕,那你。。。一定是窮太久了,以致對錢完全沒概念!
張庭家,那和前面的區別就更大了。
富豪和普通家庭的娃,任務本來就不一樣:普娃,長大心智健全,能養活自己,不危害社會,那就是功德圓滿。
富豪家的娃可是要接班的。
張庭夫婦的店,做到「年納稅21億了,位列上海「青浦百強企業」,即將上市。那可以說家大業大,真·富豪了。
有家業的父母,本來就應該從小培養娃做接班人,否則後悔莫及啊!
我一表舅(就是福布斯上榜那個),就是因為兩娃從小都按「過你想要的人生」養,現在悔得腸子都青了——娃個個都不接班,外人又人心叵測,真是頭大。
所以嘛,張庭家娃,見見微商咋了?就是要多見。不然有天把爹媽的家業給敗沒了,群眾又要從「心疼」改為群嘲「富不過三代了」。
所以啊,我們做家長的,不能跟著網絡文人云亦云,畢竟網上都是隨便打打嘴炮,口風那是東南西北隨便吹,一拍屁股想出來的結論,不會仔細考慮過切身的利弊,更不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最後,我們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讓娃出去「鍛鍊鍛鍊」和「消費孩子」之間的那條紅線在哪裡呢?
我想說,你完全不用操這個心,除非娃「沉魚落雁,貌比潘安」可以做童模童星,否則大部分娃再怎麼折騰,都只會是「鍛鍊鍛鍊」,絕對不會去到能被你「消費」的程度。
要到能被「消費」的程度,收入怎麼都會豐厚到,讓你們考慮要犧牲學業和娃的童年了吧!抱歉這樣猛的外塊渠道真不多!大家多慮了。
所以,去吧皮卡丘!
推薦閱讀
《智商稅|我給你們找到一個悶聲發大財的大好專業——網絡算命》
《13歲女孩代寫作業收入過萬,卻被舉報封店全款沒收……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1DK兒童藝術百科全書
DK與史密森學會強強聯手,打造的第一部中文版藝術百科全書!五大藝術門類啟蒙,一書搞定!還有隨書配套的音頻課程,為娃講解藝術的故事!詳情請看今日末條。
﹀
|這是DrBing公眾號|
【知性逗比,歡迎關注】
﹀
【合作微信】廣告:yhlberry ,開團bernib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