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侗族村寨裡的文化宣傳隊丨從江縣貫洞鎮義務宣傳...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曾在從江縣文廣局工作30年,退休後,我想繼續發揮餘熱,因而到農村基層文化宣傳隊,用實際行動服務家鄉。  2020年10月,我來到貫洞鎮文化站,當起了一名義務宣傳員,。  我領頭組建了侗族文藝宣傳隊,還組建了「貫洞鎮侗族文化傳播團隊」把當地知名的侗族快手、抖音愛好者等年輕人集中在一起,利用新編侗歌、侗戲創編了宣傳黨的好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脫貧攻堅故事、講文明樹新風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帶領著當地的侗歌隊在各村寨表演,用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真人真事宣傳教育群眾感恩國家好政策,深受群眾喜愛。

在鼓樓開展宣講活動

脫貧攻堅時期,要注重隊伍宣講,傳播惠民好聲音。時常帶著村裡老黨員、老幹部、寨老等同志深入田間地頭、利用晚上時間在鼓樓下開展宣講工作,主要是廣泛宣傳黨的大政方針、政策,讓群眾進一步了解各種惠民政策,促進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引導群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振信心,以感恩的心態、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和村民一起開展衛生清掃活動

圍繞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績,抓住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的典型亮點編排節目,把勤勞致富的故事通過唱侗歌、演侗戲、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搬上群眾舞臺、展示到群眾身邊,提振群眾精氣神。

幼兒園教侗歌

我覺得回家鄉當義工,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把貫洞鎮文化站打造成書香門地。文化站裡環境優美,可以賞花看圖書,排練廳可以編侗歌,排練侗戲,門前可以跳廣場舞等。二是集中組建貫洞鎮侗族文化傳播團隊,讓這支具有豐富民族文化內涵的青年傳承人發揚我們侗族民族文化精神。三是做好民族文化進校園、進村寨、進社區、進單位,開展好每一期傳承活動。四是收集好有關傳統民族節日、民間傳說故事、民間習俗、傳統民間歌曲和戲劇等民族文化精髓資料等文化工作,努力打造貫洞鎮文化站成為全鎮非遺文化傳承體驗基地,讓更多的年輕人熱愛、喜歡我們侗族民族文化,同時讓基層文化站真正發揮社會功能,服務好廣大農民群眾,並能為群眾送上精神大餐。  【人物小傳】  梁丁香,從江縣貫洞鎮宰門村人,從江縣文廣局職工,從江縣貫洞鎮義務宣傳員。

通訊員 鍾南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沉於一線做好排頭兵|從江縣貫洞鎮今華村同步小康...
    我叫梁正芝,是從江縣投資促進局三級主任科員。2018年,在組織的關心下,單位領導的信任和鼓勵下,我榮幸地到貫洞鎮今華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2019年3月,成立了脫貧攻堅指揮所,我又擔任了所長。從2018年到2020年這三年的時間裡,工作上的困難,勞動上的辛苦,我體會到了酸、苦、辣、甜。2018年,我剛轉到縣投促局上班3個月,正好趕上縣委組織部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選派條件是要會講民族語言,身份必須是黨員,且擔任過副職。由於我是侗族,是黨員,也是副科級幹部,更巧的是我們單位掛幫的是貫洞鎮今華村,所以,上面的條件我都具備,成為了選派的首選人選。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認真做事,當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從江縣往洞鎮信...
    我叫王原湘,是黔東南從江縣往洞鎮國土資源所所長。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派我到從江縣往洞鎮信地村任駐村幹部。在接收到組織選派我駐村時,我已經準備好大幹一場的決心和信心。信地村面積大、戶數多、人口多、村情複雜,雖然我在國土所工作,積累了不少基層工作經驗,這無疑是一個優勢。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輕鬆和喜悅,恰恰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為了儘快進入駐村工作狀態,我駐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訪群眾和了解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我最大的幸福丨從江縣停洞...
    我叫廖忠康,現在是從江縣停洞鎮林業站一名工作人員。為切實抓好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19年4月,從江縣委組織部決定派遣一批脫貧攻堅村級網格員到一線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我非常榮幸能成為其中一員。
  • 澳門聖家學校三度跨越千裡為教育 三番兩次震撼人心助力從江脫貧
    2019年12月4至6日三天時間裡,澳門聖家學校校長林淑華、副校長何佩儀、辦公室主任李瑞琪、學生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等一行18人,跨越千裡奔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貫洞鎮、慶雲鎮、丙妹鎮開展愛心扶貧捐贈救助資助特困家庭、貧困學生活動。
  • 澳門特區學校幫扶慰問從江小學特困學生
    澳門特區學校幫扶慰問從江小學特困學生 發布時間:2019-01-12 15:56:19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黔東南新聞網訊1月9日,澳門特區聖家學校林淑華校長一行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貴州從江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
    侗族大歌是一種多聲部、無伴奏的民間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華社發(羅京來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27日,參賽選手在貴州省從江縣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上演唱侗族大歌。 當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舉行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決賽。此次大賽共有來自從江、黎平兩縣78支侗族大歌隊參加選拔賽,經過角逐有20支歌隊進入決賽。
  • 省總工會領導赴從江縣安置點開展「金秋助學」活動
    9月16日,由省總工會主辦,黔東南州總工會、從江縣總工會承辦的情系新市民 共築追夢橋——2020年「金秋助學」活動發放儀式在省級示範點——從江縣貫洞鎮貴運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行「我一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做一個對人民有益,對社會有用的人,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家鄉。」受助高中生吳婢燕對於黨和政府,工會組織的關心和幫助由衷感謝。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  這兩天,初冬難得一見的好天氣,我想給我吃苦耐勞的妻子買幾件過冬衣服,就帶著外出務工6個月的妻子來到當地服裝市場裡溜達,挑選著合身的衣服、鞋子,我突然間意識到,我家不知不覺已經過上了幾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 「脫貧故事17+」侗族陸玉海:高鐵,讓「遠方」不再遠
    侗族大歌,是侗族音樂中的精粹,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在音樂上形成了復調結構與表現手法。其完整的多聲部結構是中國目前所發現最完美的民間合唱,被譽為「天賴之音」,「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童伴媽媽」潘啟鳳的52個孩子|從江縣獨洞村兒童「扶貧扶智」見聞
    「築塘了,水筧架過大田壩,竹竿接水河上拉,大人築塘堵水灌莊稼,我們築塘垮了笑哈哈……」  5月30日,記者跟隨省民政廳探訪了位於黔東南州從江縣洛香鎮獨洞村的「童伴之家」。此時,24個孩子正穿著民族服飾,唱著侗族兒歌,為「六一」兒童節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視頻連線做著表演準備。
  • 從江:落實「八化」機制 爭創全國雙擁模範縣「六連冠」
    從江縣注重雙擁工作實效,狠抓軍民共建這個雙擁工作「橋梁」,先後有50多個單位參與了軍民共建活動,不斷豐富了雙擁工作內涵。縣職校與縣人武部成為了共建單位,使縣職校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十所革命老區「八一助學」工程管理示範校,得到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戚建國上將帶領全國政協軍事代表團來考察時的高度讚揚。
  • 「我的扶貧故事」咱當兵的人,衝鋒在前無怨無悔丨從江縣加勉鄉汙生...
    我叫胡登勇,是貴州省交通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選派到黔東南州從江縣加勉鄉汙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汙生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2019年下半年脫貧攻堅進入到攻城拔寨階段,剩下的貧困人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艱中之艱,脫貧攻堅任務越來越重。
  • 《像蟬一樣歌唱》 講述侗族村寨故事
    本報訊 由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作家協會、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侗歌唱響中國夢——鄧湘子《像蟬一樣歌唱》新書首發式」,近日在湖南省通道縣坪坦中心小學舉行。
  • 古村寨掀起「新蓋頭」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烏英,苗語意為「美麗的新娘」。烏英苗寨,位於廣西和貴州交界的大苗山深處的古樸村寨,共有143戶700多人,其中102戶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黨鳩村,41戶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裡瑤族壯族鄉南岑村。
  • 貴州從江:山裡找地種菌菇,貧困群眾就業忙
    初夏的午後,在貴州省東南部的從江縣貫洞鎮臘水村,陽光穿透樹叢,照在一片擺滿菌棒的山坡上。梁林福彎著腰,仔細尋找冒出來的木耳。「山還是那片山,但林子值錢了!」在這附近居住的梁林福說,基地管理員是他夢寐以求的崗位。
  • 「我的扶貧故事」一片丹心照苗寨|從江縣秀塘壯族鄉喬谷村第一書記...
    光陰似箭,一轉眼駐村扶貧已近三年的時光。我叫王益生,中共黨員,是黔東南州從江縣林業局林政員、秀塘壯族鄉喬谷村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2018年3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有幸到秀塘鄉喬谷村擔任第一書記,從那一刻起,我懷著工作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三年來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而喬谷的村民卻成為了我的熟人、親人。2019年8月,隨著脫貧攻堅收官戰的打響,我身兼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從此以後,五加二白加黑形成常態。
  • 貴州從江:貫洞鎮龍圖小學舉行第36個教師節慶祝活動
    今日頭條從江教育網訊【通訊員 梁炳剛】「傾一腔熱血澆灌祖國花朵,引萬道清泉鑄造人類靈魂」。在這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季節裡,舉國上下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9月10日下午,貴州省從江縣貫洞鎮龍圖小學舉行第36個教師節慶祝活動。
  • 「連載」侗寨建築(八)含義豐富的橋梁
    貴州從江增衝風雨橋(相對於廣西的程陽橋來說,貴州從江的增衝風雨橋在造型處理上要簡樸得多,但這並未對它的魅力以及它在村寨中的地位造成太多的影響。因此,它在侗族村寨生活中所佔有的地位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甚至有人將它看做是侗族村寨的縮影,其理由是風雨橋的中央橋亭就像是村寨裡的鼓樓,長長的橋廊就像是排列整齊的木樓,而橋堍的橋亭又好像是村寨的寨門,而更重要的是,風雨橋上的許多活動,正是村寨日常活動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