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認真做事,當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從江縣往洞鎮信...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王原湘,是黔東南從江縣往洞鎮國土資源所所長。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派我到從江縣往洞鎮信地村任駐村幹部。在接收到組織選派我駐村時,我已經準備好大幹一場的決心和信心。

信地村面積大、戶數多、人口多、村情複雜,雖然我在國土所工作,積累了不少基層工作經驗,這無疑是一個優勢。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輕鬆和喜悅,恰恰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為了儘快進入駐村工作狀態,我駐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訪群眾和了解村情民情。在村組幹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全村381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並收集全村所有農戶資料建立一戶一檔,了解群眾所盼所想,熟悉村情民情。

我始終把組織群眾外出務工及發展好產業作為農戶增收的最有效途徑。駐村一年多來,我通過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小組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入戶走訪農戶,根據農戶自身發展意願,因地制宜制定一戶一策。動員全村有303戶種植辣椒699.5畝,種植紅菜苔213畝;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入股56戶,蔬菜入股15戶,九薌米業9戶,蛋雞入股6戶 ,紙盒廠入股12戶。通過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宣傳就業崗位、動員群眾參加現場招聘會、有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在走訪排查中我發現全村有12戶農戶住房存在透風漏雨,19戶農戶存在人畜混居情況。為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我積極為群眾聯繫施工隊伍,對於施工進度較慢的農戶我親自上陣運輸施工材料,截止至2019年底,完成信地村危房改造2戶、人畜混居整治12戶、透風漏雨整治19戶。

剛來駐村的時候,村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廢棄老舊房屋、禾倉、圈舍等,衛生死角難以打掃,整個村子存在視覺貧困情況。為了提升村寨環境,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我親自帶領村組幹、黨員與群眾一起拆除廢棄老舊房屋、禾倉、圈舍等,原先衛生死角也變得乾淨整潔,整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過共同努力,拆除廢棄老舊房15個、禾倉4個、圈舍9個,建設竹籬笆牆300米,村寨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2020年水稻收割時節,但連日來一直雨天,眼看著金燦燦,黃澄澄的稻穀倒伏在田裡無法搶收,很多稻穀甚至發芽了,群眾看在眼裡,急在心頭。9月28日,天氣難得放晴,貧困戶楊奶先看著好天氣卻犯難了。自己女兒遠嫁外地,兒子為了家庭生活需要外出務工,自己因為年紀大而做得不重體力活,錯過了這幾天的晴天,又將進入雨季,想著水稻無人收割。針對像楊奶先這樣情況的貧困戶,我及時集結駐村工作隊的成員,並聯繫縣裡幫扶信地村的水稻搶收隊伍,活躍在田頭幫助楊奶先戶以及家裡無勞動力的農戶搶收稻穀,保障了群眾的收成。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步階段,我將堅定信心、一鼓作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銜接,真正助推貧困戶實現「讓幸福來敲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我最大的幸福丨從江縣停洞...
    我叫廖忠康,現在是從江縣停洞鎮林業站一名工作人員。為切實抓好我縣脫貧攻堅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19年4月,從江縣委組織部決定派遣一批脫貧攻堅村級網格員到一線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我非常榮幸能成為其中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工作中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被當作親人的感覺真好|丹寨縣排調鎮麻鳥村扶貧...
    我是丹寨縣文廣局派排調鎮麻鳥村的扶貧工作隊王娟。光陰似箭,時光荏苒,七年的脫貧攻堅徵程彈指一揮間。三年前,我們的扶貧工作隊來到了麻鳥村,開始了緊羅密布的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我擔任了麻鳥村脫貧攻堅第一指揮長,並對我們所有的幫扶幹部說,「今年麻鳥村要實現脫貧摘帽,這是硬任務,大家必須在幫助幫扶對象落實扶貧政策、指導發展產業、協調就業、激發脫貧信心上下功夫,堅決完成任務。同時,要與群眾建立良好關係,扶貧成效如何,群眾說了算,如果群眾把你當兄弟姐妹,那才是把扶貧工作做好了。」
  • 樂昌一名駐鎮扶貧幹部的成長記
    樂昌市機關事務中心會務股副股長曹飛雄在2019年9月被派駐到三溪鎮任駐鎮扶貧工作組隊員。作為一名扶貧新兵,他迅速進入角色,以扶貧攻堅為己任,全心全意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幹事業。駐鎮工作半年,他認真學習各項扶貧政策知識,迅速掌握扶貧雲系統操作方法。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一片丹心照苗寨|從江縣秀塘壯族鄉喬谷村第一書記...
    光陰似箭,一轉眼駐村扶貧已近三年的時光。我叫王益生,中共黨員,是黔東南州從江縣林業局林政員、秀塘壯族鄉喬谷村第一書記和幫扶幹部。2018年3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有幸到秀塘鄉喬谷村擔任第一書記,從那一刻起,我懷著工作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三年來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而喬谷的村民卻成為了我的熟人、親人。2019年8月,隨著脫貧攻堅收官戰的打響,我身兼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從此以後,五加二白加黑形成常態。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畏艱辛 砥礪前行丨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駐村...
    我叫楊紅芬,是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同時也是惠水縣好花紅鎮百鳥河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7年8月,因工作需要,有幸能成為鎮扶貧站其中一員並負責指導三都片區的業務工作。細細數來,從最初的包村工作轉戰到扶貧站,已不知不覺走過3個年頭,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謂百感交集。  回想剛剛到扶貧站的時候,從一名包村幹部到一名業務指導員,業務不熟悉的我是一頭霧水,如何指導片區八個村做到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精準,貧困戶申報有哪些程序,教育、醫療、住房、搬遷都有哪些政策,問題接踵而至。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我叫龍施翼,是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幹部。2016年10月,根據鎮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成為沙子坡鎮邱家村結對幫扶幹部。  了解到袁華家中的情況後,我展開了思考,我認為,要開展好幫扶工作,就要融入到這個家庭中去。  拉家常、談心事、講政策、說故事成為我起初入戶幫扶的重要工作,漸漸地,雙老開始依賴我,期盼我每周都能去家裡看望他們,能有個人說說話、聊聊天,待我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高慶平: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
    我叫高慶平,是貴陽高新區稅務局職工,今年5月份剛退休,曾是稅務局在習水縣和納雍縣對口幫扶村的扶貧隊隊長。 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一是在習水縣大坡鎮的裕民村,幫助癱瘓在床16年的女孩袁小霞重新「站」起來,找到了營生。二是在納雍縣化作鄉的大營村,讓6個村民組 328 戶人家1000多人,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順利脫貧 是我最開心的事|原望謨縣樂旺鎮...
    我叫黃孚,是黔西南州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名幹警。2017年9月,黔西南州委組織部發出通知,號召州直部門青年幹部到極貧鄉鎮和深度貧困村所在鄉鎮掛職,助力脫貧攻堅。認真考慮後,我向組織報了名,被分配到望謨縣樂旺鎮掛職副鎮長,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同時聯繫望謨縣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人口最多的大灣村。黃孚(左)走訪貧困群眾山高坡陡、缺水少土、交通不便,是樂旺鎮貧困村面臨的共同困境。
  • 杭州援黔扶貧幹部的「西行路」
    李磊(左)在從江縣加幫鄉壯大村查看集體項目推進情況。 受訪者本人 供圖中新網杭州8月9日電(記者 張斌 實習生 胡丁於 通訊員 王建江)「來從江為了什麼?在從江做些什麼?離開時能留下什麼?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西行」已兩年多的杭州赴黔東南州掛職幹部李磊說。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令我詫異的是,這個170多戶,近1000口人的村子,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專(高職)生五人,高中生屈指可數。  作為一名學校派出的駐村幹部,我自然知道該做什麼。撈裡小學的校長和教師也希望我能打破當前教育困境。除了通過我對學生進行精神鼓勵外,很難對撈裡小學有什麼大的改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侗族村寨裡的文化宣傳隊丨從江縣貫洞鎮義務宣傳...
    我曾在從江縣文廣局工作30年,退休後,我想繼續發揮餘熱,因而到農村基層文化宣傳隊,用實際行動服務家鄉。  2020年10月,我來到貫洞鎮文化站,當起了一名義務宣傳員,。  我領頭組建了侗族文藝宣傳隊,還組建了「貫洞鎮侗族文化傳播團隊」把當地知名的侗族快手、抖音愛好者等年輕人集中在一起,利用新編侗歌、侗戲創編了宣傳黨的好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脫貧攻堅故事、講文明樹新風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帶領著當地的侗歌隊在各村寨表演,用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真人真事宣傳教育群眾感恩國家好政策,深受群眾喜愛。
  • 「我的扶貧故事」如米「苔花」 扶貧路上綻芳華丨三都縣中和鎮三洞...
    在平凡的扶貧工作中,帶著感情,帶著堅毅,如一朵苔花,在水鄉的扶貧路上默默綻放,帶領水鄉群眾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我駐村工作寫照。我叫蒙暢,2018年3月,從黔南州民宗局選派到貴州黔南三都縣中和鎮三洞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   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村、鄉、縣等多級政府的黨員幹部月月都來我家走訪,有時是宣傳黨的政策,有時是詢問生產生活需求……我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天天盼望著生活問題能解決。漸漸地,家裡的生活還真發生了轉機。
  • 「我的扶貧故事」「山頂洞人」搬家記|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黨委...
    我叫鞏華東,是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三渡鎮黨委組織委員。我幫扶過10多戶貧困戶,扶貧經歷告訴我,只要運用望、聞、問、切找病根,用幫、扶、引、導治「窮病」,就沒有糊不上牆的「泥巴」。我的扶貧故事中,要數「山頂洞人」經歷搬家感觸最深——2019年初,我接手了幫扶張仕貴的工作。他是三渡鎮平豐村木莊組的「名人」——人稱「山頂洞人」,「糊不上牆的爛泥巴」。他為何被當地人說「糊不上牆」?我借鑑中醫望、聞、問、切理論查找病根。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切切家鄉情丨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康...
    我叫康其軍,現任貴州黔東南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丹寨人。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我的脫貧故事揚武鎮位於丹寨縣中南部,全鎮共轄23個村(居)民委員會,1個移民社區,有貧困村2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戶3044戶12438人。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深山 奔向幸福丨丹寨縣雅灰鄉幫扶幹部歐陽大志
    前不久,我到蒙成裡在安置社區的新家,一套60平米帶著小陽臺的移民房。我叫歐陽大志,是丹寨縣雅灰鄉的一名幫扶幹部。蒙成裡原是丹寨縣雅灰鄉送隴村的村民,家裡3口人,主要勞動力是已經六十多歲的蒙成裡和五十多歲的妻子。2017年,我初到他家,他的兒子還在讀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