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原湘,是黔東南從江縣往洞鎮國土資源所所長。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派我到從江縣往洞鎮信地村任駐村幹部。在接收到組織選派我駐村時,我已經準備好大幹一場的決心和信心。
信地村面積大、戶數多、人口多、村情複雜,雖然我在國土所工作,積累了不少基層工作經驗,這無疑是一個優勢。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感覺到輕鬆和喜悅,恰恰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為了儘快進入駐村工作狀態,我駐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走訪群眾和了解村情民情。在村組幹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全村381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並收集全村所有農戶資料建立一戶一檔,了解群眾所盼所想,熟悉村情民情。
我始終把組織群眾外出務工及發展好產業作為農戶增收的最有效途徑。駐村一年多來,我通過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小組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入戶走訪農戶,根據農戶自身發展意願,因地制宜制定一戶一策。動員全村有303戶種植辣椒699.5畝,種植紅菜苔213畝;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入股56戶,蔬菜入股15戶,九薌米業9戶,蛋雞入股6戶 ,紙盒廠入股12戶。通過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宣傳就業崗位、動員群眾參加現場招聘會、有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促進群眾就業增收。
在走訪排查中我發現全村有12戶農戶住房存在透風漏雨,19戶農戶存在人畜混居情況。為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我積極為群眾聯繫施工隊伍,對於施工進度較慢的農戶我親自上陣運輸施工材料,截止至2019年底,完成信地村危房改造2戶、人畜混居整治12戶、透風漏雨整治19戶。
剛來駐村的時候,村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廢棄老舊房屋、禾倉、圈舍等,衛生死角難以打掃,整個村子存在視覺貧困情況。為了提升村寨環境,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我親自帶領村組幹、黨員與群眾一起拆除廢棄老舊房屋、禾倉、圈舍等,原先衛生死角也變得乾淨整潔,整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過共同努力,拆除廢棄老舊房15個、禾倉4個、圈舍9個,建設竹籬笆牆300米,村寨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2020年水稻收割時節,但連日來一直雨天,眼看著金燦燦,黃澄澄的稻穀倒伏在田裡無法搶收,很多稻穀甚至發芽了,群眾看在眼裡,急在心頭。9月28日,天氣難得放晴,貧困戶楊奶先看著好天氣卻犯難了。自己女兒遠嫁外地,兒子為了家庭生活需要外出務工,自己因為年紀大而做得不重體力活,錯過了這幾天的晴天,又將進入雨季,想著水稻無人收割。針對像楊奶先這樣情況的貧困戶,我及時集結駐村工作隊的成員,並聯繫縣裡幫扶信地村的水稻搶收隊伍,活躍在田頭幫助楊奶先戶以及家裡無勞動力的農戶搶收稻穀,保障了群眾的收成。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步階段,我將堅定信心、一鼓作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銜接,真正助推貧困戶實現「讓幸福來敲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