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楊婧 楊昌鼎) 在先秦文獻中,侗族先民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交匯處,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侗族服飾多種多樣,有左衽、右衽、對襟;有布扣、銅扣、銀扣;有褲裝、裙裝;喜青、藍、黑、白各色;有頭飾、頸飾、胸飾、腰飾、首飾、腳飾等等。其中頭飾達50餘種,以銀飾為主。
侗族地區被人們稱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年長者教歌,年輕者唱歌,年幼者學歌,歌師傳歌,代代相傳,成為社會風習。
侗族大歌,是侗族音樂中的精粹,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在音樂上形成了復調結構與表現手法。其完整的多聲部結構是中國目前所發現最完美的民間合唱,被譽為「天賴之音」,「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琵琶歌、攔路歌,也是侗族音樂的優秀代表。
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群山環繞、流水潺潺。藍天白雲下,三棟6層高的侗族木質幹欄式建築點綴其間,三三兩兩的遊客進進出出。
「這是寨子裡為數不多、可以接待大型團隊的雲閣度假酒店。」
酒店大廳,一個帶著黑框眼鏡,年輕、乾淨而帶著文藝氣息的侗族小夥熱情地接待了記者。
他是酒店老闆陸玉海。
「我從一大早就開始忙了,這兩天訂房的特別多,有幾個旅遊團要過來,山裡涼快,空氣又好。」陸玉海說,自從高鐵開通後,接待的廣東遊客越來越多。下一步,酒店也會把重心放在廣東市場上。
2014年,從貴州民族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陸玉海,在港中旅集團貴州分公司當導遊,旺季時收入過萬,令不少人羨慕。
不過,年輕的心,總是不甘於一成不變。在辭職休息了一段時間後,陸玉海考上了黔東南州黎平縣旅發委,在事業單位端起了「鐵飯碗」。
2014年12月28日,貴廣高鐵通車。毗鄰從江北站的肇興侗寨搭上了發展的「高鐵」,社會生活日新月異,旅遊業的發展也上了一個臺階。
看到鄉村旅遊的蓬勃之勢,學旅遊管理專業的陸玉海有點按捺不住了。
2015年夏天,喜歡挑戰的陸玉海,咬牙作出了一個讓周圍人很不解的決定:辭掉工作,在肇興開酒店。
創業初期,他沒有想到的是家人成了最大的「攔路虎」。「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拿著穩定的薪水,父母覺得該知足了,創業風險太大。」陸玉海很是無奈。
與父母「周旋」的同時,他悄悄地開始與創業夥伴在肇興侗寨景區裡選址。
資金短缺,報建程序長,租賃物權屬有爭議……當這些實際而又具體的問題一個個接踵而至時,他體會到困難和挫折遠比想像中多得多,這讓陸玉海差點失去了信心。
從項目報建到裝修完工,他整整花了兩年多時間。酒店由3棟樓組成,建築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擁有71間客房,設有多種不同房型,設計簡約,在舒適雅靜的空間裡融入了侗族文化元素。
「我們酒店依山傍水,鬧中取靜,推開窗戶就可以看到村頭美麗的田園風光,遊客可以隨時隨地與大自然來一場親密的邂逅。」陸玉海介紹道。
為了讓更多的遊客感受到地方民族文化,他又和合作夥伴成立了貴州哆嘎月吔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專門為遊客提供當地民俗文化導遊等延伸服務和傳統長桌宴等個性化體驗項目。
自從高鐵開通後,肇興侗寨接待的廣東遊客越來越多
「我希望通過酒店開發,搭建起一個好的文化傳播平臺,讓客人來了以後,不僅吃住,還可以通過一些有參與感和體驗感的項目,了解我們侗族的民族風情,聆聽侗族大歌。」陸玉海說,他們將做好每一個細節、服務好每一個遊客的經營理念呈現在住宿和餐飲上,加之侗寨大力發展農旅融合、鄉村振興,雲閣度假酒店吸引了一大批回頭客。
「我一直在外打工,看到如今家鄉旅遊搞得有聲有色,也回來發展。銷售當地臘肉、辣椒、幹木耳等特色農產品,並從中獲得不錯的經濟收入。」村民陸龍秋興說。
「近年來,依託貴廣高鐵的輻射效應和日益完善的交通區位,肇興完成了村寨房屋立面改造、停車場、旅遊步行道以及汙水處理、道路硬化、村寨亮化等建設項目,寨子的旅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肇興鎮黨委書記譚克明說,現在大家都知道,只有好的環境才能吸引遊客,留住遊客。
據譚克明介紹,自2014年底以來,肇興侗寨景區接待遊客達600餘萬人次,遊客接待量同比增加53%,實現旅遊總收入約1.5億元。「十三五」期間,肇興鎮共有1134戶4765人實現脫貧,2019年底實現了1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主創:楊 婧 楊昌鼎
一審:王 琰 魯 禕
二審:彭奇偉 邵夢洋
三審:譚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