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2020-12-20 歷史漫漫說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今天是平安夜,也就是西方「洋節」,也許很多的人都已經準備好蘋果和橘子了吧!現在要是你到超市裡面是買的話,估計一個蘋果就要七八塊錢了吧!但是就算是這麼貴,還是有不少的年起人去買,其實無論是平安夜、聖誕節以及是情節人,中國有很多的人都喜歡過,特別是年輕人,那麼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早在很久之前,中國人一般就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可是到了如今,感覺西方的節日比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加受中國人的歡迎,無論是小孩還是年輕人,他們相對來說喜歡過西方的節日,對於傳統節日好像變得冷淡一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看完之後讓人深思!

第一個:西方「洋節」熱鬧,有活力,忌諱少

大家要是注意到西方「洋節」的時間的話,大家會感覺西方的節日一般都是比較熱鬧、有活力,像情人節就可以兩個人秀恩愛去,想萬聖節的話大家急可以一起裝扮一下出去玩,這主要是以玩樂為主,因此就很受年輕人以及小孩的喜歡,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有不少忌諱的,大家會覺得不尊重祖先,加上中國不少的節日天氣都不是很好。現在的人壓力本來就很大,那麼過節就是想好好放鬆一下,這「洋節」忌諱少,能瘋玩自然就受歡迎了。

第二點:西方「洋節」主題不同,比較新穎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西方的每一個節日所需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想平安夜吃蘋果,聖誕節有聖誕老人,萬聖節需要打扮的很新穎,這都是以玩為主,主要是高興就行了,因此自然就會受不少人的歡迎。這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西方的「洋節」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之後,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就淡下去了,這兩種文化的碰撞,感覺到中國傳統的文化好像變得淡了一些,也有很多的孩子了解西方的節日比中國傳統的節日多,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中國的傳統文化畢竟也是文化的精髓,我們還是要傳承下去,因此我們還是要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不過從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一方面感覺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會不會不再受歡迎,另一方面是可以看出來現在的人壓力很大,總是想利用一些節日讓自己解壓,看著有點心疼吧!不知道大家對於過「洋節」是一種什麼樣的看法?與中國傳統節日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

相關焦點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來源:微信公眾號「青春山東」(ID:sdgqt2014)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作者:鄭海鷗、《為傳統節日賦予當代表達》作者:劉陽)、中國教育報(《「贊」或「踩」:大學生過「洋節」該有個反思》作者:藍靜 羅袁璐 吳田芳、《熱衷過「洋節」別丟了自己的「傳家寶」》作者:陳紅梅)、中國社會科學網等。
  • 中國七夕節VS西方情人節!為何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
    為何說中國七夕節氣氛不如西方情人節?8月25日就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或者說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之間矢志不渝愛情的「中國情人節」,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著其特殊的含義。然被取代的節日不僅僅只有如此,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愚人節等等都相繼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被淡忘。現在我國的年輕人都開始過洋節,其實大部分人都全然不知聖誕節,萬聖節等,復活節……等等洋節的含義,偏偏要跟隨他人去過這些節日。
  • 作為父母,你是否支持中國孩子過「洋節」
    孩子熱衷聖誕節,家長們憂心忡忡,你是否有這樣的顧慮? 觀點一: 「並不支持孩子過聖誕節,但礙於是集體活動,也不好讓孩子落單。」 觀點二: 「洋節日如此隆重,會不會導致孩子更加熱衷過洋節?孩子從小就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反而忽視了中國傳統節日,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有好處。」
  • 為什麼美國人熱衷收養中國孤兒,尤其喜歡女孩?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根據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收養籤證統計》報告顯示,從1999年到2010年,美國先後收養了64000多名中國孤兒。在巔峰時期,甚至全美每3個孤兒裡就有1個來自中國,足以見得美國父母對中國孤兒的喜愛。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美國父母這麼熱衷收養我國的孤兒呢?難道這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隱情嗎?
  • 多地組織萬聖節活動,家長紛紛怒斥!「洋節文化」令人擔憂
    今天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國際化,很多人也跟風過上了「洋節」,但是關於「洋節」,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洋節」了,這不是助漲別國的文化入侵嗎?
  • 幼兒園加入西方"萬聖節" 該不該讓孩子過洋節?
    何先生認為,孩子過萬聖節、聖誕節此類「洋節」,沒必要上綱上線,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同時還能了解西方的文化。  不過,也有家長對學校也組織萬聖節此類活動表示不解,甚至認為中國的孩子過西方的節日沒有意義。  近日,有不少地方的家長因學校要求幫孩子準備萬聖節的服裝道具或製作道具而感到不滿,認為學校這樣的要求不僅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家長的任務。
  • 馬達:中國人能不能過「洋節」
    對待眼前的聖誕節也是這樣,有的說中國人不能過,理由是耶穌是西方的老頭,沒有給中國人帶來過多少好處,相反西方人給中國帶來過無盡的災難。有人說中國人可以過,理由是聖誕節其實來源於中國,是為紀念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設立的節日。有的說過洋節是賣國崇洋的行為,有的說過洋節是改革開放的象徵,有的說中國人要過就來紀念給國人帶來幸福的毛澤東,而不要去紀念什麼耶穌。不一而足。我看,節日就是節日,是寄託世界各國人民祈求幸福,盼望和平的日子,儘量不要給它貼上一個政治標籤,打上階級派別的烙印。
  • 「洋節」到底要不要過?
    「洋節」,顧名思義,就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近年來,在國際化大潮的影響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一些「洋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一些「洋節」的衍生產品也吸引了很多年輕消費者。「洋節」的盛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對此,人們看法不一。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平安夜、聖誕節馬上就要來了,身邊的年輕人早已摩拳擦掌,約朋友、訂餐廳、定禮物、有對象的叫上對象過二人世界,沒對象的叫上一群朋友來個單身狂歡。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
  • 聖誕節要來了:可以過洋節,但請不要有洋心
    有些人說「過洋節是崇洋媚外」,那種態度太狹隘了,也是對歷史、現實的無知。  事實上,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像感恩節、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這些「洋節」,也早已融入了很多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成為生活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感恩節來了,中國人過洋節,這個真的可以有!您說呢?
    有的人認為洋節是西方文化的侵略,是崇洋媚外,一定得抵制。也有的人認為,過洋節大家就圖一樂呵,沒必要上綱上線。小編覺得,中國人過洋節,這個真的可以有!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人過洋節,正是中國富有和強大的表現。
  • 在中國過洋節,可以嗎
    有的人說,這是外國侵略中國的日子,不該過聖誕節。有的人說,我們只是當一個普通節日,和中秋端午沒啥區別,用不著那麼上綱上線。有的人說,學校老師都禁止學生過洋節了,應該從自身做起。有的人說,那外國人還過中國節日呢,是不是他們也不愛自己的國家?
  • 中國人不過洋節,我們只過中國傳統節日
    我們還是要回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的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是最偉大的文明。一、聖誕節只是基督教徒紀念其創始人耶穌誕辰的一個節日。歐美國家信仰基督教,他們過聖誕節無可厚非,但在我們國家,有向幾個人信仰基督教呢,為什麼要過聖誕節。在中國我們大部分人並不信教,我們都是無神論者。
  • 流行過「洋節」真是商家炒作的?真是如此嗎?深層次原因出乎意料
    又到了元宵佳節,不過這幾年中國人過傳統節日還是開始重視起來了。但是有些中國人卻是冷漠了傳統節日,卻去崇尚過洋節,令很多國人痛心疾首,也令很多人感覺很無奈,這應該稱為」文化侵略「,經濟的強大會讓文化影響到另個經濟相對弱的國家,這個確實很可怕。但是為什麼會形成中國現在這個局面呢?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過「洋節」等於數典忘祖?
    一位家長送孩子去上課時看到這一幕後,找到培訓機構的老師怒懟道:「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應該多宣傳愛國教育!」這事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有人覺得這位家長「罵」得對,教育機構應該禁止這樣的活動,中國那麼多的傳統節日不過,卻要過外國的鬼節。
  • 「洋節」來臨前西方心理學家這樣建議你
    12月份一來臨,西方人最隆重的兩個「洋節」,馬上就要來臨了,這兩個「洋節」,一個是聖誕節,此節具有濃厚西方宗教歷史淵源,前幾年咱們這兒湊熱鬧湊得很熱乎,主要是商家在推波助瀾賺年輕人的錢,這幾年大傢伙兒終於搞明白咋回事後,在中國過這個「洋節」的熱乎勁兒,一下子就下去了。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怒懟,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大約在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他們認為這一天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嚴酷的冬天開始的一天。西方人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也就是說萬聖節就是西方人的「鬼節」,而活著的人則懼怕鬼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再尋找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逐漸演變成現在一個比較喜慶的節日。我們中國的所謂的「鬼節」是中元節,我們中國人過中元節與西方不同。
  • 我們不過「洋節」
    洋節,主要是指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歐美西方國家的節日。這些節日因其特殊的宗教色彩和另類風情,並被摻入一些土洋結合的因素,曾一度受到一些中國人的盲目追捧。部分商家也藉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的社會影響有變大趨勢,甚至變味兒。
  • 有關催生,為何很多親媽要比婆婆更熱衷?背後原因很現實
    有關催生,為何很多親媽要比婆婆更熱衷呢?背後原因無非這幾點,很現實了。親媽催自己親姑娘,不容易「得罪人」確實,親媽催自己女兒,不容易「得罪人」,就是真把女兒給得罪了,沒幾天倆人就又和好了。而婆婆們不再催生,或是催生很委婉,多半則是擔心不小心說錯話,惹兒媳不高興,導致婆媳關係出問題。
  • 宿管阿姨「感恩節」送糖果,有學生舉報她過「洋節」?哈工大回應了
    26日,一張微信群的聊天記錄截圖顯示,微信用戶「王X」稱:「今天是西方感恩節。 學生的想法也很簡單:我們不提倡過「洋節」,尤其是身在哈工大這所被美國「制裁」過的高校,公寓阿姨更不該帶頭過這個節。只是言辭上太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