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過洋節,我們只過中國傳統節日

2020-12-20 良心老師

黃圩鎮中心學校利用周一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了「抵制洋節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思想教育。對於這個學校的做法我是贊成的,因為我們發現現在年輕人過於西方化,有崇洋媚外的心態,這對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不利的。我們還是要回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國的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也是最偉大的文明。

一、聖誕節只是基督教徒紀念其創始人耶穌誕辰的一個節日。歐美國家信仰基督教,他們過聖誕節無可厚非,但在我們國家,有向幾個人信仰基督教呢,為什麼要過聖誕節。在中國我們大部分人並不信教,我們都是無神論者。中國是在共產黨領導下走向繁榮富強的,我們只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過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中國的節日。

二、聖誕節等洋節只不過是被商家利用罷了。聖誕節本來在中國是沒有土壤的,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外國人進入中國人數增多才傳到中國。而商家為了多賺錢才在那裡推波助瀾,為的是多造節日氣氛,多銷產品。而年輕人也只是隨波逐流,根本不知道聖誕節是什麼,只是出於崇洋媚外的心態而以過洋節為榮而已。

三、過於推崇西方文化,過洋節不利於中華文化的發展。中國具有5000年文化底縕,容不得西方文化的侵蝕,我們要傳承的是自己文化。畢竟西方曾給中國帶來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應該不要忘記,如果現在還讓西方進行文化滲透,文化侵略,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慢慢淡化是絕對不行的,我們還是過好我們傳統節日吧。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但絕不接受西方的文化侵略。中華文化最優秀,我們包容,理解,吸取,團結!與人為善,重德重義!反觀西方文化,無道德可言,崇尚森林法則,弱肉強食,利益至上。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過「洋節」
    某地又發通告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不過「洋節」成為自覺行動,云云。 每年到了12月,都會聽到一些人大聲疾呼,拒絕過「洋節」的聲音,似乎是說得振振有詞。 我是中國人,拒絕過「洋節」,這話,粗看起來,蠻有道理的樣子。是呀,不就是過個節嗎?
  • 我是中國人,我不過洋節!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西方文化在時代大背景下碰撞交融,在中國這片古老莊重的土地上,洋節蜂擁而至,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搶佔了流行市場,相較而言,中國傳統節日卻被日漸淡化。
  • 我們不過「洋節」
    洋節,主要是指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歐美西方國家的節日。這些節日因其特殊的宗教色彩和另類風情,並被摻入一些土洋結合的因素,曾一度受到一些中國人的盲目追捧。部分商家也藉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的社會影響有變大趨勢,甚至變味兒。
  • 元旦是洋節?真相:元旦雖然不是中國傳統節日,但是是中國人命名
    如果問大家,聖誕節是否是洋節,答案肯定是統一的。但是如果我問的是:元旦是否洋節嗎?這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甚至一臉懵逼的發問:元旦不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麼?國家都給放假的!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元旦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旦是公曆的第一天,公曆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公認的曆法,以公曆為曆法的國家,都以每年公曆的1月1日為元旦日。而中華民國在1912年,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並規定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 馬達:中國人能不能過「洋節」
    對待眼前的聖誕節也是這樣,有的說中國人不能過,理由是耶穌是西方的老頭,沒有給中國人帶來過多少好處,相反西方人給中國帶來過無盡的災難。有人說中國人可以過,理由是聖誕節其實來源於中國,是為紀念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設立的節日。有的說過洋節是賣國崇洋的行為,有的說過洋節是改革開放的象徵,有的說中國人要過就來紀念給國人帶來幸福的毛澤東,而不要去紀念什麼耶穌。不一而足。我看,節日就是節日,是寄託世界各國人民祈求幸福,盼望和平的日子,儘量不要給它貼上一個政治標籤,打上階級派別的烙印。
  • 中國人為什麼過不動傳統節日了?我們當反思什麼?【洋節vs傳統節日】
    萬聖節過的像「過年」引起很多人的反思。 似乎在很多人的心中,洋節和傳統節日之間的競爭和衝突一直都在,甚至每每談及必有一場激烈的辯論要為此展開。 01 中國人為何過不起傳統節日了? 一切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節日的由來。
  • 「洋節」到底要不要過?
    「洋節」的盛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對此,人們看法不一。
  • 感恩節來了,中國人過洋節,這個真的可以有!您說呢?
    自90年代以來,忽然一夜間,洋節就開始在中國盛行起來,什麼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到後來的萬聖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相比之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日見暗淡,節日氣氛一年不如一年。對于洋節的態度,大家還是有爭論的。
  • 棗園鎮初級中學舉辦 拒絕洋節,振興傳統節日 主題班會活動
    為此,針對過洋節問題,棗園鎮初級中學於12月23日開展了「拒絕洋節,振興傳統節日」主題班會。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使我校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們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各班級的班會上,班主任藉助多媒體和動情的講解,讓學生明辨洋節和中國傳統節日的區別
  • 今日爆點,中國應不應該過聖誕節,和傳統節日開啟互懟模式!
    我們知道的徐志摩、胡適等人都經常過。雖然是中西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當時也有人認為是崇洋媚外。解放後,還有沒有過「洋節」的說法?這段歷史真不好說,也說不出個真實情況。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曾經有段時間會一起慶祝上面老大哥的節日。因彼此為老鐵,過了也不扎心。
  • 「我是中國人不過洋節」,北大清華學生聯名抵制聖誕節,有必要嗎
    對於聖誕節,國人褒貶不一,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呢?1、西方文化輸出聖誕節作為西方傳統節日,相當於中國春節。每逢聖誕節來臨,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孩子們在床頭掛著襪子,等待聖誕老人送聖誕禮物。此外,聖誕樹、聖誕櫥窗、聖誕賀卡等都是節日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但是就算是這麼貴,還是有不少的年起人去買,其實無論是平安夜、聖誕節以及是情節人,中國有很多的人都喜歡過,特別是年輕人,那麼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西方「洋節?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早在很久之前,中國人一般就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可是到了如今,感覺西方的節日比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加受中國人的歡迎,無論是小孩還是年輕人,他們相對來說喜歡過西方的節日,對於傳統節日好像變得冷淡一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看完之後讓人深思!
  • 當洋節來襲時,傳統節日會被洋節取代嗎?
    然而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洋節」走進中國人的生活,並漸漸「落地生根」,很多人認為過洋節是一種時尚的體現,漸漸的忽略、冷落了我們的傳統節日。 相對而言,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一家人都坐在家裡吃點喝點,說說話,聊聊天,與「洋節」的熱鬧相比無疑會顯得比較冷清。
  • 中國人不應過萬聖節?理性分析如何對待傳統節日和洋節
    按理說蘊含著自己民族國家文化的傳統節日,應該是深受本國人民喜愛的,每當傳統節日都會有熱烈的慶祝活動,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個人家庭都會有一定的儀式或者活動。比如中國的元旦跨年活動、除夕全家歡聚,或者是中秋吃月餅賞月,端午的龍舟比賽。
  •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老年人卻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
    近年來這些洋節在中國可謂是風靡一時,年輕人愛的不行,有些老年人卻嗤之以鼻,中國人的節日都過不完,為什麼外國節日這麼上心?為什麼中國年輕人這麼喜歡過洋節呢?中國傳統文化是長幼有序、長尊幼卑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節日講究一家人團聚,其中的規矩和氛圍就是晚輩對長輩的迎合。
  • 中國人不必過「洋節」,大學生要尊重宿管阿姨,善良不應該被漠視
    而愈演愈烈的,是「洋節」的盛行。 過「洋節」也遭到了一部分批評,尤其是在中國自己的節日被淡忘的時候,過度地追捧「洋節」,很可能讓許多國人忘記了自己是誰。 而中國人忽視的「節日」,卻成為了國外其他國家搶奪文化的「高地」。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怒懟,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也就是說萬聖節就是西方人的「鬼節」,而活著的人則懼怕鬼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再尋找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逐漸演變成現在一個比較喜慶的節日。我們中國的所謂的「鬼節」是中元節,我們中國人過中元節與西方不同。
  • 「中國人不過洋節」,小學門口標語引熱議,網友:有門學科叫英語
    支持派:這部分人認為過洋節就是圖一樂子,是一件無傷大雅的事情,而且將這些節日引進之後,不僅會讓大家感受到更多的生活儀式感,提升大家的生活熱情,更能製造很多商機,讓大家有了更多的掙錢機會。抵制派:至於抵制洋節的人就認為過洋節完全是崇洋媚外,會導致一些傳統的節日失去色彩,甚至會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將孩子們的認知引向一個錯誤的方向。
  • 「洋節」這天,到底應該怎麼過?
    來源:微信公眾號「青春山東」(ID:sdgqt2014)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作者:鄭海鷗、《為傳統節日賦予當代表達》作者:劉陽)、中國教育報(《「贊」或「踩」:大學生過「洋節」該有個反思》作者:藍靜 羅袁璐 吳田芳、《熱衷過「洋節」別丟了自己的「傳家寶」》作者:陳紅梅)、中國社會科學網等。
  • 聖誕節在我國大受歡迎,今年卻被冷落了,網友:中國人不過洋節!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開始參與越來越多的西方節日,就說前後最近的聖誕節吧,它其實只是西方一個傳統的宗教性節日,但是它在我國已經傳播得非常廣泛了。每年聖誕節前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我國的各大商城以及旅遊景點都會以聖誕的主題來布置,而且大家還會在平安夜護送平安果,這就從側面說明這個節日已經深入人心並且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並且在平安夜這天所謂的平安果,也就是我們的蘋果更是以超高價在販賣,有些經過精美包裝的甚至要幾十塊一個。